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不要大包大攬,學會放手

我以前帶學生去農村學農, 看到孩子們在果園裡摘蘋果。 孩子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 有時用水衝衝, 有時洗也不洗, 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 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 把蘋果切成片, 擺在果盤裡, 牙籤插好了, 遞到手上, 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 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 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準。 既不要大包大攬, 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 否則孩子就沒興趣。

比如:孩子做作業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認真,

或者沒完成作業, 往往與很多家長以下的行為有關:

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結果;

擔憂孩子今後的發展;

過多涉入本來屬於孩子的責任範疇(比如, 家長一遍又一遍叫孩子開始做功課, 然後坐在孩子身邊監督, 最後再一道題一道題地幫孩子檢查作業, 要求孩子把每道題改正對才行)。

結果是, 每次交上去的作業都拿滿分或高分, 但你能說那是孩子的作業嗎?當你把孩子的責任攬成了自己的責任時, 孩子即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 學習不是我的責任, 表現出來狀態是做作業拖拖拉拉、心不在焉、不想完成作業。

字寫不好、語法不對、拼寫有錯、有時忘了做作業、或作業落在家裡了, 有時考試拿個不太好的成績回家,

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歷。 如果家長因此大動肝火, 埋怨、催促和責駡, 不僅讓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處理這些所引起的負面情緒上, 而且會加深孩子對學習的厭倦和恐懼, 阻礙孩子對學習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的發展, 其後果比孩子最初的“毛病”嚴重得多。

家長要做的就是:

明確地告訴孩子, 學習是你的責任, 不是父母的責任;

你為自己學習, 不是為了父母學習。

制定界線:比如, 寒假作業在什麼時候完成, 必須自己完成, 完成的效果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完成過程中有困難可以向誰求助等。

逐漸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包括完不成作業開學後需要承擔的後果, 作業錯誤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評等,

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約定。

規則制定好後, 家長只需要和顏悅色偶爾提醒:功課做了嗎?告訴孩子, 如果他哪門學科需要幫助, 可以告訴我, 我們一起找解決辦法。 只要他知道安排時間, 知道輕重緩急, 不要過多涉入, 只是有時表揚他的時間管理做得很好。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 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 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 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抵觸情緒。

不要攀比, 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 孩子現在能跳1.2米, 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 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 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 更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著孩子讀書,

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