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油膩”的中年,也可以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一帆風順的人生並不多, 幸福不是隨便可以掌握的。 時刻做好準備, 應對種種變數, 人生才能越過越好, 像倒吃甘蔗一樣, 越嚼越甜。

——餘世維

每個人都離“油膩的中年人”不遠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 哄完孩子和伴侶, 好不容易有空坐下來刷刷朋友圈, 就看到《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婦女》等等吐槽無趣中年人的文章。

網路流傳的“油膩中年男標誌”:

1.戴各種串; 2.穿唐裝僧袍等類似服裝; 3.聚會時朗誦詩歌然後開始哭; 4.在頭面部任何地方留長毛髮或鬍鬚; 5.保溫杯泡紅棗加枸杞; 6.大肚子; 7.皮帶上掛一串鑰匙; 8.車身上噴“國家地理”“越野e族”“小國旗”等標誌,

車內擺各類佛像; 9.鼻毛成撮地外露; 10.留長指甲; 11.喝茶就喝茶, 硬要大講茶文化; 12.手串套在車檔上; 13.T恤衫領子豎起; 14.說話急嘴角泛白沫; 15.在家裡時喜歡穿著秋褲當家居褲; 16.家裡老是珍藏普洱茶餅並吹噓; 17.愛聽草原歌曲和汪峰, 並做懷舊狀; 18.脖子上有大金鏈子; 19.西服配白襪子; 20.手機上戴著左右翻開的保護皮套。

看得火冒三丈, 想換個心情, 刷一刷熱點新聞, “90後開始禿了”上了熱搜。 年初被聯合國定義為“中年人”, 現在又加入“脫髮主力軍”, 曾經桀驁不馴的90後轉眼就老了~

再看看自己, 皮膚鬆弛, 肚腩凸顯, 體力不再似從前, 熬夜會頭痛, 喝酒會力不從心。

放眼同齡人, 離婚、失業、猝死、抑鬱症……種種糾心消息層出不窮。 有的人昨天看起來事業家庭美滿, 正當壯年, 今天就跌入穀底, 老得像霜打的茄子。

這一切都讓我們不禁感慨:是這時代變化太快?還是我們老得太快?怎麼轉眼間就變得如此老氣橫秋?

優秀的18歲年輕人如何變成平庸的40歲中年人的?

18歲, 剛從高中畢業, 你的唯一目標就是進入最好的大學, 甚至這就是你上小學開始樹立的目標。 因為進好大學就是能力的證明, 就是勝利, 就能讓父母臉上有光。

而進大學之後要做什麼, 乃至畢業之後要做什麼, 父母也幫你規劃好——用三四年的時間混張文憑,

畢業後考公務員考教師、當律師當醫生、進大公司。

於是, 按照父母設計好的道路或親戚朋友的建議, 25歲的你獲得了一個未必高薪卻相當穩定的職位。 工作之餘, 也沒什麼固定的愛好, 就是吃喝玩樂, 盡情享受青春。 反正還年輕, 以後有的是機會學習。

幸福的日子過得很快, 很快你就奔三了。 結婚、生子變成這一階段的重點, 養家的壓力日漸增大, 你咬咬牙挺著, 總算度過最艱難的那幾年。 與此同時, 事業也有了一點小提升。 你開始擔任基層管理者, 工資待遇水漲船高。

轉眼40歲, 你似乎應該志得意滿, 你讓父母感到驕傲, 令老師感到高興, 也讓朋友們羡慕。 可是看著公司裡的90後、95後員工越來越多,

看著有些同學已經成為身家過億的老闆, 你始終得意不起來。

而且你發現, 你已經習慣了目前的工作節奏和工作環境, 習慣了現在的同事和朋友圈子, 習慣了現在所有的一切……你每天都感到恐懼, 害怕有一天這一切突然改變, 自己無可適從。

40歲的你, 已經不年輕, 又還沒老到可以認命的程度。 想繼續平庸但心有不甘, 想超越自我又害怕失去一切。

曾經輝煌一時,如今卻步履維艱,面對快速變化的時代和迅速崛起的年輕後輩,焦慮重重。從這些表現來看,一個人陷入中年危機,其實挺像一家大公司,陷入停滯不前的境地。

2

大公司的中年危機VS你的中年危機

前陣子蘋果發佈iPhone8遇冷,聯想到蘋果這兩年來的一些表現,讓人不免產生“蘋果是不是也過氣了”的想法。事實上,蘋果已成立整整41年。

蘋果新近披露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均為個位數,分別為:4.6%和4.8%。這既是業務規模趨於穩定的標誌,同樣也是步入下滑週期的盛世危言。蘋果增長放緩的關鍵在於,iPhone銷售走低,甚至低於華爾街的預期。

這似乎是互聯網巨頭的共同境遇,惠普、英特爾、微軟等PC巨頭,皆一步步進入了各自的“中年危機”,有的甚至已經淪為歷史或者瀕臨消亡。倖存者們只能看著新浪潮滾滾前行,而望洋興嘆。

余世維老師曾說:

“不少公司壯大之後就會出現大企業病,就像一條鯨魚——臃腫,行動遲緩,而且永遠處於饑餓狀態。”

管理學教授查理斯·斯特巴特和邁克爾·奈特對600多萬家公司進行的調查,也發現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活過40年。

看來,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40歲都是一道很難邁過去的坎。

公司跟個人其實很像:需要找到存在價值,找到安身立命之本,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需要嵌入在社會大環境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身板越來越僵,跟不上時代的節奏,陷入生存焦慮中。

既然如此,把一個人比作公司,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緩解中年危機的有效策略。

3

危機/轉機

1.資源配置——學會取捨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說“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不能硬幹,六十歲的劉曉慶硬是要和三十歲的範冰冰比美,不是找死,就是割肉。”

到了這把年紀,知道什麼事情適合自己,也知道一些高速有效的方法。但最忌的就是還像年輕時那樣幻想著八面玲瓏,無所不能。

步入中年,體力不行,時間有限,就該把時間、精力、注意力分配好,著力於最重要又具可行性的事上。

比如,希望事業再上一層樓,就放棄一些娛樂消遣,多學習充電;注重家庭,就放棄一些沒價值的社交,多花時間陪家人吃飯。

就像一家公司想達成某個目標,總得做好資源配置,捨棄某些東西。就像微軟最近在智慧雲和人工智慧這兩大區域發力,它就不得不放棄一些對傳統PC的關注。

2.價值觀——自我超越

世界上不乏高夀的跨國公司,如瑞典得斯托拉造紙和化學公司,始建於13世紀,日本的住友集團已有100餘年的光輝歷史,美國的杜邦公司已近200歲,英國的皮爾金頓已領風騷171年……

美國著名的智囊公司蘭德公司花費了20年的時間跟蹤世界500家大公司,發現百年不衰的企業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樹立了超越利潤的社會目標,不以利潤為唯一追求目標。

具體包括三條原則:一是人的價值高於物的價值;二是共同的價值高於個人的價值;三是客戶價值和社會價值高於企業的生產價值和利潤價值。

換而言之,這些企業都實現自我超越,不再以自身利潤為一切商業活動的中心。一家企業披荊斬棘,獲得巨額利潤後,竟然要靠超越利潤來實現長勝不衰。

這有點像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有五層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人到中年,溫飽早已不是問題,在社會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人脈,往往卻會迷茫起來,不知道每天忙忙碌碌是為了什麼。這時候,為自己設定一個更高的人生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

按照馬斯洛的觀點,自我實現是指個人的潛在能力、天資在發展過程中的不斷實現,是使命的完成,是個人對自身的內在價值更充分地把握和認可。

當然,我們並不需要成為完成無私無畏的人,但不知該為什麼而努力時,可以多想想該如何幫助更多人,找到自身的價值所在。

先從幫助身邊人開始,比如幫年輕後輩成長學習,這並不會導致他們搶走你的飯碗,而是會讓他們更尊重你。

3.非連續性創新——學會放棄

《連線》雜誌創始主編、"網路文化"的發言人和觀察者——凱文·凱利把大公司和後起之秀分別比做“大而精的帆船”和“簡陋的蒸汽船”。大帆船萬眾矚目,代表當世最高科技成就;小蒸汽船很不起眼,也不可靠,不被人看好。但結果呢,小蒸汽船不斷改進升級,超過了因循守舊的大帆船。

像蒸汽船這類顛覆性技術總是始於品質低、風險高、利潤低、市場小,並且未經驗證,這就是它的起點。沒有大企業願意闖進這樣的起點,每一個商學院都會告訴你不要去那裡,那裡將會有很多可怕的失敗。

於是大公司被困在了所謂的“局部最優”裡,也就是說整個公司都被驅使著前進,變得更卓越,你就會到達局部的山頂。但最後才發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是嗎?

凱文·凱利認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更大的山,也就是放棄,就是接受衰落,就是變得不那麼恰當,不那麼完美,然而這對於成功的企業來說是很困難的。一個公司越是成功,在向不那麼成功轉變的時候就會有越多的困難,這就是成功的悖論。

人也是如此,為了走得更高更遠,只好放棄過去的輝煌和成就,變得不那麼完美。

這是另一種創新,創新你的生活,它需要你有放棄過去的勇氣。別再想我“老子從前比你闊”“老子從前比你見得多”,別再用經驗主義想問題了。多向年輕人學習吧,別老是焦慮自己跟不上時代,又看不慣、不願意學新事物。

4.堅守風格——別再強裝“有趣”

有人說“中年危機最後的倔強,就是絕不拿著泡了枸杞的保溫杯?”

有人說“中年人應該避免油膩,做個有趣的人”

那麼有趣不油膩中年人又該是什麼樣呢?

是梳著大背頭,身材勻稱,談吐幽默,有錢又有格調的有趣大叔?

還是打扮素雅,說話柔聲細語,自帶書香效果的,會畫畫會寫字的知性姐姐?

“有趣“是這兩年互聯網上最理想的人格。總有一些文章告訴我們,要做“有趣的男人”“有趣的女人”“有趣的男朋友”“有趣的父母”,現在又告訴我們要做“有趣的中年人”

為了做個有趣的中年人,我們是要有豐富又充滿情調的愛好,要有輕鬆化解困境的能力;我們要逗伴侶笑,要逗孩子笑,要逗朋友笑,要連鄰居看到我們也不禁莞爾;要抬起頭來,臉上泛著耀眼的主角光芒,連路人都忍不住駐足驚歎。

可是,別忘了這是別人定義的“有趣”,恰恰是那些嘲笑你油膩、用保濕杯的人定義的“有趣”。一旦你開始學做他們口中“有趣的中年人”,你已經落入“努力有趣,卻一直不夠有趣”的陷阱。

你可以有趣到皮毛,卻不能有趣到靈魂。也許你還不知道,你過度追求有趣的樣子,恰恰很“無趣”。當你一味討好所有人,你將會失去自己的個性。失去個性,意味著你又歸於平庸。

就連企業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個性風格,不能一味迎合市場、消費者。試想一下,蘋果不再簡潔,宜家不再物美價廉,豐田不再省油,你還會喜歡它們嗎?

不管你有趣不有趣,也不管你油膩不油膩,你所能做的只有找到自己的節奏,走下去。就算沒辦法做到“四十不惑”,也起碼不要被別人指點著過餘生。

說了這麼多,如果你還是覺得無法釋懷,那麼再換個角度來看問題:看似春風得意的大佬們當年比你更焦慮。

4

大佬也有中年危機

馬雲

最大的錯誤就是創建阿裡巴巴

馬雲說“我有生以來最大的錯誤就是創建阿裡巴巴,因為工作佔據了我的所有時間……如果有來生,不會再做這樣的生意……我不想談論商業,不想工作。”

宗慶後

幾十年如一日

工作幾乎是宗慶後的全部,他上班不是朝九晚五,而是朝七晚十一,從年初一上到年三十,幾十年如一日,而且他沒有什麼享受,簡直就是為了工作而生。對此,宗慶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苦慣了。我小時候都是有一頓沒一頓的。後來做生意也吃過不少苦,錢都是自己一點一滴辛苦掙出來的,但真的不太會享受。”

劉強東

一夜白頭

2008年,第一輪融資用光後的京東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正值金融危機,沒有人願意掏錢給一個不知何時能盈利的企業。那段時間,三十幾歲的劉強東一天見五個投資人,說同樣的話,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樣:拒絕。當時艱難的融資經歷讓劉強東“一夜白頭”。

任正非

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常常哭醒

43歲那年,任正非由於經營中被騙了200萬,飯碗砸了、媳婦跑了,走投無路之下才借錢創立華為。“我無力控制,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半夜常常哭醒”、“研發失敗我就跳樓”,這是任正非在華為創業維艱期決絕說出的話。

那時他先後歷經愛將背叛、母親逝世、國內市場被港灣“搶食”、國外市場遭遇思科訴訟、核心骨幹流失……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依舊深感無力。

再看看這些大佬現在的成就。如果他們當初每天沉浸在焦慮之中,只顧著自卑自憐不作為,現在不過是多了幾個哀歎年華易逝的老人。

成功絕不是偶然的,他們成功的原因是因為40歲之前建立起來的強大內心、堅強意志力、遠見卓識。

余世維老師也說過:

一帆風順的人生並不多,幸福不是隨便可以掌握的。時刻做好準備,應對種種變數,人生才能越過越好,像倒吃甘蔗一樣,越嚼越甜。

不管你是人到中年,還是正在奔向中年的路上,保持讀書的習慣,不斷學習充電,時刻做好準備,你的人生才有更多可能,越活越精彩。

最後,借用我最喜歡的約伯斯語錄,作為本文的結尾:

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絕倫。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 END -

曾經輝煌一時,如今卻步履維艱,面對快速變化的時代和迅速崛起的年輕後輩,焦慮重重。從這些表現來看,一個人陷入中年危機,其實挺像一家大公司,陷入停滯不前的境地。

2

大公司的中年危機VS你的中年危機

前陣子蘋果發佈iPhone8遇冷,聯想到蘋果這兩年來的一些表現,讓人不免產生“蘋果是不是也過氣了”的想法。事實上,蘋果已成立整整41年。

蘋果新近披露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均為個位數,分別為:4.6%和4.8%。這既是業務規模趨於穩定的標誌,同樣也是步入下滑週期的盛世危言。蘋果增長放緩的關鍵在於,iPhone銷售走低,甚至低於華爾街的預期。

這似乎是互聯網巨頭的共同境遇,惠普、英特爾、微軟等PC巨頭,皆一步步進入了各自的“中年危機”,有的甚至已經淪為歷史或者瀕臨消亡。倖存者們只能看著新浪潮滾滾前行,而望洋興嘆。

余世維老師曾說:

“不少公司壯大之後就會出現大企業病,就像一條鯨魚——臃腫,行動遲緩,而且永遠處於饑餓狀態。”

管理學教授查理斯·斯特巴特和邁克爾·奈特對600多萬家公司進行的調查,也發現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活過40年。

看來,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40歲都是一道很難邁過去的坎。

公司跟個人其實很像:需要找到存在價值,找到安身立命之本,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需要嵌入在社會大環境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身板越來越僵,跟不上時代的節奏,陷入生存焦慮中。

既然如此,把一個人比作公司,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緩解中年危機的有效策略。

3

危機/轉機

1.資源配置——學會取捨

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說“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不能硬幹,六十歲的劉曉慶硬是要和三十歲的範冰冰比美,不是找死,就是割肉。”

到了這把年紀,知道什麼事情適合自己,也知道一些高速有效的方法。但最忌的就是還像年輕時那樣幻想著八面玲瓏,無所不能。

步入中年,體力不行,時間有限,就該把時間、精力、注意力分配好,著力於最重要又具可行性的事上。

比如,希望事業再上一層樓,就放棄一些娛樂消遣,多學習充電;注重家庭,就放棄一些沒價值的社交,多花時間陪家人吃飯。

就像一家公司想達成某個目標,總得做好資源配置,捨棄某些東西。就像微軟最近在智慧雲和人工智慧這兩大區域發力,它就不得不放棄一些對傳統PC的關注。

2.價值觀——自我超越

世界上不乏高夀的跨國公司,如瑞典得斯托拉造紙和化學公司,始建於13世紀,日本的住友集團已有100餘年的光輝歷史,美國的杜邦公司已近200歲,英國的皮爾金頓已領風騷171年……

美國著名的智囊公司蘭德公司花費了20年的時間跟蹤世界500家大公司,發現百年不衰的企業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樹立了超越利潤的社會目標,不以利潤為唯一追求目標。

具體包括三條原則:一是人的價值高於物的價值;二是共同的價值高於個人的價值;三是客戶價值和社會價值高於企業的生產價值和利潤價值。

換而言之,這些企業都實現自我超越,不再以自身利潤為一切商業活動的中心。一家企業披荊斬棘,獲得巨額利潤後,竟然要靠超越利潤來實現長勝不衰。

這有點像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有五層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人到中年,溫飽早已不是問題,在社會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人脈,往往卻會迷茫起來,不知道每天忙忙碌碌是為了什麼。這時候,為自己設定一個更高的人生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

按照馬斯洛的觀點,自我實現是指個人的潛在能力、天資在發展過程中的不斷實現,是使命的完成,是個人對自身的內在價值更充分地把握和認可。

當然,我們並不需要成為完成無私無畏的人,但不知該為什麼而努力時,可以多想想該如何幫助更多人,找到自身的價值所在。

先從幫助身邊人開始,比如幫年輕後輩成長學習,這並不會導致他們搶走你的飯碗,而是會讓他們更尊重你。

3.非連續性創新——學會放棄

《連線》雜誌創始主編、"網路文化"的發言人和觀察者——凱文·凱利把大公司和後起之秀分別比做“大而精的帆船”和“簡陋的蒸汽船”。大帆船萬眾矚目,代表當世最高科技成就;小蒸汽船很不起眼,也不可靠,不被人看好。但結果呢,小蒸汽船不斷改進升級,超過了因循守舊的大帆船。

像蒸汽船這類顛覆性技術總是始於品質低、風險高、利潤低、市場小,並且未經驗證,這就是它的起點。沒有大企業願意闖進這樣的起點,每一個商學院都會告訴你不要去那裡,那裡將會有很多可怕的失敗。

於是大公司被困在了所謂的“局部最優”裡,也就是說整個公司都被驅使著前進,變得更卓越,你就會到達局部的山頂。但最後才發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是嗎?

凱文·凱利認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更大的山,也就是放棄,就是接受衰落,就是變得不那麼恰當,不那麼完美,然而這對於成功的企業來說是很困難的。一個公司越是成功,在向不那麼成功轉變的時候就會有越多的困難,這就是成功的悖論。

人也是如此,為了走得更高更遠,只好放棄過去的輝煌和成就,變得不那麼完美。

這是另一種創新,創新你的生活,它需要你有放棄過去的勇氣。別再想我“老子從前比你闊”“老子從前比你見得多”,別再用經驗主義想問題了。多向年輕人學習吧,別老是焦慮自己跟不上時代,又看不慣、不願意學新事物。

4.堅守風格——別再強裝“有趣”

有人說“中年危機最後的倔強,就是絕不拿著泡了枸杞的保溫杯?”

有人說“中年人應該避免油膩,做個有趣的人”

那麼有趣不油膩中年人又該是什麼樣呢?

是梳著大背頭,身材勻稱,談吐幽默,有錢又有格調的有趣大叔?

還是打扮素雅,說話柔聲細語,自帶書香效果的,會畫畫會寫字的知性姐姐?

“有趣“是這兩年互聯網上最理想的人格。總有一些文章告訴我們,要做“有趣的男人”“有趣的女人”“有趣的男朋友”“有趣的父母”,現在又告訴我們要做“有趣的中年人”

為了做個有趣的中年人,我們是要有豐富又充滿情調的愛好,要有輕鬆化解困境的能力;我們要逗伴侶笑,要逗孩子笑,要逗朋友笑,要連鄰居看到我們也不禁莞爾;要抬起頭來,臉上泛著耀眼的主角光芒,連路人都忍不住駐足驚歎。

可是,別忘了這是別人定義的“有趣”,恰恰是那些嘲笑你油膩、用保濕杯的人定義的“有趣”。一旦你開始學做他們口中“有趣的中年人”,你已經落入“努力有趣,卻一直不夠有趣”的陷阱。

你可以有趣到皮毛,卻不能有趣到靈魂。也許你還不知道,你過度追求有趣的樣子,恰恰很“無趣”。當你一味討好所有人,你將會失去自己的個性。失去個性,意味著你又歸於平庸。

就連企業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個性風格,不能一味迎合市場、消費者。試想一下,蘋果不再簡潔,宜家不再物美價廉,豐田不再省油,你還會喜歡它們嗎?

不管你有趣不有趣,也不管你油膩不油膩,你所能做的只有找到自己的節奏,走下去。就算沒辦法做到“四十不惑”,也起碼不要被別人指點著過餘生。

說了這麼多,如果你還是覺得無法釋懷,那麼再換個角度來看問題:看似春風得意的大佬們當年比你更焦慮。

4

大佬也有中年危機

馬雲

最大的錯誤就是創建阿裡巴巴

馬雲說“我有生以來最大的錯誤就是創建阿裡巴巴,因為工作佔據了我的所有時間……如果有來生,不會再做這樣的生意……我不想談論商業,不想工作。”

宗慶後

幾十年如一日

工作幾乎是宗慶後的全部,他上班不是朝九晚五,而是朝七晚十一,從年初一上到年三十,幾十年如一日,而且他沒有什麼享受,簡直就是為了工作而生。對此,宗慶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苦慣了。我小時候都是有一頓沒一頓的。後來做生意也吃過不少苦,錢都是自己一點一滴辛苦掙出來的,但真的不太會享受。”

劉強東

一夜白頭

2008年,第一輪融資用光後的京東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正值金融危機,沒有人願意掏錢給一個不知何時能盈利的企業。那段時間,三十幾歲的劉強東一天見五個投資人,說同樣的話,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樣:拒絕。當時艱難的融資經歷讓劉強東“一夜白頭”。

任正非

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常常哭醒

43歲那年,任正非由於經營中被騙了200萬,飯碗砸了、媳婦跑了,走投無路之下才借錢創立華為。“我無力控制,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半夜常常哭醒”、“研發失敗我就跳樓”,這是任正非在華為創業維艱期決絕說出的話。

那時他先後歷經愛將背叛、母親逝世、國內市場被港灣“搶食”、國外市場遭遇思科訴訟、核心骨幹流失……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依舊深感無力。

再看看這些大佬現在的成就。如果他們當初每天沉浸在焦慮之中,只顧著自卑自憐不作為,現在不過是多了幾個哀歎年華易逝的老人。

成功絕不是偶然的,他們成功的原因是因為40歲之前建立起來的強大內心、堅強意志力、遠見卓識。

余世維老師也說過:

一帆風順的人生並不多,幸福不是隨便可以掌握的。時刻做好準備,應對種種變數,人生才能越過越好,像倒吃甘蔗一樣,越嚼越甜。

不管你是人到中年,還是正在奔向中年的路上,保持讀書的習慣,不斷學習充電,時刻做好準備,你的人生才有更多可能,越活越精彩。

最後,借用我最喜歡的約伯斯語錄,作為本文的結尾:

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絕倫。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