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他拯救7名負傷戰友、擊斃25人、俘虜132人,獲得協約國的尊重

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歐洲人對美國人普遍的偏見是:這幫牛仔不會打仗。 的確,自立國以來,由於奉行“兩耳不聞洲外事”的門羅主義,美國人極少在其大陸以外的地方出手,導致協約國方認為這個國家的兵員素質還不如義大利。 最看不起美軍戰力的法國將軍們,甚至要求將美軍士兵拆散成營連排,分散填充在他們的部隊裡去當炮灰。

然而,到了1918年,這種偏見卻被一個美國大兵一舉扭轉了,他就是後來被美國人奉為大英雄的約克中士。

阿爾文·約克中士原本是田納西鄉間一名虔誠的基督徒,他最初的故事跟《血戰鋼鋸嶺》裡的那位主角戴斯蒙有點像——戰爭爆發時,他同樣出於宗教信仰堅持拒絕拿槍作戰。 但與戴斯蒙不同,約克的耳根子比較軟,徵兵處官員跟他普及了半天愛國主義之後,這哥們兒被說服了。 1918年5月,約克被編入美軍第82師遠征歐洲。

當年十月,約克所在的那個排接受了一次向德軍機槍陣地側翼迂回的任務。 但是很不幸,初上戰場的美軍軍官跟士兵一樣是新兵蛋子,排長居然把地圖看錯了。 原本執行側翼迂回的這個排一頭紮進了德軍的主陣地當中,久經戰陣的德國老兵們看到這群送上門的菜鳥當然不客氣,一通胖揍下來,這個排被打得只剩下了8個人,且指揮官陣亡,士兵除約克以外全部負傷。

故事講到這裡,本來應該是一次很普通的殲滅戰,但士兵約克此時卻突然開啟了“無雙模式”。 他先是在隱蔽處向上帝進行了短暫的禱告,而後突然躍出,一槍幹掉了對面進行火力壓制的機槍手,而後開始用步槍子彈對德軍進行“點名”。

約克來自田納西州的山區,他保持了山區人的節儉習慣,所以每一槍都不落空。

突如其來的局面反轉讓德國人有點亂,但德軍畢竟是德軍,在短暫的混亂後,德軍軍官迅速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他率領一隊士兵從側後向這位神槍手接近,一邊躲一邊數著約克的槍聲,當算准了約克的恩菲爾德步槍打完五發子彈需要換彈時,德軍突然發起襲擊。 不過德軍軍官失算的是,約克手中此時還有一把屬於他陣亡的長官的M1911手槍。 面對德軍的突擊,約克展現了他最神勇的一面——為了防止敵人逃脫,他用手槍從後至前依次射倒了向他沖來的德國兵。 當彈夾裡還有最後一發子彈時,約克猛然轉身,將槍口指向那名試圖從他後方迂回的德國軍官,後者正手持著一把打空了的魯格手槍——在一戰的年代,手槍是一種極難用的武器,這位軍官在如此近的距離連放六發子彈,居然都沒打中約克。

心理徹底崩潰的德軍軍官,隨即率領他麾下所有士兵向約克投降。

拯救7名負傷戰友、擊斃25人、俘虜132人,這就是士兵約克此役的戰績。 在人類戰爭史上,這個紀錄恐怕也再難打破。

由於約克的英勇,他被提拔為中士,並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章,法國、義大利等協約國也爭相給這位士兵授勳。 約克給後世留下最為深遠的影響有二:其一,他徹底改變了各國對美國兵的觀感,美軍善戰的名聲就此傳開;其二,美國媒體在對這位大英雄的宣傳中,確立了美式英雄的宣傳套路,此後美國塑造的所有英雄形象,哪怕超人、美國隊長這樣的虛擬形象,都有約克中士的影子:信仰堅定、愛好和平卻又身手不凡。

這就是美版“高手在民間”的故事,不過請注意,這個故事之所以是現實而非傳說,是因為美國是一個民眾普遍擁槍的國度,約克出身的田納西,更是從殖民時代起就槍不離手。 一個能將約克這樣的神槍手藏在民間的國家,必定習慣於用這種武器捍衛他們的自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