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潘建偉:“科學家要有一顆童心”

10月28—29日, 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獲得了物質科學大獎和100萬美元獎金。

與人們傳統印象中老成持重的科學家形象不同, 潘建偉是一個充滿童趣的人。

頒獎大會進行了同步網路直播, 有一名小學生在網上向潘建偉提問, “我是一名小學生, 從小對科學方面知識很感興趣, 長大後我想當一個科學家, 我要向你學習, 做一個名副其實的科學工作者, 你現在的工作是什麼樣的?現在開心嗎?”

潘建偉高興地說, 很開心看到小朋友喜歡學物理, 學物理本質上使人具有處理事情的一種建模能力。 現在自己有點忙, 但總體上來講還是很開心的。

潘建偉從這個問題出發, 引申到怎麼宣傳科學家形象的問題上來。 他說, 科學家的形象是否應該是整天非常苦惱、蓬頭垢面, 給人感覺特別苦、特別累、特別辛苦,

這樣其實不太合適, 事實也不是這樣的, 都這樣以後就沒有人願意來幹物理了。

潘建偉說自己是比較喜歡過相對壓力不太大, 比較悠閒的日子。 2003年, 潘建偉本來想早一點去德國海德堡發展量子存儲的技術, 但卻因為小小的一棵薺菜而拖延, 讓人忍俊不禁。

潘建偉說自己東陽老家的薺菜很好吃, 多瑙河邊也有薺菜, 他想自己走了之後, 就再也采不到這麼好的薺菜了, 所以拖拖拉拉好幾個月, 本來應該3月份去德國, 結果等春季薺菜采完後7月份才走, 因此還耽誤了一個實驗。 說到這裡, 潘院士嘴邊露出了孩童般的微笑。 魏晉時有“季鷹歸未”, 今有“薺菜院士”, 中華千古風流, 自有傳承, 名士風采, 令人折服。

潘建偉感慨,

有時十天做下來什麼進展也沒有, 就會拼命到實驗室做, 忽然一天把實驗做完了, 再看天氣不錯, 就趕緊把實驗機器關了, 跑到多瑙河邊散散步, 躺下來, 曬太陽, 唱唱歌, 很開心。 這樣回來之後做工作更有效率, 科學家不能把自己搞得太疲勞了。

潘建偉回憶自己小時候做作業, 都要帶到山上去做。 從那時他就認為, 做事情一定要比較開心地去做, 做工作也是比較開心才能做出來, 這樣寫出文章來也比較開心。 其實做科學還是很有意思的。

主持嘉賓孟亮點評說, 這個小學生的問題非常好。 聽潘老師講話的時候, 感覺他不是一個年紀很大的學術泰斗, 而是充滿了童心, 仿佛還是當初東陽山上玩耍的那個孩子, 有了這種童心才能把科研做下去。

潘建偉院士在13歲前, 一直在綠水青山的浙江東陽, 跟今天在大城市裡困于各種輔導班的小學生們相比, 潘建偉擁有一個更加單純快樂的童年。 更可貴的是, 他把這種童心一直保留到現在。

做人要有童心, 做學問更要有一顆童心。 潘建偉用自己的成績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不是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