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司馬懿受諸葛亮侮辱,但忍住不出戰,另其出師未捷身先死

王安石說過:“莫大的禍, 起於須臾之不忍。 ”心量不寬, 難容於眾;小事不忍, 必生大患。 凡人齊家, 其間能忍能耐, 和美六親;治國時分, 能忍、能耐, 上下無怨相。 如能忍廉頗之辱, 得全賢義之名。 呂布不舍侯成之怨, 後有喪國亡身之危。 心能忍辱, 身必能安;若不忍耐, 必有辱身之患。

自古英雄都是能屈能伸之人。 做任何事情不可能都一帆風順, 有時進, 有時得退;若只知道進, 則可能剛強而折。

唐高祖李淵就是懂得能屈能伸之道的人。 他從不意氣用事, 總是審時度勢, 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決定和行動, 李淵才能在隋朝末年天下紛爭、群雄並起的亂世中乘勢而起,

由弱變強, 最終統一天下。

司馬懿也是深諳“忍”術的人物, 在下一提起關於忍的歷史人物, 首先想到的就是司馬仲達。

諸葛亮駐紮在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時, 司馬懿知道若倉促應戰, 必不是諸葛亮的對手, 便高掛免戰牌, 無論諸葛亮怎麼挑釁都避而不戰。 諸葛亮拖不起, 為激司馬懿出戰, 便送給司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並附上一封通道:“你身為統軍大將卻只知道躲在巢穴中, 這跟女人有什麼區別?現在我送你一套女人衣服, 你若還不應戰, 就恭敬的接受衣服吧。 你要還有一點羞恥心。 男子漢氣概, 就讓人把衣服送回來, 你我約定日期再戰。 ”曹魏大將們都氣的發抖, 紛紛請命出戰。

但司馬懿只是笑著說:“我並不是怕諸葛亮而不出戰, 但皇上早就有明確的旨意, 讓我們堅守城池。 既然你們想出戰, 我這就向皇上請示。 ”

曹睿收到奏摺一看, 納悶司馬懿明知要避而不戰, 為何還要上奏摺請戰呢?大臣中有人明白了司馬懿的意思, 便對曹睿說:“眾將軍們受諸葛亮這麼一侮辱,

肯定都氣的受不了, 紛紛請戰, 司馬元帥上這麼一道奏摺, 就是想讓皇上重申一下堅守不戰的旨意, 用來壓一壓將軍們請戰的情緒。 ”

於是, 曹睿再下旨, 要求司馬懿無論怎麼樣都不能出戰, 諸葛亮也無計可施, 不久就病死在五丈原。 正是司馬懿的“忍”, 戰勝了風雲三國的諸葛孔明, 另其“出師未捷身先死”。

有時候, “忍”本身就是在出招, 它是一種智慧, 是一種策略, 是不為敵所動的韜略, 是致敵於被動的一種手段。

跟司馬懿學管理 趙玉平百家講壇(附DVD光碟1張) ¥23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