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沒有此國的鼓動,鴉☆禁☆片戰爭不會爆發,英國只會忍氣吞聲!

眾所周知, 在1840年, 英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 拉開了中國近代屈辱史。 因為這場戰爭主要和鴉片貿易有關, 所以也被稱之為“鴉片戰爭”。 在英國等, 因戰爭目的是通商, 所以也被定義為“通商戰爭”。

關於這場戰爭的主角, 即英國和中國大清。 然而, 鮮為人知的是, 在這場戰爭中, 還有一個最大的幕後黑手。 正是此國的鼓動, 英國才最終決定對華戰爭, 否則英國只會“忍氣吞聲”。

1839年6月, 林則徐虎門銷煙, 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個激起的浪很奇怪, 因為英國輿論界多數竟然是支持林則徐的。 英國支持禁煙?其實, 英國輿論界是新興的工商集團把控的, 工商界認為, 清朝禁煙後, 就會有餘錢來消費英國工業品, 對自己是個大利好, 所以自然支援中國大清了。 相反, 鴉片商卻沒什麼輿論後臺, 所以支持的人自然就很少。

所以, 儘管英國鴉片商暴跳如雷, 但英國和工商界卻無動於衷,

不想和東方這個龐大帝國交惡。 畢竟, 歷史上中國領先世界幾千年了, 且人口眾多, 當時經濟總量都比英國高很多, 所以沒人敢說英國能戰勝!鑒於此, 英國對大清的有抗議譴責, 但還真沒想過要動刀動槍。

然而, 此時有一個國家卻很不甘心。

其實, 在虎門禁運一開始, 就一直叫嚷著給中國點顏色看看, 強烈忽悠英國對中國發動戰爭。 此國就是印度。 為何印度會成為鴉片戰爭中最大的幕後黑手呢?說到底, 根源在於利益!

(2)鴉片利潤太大了。 一箱鴉片, 英國人收購價是2000盧比左右。 在鴉片產地, 一箱鴉片的成本是200盧比。 賣到中國, 英國人每箱賺1000銀元。 也就是說, 鴉片讓英國人發財了, 但也讓印度賺取了10倍利潤。

(3)印度是鴉片產地。 在當時, 鴉片的主產地就是在印度。 實際上, 印度的孟加拉地區, 很早就是全世界聞名的鴉片產地, 自詡文明人的英國, 占了印度之後, 更是大力開發。 總之, 鴉片是印度部分區域的重要支柱產業。

在這種情況下, 印度自然不甘心清朝禁煙了。 一開始, 消息傳來, 印度加爾各答和孟買地區, 就爆發了最早集體請願活動, 哭著喊著求英國出兵教訓中國。 但誠如上文所述, 英國總體還不想動武, 和中國這種龐大國家打仗, 英國還沒想好。

此時, 印度說了一句話, 戳到了英國軟肋上了。 在印度給英國的請願書中,

有這麼一句話:“用鴉片換來的白銀使英屬印度地區喜氣洋洋!”背後隱含的一個邏輯是:沒法賣鴉片, 印度就沒錢, 於是就沒法買英國工業品, 只有能賣鴉片了, 印度才有錢賣英國貨, 於是印度和英國都喜氣洋洋了。

這個邏輯讓英國工商界很害怕, 一旦失去印度市場, 那就是一場災難。 那麼, 英國不期望中國市場嗎?其實, 英國一直要求大清通商, 但驕傲的乾隆等, 依然閉關鎖國。 英國工商界對此憂慮重重, 知道清朝短期不會開放通商。 因為此前對大清抱有幻想, 所以“忍氣吞聲”面對大清的禁煙挑釁。 但到了這時, 部分工商界人士轉變思想了, 一不做二不休吧!

因此,在印度的鼓動下,英國工商界不少人也開始支持戰爭了。邏輯是這樣:如果不打,印度沒錢,中國仍不開放,失去兩個市場;如果打贏,贏得兩個市場;如果打輸,失去兩個市場。不打,損失太大。打了,反而有希望。如果大清開放,禁煙還是問題嗎?說不定英國都為之叫好!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場上就有三個團的印度僕從軍。後來英國歷次對華軍事行動中,都有印度僕從軍的身影。所以,從印度角度看,印度對華有過三次勝利,分別是: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

因此,在印度的鼓動下,英國工商界不少人也開始支持戰爭了。邏輯是這樣:如果不打,印度沒錢,中國仍不開放,失去兩個市場;如果打贏,贏得兩個市場;如果打輸,失去兩個市場。不打,損失太大。打了,反而有希望。如果大清開放,禁煙還是問題嗎?說不定英國都為之叫好!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場上就有三個團的印度僕從軍。後來英國歷次對華軍事行動中,都有印度僕從軍的身影。所以,從印度角度看,印度對華有過三次勝利,分別是: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