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話題:美國人要不要買年金險

要是可以選擇的話你願意生活的國家是哪個?如果說可以穿越到咱們國家的任何一個朝代, 你願意生活的朝代又是哪一個?讓我回答這兩個問題, 我願意生活的國家就是中國, 而我願意生活的時代就是今天!

今天的中國是挺好的, 好處很多!

中國發展快速

比如我最看好的一點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 用了3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300年的發展歷程。 這有什麼好處呢?給您舉個例子, 比如說咱們在電腦上看電影比較痛快, 為什麼呢?它可以快進, 人家用兩個小時的, 我可能用一個小時就看完了, 比較節省時間。

有些人看電視劇一晚上能看一部, 但是在電視上可就沒有這種感覺了, 不能快進。 那當然了, 現在都是互聯網電視了, 有些也支援快進, 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那其實就是在電腦上看的感覺。 同樣用30年的時間走完了人家300年的歷程,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在快進, 所以在中國活一輩子相當於在其他國家活了好幾輩子, 這種豐富的經歷我覺得是很難得的。

另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今天我們發生的很多事情在其它的國家都能找到對應的歷史階段, 對應的歷史原型。 比如咱們最近一直在說的年金險。

美國保險市場

今天咱就談談美國的保險市場, 先說說今天的美國保險市場, 人壽保險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市場呢?現在在美國主流的人壽保險產品主要分為五類,

哪五類呢?咱們簡單地介紹介紹。

01定期壽險

頭一類是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是什麼東西呢?一種非常簡單的人壽保險, 就是在合同規定期限之內被保險人死了賠, 沒死就不賠。 之前我也說過這種保險是最體現責任的, 您比如說我覺得每一個新畢業的年輕人都應該先給自己買一份定期壽險, 我就是這麼做的, 保險期間30年、40年, 受益人自己的父母, 因為活著我可以盡孝道, 一旦出了什麼風險, 要有一筆錢保證我父母這些年對我的培養, 在我身上花的心血有所補償, 至少老有所養。 這是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也是杠杆比較高的產品。

02終身壽險

再一個終身壽險, 終身壽險就是什麼時候死了都賠錢,

但活著就不賠, 終身壽險跟定期壽險的區別就是人固有一死, 早晚都得賠, 所以終身壽險是有一定的儲蓄功能, 財富傳承功能的。

在美國大部分的終身壽險都是帶分紅功能的, 這個分紅是不確定的, 但是不會低於零, 當然了, 分紅是怎麼運作呢?無論在美國也好, 在中國也好, 都是不會公開的, 因為保險相當於集中大眾的資金做長期投資, 有點資金池的感覺。 但是這個資金池正好跟其他理財產品的資金池反過來。 其他理財產品的資金池往往是融資, 融的是短期資金, 投的是長期的專案, 靠短期資金的兌付再融資, 再兌付、再融資這麼滾起來投長項目。 因為短期融資的成本比較低, 而長期投資的利息比較高,

這樣的話金融機構賺一個利差。

但保險正相反, 因為保險的資金反而是長期的, 而投的項目也有長期的, 但往往沒有資金的時期長, 因為資金是伴隨人的一生的, 所以它正好反過來, 這也更有利於保險取得長期的、穩健的收益, 這是終身壽險。

03萬能壽險

再一個就是萬用壽險, 萬用壽險其實就是萬能險, 我之前有過幾期節目專門講萬能險, 大概的情況我就不多說了, 你們可以翻回去再聽一聽。

還有投資型萬用壽險, 投資型萬能險實際上就是在萬能險的基礎上來附加了更強的投資功能, 因為萬能險它往往的投資範圍都是一些低風險的、高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工具。 但是咱們都知道在西方國家現在都是一個零利率的社會,

美國雖然最近加了幾次息了, 但也就是這個利率水準, 仍然是偏低的, 接近於零利率的, 所以這個萬能險的結算利率不會太高。

投資型萬用壽險就相當於利用萬能險的這麼一個殼兒而實施了類似於浮動收益類基金的這麼一個功能, 投資了一些高風險的專案, 可能就不局限於貨幣市場了, 可能投資一些股權市場、二級市場, 當然了波動性就更大一些。

另外還有指數型萬用壽險, 指數型萬用壽險其實是投資型萬用壽險的一種, 但是它掛鉤一個指數, 比如說掛鉤標準普爾500指數, 咱都知道過去的10年標普500指數漲得是不錯的, 買了這種掛鉤指數的這個萬用壽險收益應該還可以。 當然了指數型的萬用壽險它也是投資型萬用壽險, 它也有它的風險,如果指數整體下跌,它也會出現虧損的風險。因為指數畢竟是整體大盤的平均收益,它只有系統性的風險和系統性的收益,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受歡迎。

指數型的這種萬用壽險已經占到了美國萬能險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

金融工具

這就是大概今天美國人壽保險市場的一個情況。老有人跟我說,說買保險買的就是保障,買保險理財就是胡扯,但是您看一看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保險市場,大部分也仍然是投資理財型的保險,您能說理財就是胡扯嗎?不是,保險是一種長期投資的金融工具,它首先是金融工具,既然是金融工具就有它投資理財的作用了。

保障當然也是它的作用,其實保障本身也是投資理財的功能之一,而把保障和投資理財割裂開來認為買保險就應該買保障,投資理財就是胡扯,這種觀點我是不認同的,我認為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也應該自己思考思考到底保險的本質是什麼?到底金融產品的本質又是什麼?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就不說了。我只是說您看看美國的市場也是這個樣子的。

說到這兒不知道您注意沒有?在美國人身保險市場當中這五種主流的產品幾乎沒有固定收益類的理財類的保險。更別提我們最近說的能提供終身固定現金流的年金保險,為什麼呢?其實美國並不是一直都這樣,它在歷史上提供固定收益的年金保險也大賣過,這就是我在開頭就說其實這個話題我講過的原因,其實我講的就是講的這一點。今天咱們再系統性地重複一遍。

今天我們國家對應的時代,從2013年開始叫利率市場化的時代。其實美國利率市場化是什麼時候呢?1970年到1990年,您看是不是快進呢?人家用了十幾年,美國利率市場化十幾年,日本其實二十幾年,我們國家可能三五年就走完了。

在1980年的時候美國保險市場上年金的占比24.2%,到1986年43%,到1990年49%。其實是從1987年這種浮動的、變額的、分紅的、萬能的利率敏感型的這種保險才逐漸出現成為主流。到了90年代後期的時候就已經超過半壁江山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其實也很簡單,你想在上個世紀70年代是利率比較高的,至少要比現在高很多,利率高的時候不光保險的定價利率好、收益好,其它金融產品也都好。金融市場上為了競爭,保險的定價利率自然是提升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一旦利率下行,其它金融產品由於都是短期的,甚至是浮動收益的,可以隨著市場利率而調整。

但保險不行,保險一旦把固定收益寫進合同,無論利率怎麼下降,你至少得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合同兌付完,但是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是沒有人給它保證的。那也就是說利率一旦下降,尤其是長期的零利率趨勢(長期零利率趨勢這咱以前講過了不重複了),就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那麼保險公司就會面臨利差損,在利差損的風險之下,怎麼辦呢?

老的已經賣出去的這種固定收益的保單當然不能夠違約,但是現在我可以不賣了,如果我按照現有利率開發固定收益的產品就會面對客戶不買帳的問題。因為利率低,那怎麼辦呢?那只好靠浮動收益,靠演示來吸引客戶,給你一個憧憬,但是告訴你對不起我不保證。這個就是為什麼美國今天沒有像咱們現在說的這種固定收益的年金產品,或者即使有市場也不接受,因為利率已經下降了。

所以今天再去國外買保險,尤其是買國外保險的收益,我覺得這個大可不必。因為您要是看中的是國外保險的固定收益,告訴你收益非常低。如果您要看中的是國外保險的浮動收益,那浮動收益非要買保險嗎?買基金不一樣嗎?買指數型基金不一樣嗎?巴菲特不是一直推薦指數型基金嗎?就是這個樣子。今天咱們說的主題是美國人要不要買年金險?美國人當然要買,美國人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買了年金險的人,今天還在享受那個時期的高利率。他當然開心,就像我們國家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買了瀟灑明天的人也是在享受那個時代的高收益。那回到今天,我們現在年金險的收益雖然趕不上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但是也仍然遠遠高於市場平均利率,這種情況是不能持續的,這就是為什麼會有134號文,為什麼會有保險姓保的這個定義,那麼趁著今天還能有這樣的能夠鎖定幾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固定收益的產品,我覺得適當的給家庭配置一些這是很有必要的。

不是有人說年金險相當於什麼?相當於家庭財富的不老泉,永遠都是這樣,能夠確定給你。比方說一個資產有個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家庭,拿出1000萬來配置年金險,躉交的,1年固定給個三四十萬,甚至四五十萬,這都是有可能的,能夠伴隨一輩子。無論將來利息怎麼降,這個都給。無論將來發生什麼,這筆現金流伴隨終身,這不是很好嗎?我說過保險替代不了其它金融產品,您這個幾千萬上億的資產當然不能都買保險。但是其它金融產品也替代不了保險,保險也是要配置的。

這就是家庭財富配置,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說到這兒,今天的節目就差不多了,關於美國保險市場的情況,這些內容我是從一本書上看到的,這本書就是賈明軍先生的《大額保單操作實務》。說實話這本書我看到之後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這本書完全讓我放棄了寫一本書的想法,至少短期之內我不會寫書了。因為我想到的這本書已經寫出來了,我沒想到的這本書也寫得非常不錯。

我也看過賈明軍先生的其它作品,其它作品當中也提到過保險,甚至其它作品當中關於保險的內容有很多是錯的。但是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賈律師對於金融的認識,對於保險的認識是不斷地在提升,賈律師非常值得我們每一個從業人員學習。

這本書當中雖然也有一些內容我認為是不準確的,值得推敲的,但是我覺得不準確的地方是非常少的,而且這本書通俗易懂,可操作性非常強,可複製性非常強。每一個保險從業人員,每一個做理財工作的人都應該讀,甚至我覺得每一個客戶都應該讀,就這麼多。

它也有它的風險,如果指數整體下跌,它也會出現虧損的風險。因為指數畢竟是整體大盤的平均收益,它只有系統性的風險和系統性的收益,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受歡迎。

指數型的這種萬用壽險已經占到了美國萬能險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

金融工具

這就是大概今天美國人壽保險市場的一個情況。老有人跟我說,說買保險買的就是保障,買保險理財就是胡扯,但是您看一看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保險市場,大部分也仍然是投資理財型的保險,您能說理財就是胡扯嗎?不是,保險是一種長期投資的金融工具,它首先是金融工具,既然是金融工具就有它投資理財的作用了。

保障當然也是它的作用,其實保障本身也是投資理財的功能之一,而把保障和投資理財割裂開來認為買保險就應該買保障,投資理財就是胡扯,這種觀點我是不認同的,我認為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也應該自己思考思考到底保險的本質是什麼?到底金融產品的本質又是什麼?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就不說了。我只是說您看看美國的市場也是這個樣子的。

說到這兒不知道您注意沒有?在美國人身保險市場當中這五種主流的產品幾乎沒有固定收益類的理財類的保險。更別提我們最近說的能提供終身固定現金流的年金保險,為什麼呢?其實美國並不是一直都這樣,它在歷史上提供固定收益的年金保險也大賣過,這就是我在開頭就說其實這個話題我講過的原因,其實我講的就是講的這一點。今天咱們再系統性地重複一遍。

今天我們國家對應的時代,從2013年開始叫利率市場化的時代。其實美國利率市場化是什麼時候呢?1970年到1990年,您看是不是快進呢?人家用了十幾年,美國利率市場化十幾年,日本其實二十幾年,我們國家可能三五年就走完了。

在1980年的時候美國保險市場上年金的占比24.2%,到1986年43%,到1990年49%。其實是從1987年這種浮動的、變額的、分紅的、萬能的利率敏感型的這種保險才逐漸出現成為主流。到了90年代後期的時候就已經超過半壁江山了。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其實也很簡單,你想在上個世紀70年代是利率比較高的,至少要比現在高很多,利率高的時候不光保險的定價利率好、收益好,其它金融產品也都好。金融市場上為了競爭,保險的定價利率自然是提升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一旦利率下行,其它金融產品由於都是短期的,甚至是浮動收益的,可以隨著市場利率而調整。

但保險不行,保險一旦把固定收益寫進合同,無論利率怎麼下降,你至少得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合同兌付完,但是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是沒有人給它保證的。那也就是說利率一旦下降,尤其是長期的零利率趨勢(長期零利率趨勢這咱以前講過了不重複了),就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那麼保險公司就會面臨利差損,在利差損的風險之下,怎麼辦呢?

老的已經賣出去的這種固定收益的保單當然不能夠違約,但是現在我可以不賣了,如果我按照現有利率開發固定收益的產品就會面對客戶不買帳的問題。因為利率低,那怎麼辦呢?那只好靠浮動收益,靠演示來吸引客戶,給你一個憧憬,但是告訴你對不起我不保證。這個就是為什麼美國今天沒有像咱們現在說的這種固定收益的年金產品,或者即使有市場也不接受,因為利率已經下降了。

所以今天再去國外買保險,尤其是買國外保險的收益,我覺得這個大可不必。因為您要是看中的是國外保險的固定收益,告訴你收益非常低。如果您要看中的是國外保險的浮動收益,那浮動收益非要買保險嗎?買基金不一樣嗎?買指數型基金不一樣嗎?巴菲特不是一直推薦指數型基金嗎?就是這個樣子。今天咱們說的主題是美國人要不要買年金險?美國人當然要買,美國人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買了年金險的人,今天還在享受那個時期的高利率。他當然開心,就像我們國家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買了瀟灑明天的人也是在享受那個時代的高收益。那回到今天,我們現在年金險的收益雖然趕不上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但是也仍然遠遠高於市場平均利率,這種情況是不能持續的,這就是為什麼會有134號文,為什麼會有保險姓保的這個定義,那麼趁著今天還能有這樣的能夠鎖定幾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固定收益的產品,我覺得適當的給家庭配置一些這是很有必要的。

不是有人說年金險相當於什麼?相當於家庭財富的不老泉,永遠都是這樣,能夠確定給你。比方說一個資產有個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家庭,拿出1000萬來配置年金險,躉交的,1年固定給個三四十萬,甚至四五十萬,這都是有可能的,能夠伴隨一輩子。無論將來利息怎麼降,這個都給。無論將來發生什麼,這筆現金流伴隨終身,這不是很好嗎?我說過保險替代不了其它金融產品,您這個幾千萬上億的資產當然不能都買保險。但是其它金融產品也替代不了保險,保險也是要配置的。

這就是家庭財富配置,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說到這兒,今天的節目就差不多了,關於美國保險市場的情況,這些內容我是從一本書上看到的,這本書就是賈明軍先生的《大額保單操作實務》。說實話這本書我看到之後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這本書完全讓我放棄了寫一本書的想法,至少短期之內我不會寫書了。因為我想到的這本書已經寫出來了,我沒想到的這本書也寫得非常不錯。

我也看過賈明軍先生的其它作品,其它作品當中也提到過保險,甚至其它作品當中關於保險的內容有很多是錯的。但是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賈律師對於金融的認識,對於保險的認識是不斷地在提升,賈律師非常值得我們每一個從業人員學習。

這本書當中雖然也有一些內容我認為是不準確的,值得推敲的,但是我覺得不準確的地方是非常少的,而且這本書通俗易懂,可操作性非常強,可複製性非常強。每一個保險從業人員,每一個做理財工作的人都應該讀,甚至我覺得每一個客戶都應該讀,就這麼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