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如果必然要發生,何不坦然接受?

隨心所欲幾乎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狀態, 只是現實的種種束縛都讓人不敢隨心所欲。 放縱常常會讓人和墮落產生直接的聯繫, 自律一詞在當今恩受推崇。

大多數時候, 讓我們痛苦的是, 忍不住去做了一件事, 過後又開始後悔。

有時候是臨睡前想著玩一把遊戲或者看一集電視劇就睡覺, 結果一局一局不停地打了下來, 一集一集不停地刷下來。 每一局(集)開始, 都會看著時間告訴自己“現在已經太晚了, 這局(集)結束就睡覺”, 結果不知不覺就到了天亮。

有時候是辦了健身卡之後想著每天路過的時候去運動一下, 結果每天一下班不是去和朋友吃喝玩樂就是匆匆回家癱倒在床上一動不動。 每次路過都告訴自己“明天我一定進去好好運動, 把今天落下的補回來”, 結果健身卡都到期了也沒進去過十次。

有個觀點說, 放縱註定沉淪, 自律贏得成功。

所以當我們一不小心放縱了, 我們就會變得焦慮自責。 而這種放縱然後自責焦慮往往成了一種閉環, 我們也會因此經常會對自己感到失望, 認為如果自己可以足夠的自律一些, 那麼如今的生活肯定和當下有所不同。

極少有人有著非常強的自製能力,

失控是大多數人生活的常態。

我們都不想放縱自己, 卻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放縱。 大多數人的自律, 在經歷過一次失敗之後, 都會陷入一個惡性閉環。 導致失控從而一發不可收拾的, 並不是第一次的自我放縱。 而是在第一次放縱之後, 自製框架下的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產生的無力感、羞愧感。

在《自控力》一書中提到, 壓力是自律的敵人。 我們總是會設定一些目標, 讓自己時刻處在一種緊迫的壓力狀態下。 在自己完不成目標的同時, 情緒也會變得低落。 而情緒低落的狀態下, 我們的大腦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 這是因為, 在壓力和低情緒的狀態下, 我們下意識的會去尋找“慰藉”, 比如刷劇、遊戲以及其他可以讓我們得以享受的行為。

而這種“慰藉”在緩解了壓力和低情緒的同時, 也打破了自製力所設定的框架。

但人生一定要以自律是優秀或放縱是墮落這樣的標準來進行評判麼?

這個世界是多元化的存在, 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 每一件事情或每一個行為都有其利害兩個方面, 甚至會出現既不好也不壞的狀態。 也就是說, 我們在看待所有事物的時候, 都應從多角度去觀察。 自律一詞我們可以用有條不紊來描述, 也可以用克制壓抑來表達。 同樣的, 放縱一詞我們可以用任意妄為和輕鬆暢快兩個視角來看待。

有一部分的人可以從自律中得到快感, 但大部分人卻是在放縱中得到享受。 不可否認, 放縱的狀態是享受的。 而多數情況下, 我們希望可以享受, 但又不敢享受。 精神就如同肌肉, 健身的人都懂知道, 肌肉的訓練是需要勞逸結合。 從未真正的克制, 也從未真正的享受, 但精神卻一直處在緊張的狀態當中。 這種狀態等同於在重複的自我消耗, 是就如同既沒有休息也不鍛煉, 但肌肉卻一直緊繃。

如果必然要發生,何不坦然接受?徹底的放縱一次可以讓精神得到深度休息,休息之後自然會積極向上。真正的愛自己是要接受自己,允許自己放縱,才更能接受自我約束。

但肌肉卻一直緊繃。

如果必然要發生,何不坦然接受?徹底的放縱一次可以讓精神得到深度休息,休息之後自然會積極向上。真正的愛自己是要接受自己,允許自己放縱,才更能接受自我約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