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踏著歷史的足音,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之《虎牢關》賞析

《三國演義》連環畫第四集《虎牢關》講述的是曹操逃回陳留後招兵買馬, 邀約十七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故事。 在這一集中, 有膾炙人口的“溫酒斬華雄”和“三英戰呂布”兩個片段,

儘管討伐董卓的戰役失利了, 但這兩個高潮部分至今仍為人耳熟能詳。 那麼真實的歷史又如何呢?在《三國志》、《後漢書》和《英雄記》中尋找答案。

首先, 我們再瞭解一下歷史上的董卓。 董卓隴西郡臨洮縣人。 隴西郡屬東漢涼州轄地, 臨洮縣位於今天甘肅省岷縣一帶, 周圍居住著大量的羌族人, 是東漢西部的主戰場。

董卓年輕時有俠氣, 史載他為了招待朋友不惜將家裡的耕牛也殺了。 他曾隨父親搬遷到潁川郡綸氏縣居住, 由於耐不住寂寞, 又回到了家鄉投伍。 由於董卓弓馬嫺熟, 武力超群, 因此屢立戰功, 逐漸升到校尉一職。 在涼州刺史段熲的推薦下, 投靠袁紹的叔叔司徒袁隗, 歷任並州刺史及河東郡太守,

因此他對整個中原的形勢比較瞭解。

黃巾軍起義爆發後, 董卓以中郎將身份作戰失利而被撤職。 隨後, 涼州羌族發生大規模叛亂, 董卓再度被朝廷啟用, 官複中郎將。 董卓大破羌兵, 被朝廷任命為四大將軍中的前將軍, 從此獨霸涼州, 抗拒朝令, 成為一地軍閥。

董卓入京後, 殘暴不仁, 罪惡滔天, 死有餘辜。 縱觀其一生, 前期有功于東漢朝廷, 前後百余戰, 為東漢西部的穩定做出過貢獻。

【演義】曹操逃回陳留, 招兵買馬, 發出檄文, 邀約各路諸侯共討董卓。

【歷史】由於董卓暴政激起義憤,

190年正月, 兗州刺史劉岱、陳留郡太守張邈等人率部來到陳留郡的酸棗縣, 盟誓討伐董卓。 儘管當時袁紹不在酸棗縣, 因為名望被推為盟主。

【簡述】曹操當時沒有合法職務, 募兵是在張邈的支持下進行的, 五千曹家軍多為本族人。 後來袁紹任命曹操為代理奮武將軍, 編在張邈手下。

【演義】北平太守公孫瓚接到檄文後起兵一萬五千人殺奔洛陽, 路遇平原縣令劉備, 合兵共同討伐董卓。

【歷史】會盟的諸侯實際只有十一路, 分別是: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郡太守袁紹、陳留郡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郡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和代理奮武將軍曹操。 公孫瓚並未參加,因此劉、關、張亦未加入。

【簡述】公孫瓚時任北平太守,盤踞幽州,兵多將廣,有坐山觀虎鬥之意,也有保存實力的打算。

【演義】袁紹被推為盟主,指揮全軍。

【歷史】袁紹時任渤海郡太守,實力有限,被推為盟主是因為資歷最高。

【簡述】盟主只起到象徵意義,各路諸侯並無統一指揮,各自為戰。

【演義】袁紹命長沙太守孫堅為前鋒,進攻汜水關。

【歷史】諸侯分三路進攻洛陽,袁術一路主攻南陽。孫堅屬袁術部下,攻取陽人聚大壁塢,距洛陽只有幾十裡。董卓急令胡軫、呂布、華雄迎戰。

【簡述】董卓這一部的主將是胡軫,呂布和華雄為副將。胡軫到後,立刻攻打陽人聚,無果而返。

【演義】華雄率兵馳援汜水關,派副將胡軫迎戰,被程普刺死。

【歷史】陽人聚之戰中,華雄與呂布只是都督,主將是胡軫,被斬殺的是華雄,死於何人之手不得而知。

【簡述】胡軫在董卓軍中地位極高,在呂布、李傕、郭汜等人之上,後來李傕、郭汜反攻長安後,胡軫受王允之命與之交戰,兵敗投降,從此不知去向,可能是被殺了。

【演義】孫堅由於軍中缺糧,軍心慌亂。華雄劫寨成功,殺孫堅大將祖茂。

【歷史】實際此戰發生于陽人聚之戰前,破孫堅的是徐榮。祖茂雖戴孫堅紅幘,卻逃脫性命。

【簡述】陽人聚之戰後,袁術擔心孫堅攻入洛陽後不再受自己控制,因此不發軍糧。孫堅夜馳百里到魯陽面見袁術,曉之以理。袁術無奈,只好發糧,孫堅得以順利攻入洛陽。

【演義】華雄殺敗孫堅後,率兵到諸侯寨前叫陣,連殺二將。關羽溫酒斬華雄。

【歷史】孫堅破了董軍後,向袁術催糧,準備進攻洛陽。(溫酒斬華雄自然是虛構)

【簡述】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中,唯有袁術這路進展順利。

【演義】華雄兵敗後,董卓率呂布迎戰各路諸侯。呂布戟挑數將,劉、關、張三英戰呂布,將其殺退。

【歷史】呂布在諸侯伐董卓之戰中並無多少表現,在陽人聚之戰中,鼓動主帥胡軫冒險進兵,造成失利,連累華雄被殺,退回洛陽。(劉、關、張未參加諸侯討伐董卓,當然不可能與呂布交手。)

【簡述】諸侯在討伐董卓的戰爭中,由於沒有強有力的核心領導,各自為戰,已經失敗。董卓並非因諸侯壓力而放棄洛陽。

【演義】孫堅準備進兵,董卓畏其勇猛,派李儒前來和親,被孫堅拒絕。李儒回到洛陽,建議董卓遷都長安,以避諸侯。董卓因此遷都。

【歷史】董卓為收服孫堅,派李傕(非李儒)等人提親並誘于高官,孫堅拒絕。董卓退出洛陽,孫堅兵不血刃佔領。

【簡述】董卓遷都的目的不是懼怕聯軍,而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遷都長安更接近他苦心經營的涼州勢力範圍,同時避免了黑山軍對都城的騷擾。黑山軍是河北農民起義軍,人數有百萬之眾,董卓遷都長安,可避免黑山軍的威脅,集中力量對付各路諸侯。

【演義】董卓燒了洛陽,守將向孫堅投降。接著各路諸侯彙聚洛陽,袁紹決定休整,曹操建議繼續追擊。

【歷史】孫堅進入洛陽時,各路諸侯大多仍在酸棗一帶,聽說洛陽被焚,覺得佔領已無意義,各自打起算盤,欲在亂世分一杯羹,隨即散去。曹操只好孤軍西進。

【簡述】孫堅也欲西進,這時諸侯已開始爭奪利益,袁紹的手下周昂佔領了袁術的屬地陽城,袁術命令孫堅奪回陽城,因此孫堅退出洛陽。

【演義】曹操追擊董卓,先為呂布所敗,再被徐榮伏擊。曹操身中箭傷,被曹洪所救,敗回洛陽。

【歷史】曹操孤軍西進,在河南滎陽一帶與徐榮交手,一敗塗地,士兵死亡大半,他身受箭傷,被曹洪所救。

【簡述】曹操失利後,不是到洛陽,而是回到酸棗,邀請諸侯繼續西進。此時人心已散,沒有聽他的建議,諸侯各自散去。

說說徐榮這個人,他是遼東襄平人,滎陽太守。在演義中被夏侯惇刺殺。其實徐榮當可列三國名將之列,在諸侯討伐董卓戰役中先後擊敗孫堅和曹操。董卓死後,徐榮依附漢室,死在與李傕、郭汜的戰鬥中。

【演義】孫堅進入洛陽後,得到傳國玉璽。袁紹聽說,向孫堅索取。孫堅否認,帶兵回了江東。

【歷史】孫堅究竟得沒得到玉璽無定論。《吳書》說得到了,裴松之注解《三國志》認為沒有得到。

【簡述】諸侯討伐董卓失敗後,天下進入群雄割據的時代。

圖文:停雲閱(連趣網貴賓)

公孫瓚並未參加,因此劉、關、張亦未加入。

【簡述】公孫瓚時任北平太守,盤踞幽州,兵多將廣,有坐山觀虎鬥之意,也有保存實力的打算。

【演義】袁紹被推為盟主,指揮全軍。

【歷史】袁紹時任渤海郡太守,實力有限,被推為盟主是因為資歷最高。

【簡述】盟主只起到象徵意義,各路諸侯並無統一指揮,各自為戰。

【演義】袁紹命長沙太守孫堅為前鋒,進攻汜水關。

【歷史】諸侯分三路進攻洛陽,袁術一路主攻南陽。孫堅屬袁術部下,攻取陽人聚大壁塢,距洛陽只有幾十裡。董卓急令胡軫、呂布、華雄迎戰。

【簡述】董卓這一部的主將是胡軫,呂布和華雄為副將。胡軫到後,立刻攻打陽人聚,無果而返。

【演義】華雄率兵馳援汜水關,派副將胡軫迎戰,被程普刺死。

【歷史】陽人聚之戰中,華雄與呂布只是都督,主將是胡軫,被斬殺的是華雄,死於何人之手不得而知。

【簡述】胡軫在董卓軍中地位極高,在呂布、李傕、郭汜等人之上,後來李傕、郭汜反攻長安後,胡軫受王允之命與之交戰,兵敗投降,從此不知去向,可能是被殺了。

【演義】孫堅由於軍中缺糧,軍心慌亂。華雄劫寨成功,殺孫堅大將祖茂。

【歷史】實際此戰發生于陽人聚之戰前,破孫堅的是徐榮。祖茂雖戴孫堅紅幘,卻逃脫性命。

【簡述】陽人聚之戰後,袁術擔心孫堅攻入洛陽後不再受自己控制,因此不發軍糧。孫堅夜馳百里到魯陽面見袁術,曉之以理。袁術無奈,只好發糧,孫堅得以順利攻入洛陽。

【演義】華雄殺敗孫堅後,率兵到諸侯寨前叫陣,連殺二將。關羽溫酒斬華雄。

【歷史】孫堅破了董軍後,向袁術催糧,準備進攻洛陽。(溫酒斬華雄自然是虛構)

【簡述】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中,唯有袁術這路進展順利。

【演義】華雄兵敗後,董卓率呂布迎戰各路諸侯。呂布戟挑數將,劉、關、張三英戰呂布,將其殺退。

【歷史】呂布在諸侯伐董卓之戰中並無多少表現,在陽人聚之戰中,鼓動主帥胡軫冒險進兵,造成失利,連累華雄被殺,退回洛陽。(劉、關、張未參加諸侯討伐董卓,當然不可能與呂布交手。)

【簡述】諸侯在討伐董卓的戰爭中,由於沒有強有力的核心領導,各自為戰,已經失敗。董卓並非因諸侯壓力而放棄洛陽。

【演義】孫堅準備進兵,董卓畏其勇猛,派李儒前來和親,被孫堅拒絕。李儒回到洛陽,建議董卓遷都長安,以避諸侯。董卓因此遷都。

【歷史】董卓為收服孫堅,派李傕(非李儒)等人提親並誘于高官,孫堅拒絕。董卓退出洛陽,孫堅兵不血刃佔領。

【簡述】董卓遷都的目的不是懼怕聯軍,而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遷都長安更接近他苦心經營的涼州勢力範圍,同時避免了黑山軍對都城的騷擾。黑山軍是河北農民起義軍,人數有百萬之眾,董卓遷都長安,可避免黑山軍的威脅,集中力量對付各路諸侯。

【演義】董卓燒了洛陽,守將向孫堅投降。接著各路諸侯彙聚洛陽,袁紹決定休整,曹操建議繼續追擊。

【歷史】孫堅進入洛陽時,各路諸侯大多仍在酸棗一帶,聽說洛陽被焚,覺得佔領已無意義,各自打起算盤,欲在亂世分一杯羹,隨即散去。曹操只好孤軍西進。

【簡述】孫堅也欲西進,這時諸侯已開始爭奪利益,袁紹的手下周昂佔領了袁術的屬地陽城,袁術命令孫堅奪回陽城,因此孫堅退出洛陽。

【演義】曹操追擊董卓,先為呂布所敗,再被徐榮伏擊。曹操身中箭傷,被曹洪所救,敗回洛陽。

【歷史】曹操孤軍西進,在河南滎陽一帶與徐榮交手,一敗塗地,士兵死亡大半,他身受箭傷,被曹洪所救。

【簡述】曹操失利後,不是到洛陽,而是回到酸棗,邀請諸侯繼續西進。此時人心已散,沒有聽他的建議,諸侯各自散去。

說說徐榮這個人,他是遼東襄平人,滎陽太守。在演義中被夏侯惇刺殺。其實徐榮當可列三國名將之列,在諸侯討伐董卓戰役中先後擊敗孫堅和曹操。董卓死後,徐榮依附漢室,死在與李傕、郭汜的戰鬥中。

【演義】孫堅進入洛陽後,得到傳國玉璽。袁紹聽說,向孫堅索取。孫堅否認,帶兵回了江東。

【歷史】孫堅究竟得沒得到玉璽無定論。《吳書》說得到了,裴松之注解《三國志》認為沒有得到。

【簡述】諸侯討伐董卓失敗後,天下進入群雄割據的時代。

圖文:停雲閱(連趣網貴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