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聞所未聞!南宋匪造反卻反受皇帝嘉獎?

南宋偏安一隅, 日子過得也算安逸, 但皇帝真的昏聵到了如此地步嗎?土匪成立了政權, 居然還發賞銀?簡直聞所未聞,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裡面是否有什麼原委呢?

今天要說的這個失業軍官真是傳奇, 他一不留神就組織了起義軍, 再一不留神就成了土皇帝。 眼看“事業”蒸蒸日上, 他卻想要”歸隱“, 繼續在民間過大把花錢, 大口喝酒的土匪生活, 為此他充分運用了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小編對此只想說:佩服。

網路配圖

宋甯宗在位時, 可謂是南宋“折騰的黃金時代”:朝內將相大戰, 宮內母子相爭, 對外關係也是一團糟。

所謂上行下效, 民間的一些“折騰專家”也蠢蠢欲動, 準備大顯身手。

嘉定年間, 失業軍人張軍因得不到政府的及時撫恤而心生怨恨, 他糾集了不少同病相憐的“丘八兄弟”攻進桐城, 砸了一名鄉紳朱少卿的豪宅, 意外地得到了不少這名鄉紳私藏的兵器、馬匹。 一次普通的“吃大戶”行為由此瞬間變了味兒。 兩日後, 一支由兵痞為骨幹、以饑民為週邊的“起義軍”組建起來。 張軍從吃吃喝喝的低級需求中看到了“殺向東京, 奪了鳥位元”的造反目標。

起義軍的下一個目標是安徽的舒州(今安慶市)。 舒州太守見勢不妙, 逃命而去。 張軍兵不血刃地得到了這個戰略要地, 馬上在鬧市區張榜安民:“親, 跑的就算了, 不跑的都是俺的父母兄弟。

大家該幹什麼幹什麼, 一切照常啊。 ”

主力部隊到了市區的城門前, 張軍又故作姿態地彎弓搭箭, 沖著望敵樓上的匾額說:“如果我能一箭射中‘安’字上的那個點兒, 咱們就進城。 不然說明天時不到, 哥兒幾個下次再來!”身邊的老夥計們聽了無不發笑, 誰不知道張軍是神箭手?果然, 一箭中的。 得到“老天批准”的張軍大搖大擺地開進了城。

下面的橋段愛看演義小說的人都不陌生——開倉放糧, 撫恤饑民, 砍下民憤極大的衙役的人頭, 用為民除害的方式來證明自身統治的合法性。 三板斧下來, 張軍總算坐穩了屁股下的交椅, 成了舒州城裡貨真價實的“土皇帝”。

網路配圖

可惜, 這個“皇帝”沒抓住機會及時進取, 擴大到手的革命戰果,

反倒將核心部隊開進了舒州境內潛山的道觀——真源宮, 想重現當年“梁山好漢”的綠林風光。 可惜潛山不僅沒有八百里水泊, 而且南宋的軍事重鎮池陽近在咫尺。

正巧池陽守兵接到出境剿匪的上諭, 他們走到潛山山口與張軍的部隊不期而遇。 由於敵情不明, 局面馬上變成了麻杆打狼——兩頭怕:退守真源宮的起義軍龜縮不出, 圍困真源宮的官兵畫地自守。 漸漸陷入絕境的張軍突然看到了被關在偏殿裡的真源宮道士們, 眼珠一轉, 計上心頭。

幾天後, 一群衣衫襤褸的“道士”互相攙扶著進了官軍大營。 他們向帶兵官員哭訴, 說他們的道觀被賊兵強佔, 他們饑寒交迫、受盡虐待, 最近聽說張軍還要拿他們的人頭祭旗, 他們這才死命扭開鎖鏈,

趁著夜色翻山逃命。 帶兵官員問宮內還有多少賊兵。 道士們說太多了, 簡直數不過來。 憑眼下這些官兵, 要想進攻還是慎重為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