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備為何三請諸葛亮?劉備三請諸葛亮是真是假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典故的出處婦孺皆知。 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寫劉備“三顧茅廬”聘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成就帝業的故事, 將劉備的禮賢下士的態度寫得栩栩如生, 把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 關羽、張飛的居功自傲描繪得惟妙惟肖, 入木三分, 這段“三顧茅廬”的故事, 是羅貫中根據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的記載, 加以藝術構思而創作的。 但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究竟是不是“三顧茅廬”?學術界各有說法。

網路配圖

《三國演義》中關於這第一次見面的記載是:劉備帶領軍隊駐紮新野時, 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者, 臥龍也, 將軍願見他嗎?”劉備說:“你帶他一起來吧。 ”徐庶說:“可以主動登門去見此人, 但不能讓他來拜見您。 ”可見, 劉備親自到諸葛亮那裡去請求拜見、賜教。 共三次前往, 才得以相見。 但沒有寫關公、張飛同往, 也沒有說明是在茅廬中相見。

網路配圖

諸葛亮自己寫的《出師表》中也說:“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幾句話, 證據確鑿。 陳壽在《三國志》中寫到了《隆中對》, 對劉備三次往訪以及諸葛亮論天下形勢的內容記載得更為詳細。 劉備“三顧茅廬”一直被當作禮賢下士、重視人才的典範。

劉備當時困難重重, 急需人才, 從情理上看, “三顧茅廬”是極有可能的, 所以歷代沒有人對此事的真實性有過懷疑。

網路配圖

但現在有人提出另一種說法, 認為“三顧茅廬”的記載難以令人相信。 諸葛亮是位胸有宏圖之士, 劉備請他出山,

當然正合其意, 他豈能大擺架子, 而不抓住這個可能失去的機會?當時的諸葛亮只有27歲, 劉備則是個有聲望的政治家, 對諸葛亮怎能那樣低聲下氣地苦求?雖然前一種說法中以《隆中對》作為證據, 但當時, 曹操幾十萬南征大軍正威脅著劉備, 《隆中對》不提這個緊迫的現實問題, 是不合乎情理的。 同時, 劉備第一次見諸葛亮, 不會安排現場記錄。 所謂《隆中對》, 很有可能是後人附會《出師表》而杜撰的。 據此, “三顧茅廬”之說就不可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