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慘無人道,淞滬會戰日軍殘殺慈善救護團體,宋美齡英文向世界廣播

文 | 湘北

1988 年, 上海市寶山區羅太路352 弄15 號, 羅店紅十字紀念碑迎來了一位特殊人物——抗戰時期空軍飛行員苑金函。 這是自他1949 年隨國民黨到臺灣定居後, 第一次回大陸省親, 羅店紅十字紀念碑是其目的地之一。 1937 年的8 月23 日, 就是在這個地方, 中國紅十字會上海分會第一救護隊副隊長蘇克己及隊員謝惠賢、劉中武、陳秀芳為救治苑金函慘遭日軍殺害, 苑金函因被藏在附近農戶的豬圈內, 得以逃生。

羅店紅十字紀念碑題刻

抗戰勝利後, 為紀念在羅店犧牲的這四位紅十字烈士, 1946 年2 月,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決定籌建紅十字四烈士紀念碑。 幾個月後, 在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援下, 中國紅十字上海分會、中華醫學會等團體于四烈士殉難處建立紀念碑, 並于當年10 月12 日下午3 時舉行了隆重的紀念碑揭幕典禮。 據隔天的《申報》描述, “參加者計有市衛生局代表謝應瑞、醫師公會代表陳榮章及南洋醫大畢業同學會代表俞作初、何天祿等。

……空軍司令部, 為敬仰蘇烈士捨身救護空軍戰傷人員, 昨特派傘兵一班, 到場致敬。 由軍警學生及各團體, 鼓樂前導, 列隊赴紀念碑, 由主席團將覆於碑頂之紅十字旗揭開, 儀式莊嚴肅穆, 禮畢已暮色蒼茫。 ”

紀念碑四周刻有四烈士遇難的事實經過, 東、西兩面鑲有烈士瓷像。 因年久失損, 1984 年3 月, 上海市文管會撥款按1946 年紀念碑原樣放大重建, 立于原碑西北側15 米處。 苑金函祭拜的紀念碑即為後來重建者, 碑高8.35 米, 碑首以醒目的紅色十字向四方昭示, 基座四面鐫有“紀事文”、“誄詞”和“重修碑記”。 誄文以舊碑為藍本修復, 誄詞由時任中國紅十字會正副會長蔣夢麟、杜月笙、劉鴻生撰寫,

曰:“炎炎華夏, 浩浩煙塵, 八年抗戰, 泣鬼驚神, 壯哉諸子, 罔顧艱辛, 槍林彈雨, 重義輕身, 恤傷遇難, 慷慨成仁, 沸騰熱血, 慘烈絕倫, 以寒敵膽, 以式國人, 河山不改, 姓字常新”, 言語間足見對殉難者的崇敬。

中國紅十字會總院大門外景

紅十字會為中立性、國際性人道主義團體,

根據《日內瓦公約》規定“凡在作戰時, 傷者病者及救護車輛與醫院及從事傷病救護各級人員, 不論在任何時期與環境, 皆應視為中立者”。 在為戰爭受難者提供救援服務時, 紅十字會人員、設施、車輛等, 在任何情況下, 都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 但日軍置國際公法於不顧, 肆意殺害紅十字會救護人員的行徑, 震驚世界。

蘇克己、謝惠賢、劉中武、陳秀芳被日軍殘暴殺害的噩耗傳來後, 上海紅十字會迅速將蘇克己和救護人員的英勇事蹟公佈於世, 並向國際紅十字總會報告, 控訴、揭露日軍無視國際公法, 殘殺紅十字救護人員的暴行。 宋美齡在“中央廣播電臺”以“日軍殘殺紅十字會蘇克己醫師”為題特作英語廣播,

昭告世界, 日軍行為引起國際公憤。 1937 年底, 中國紅十字會上海分會、中國醫學會、南洋同學會, 在上海西藏路一品香飯店禮堂聯合為抗日殉國的蘇克己醫師召開了追悼會。

蘇克己等四位紅十字救護隊員在救護傷患途中慘遭日寇殺害, 圖為祭奠烈士英魂

淞滬會戰期間,約有包括蘇克己、謝惠賢、劉中武、陳秀芳在內的30 名紅十字救護隊員慘遭日軍殺害,其中不少還未留下姓名。據統計,自1937 年8 月14 日至1938 年4 月30 日止,“由本會(筆者注:中國紅十字會)聯合上海救護委員會,組織救護隊十隊,急救隊十二隊,救護醫院二十四所,徵集救護汽車九十八輛,另特約公私醫院十六所及國際委員會所設之醫院,分佈淞滬前線及上海租界,協同一致,執行救護、輸送、醫療等作業,並於接近前線之交通孔道,設置傷兵分發站,為受傷軍民辦理登記、交換繃帶,然後分批指送醫院收容”。期間,上海市各醫院收容兵民19539人,由傷兵分發站運送後方各地者計7128 名,由前線直接運送後方各地者17722 人,合計先後救運受傷兵民凡44389 名。

儘管中國紅十字會於淞滬會戰時的救護工作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作為慈善救護團體,它在各大媒體上宣傳、鼓動、連篇累牘報告救護詳情,呼籲社會各界捐款捐物以及以實際行動收容救護傷兵方面,表現可圈可點,也可謂是恪盡職守。

圖為祭奠烈士英魂

淞滬會戰期間,約有包括蘇克己、謝惠賢、劉中武、陳秀芳在內的30 名紅十字救護隊員慘遭日軍殺害,其中不少還未留下姓名。據統計,自1937 年8 月14 日至1938 年4 月30 日止,“由本會(筆者注:中國紅十字會)聯合上海救護委員會,組織救護隊十隊,急救隊十二隊,救護醫院二十四所,徵集救護汽車九十八輛,另特約公私醫院十六所及國際委員會所設之醫院,分佈淞滬前線及上海租界,協同一致,執行救護、輸送、醫療等作業,並於接近前線之交通孔道,設置傷兵分發站,為受傷軍民辦理登記、交換繃帶,然後分批指送醫院收容”。期間,上海市各醫院收容兵民19539人,由傷兵分發站運送後方各地者計7128 名,由前線直接運送後方各地者17722 人,合計先後救運受傷兵民凡44389 名。

儘管中國紅十字會於淞滬會戰時的救護工作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作為慈善救護團體,它在各大媒體上宣傳、鼓動、連篇累牘報告救護詳情,呼籲社會各界捐款捐物以及以實際行動收容救護傷兵方面,表現可圈可點,也可謂是恪盡職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