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03-12 環球網 小字

蘭順正:美重裝部隊進入敘利亞在威懾誰? 2017-03-12 環球網 小字

據《紐約時報》3月4日報導,社交媒體當天展示大量照片,稱美軍斯特瑞克裝甲車和悍馬車等裝備在當天出現在敘利亞北部地方曼比季方向。 美國軍方對此消息已經予以了證實,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傑夫·大衛斯6日在記者會上說,美軍增援力量已經部署在曼比季城內和西部郊區,執行“安撫與威懾”任務。

此次美軍現身敘利亞戰場的最大特點就是“高調”。 據照片顯示,增援的美軍擁有一定數量的重裝備,而此前美軍在敘利亞北部部署有數百名士兵,一直作為庫爾德人民保衛戰線和其他該地區部隊教官以及空中支援聯絡官存在,並無裝甲車等重裝備。

同時美軍在行進中還打著美國國旗,有意彰顯其身份。 筆者認為,美軍如此興師動眾,從戰略層面來講,其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能夠重新在中東事物中佔據主導地位。

眾所周知,在奧巴馬的任期內,美國一直堅持重返亞太的政策,對於中東的事物並不是過於上心。 自從IS肆虐以來,美國雖然很早就開始聯合其他中東國家對其實施打擊,但效果並不明顯,總是給人一種“出力不出工”的感覺,毫無當年推翻塔利班和薩達姆政權的“霸氣”,而這一點在俄羅斯加入打擊敘利亞戰場後更加表露無遺。 久而久之,美國在中東局勢中的影響力開始下滑,而俄羅斯、伊朗、土耳其的作用則大大提升。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近來多次有關敘利亞停戰的談判都是由俄、伊、土主導,而美國卻被排除在外。

特朗普上臺以後,美國的中東政策明顯發生了變化。 從其一系列言行來看,相比於“亞太再平衡”,特朗普顯然更關心中東。 首先,特朗普任命的國家安全團隊的核心成員,如國土安全部長約翰·凱利、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等,這些人的共同特點就是具有鐵腕的作風,尤其是主張在中東地區採取更積極更強硬的政策。 同時,特朗普在自己的就職演說中,反復提及中東近況,其中對於伊朗言辭尤其激烈,如認為美國水兵在伊朗人槍口下下跪是對美國的羞辱,伊核協議是“最糟糕”的協議等。

另外,特朗普還了兩次提出針對中東國家的“禁穆令”,引起國內外的一篇譁然和被禁國家的反制。 而此次美軍高調重現敘利亞戰場,就提醒各方勢力不要忽視美國在中東的存在和影響力,如果美國有意願的話,隨時可以強勢介入甚至左右戰局。 據土耳其武裝部隊7日發佈公告說,土耳其、俄羅斯、美國三國軍事官員正在土耳其濱海城市安塔利亞就敘利亞和伊拉克問題舉行三方會談,會談內容包括針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大本營拉卡的下一步軍事行動,以及敘利亞北部城市曼比季的軍事協調方案等。

從戰術角度來講,美軍此行的目的正如其發言人所說,是“安撫與威懾”。 所謂安撫,就是要在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衛戰線(YPG)和土耳其之間設置“緩衝”。

兩者都是美國的盟友,也是影響敘利亞局勢有力工具,但兩者之間卻也是矛盾重重,甚至有可能擦槍走火。 土耳其認為,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民保衛戰線武裝是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工人党的一個“關聯組織”,2016年包括庫爾德人民保衛戰線在內的敘利亞民主聯盟(SDF)擊退IS,收復曼比季,在當地設立軍事委員會,爾後土耳其發動了“幼發拉底河之盾”行動,在打擊IS的旗號下同時針對“敘利亞民主軍”,並且公開聲明要求庫爾德人民保衛前線撤出曼比季,撤回幼發拉底河以東。 過去六個月時間,庫爾德人民保衛戰線與土耳其軍偶有衝突,但尚未發生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曼比季軍事委員會負責人稱直至上周曼比季方面還在受到土耳其方面的射擊。 美軍此行就是要把兩者隔開,防止出現內鬥。

而威懾,則應該是沖著敘利亞政府和俄羅斯方面去的。 據相關報導,敘利亞政府軍已經開進至曼比季附近;支持敘利亞政府的俄羅斯也派遣車隊,向曼比季運送人道主義物資,於3日抵達曼比季南部。 美國顯然不想曼比季落入敘、俄的手中,又擔心YPG和土耳其撐不住“場面”,於是便親自現身以威懾敘俄的覬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