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高陽公主:富貴只不過是一隻狗

我的一生不圖榮華, 不為恩寵, 只想為自己不安分的靈魂找到一泊歸處。 我做女人, 不諂媚, 不畏懼, 你越強橫我越要跟你鬥到底!

大唐風風雨雨, 前後共歷經二百八十九年, 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 便是它實力上的強盛和民風的開放,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高陽公主, 就是這樣一位個性開放的公主。 高陽公主, 名字不詳, 出生年月不詳, 老爹李世民, 生母, 咳, 也不詳。 好在高陽公主在千餘年前的唐朝還算是個有名的人物, 所以, 歐陽修(北宋)等人在他們所編著的《新唐書》中, 對她的事蹟還有所描述, 這些描述, 儘管其存在爭議的地方很多, 至少也為我們刻畫出了一個大唐公主的模子出來, 讓我們能對她有所瞭解——當然, 我們不能盡信於書。

按照《新唐書》裡的《公主傳》對唐代公主的記載來看, 高陽公主在其姐妹之中排行十七, 我們根據其他的史料可以發現,

在高陽公主之前, 還有幾個早夭的公主, 《新唐書》並沒有記載下來, 所以這個十七, 大約是不準確的。 當然, 我們不是專研歷史, 高陽公主是排行第幾與她的事蹟其實無關緊要, 我們也不必細細斟酌——排行第幾與她是否受唐太宗的寵愛無關。 可是從後世的影視資料來看, 高陽公主是非常受唐太宗的寵愛的——這一點, 應該是毋庸置疑, 不僅影視中如此, 就算是從現存的史料中來分析, 也是這樣, 她就算不是李世民最喜歡的女兒, 至少也是應該是排在前列的。

地球並非宇宙的中心, 所以這天上, 從來都不會掉餡餅。 王朝之中, 恐怕只有公主這個名號, 才是最好混的。 她們不用像王公大臣一樣, 或爭名奪利, 或者小心翼翼地在陰謀詭計當中保命,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是好人就盡心盡力地輔佐皇帝, 累個半死, 可能到最後還討不了好;她們不用像後宮裡的三千佳麗一般, 為了爭奪皇帝的寵倖而費盡心機, 甚至眾叛親離。 公主只需要恃寵而驕, 狐假虎威就行了。 她其實都不用狐假虎威, 別人來說, 她才是真正的老虎, 沒有哪個活得膩味了去招惹她們。

以上, 我們看到了作為一個公主得到的好處和美好的地方, 但是, 事物都存在兩面性, 作為公主的她們既然享受到了皇室這個身份給她們帶來的優質生活, 也就必然要為皇室承擔相應比例的危險和榮辱, 甚至有時候還要貢獻出自己的婚姻, 討好外族, 換來江山的安寧——史上的義成公主、文成公主等俱是如此。

將軍沙場百戰, 養兵千日, 用在一時。 其實統治者養個公主, 跟養兵的目的是一樣的, 所不同的只是公主不用跨上馬背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掄刀砍人而已。 眾位公主們吃到肚子裡去的, 總有一天要連本帶利地吐出來。 其區別, 只是有的公主吃下去的太多,

當“老大”的已經沒有那個本事讓她們吐出來, 而另外的一些公主呢, 便要弱上一些, 她們遠遠達不到與皇帝對抗的地步, 這時候的她們, 下場往往不好, 不僅要獻出自己的身體和幸福, 有的甚至還要遠嫁他方。 而最好的結局, 也就是皇帝要她們嫁的那個人還算是個正人君子, 這樣她就可以以一個賢妻良母的身份繼續頂著那公主的頭銜生活下去。

這裡面, 最具代表性的, 一個是唐代太平公主, 另一個便是隋代的義成公主。 她們倆, 一個在家裡壓得皇帝抬不起頭, 另一個為了所謂的和平遠嫁突厥, 實在是極強烈的反差了。 高陽公主這個人, 其實算不得很突出的人物, 唐太宗把她嫁給自己寵臣房玄齡的兒子, 比起義成公主有些淒哀的處境來講,已經好了太多。史料記載,貞觀十五年(西元641年),唐太宗將高陽公主下嫁于“房謀杜斷”中房玄齡的第二子房遺愛,這倒是個意外的發現,因為史料有載的唐太宗時的公主,出嫁時年紀最小的為十二歲,我們以此來推斷,高陽公主,應當是生於武德與貞觀之間,不過這裡還有一些爭議,此處撇過不談。

皇帝的女兒,從來都不愁嫁個好人家,只是愁嫁不了個好郎君。太宗皇帝給自己女兒所安排的婚事,其實是非常不賴的。房家,家主是房玄齡,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房謀杜斷”中的“房謀”,老房可是當朝宰相,門生故舊遍佈朝堂,地位和勢力在整個王朝都是排得上號的。而且房家的男人更是出了名的怕老婆,高陽公主的婆婆就是那個天下第一醋罎子,那個太宗要給房玄齡找小老婆她就自殺的盧氏。可見在這個房家,女人的地位是很高的。說到這裡,我們再來看看高陽公主的駙馬房遺愛是個什麼樣的人,“誕率無學,有武力”這是史書上的評價。按照唐朝尚武之風盛行的審美標準來看,房遺愛雖然不愛讀書,可能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肌肉男,至少他也是一個有英武之氣的貴族少年。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房遺愛有個哥哥。

其實,高陽公主能有這個機會嫁給房遺愛,這也說明李世民對她是極寵愛的。可是寵愛不代表別的,皇帝的寵愛給不了她幸福,更妄談快樂,她是公主,皇帝的女兒,天下都是她家裡的,對榮華富貴本來就不看在眼中。她什麼也不缺。嫁給房遺愛,多了更多的榮華,就像一個養狗之人,突然間又多給了她一條狗。儘管唐太宗把高陽公主嫁給房玄齡的兒子,看起來是出於對高陽的寵愛,而這種寵愛,是那些遠離唐太宗身邊的公主所享受不到的,她卻只有三個字,那就是:不喜歡。榮華而已,她憑什麼要喜歡?她堂堂的高陽公主,憑什麼要喜歡房遺愛這個可能腦子裡都長滿了肌肉的傢伙?

榮華富貴,於她而言,豈不就是一隻狗?她歡喜的時候,可以拿來逗弄一下,不高興的時候就一腳踢開,這是說一隻狗的情況,而再多一隻,就不再是消遣,而是負擔了。房家的榮寵,對她來講,何嘗不是一個負擔?而那潑天的榮華,其實已經如利斧一樣,懸在房家的頭頂,也懸在她高陽公主的頭頂,此時的她,雖然還不至於因此喪命,卻應該是栗栗危懼的。

在李淵時代,打天下的時候,房玄齡在李世民手下出謀劃策,是李唐的倚仗之一,可以說是李唐王朝的開國功臣。在秦王時代,房玄齡更是把李世民推上皇位的主要策劃人之一。秦王成了唐太宗之後,房玄齡雖然屢屢對皇帝有所冒犯,但太宗雄才大略,胸襟氣度都是不凡,更尊他重他。房家是一個依附于李唐新王朝的新貴族,太宗皇帝不可能卸磨殺驢,房家也更加不可能腦子進水心生反念。然而老房不謀反,這不代表小房不謀反。太宗不殺功臣,不代表太宗的兒子不殺功臣啊。唐太宗畢竟不是神,他是人,是人都會死的,而這時候的李世民已經老了,看起來已經當不了幾年的皇帝,高陽公主心中更是躁動,因為李治這時候,已經積極地為即將開始的勢力交接做準備了。

而高陽公主心裡就是一百個不願意,她還是擰不過父皇的恩旨。當時房遺愛並收公主的侍女淑兒為妾,並因為李世民對高陽的喜愛,房遺愛這只“烏鴉”也升了天,當上了右衛將軍。唐朝的婦女,不見得就都跟女皇武則天一樣,追求獨立,有著當皇帝的魄力,可是這幾個跟武則天距離較近的人,無論在前在後,都有著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力和個性。跟現代的店大欺客一樣,高陽公主在房家雖然只能算是客,卻已是客大欺店——有公公房玄齡在的時候,她還收斂一點,房玄齡死後,房家便對她無可奈何。

高陽公主是個聰明的女子,她知道虎雖老威尚在的道理,她如果跟房玄齡鬧起來,房玄齡雖然不見得能搞得定她,但自己這種舉動一定是為唐太宗所忌諱的,而她的失寵,也是必然,所以房玄齡在世的時候,她就算胡鬧,也不會怎麼惹到老房的頭上——何況她還有個皇帝猶畏懼三分的婆婆在?可是死人不管身後事,房玄齡這時候已老得不行,何況他一生殫精竭慮,CPU運轉時間過長,死得早一點,也是能夠理解的。房玄齡死後,房家宣佈高陽時代的到來。為什麼?高陽公主堂堂的帝國公主,這時候又嫁得門當戶對的,為什麼要爭權奪利呢?難道她已經得到這樣的榮寵,卻還不滿足嗎?

她當然不滿足。這時候的房家,看似家族勢力登峰造極,實則如臨深淵。皇權交接之時,必定有一場站隊之爭。房家不像那些傳統的豪強貴族,有地有產、有兵有錢。朝中坐不穩大不了回地方去。房家的崛起完全依靠著李唐王室,如果一旦跟王室結仇,整個房家將無處可去。而她高陽公主,在新皇登基之後,只不過是一名前朝長公主。房家站對了隊則好,她高陽還能享盡一生的榮華,可如果房家萬一成了政治犧牲品,那她高陽公主,就真的一錢不值了。她高陽在此時真正可以依靠的只有太宗皇帝,可是李世民百年之後,就算曾經是唐太宗,到那時也不過是一個死人。

死人就只能占墳墓那方寸之地,所以即使他喜歡高陽公主,難道能起屍來幫助她不成?一個死人的喜歡,其實沒什麼大用,最多也就是新皇對她下手的時候,會有幾個膽子大到塞住了腦子的所謂忠臣以先帝的名義為她說兩句話——兩句話可架不住劊子手那柄九環大砍刀,高陽公主深知這一點,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所以,她一定要先下手,趁著房家還沒有倒,趁著皇帝還沒有變成死人之前下手。而高陽公主雖然把這一切想得通透,可是太宗皇帝把她嫁給房遺愛,對她而言始終是極不順心的事情。高陽公主又不得不接受,所以她開始無理取鬧,搞一些小動作,也氣氣皇帝。當然高陽公主還不敢直接到皇帝的面前跟他拍桌子,說一句:“老娘不爽”。

高陽公主於是乎踏上了她的自保之路。在這條自保之路上,她做了兩件事情:首先,搞定自己的丈夫,讓自己“有武力”的丈夫聽從自己的擺佈;第二,她要脅房玄齡長子,也就是房遺愛的哥哥房遺直,把本應該他繼任的散官銀青光祿大夫讓給她的丈夫房遺愛。高陽公主的目標很明確,她要得到的一是一個可以撐門面的男人,二是一個可以依靠的爵位。有了這兩樣,她這一輩子就算是無憂了。只要丈夫聽自己的話,不想著造反,再怎麼說,自己的哥哥也不會無緣無故拿自己妹夫開刀吧?而且,房家老大這個位置,只應該是她高陽的,絕對不允許房遺直來跟她爭。

房遺愛孔武有力,卻是有勇無謀,沒有了兄弟的支持,在高陽公主的操作之下,也慢慢失去了其他家裡人的支持和幫助,這樣她也就更容易操控她的男人,把他玩弄在股掌之間——這時候的她,手上的勢力還不夠強大,還不方便去做一些事情。這個男人?高陽公主來講,其實不是個男人,而應該說他是她手中的一個工具,用來奪權的工具——當然,唐太宗的本意,也不是要她嫁給這個男人,而是嫁他的家世。

然而讓高陽公主始料不及的是,唐太宗並不同意房遺直讓出爵位的請求,於是乎高陽公主的計畫還沒開始就夭折了。太宗皇帝在兒子的江山與對女兒的寵愛面前,選擇了前者。他不想讓自己的繼承者,多一個政治上的負擔。如若高陽公主是個男人,太宗皇帝或許會很欣賞高陽的才華。也幸好高陽只是一介女流,奪嫡之爭才不會把她捲入,能讓她有機會為自己的生命為了愛去放縱一回。政治上的希望被自己的父親撲滅之後,高陽開始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宣洩她的不滿,她也默默地在內心裡對這個王朝生出了怨恨的心理。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個時候她又突然被人黑了一把,讓她徹底在太宗皇帝那裡失去了地位。這究竟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呢?

史書上高陽公主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恐怕不是她的謀反,而是她與高僧辯機的風月故事。高僧辯機,何許人也?讀者心中可能有這種疑問:高僧?他破戒與女人有染,還是一個有夫之婦,他算什麼高僧?他當然是高僧,而且不是一般的高,至少,兩層樓那麼高了,他是《大唐西域記》執筆人,亦是玄奘的高足(助手)。當然,別誤會,他不是八戒,至少長得不像八戒。唐朝也沒有網聊,長成八戒那樣兒,別說是公主了,就是一般的農婦也沒辦法看上啊。千百年來,因為與高陽公主,緋聞的辯機被罵成“淫僧”“惡僧”,當然,也有為他的才華所惋惜的,覺得他因高陽這個作風放蕩的小婦人早死,實在不該。總之,與公主有染成了他為後人詬病的最大罪名。

據史料記載,這還要追溯至她指使房遺愛與其兄房遺直爭嗣事件。指使房遺愛奪嫡的事情,導致高陽公主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急劇下滑,可誰曾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這一天,房家進了一回小偷,房家的管家查看之後好像家裡也沒有丟失什麼貴重的東西。然而沒過幾天,長安城裡卻傳出了一名小偷在房家偷到了房家二少奶奶高陽公主與高僧辯機定私情的寶枕的消息。而這個事情,又被禦史撞上,把這個小偷抓住,順藤摸瓜還把公主與“高僧”的姦情也查了出來。太宗皇帝知曉此事之後震怒,下旨賜死辯機,還殺了無辜的奴婢十余人。《資治通鑒》記載的是,皇帝賜死辯機,又改刑罰為腰斬。他們倆的姦情,好像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高陽看起來,還真是個淫蕩的女子。

在《新唐書》之後,這件事被正史濃墨重彩地描寫,看起來證據確鑿。但其實其間矛盾重重。現在,就讓我們撥開迷霧,來看看這些所謂史實中的漏洞:晉代成書的《舊唐書》並未提及此事,不僅如此,還有很多早一些的史料對此都並未有記載,反觀《新唐書》之後,這件事被人們大肆宣揚,這段史料的來源,其實是可疑的——歐陽修時代,高陽公主早已化作塵土,他們編寫《新唐書》,其資料來源,甚至有小說。關於事情具體經過的疑點其實也不少,比如這個小偷,他偷東西的時機實在有些巧,剛好可以讓高陽公主百口莫辯,一下子就在爭端之中落入下風。又比如他們的定情之物,高陽是大唐公主,而且是受皇帝寵愛的當紅公主,她完全可以送點別的什麼貴重的東西給辯機,送個枕頭跟人定情還是有些匪夷所思。而且憑什麼一口咬定這個小偷偷的東西就是高陽公主和辯機的定情之物呢?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疑點,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然而辯機還是死了,死的時候還很年輕。他的死,是個謎題。但辯機之死,總有他的取死之道,卻不一定就是因為與高陽公主的私情。當然,這也不是說高陽公主就潔身自好,我個人也不存在為高陽公主翻案的意圖。一個人在暗地裡做什麼事情,只要不被人看到,就不會被記載下來,高陽堂堂的一個公主,做事情想要不被別人看到實在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或許她真的跟僧人有私情,只是不是辯機罷了——誰又說得清呢?

只不過宰相家的奪嫡之爭,卻以一樁離奇的桃色案件告終,確實是有些蹊蹺。高陽公主為什麼要跟這個辯機通姦呢?是因為愛慕這位高僧的才華?還是因為高僧長得太帥了?高陽公主是真的為愛瘋狂,還是一時糊塗,還是另有他因呢?為什麼一心想要穩固自己在房家地位,想為自己丈夫撈一個爵位的高陽公主,會做出這等明目張膽而又毫不掩飾的荒唐事呢?

貞觀二十三年(西元649年),高陽心中一直恐懼的事情終於來了,李世民駕崩,她的兄弟李治登上皇帝寶座——她從皇帝喜愛的女兒,一下子變成了皇帝要小心應對的權力人物。高陽有兩個選擇,第一,放棄手中的權力,安安心心做她的貴不可言的公主;第二,把高宗李治推下皇位。

我們來看看高宗對待高陽的態度,這個在史書中曾經特別提及。高宗上位之後,曾對高陽施懷柔之策——他當然還不想得罪這個手握巨大權力的公主。房家後人個個都是俊傑,在朝為官人數不少,地位顯赫,勢力龐大,家庭關係錯綜複雜,再加上過世的房玄齡在朝中舉足輕重,房家在朝廷之中的影響極大,就算他是皇帝,亦是要小心對待,拜訪高陽公主,更準確地說是在對房家施以懷柔之策。

房家算是世代忠良,對新皇李治這種姿態,自然是非常受用的,可是依著高陽的心態,當然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她要把水攪渾了,才好做下面的事情。所以,在永徽四年(西元653年),高陽公主又出招了,她再一次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謀求罷黜房遺直的爵位,想要取而代之。然而在她那疼愛她的老爹那裡都沒辦成的事,怎麼可能會在把她當假想敵的高宗皇帝那裡做成呢?這一次高陽公主的對手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可不是省油的燈,竟然根據這件事又“順藤摸瓜”,查到房遺愛參與荊王李元景謀反——這下什麼事情都不用再查了,管你房遺直、房遺愛還是高陽公主,通通的死啦死啦滴。高陽公主的第二次政治演出,就以顯赫的房家倒臺而告終。

關於這次謀反,其實也如辯機案一般撲朔迷離。我們可以看作它是宗室勢力與元老勢力的對抗,也可以看做是宗室勢力不滿新皇想要推舉新人遭到的清洗——至少高陽公主是不滿這個新皇的。當然,關於這次的謀反事件,涉案的不僅人數極多,而且有部分是勳貴,牽涉到的人物多被賜死,房家更是遭受滅頂之災。不過,有一點比較可疑,那就是那個屢次被高陽公主“欺負”的房遺直,他雖然也受到房遺愛的牽連,卻只是被貶為銅陵尉,保全了全家人,並把房家遷往任上,在銅陵傳下一脈。謀反可是要滅九族的大罪,他房遺直何德何能,居然讓新皇李治放過了他?我們有理由相信,房遺直能逃得性命,一定是背著高陽公主等人做了些見不得光的事情,而從房家最終幾乎被滅掉全族來看,房遺直在其中,只怕“功勞”不小。這其中,必有重大隱情存在——只是究竟如何,我們還要等待歷史的考證。

高陽公主的數次政治動作都以失敗而告終,而她一生的敵人,房遺直卻忍辱負重,最終保全了他這一脈的香火。對於她和房遺直來說,他們都是輸家,高陽公主輸掉了家族和性命,而房遺直卻失去了榮華和尊崇。

如果歷史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話,那麼我一定要為這位敢想敢做而且永不服輸的女人點一個贊。古代有一句話叫做“流水的朝廷鐵打的世家”,其實高陽公主的野心並不在於一個光祿大夫的爵位,她想要的是開創一個時代,一個與王朝共存,甚至比王朝更加久遠的大世家。只不過她最後卻敗在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手裡。至少對於高宗李治來說,高陽公主絕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敵人。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與和尚偷情這個橋段,只不過是後世統治者,為了將她抹黑,而假造的梗而已。只要你仔細的讀一讀這段歷史,你就會知道高陽公主是一個不一般的女人。文/煮酒君(摘自《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比起義成公主有些淒哀的處境來講,已經好了太多。史料記載,貞觀十五年(西元641年),唐太宗將高陽公主下嫁于“房謀杜斷”中房玄齡的第二子房遺愛,這倒是個意外的發現,因為史料有載的唐太宗時的公主,出嫁時年紀最小的為十二歲,我們以此來推斷,高陽公主,應當是生於武德與貞觀之間,不過這裡還有一些爭議,此處撇過不談。

皇帝的女兒,從來都不愁嫁個好人家,只是愁嫁不了個好郎君。太宗皇帝給自己女兒所安排的婚事,其實是非常不賴的。房家,家主是房玄齡,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房謀杜斷”中的“房謀”,老房可是當朝宰相,門生故舊遍佈朝堂,地位和勢力在整個王朝都是排得上號的。而且房家的男人更是出了名的怕老婆,高陽公主的婆婆就是那個天下第一醋罎子,那個太宗要給房玄齡找小老婆她就自殺的盧氏。可見在這個房家,女人的地位是很高的。說到這裡,我們再來看看高陽公主的駙馬房遺愛是個什麼樣的人,“誕率無學,有武力”這是史書上的評價。按照唐朝尚武之風盛行的審美標準來看,房遺愛雖然不愛讀書,可能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肌肉男,至少他也是一個有英武之氣的貴族少年。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房遺愛有個哥哥。

其實,高陽公主能有這個機會嫁給房遺愛,這也說明李世民對她是極寵愛的。可是寵愛不代表別的,皇帝的寵愛給不了她幸福,更妄談快樂,她是公主,皇帝的女兒,天下都是她家裡的,對榮華富貴本來就不看在眼中。她什麼也不缺。嫁給房遺愛,多了更多的榮華,就像一個養狗之人,突然間又多給了她一條狗。儘管唐太宗把高陽公主嫁給房玄齡的兒子,看起來是出於對高陽的寵愛,而這種寵愛,是那些遠離唐太宗身邊的公主所享受不到的,她卻只有三個字,那就是:不喜歡。榮華而已,她憑什麼要喜歡?她堂堂的高陽公主,憑什麼要喜歡房遺愛這個可能腦子裡都長滿了肌肉的傢伙?

榮華富貴,於她而言,豈不就是一隻狗?她歡喜的時候,可以拿來逗弄一下,不高興的時候就一腳踢開,這是說一隻狗的情況,而再多一隻,就不再是消遣,而是負擔了。房家的榮寵,對她來講,何嘗不是一個負擔?而那潑天的榮華,其實已經如利斧一樣,懸在房家的頭頂,也懸在她高陽公主的頭頂,此時的她,雖然還不至於因此喪命,卻應該是栗栗危懼的。

在李淵時代,打天下的時候,房玄齡在李世民手下出謀劃策,是李唐的倚仗之一,可以說是李唐王朝的開國功臣。在秦王時代,房玄齡更是把李世民推上皇位的主要策劃人之一。秦王成了唐太宗之後,房玄齡雖然屢屢對皇帝有所冒犯,但太宗雄才大略,胸襟氣度都是不凡,更尊他重他。房家是一個依附于李唐新王朝的新貴族,太宗皇帝不可能卸磨殺驢,房家也更加不可能腦子進水心生反念。然而老房不謀反,這不代表小房不謀反。太宗不殺功臣,不代表太宗的兒子不殺功臣啊。唐太宗畢竟不是神,他是人,是人都會死的,而這時候的李世民已經老了,看起來已經當不了幾年的皇帝,高陽公主心中更是躁動,因為李治這時候,已經積極地為即將開始的勢力交接做準備了。

而高陽公主心裡就是一百個不願意,她還是擰不過父皇的恩旨。當時房遺愛並收公主的侍女淑兒為妾,並因為李世民對高陽的喜愛,房遺愛這只“烏鴉”也升了天,當上了右衛將軍。唐朝的婦女,不見得就都跟女皇武則天一樣,追求獨立,有著當皇帝的魄力,可是這幾個跟武則天距離較近的人,無論在前在後,都有著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力和個性。跟現代的店大欺客一樣,高陽公主在房家雖然只能算是客,卻已是客大欺店——有公公房玄齡在的時候,她還收斂一點,房玄齡死後,房家便對她無可奈何。

高陽公主是個聰明的女子,她知道虎雖老威尚在的道理,她如果跟房玄齡鬧起來,房玄齡雖然不見得能搞得定她,但自己這種舉動一定是為唐太宗所忌諱的,而她的失寵,也是必然,所以房玄齡在世的時候,她就算胡鬧,也不會怎麼惹到老房的頭上——何況她還有個皇帝猶畏懼三分的婆婆在?可是死人不管身後事,房玄齡這時候已老得不行,何況他一生殫精竭慮,CPU運轉時間過長,死得早一點,也是能夠理解的。房玄齡死後,房家宣佈高陽時代的到來。為什麼?高陽公主堂堂的帝國公主,這時候又嫁得門當戶對的,為什麼要爭權奪利呢?難道她已經得到這樣的榮寵,卻還不滿足嗎?

她當然不滿足。這時候的房家,看似家族勢力登峰造極,實則如臨深淵。皇權交接之時,必定有一場站隊之爭。房家不像那些傳統的豪強貴族,有地有產、有兵有錢。朝中坐不穩大不了回地方去。房家的崛起完全依靠著李唐王室,如果一旦跟王室結仇,整個房家將無處可去。而她高陽公主,在新皇登基之後,只不過是一名前朝長公主。房家站對了隊則好,她高陽還能享盡一生的榮華,可如果房家萬一成了政治犧牲品,那她高陽公主,就真的一錢不值了。她高陽在此時真正可以依靠的只有太宗皇帝,可是李世民百年之後,就算曾經是唐太宗,到那時也不過是一個死人。

死人就只能占墳墓那方寸之地,所以即使他喜歡高陽公主,難道能起屍來幫助她不成?一個死人的喜歡,其實沒什麼大用,最多也就是新皇對她下手的時候,會有幾個膽子大到塞住了腦子的所謂忠臣以先帝的名義為她說兩句話——兩句話可架不住劊子手那柄九環大砍刀,高陽公主深知這一點,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所以,她一定要先下手,趁著房家還沒有倒,趁著皇帝還沒有變成死人之前下手。而高陽公主雖然把這一切想得通透,可是太宗皇帝把她嫁給房遺愛,對她而言始終是極不順心的事情。高陽公主又不得不接受,所以她開始無理取鬧,搞一些小動作,也氣氣皇帝。當然高陽公主還不敢直接到皇帝的面前跟他拍桌子,說一句:“老娘不爽”。

高陽公主於是乎踏上了她的自保之路。在這條自保之路上,她做了兩件事情:首先,搞定自己的丈夫,讓自己“有武力”的丈夫聽從自己的擺佈;第二,她要脅房玄齡長子,也就是房遺愛的哥哥房遺直,把本應該他繼任的散官銀青光祿大夫讓給她的丈夫房遺愛。高陽公主的目標很明確,她要得到的一是一個可以撐門面的男人,二是一個可以依靠的爵位。有了這兩樣,她這一輩子就算是無憂了。只要丈夫聽自己的話,不想著造反,再怎麼說,自己的哥哥也不會無緣無故拿自己妹夫開刀吧?而且,房家老大這個位置,只應該是她高陽的,絕對不允許房遺直來跟她爭。

房遺愛孔武有力,卻是有勇無謀,沒有了兄弟的支持,在高陽公主的操作之下,也慢慢失去了其他家裡人的支持和幫助,這樣她也就更容易操控她的男人,把他玩弄在股掌之間——這時候的她,手上的勢力還不夠強大,還不方便去做一些事情。這個男人?高陽公主來講,其實不是個男人,而應該說他是她手中的一個工具,用來奪權的工具——當然,唐太宗的本意,也不是要她嫁給這個男人,而是嫁他的家世。

然而讓高陽公主始料不及的是,唐太宗並不同意房遺直讓出爵位的請求,於是乎高陽公主的計畫還沒開始就夭折了。太宗皇帝在兒子的江山與對女兒的寵愛面前,選擇了前者。他不想讓自己的繼承者,多一個政治上的負擔。如若高陽公主是個男人,太宗皇帝或許會很欣賞高陽的才華。也幸好高陽只是一介女流,奪嫡之爭才不會把她捲入,能讓她有機會為自己的生命為了愛去放縱一回。政治上的希望被自己的父親撲滅之後,高陽開始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宣洩她的不滿,她也默默地在內心裡對這個王朝生出了怨恨的心理。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個時候她又突然被人黑了一把,讓她徹底在太宗皇帝那裡失去了地位。這究竟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呢?

史書上高陽公主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恐怕不是她的謀反,而是她與高僧辯機的風月故事。高僧辯機,何許人也?讀者心中可能有這種疑問:高僧?他破戒與女人有染,還是一個有夫之婦,他算什麼高僧?他當然是高僧,而且不是一般的高,至少,兩層樓那麼高了,他是《大唐西域記》執筆人,亦是玄奘的高足(助手)。當然,別誤會,他不是八戒,至少長得不像八戒。唐朝也沒有網聊,長成八戒那樣兒,別說是公主了,就是一般的農婦也沒辦法看上啊。千百年來,因為與高陽公主,緋聞的辯機被罵成“淫僧”“惡僧”,當然,也有為他的才華所惋惜的,覺得他因高陽這個作風放蕩的小婦人早死,實在不該。總之,與公主有染成了他為後人詬病的最大罪名。

據史料記載,這還要追溯至她指使房遺愛與其兄房遺直爭嗣事件。指使房遺愛奪嫡的事情,導致高陽公主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急劇下滑,可誰曾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這一天,房家進了一回小偷,房家的管家查看之後好像家裡也沒有丟失什麼貴重的東西。然而沒過幾天,長安城裡卻傳出了一名小偷在房家偷到了房家二少奶奶高陽公主與高僧辯機定私情的寶枕的消息。而這個事情,又被禦史撞上,把這個小偷抓住,順藤摸瓜還把公主與“高僧”的姦情也查了出來。太宗皇帝知曉此事之後震怒,下旨賜死辯機,還殺了無辜的奴婢十余人。《資治通鑒》記載的是,皇帝賜死辯機,又改刑罰為腰斬。他們倆的姦情,好像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高陽看起來,還真是個淫蕩的女子。

在《新唐書》之後,這件事被正史濃墨重彩地描寫,看起來證據確鑿。但其實其間矛盾重重。現在,就讓我們撥開迷霧,來看看這些所謂史實中的漏洞:晉代成書的《舊唐書》並未提及此事,不僅如此,還有很多早一些的史料對此都並未有記載,反觀《新唐書》之後,這件事被人們大肆宣揚,這段史料的來源,其實是可疑的——歐陽修時代,高陽公主早已化作塵土,他們編寫《新唐書》,其資料來源,甚至有小說。關於事情具體經過的疑點其實也不少,比如這個小偷,他偷東西的時機實在有些巧,剛好可以讓高陽公主百口莫辯,一下子就在爭端之中落入下風。又比如他們的定情之物,高陽是大唐公主,而且是受皇帝寵愛的當紅公主,她完全可以送點別的什麼貴重的東西給辯機,送個枕頭跟人定情還是有些匪夷所思。而且憑什麼一口咬定這個小偷偷的東西就是高陽公主和辯機的定情之物呢?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疑點,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然而辯機還是死了,死的時候還很年輕。他的死,是個謎題。但辯機之死,總有他的取死之道,卻不一定就是因為與高陽公主的私情。當然,這也不是說高陽公主就潔身自好,我個人也不存在為高陽公主翻案的意圖。一個人在暗地裡做什麼事情,只要不被人看到,就不會被記載下來,高陽堂堂的一個公主,做事情想要不被別人看到實在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或許她真的跟僧人有私情,只是不是辯機罷了——誰又說得清呢?

只不過宰相家的奪嫡之爭,卻以一樁離奇的桃色案件告終,確實是有些蹊蹺。高陽公主為什麼要跟這個辯機通姦呢?是因為愛慕這位高僧的才華?還是因為高僧長得太帥了?高陽公主是真的為愛瘋狂,還是一時糊塗,還是另有他因呢?為什麼一心想要穩固自己在房家地位,想為自己丈夫撈一個爵位的高陽公主,會做出這等明目張膽而又毫不掩飾的荒唐事呢?

貞觀二十三年(西元649年),高陽心中一直恐懼的事情終於來了,李世民駕崩,她的兄弟李治登上皇帝寶座——她從皇帝喜愛的女兒,一下子變成了皇帝要小心應對的權力人物。高陽有兩個選擇,第一,放棄手中的權力,安安心心做她的貴不可言的公主;第二,把高宗李治推下皇位。

我們來看看高宗對待高陽的態度,這個在史書中曾經特別提及。高宗上位之後,曾對高陽施懷柔之策——他當然還不想得罪這個手握巨大權力的公主。房家後人個個都是俊傑,在朝為官人數不少,地位顯赫,勢力龐大,家庭關係錯綜複雜,再加上過世的房玄齡在朝中舉足輕重,房家在朝廷之中的影響極大,就算他是皇帝,亦是要小心對待,拜訪高陽公主,更準確地說是在對房家施以懷柔之策。

房家算是世代忠良,對新皇李治這種姿態,自然是非常受用的,可是依著高陽的心態,當然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她要把水攪渾了,才好做下面的事情。所以,在永徽四年(西元653年),高陽公主又出招了,她再一次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謀求罷黜房遺直的爵位,想要取而代之。然而在她那疼愛她的老爹那裡都沒辦成的事,怎麼可能會在把她當假想敵的高宗皇帝那裡做成呢?這一次高陽公主的對手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可不是省油的燈,竟然根據這件事又“順藤摸瓜”,查到房遺愛參與荊王李元景謀反——這下什麼事情都不用再查了,管你房遺直、房遺愛還是高陽公主,通通的死啦死啦滴。高陽公主的第二次政治演出,就以顯赫的房家倒臺而告終。

關於這次謀反,其實也如辯機案一般撲朔迷離。我們可以看作它是宗室勢力與元老勢力的對抗,也可以看做是宗室勢力不滿新皇想要推舉新人遭到的清洗——至少高陽公主是不滿這個新皇的。當然,關於這次的謀反事件,涉案的不僅人數極多,而且有部分是勳貴,牽涉到的人物多被賜死,房家更是遭受滅頂之災。不過,有一點比較可疑,那就是那個屢次被高陽公主“欺負”的房遺直,他雖然也受到房遺愛的牽連,卻只是被貶為銅陵尉,保全了全家人,並把房家遷往任上,在銅陵傳下一脈。謀反可是要滅九族的大罪,他房遺直何德何能,居然讓新皇李治放過了他?我們有理由相信,房遺直能逃得性命,一定是背著高陽公主等人做了些見不得光的事情,而從房家最終幾乎被滅掉全族來看,房遺直在其中,只怕“功勞”不小。這其中,必有重大隱情存在——只是究竟如何,我們還要等待歷史的考證。

高陽公主的數次政治動作都以失敗而告終,而她一生的敵人,房遺直卻忍辱負重,最終保全了他這一脈的香火。對於她和房遺直來說,他們都是輸家,高陽公主輸掉了家族和性命,而房遺直卻失去了榮華和尊崇。

如果歷史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話,那麼我一定要為這位敢想敢做而且永不服輸的女人點一個贊。古代有一句話叫做“流水的朝廷鐵打的世家”,其實高陽公主的野心並不在於一個光祿大夫的爵位,她想要的是開創一個時代,一個與王朝共存,甚至比王朝更加久遠的大世家。只不過她最後卻敗在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手裡。至少對於高宗李治來說,高陽公主絕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敵人。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與和尚偷情這個橋段,只不過是後世統治者,為了將她抹黑,而假造的梗而已。只要你仔細的讀一讀這段歷史,你就會知道高陽公主是一個不一般的女人。文/煮酒君(摘自《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