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成公主:就算幸福只有一秒鐘,我也會勇往直前

雖然他們在一起只有三年, 但是她卻幸福了一輩子。 一位年輕英武的國王, 為了娶她, 甘願挑起兩國交兵。 在娶了她之後, 這位愛她的丈夫又為她修建了一座王宮, 作為給她的新婚禮物。

唐朝是一個崇尚英雄的時代, 很多活在那個時代的女人, 最大的願望就是嫁給一個英雄。 但是如何能將一個萬人追捧的男神追到手呢?這需要靠顏值、靠家事, 更加需要靠天命。 與普通人相比, 貴族少女似乎要更加接近自己的男神, 但是想要在龐大的貴族人群中脫穎而出, 也絕非易事。

文成公主在少年時可能也做過這樣的夢,

但是那時的她從來都沒有想過, 自己能嫁給一個真正英雄;她也從來都沒有想過, 一位漢家的普通公主, 會成為藏人心目中的神靈般的人物。

按照藏文曆文獻的記載, 文成公主的出生, 充滿了神聖的色彩。 元末明初的著名西藏學者薩迦R26;索南堅贊所著的《王統世系明鑒》中是這樣記載的:“觀世音菩薩覺知教化雪域藏土有情眾生的時機已到, 從自己身上放出四道光明。 從觀音菩薩左眼射出的光明, 射往漢地, 漢地全境被光明遍照, 長安皇宮也被光明普照。 光芒聚攏, 射入到唐朝王妃的腹中, 過了九個月又十天, 王妃生下一個妙勝公主。 這位公主絕冠世間, 身體青藍而紅潤, 口中噴出青蓮花香氣, 通曉文史, 這就是後來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公主的出生就是伴隨著光明和神聖,

她被尊為綠度母的化身。 從觀音菩薩右眼射出的光明是嫁到吐蕃的尼泊爾公主尺尊, 被尊為白度母化身;從觀音菩薩臉上射出的光明變為六字真言;從心間射出的光明就是大名鼎鼎的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文成公主的丈夫……”

文成公主真正的出身在唐朝的文獻記載裡卻不是那麼清楚, 只知道她出生於西元625年, 於西元680年去世。 可以確定的是, 她是唐朝皇室遠支。 據相關資料顯示, 她可能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兒, 本名不詳(一說名李雁兒), 遠嫁吐蕃之後, 被尊稱為“甲木薩”(意為漢族來的仙女)。

李道宗從太原起義時就一直跟隨在唐高宗李淵身邊, 在平定天下期間功勞很大, 唐朝建國之後, 又率領軍隊討伐過突厥、吐谷渾等地。 李道宗功勳卓著, 深得李淵的賞識, 可謂是位高權重, 受封江夏王。 然而, 文成公主在出嫁前卻聲名不顯這就有違常理了, 父親如此尊崇, 女兒卻不受待見, 在盛唐時期這個怎麼也說不過去。

所以文成公主很可能不是李道宗的女兒, 當然, 這也有可能是出於某些原因在故意掩藏, 至於他為什麼掩藏, 那就不得而知了。

唐朝人崇尚英雄, 他們不僅因為他們自己的天可汗天下無敵, 更因為他們敬重強者, 不管這個人是敵人還是自己人, 只要你在戰場上足夠勇敢, 你就會在長安的街市上留下名聲, 成為長安少女心中的偶像。 藏族人松贊干布就是這樣一位在長安城都聲名顯赫的英雄, 他大約在隋唐交接之際嶄露頭角, 是一位傑出的少年英雄, 後來做了吐蕃的贊普。

《新唐書R26;吐蕃傳》記載:“其俗謂雄強曰贊, 丈夫曰普, 故號君長曰贊普。 ”大概就是說厲害、強就是“贊”(這倒和現在人們習慣點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而男子就叫做“普”, 他們的邏輯倒也簡單, “強的男人”, 就是他們的君王。

松贊干布年少的時候就當了部族老大, 性格、謀略等當老大的要素自不必說, 當然, 驍勇善戰還是要說一下, 因為當老大的不一定要能打, 而吐蕃的這個老大, 不僅能打, 還打得周邊的小國抬不起頭。 小部落俯首稱臣, 大部落也對他毫無辦法, 他逐步在青藏高原建立起自己的政權, 是為一大霸主, 並以邏些(即拉薩)為首都。

松贊干布從一個部族老大成長起來, 坐到各部落霸主的位置上的時候, 李淵早已從皇位上退了下來(他總共也就當了八年的皇帝, 便禪位於李世民), 中原已經是唐朝太宗貞觀時期, 貞觀之治, 使大唐空前繁榮, 眾夷國俯首, 都前來長安朝拜。

松贊干布素來仰慕唐朝,不僅是文化,唐朝各個方面都是吐蕃遠遠不及的,他懷著有些憧憬的心情,於貞觀八年(西元634年)首次派遣手下來到長安。唐朝雖然作為那個時代的“老大哥”,卻不像現在的某國一般,全無道理,想打誰就打誰,把某些地方搞得一團糟(扯遠了),那真是稱得上禮儀之邦。吐蕃使者來朝後,太宗也派馮德遐回訪,這就是漢藏民族互相交往的開端。而在這之後,松贊干布覺得自己摸清楚了唐朝皇帝對外族的態度,所以頻頻遣使前往長安朝貢,以示交好之意。

歷史上少數民族各國希望能與大唐聯姻,是有原因的。唐朝不僅是中原唯一的大國,而且其地域遼闊,政治、文化、經濟乃至軍事實力,在整個東方都是首屈一指的,遠強於周邊各國。貞觀三年(西元629年),唐太宗更是出兵西域,擊破強族突厥,漠南地區從此只有一個聲音,這對西域諸國是個極大的震懾。各國看到了唐朝的強大,都希望能倚靠大國之威,所以對?朝那是高山仰止,甚至以娶到大唐公主為榮。

對於大唐的鄰國來說,娶到唐朝公主雖然不能算是個夢想,卻絕對是西域諸國的掌權者想要做的事情。各族的“老大”們都向唐朝請求聯姻,雖然也有被拒絕的,但成功的也有不少。與唐朝聯姻,甚至還標誌著一個政權與勢力的江湖地位。各部族與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對此更是趨之若鶩,而吐蕃的這位少年首領,對這件事情當然也不甘落後。

在聽到突厥和吐谷渾兩國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之後,松贊干布的心思就動了起來,立馬派人趕往長安向大唐求親。然而這一次求親,天可汗李世民並沒有應允。松贊干布英雄年少,沒有多少年就率兵馳騁高原,統一了吐蕃諸部,在雪域高原上也是說一不二、一言九鼎的人物,這種憋屈的事情他還真是頭一次遇到,心中惱火自不待言。

本來唐朝勢大,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事情過後,他也只能隱忍不發。然而造化弄人,誰知道這時竟又發生了一件改變了吐蕃命運的事情。也正是這個意外,才讓文成公主有機會與松贊干布相遇。

松贊干布派去長安的使者求親失敗,沒有完成使命的使者們萬分沮喪,他們知道松贊干布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一定會大發雷霆,自己甚至會因此丟掉性命。萬般無奈之下,一名使者想出了禍水東流的計謀,他們把唐朝不允婚的事情推到吐谷渾的諾曷缽身上去,說本來唐朝是應允的,但那諾曷缽也在唐朝,並從中作梗,唐皇這才拒絕了聯姻的請求。

聽到這個消息的松贊干布大怒,心裡想這個吐谷渾王是個什麼東西,他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大唐不允婚,我胳膊擰不過大腿,就無話可說了。一個小小的吐谷渾,居然敢從中作梗,這簡直就是不把我松贊干布不把吐蕃放在眼裡,這簡直就是莫大的屈辱。滿腔怒火的松贊干布,正好找到了一個發洩的目標,於是這位元高原領主聯合羊同國,大舉攻打吐谷渾。吐谷渾當然不是吐蕃的對手,被松贊干布打得丟盔卸甲,損失慘重。

其實,松贊干布心中更加怨恨的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可汗,居然也不把自己當回事。自己怎麼說也是高原霸主,雖然不及你大唐富饒,可是戰陣上,我可不一定怕你。於是松贊干布打著入侵吐谷渾的幌子,在侵佔吐谷渾後不久,他就揮師東進,攻黨項、破白蘭,大有與長安那位天可汗一爭高下的態勢。西元638年,松贊干布率二十萬大軍進攻松州,也就是今四川松潘,這個地方其實已經算是大唐的地盤兒。松贊干布年少氣盛,公然揚言,說娶不到公主,便大舉入侵唐朝。

對於這支來勢洶洶的高原軍隊,一開始並沒有引起唐王朝高層統治者太多的重視。大唐邊將都督韓威率部抵抗,然而韓威的軍隊卻因為寡不敵眾,被吐蕃軍隊擊敗。而當地少數民族的各個部族為了避滅頂之災,不得已只能歸順吐蕃。

正當雄心勃勃的松贊干布準備在河西走廊上大幹一場的時候,天可汗卻已經忍受不了這個年輕人如此胡鬧了。同年八月,太宗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等人率步騎兵五萬,準備分四路圍攻吐蕃軍隊,可是大唐主力還未到來,先頭部隊便以少擊多,殺得吐蕃兵士丟盔棄甲,心膽俱寒。松贊干布第一次見識了大唐精銳部隊的實力,在這一刻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的軍隊還不足以跟唐朝抗衡。

當初松贊干布下令出兵吐谷渾時,他手下的貴族和大臣就曾極力反對。吐蕃一些年長的大臣和貴族深知讓大唐這位天可汗震怒的後果,他們也很清楚大唐的實力與能量。一旦失控,整個吐蕃都將面臨亡國之危。即使面對八個大臣的以死進諫,松贊干布仍然一意孤行。在雪域翱翔的雄鷹,一心想要試一試天空的高度。

所以,當牛進達率領著唐軍先頭部隊,與吐蕃軍隊一交鋒。松贊干布就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因為他發現自己的軍隊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整個戰場上呈現出一幅壓倒性的局勢。他自己可以指揮全軍,用人數的優勢殲滅掉眼前的唐軍。但是他知道,這個小小的勝利將會換來整個吐蕃的滅頂之災。

松贊干布倒吸一口涼氣,他揮了一揮馬鞭,調轉馬頭,率領著自己的軍隊,撤回吐蕃,並立馬派遣使者向太宗皇帝謝罪。而這個高傲的年輕人,在這時候也展現出了他的政治家的天賦。這次出擊,他雖然看到了吐蕃與大唐的差距,但是他也在天可汗面前展示了一次自己的實力。他明白,唐朝人欣賞強者,這是最適合再次向唐朝提出和親的時機了。於是他再次,向唐朝提出和親,並且是派出大相祿東贊帶著豐厚的聘禮去的。而文成公主的命運,也在這一刻悄然發生了改變……

故事理所當然地發展到了這一步,唐太宗答應了松贊干布的和親請求。首先,太宗皇帝有感于松贊干布再三求婚的盛情,他覺得這吐蕃雖然遠非大唐的對手,但在西域諸國之中卻是名副其實的大國。再加上,松贊干布這一次的態度,恭順虔誠,並且在政治上做出了一些讓步,這次政治聯姻,既彰顯了大唐的國威,也算是真正穩固了西域各國的秩序,好處自不待言。但是,出嫁的人選定誰呢?

松贊干布雖然是小國國主,但是卻還是大國吐蕃的贊普,而且在西域諸國中,也算得上首屈一指的英雄人物。李世民當然也不好直接就找個宮廷之中的侍女嫁過去,就算松贊干布沒有資格娶太宗的親生女兒,但是至少也應該有皇室血統,並且出身高貴。文成公主到底是怎麼被選為和親人選的?這個從歷史角度上,至今仍無定論,姑且留給文學家和藝術家去想像。

我們先不提雪域高原的自然條件如何艱苦,公主如何遠嫁他鄉孤苦伶仃。但是僅從後世史書與文化中對文成公主的讚譽和尊崇,就知道這位公主生得其所。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上看,她嫁給了一個遠方的國王,這個國王不僅是一位英雄,而且還很愛她。

文成公主是皇家,高貴的出身,所以從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僅是禮儀周全,還通曉經史。而且文成公主還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仰者,她讀過不少的佛經,甚至還觸類旁通,學習了占卜和堪輿之術。文成公主有才識,且舉止優雅端莊,嫺靜溫柔,那松贊干布久居雪域,又何曾遇上過這樣卓爾不凡的漢家女子?想必於數月之後,千里之外,當松贊干布掀起公主頭上的幕離之時,一定是對這位美麗的姑娘一見傾心……

既然唐太宗答應了和親之事,剩下的事情自然就簡單了很多,松贊干布也是歡喜不已,接下來,只要等候公主入藏了。而為了籌備公主赴藏的事物,松贊干布手下大臣祿東贊等人,在唐朝都城長安,整整停留了三個多月。

民間對這一盛事,有著很有意思的傳說。相傳,祿東贊攜帶黃金五千兩以及大量珠寶,率領求婚使團,前往唐都長安請婚。不料,天竺、格薩爾、大食、霍爾的國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們均希望迎娶賢慧的文成公主。唐太宗決定讓婚使們比賽智慧,誰勝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這便是歷史上的“六試婚使”(又稱“六難婚使”,也有“五試婚使”之說,拉薩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內至今完好地保存著描繪這一故事的壁畫)。這六道試題是:

第一試:綾緞穿九曲明珠,即將一根柔軟的綾緞穿過明珠的九曲孔眼。

第二試:辨認一百匹騍馬和一百匹馬駒的母子關係。

第三試:規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內喝完一百壇酒,吃完一百隻羊,還要把羊皮揉好。

第四試:交給使臣們松木一百段,分辨其根和梢。

第五試:夜晚出入皇宮不迷路。

第六試:將公主混雜在三百名女子中,辨認公主。

唐太宗發下話,這題目你們當中誰能搞得定,公主就是誰家的。這六道題目一出,諸國使者就傻了眼。這樣刁鑽的題目,簡直就是不想把公主外嫁了。然而那祿東贊卻不知是受了何方神靈的保護,運氣那是擋都擋不住,每一道試題的答題過程中,那祿東贊要麼是破解得遊刃有餘,要麼就是有貴人相助。總之一句話,這六道題沒有一道難住他,文成公主這才成了松贊干布的未婚妻。

唐太宗當然也信守諾言,準備讓文成公主嫁出去,但凡事總要準備一下,那祿東贊便在長安等候了起來。這期間,唐太宗覺得這祿東贊的學識和智慧遠超常人,起了愛才之意,就想把他給挖過來,先是治出優厚的挖牆腳條件,然後又許諾把琅琊公主外孫女段氏嫁給他做妻子,想不到這祿東贊不吃這一套,說自己在吐蕃已經娶妻,糟糠之妻不下堂什麼的話,又說我們贊普還未娶妻,我這次來就是為他迎新,自己還沒有完成任務,怎麼能夠在這邊娶親?李世民倒也不為難他,還對他頗為讚賞,“些許”賞賜自是不在話下的。當然這是一些野史傳聞,也為這一千古佳話增添了許多趣味。

入藏準備工作完成之後,文成公主就要前往吐蕃,由唐太宗指認江夏王李道宗持節前往護送——李道宗有可能是她的父親,讀者可以想像,一個女兒由父親送到當時在中原地帶的人們心中近乎蠻荒之地的西藏,想來,兩人的心裡都是不好受的。

次年(西元641年)一月,萬事俱備,只欠出發了,唐太宗讓人給撿挑了個吉日,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便整裝出發。因為文成公主信佛,所以送親隊伍之中還有一輛車,專門承載著一尊佛像。

吐蕃地處高原,所以行程事先便被人精密安排,甚至因為此事,還在吐谷渾邊境建立起了行館(兩個大國通婚,莫說只是在它的邊境建立行館,就算是向它討要彩禮,想必吐谷渾國主也是不能拒絕的,弱國無外交啊),因為要逐步適應高原的氣候,所以他們在行進的途中做了較長時間的休整。

不過想必那文成公主也是有著極好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人,或許是因為李唐王室的基因裡的那份野性還在吧。史料記載,當初唐朝與吐蕃的約定是由松贊干布在文成公主進入吐蕃時到河源迎接。爾後,文成公主並沒有一直沉浸在遠離家園和父母親人的憂傷之中,而是已經準備好相夫教子,並為自己未來的丈夫管理國家而思慮對策。她在唐朝就已經見識到了松贊干布手下大臣祿東贊的才學,這個時候已經知道此人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於是她虛心向祿東贊討教,瞭解了吐蕃國內的大小事務。

文成公主早就知道吐蕃雖然兵強馬壯,但是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卻還落後大唐許多,於是帶了很多物資和工匠——那個時候的技術工人,甚至帶的還有儒家經典、史書、名家詩文、佛經,想要幫助吐蕃發展社會文化經濟。吐蕃在她帶來的這些技術支援之下,各個行業也都有所發展,如種樹、醫藥、曆法、工藝技術等。西藏有民間讚美詩唱道:

尊敬的文成公主,

帶來手工藝五千種,

打開了西藏工藝

繁榮昌盛的大門。

尊敬的文成公主,

帶來畜類五千種,

給藏區乳酪的豐產,

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成公主不僅帶到吐蕃去的東西不少,人其實也不少,因為唐太宗很重視這次的聯姻,所以對她也放得很寬,允許她帶走各種物資和技術以及典籍,並且還有大量跟隨她服侍和服役的人。文成公主倒也想得周到,她怕自己在吐蕃舉目無親,滿目蠻夷而孤單,還把她的乳母一家帶走。侍女、衛士,製造日用品的工匠和廚役等自不必多說。

因此次和親不容有失,為保護文成公主的安全,李道宗挑選的這一支精兵,算得上是大唐軍隊中的王牌——當然,和親的物件是吐蕃,這可能也是面對外族而有一些面子工程的成分存在的。這些人,恐怕就是最早大規模進入西藏高原的漢族人了。

休養生息長達月餘之久,才終於到達了吐谷渾和吐蕃邊界柏海(今青海紮陵湖),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此時早已經帶著禁衛軍在此等候送親隊伍的到來。當天,松贊干布便與文成公主相見,不僅對嫺靜端莊的公主表現出傾慕,也對於大唐送親人員的眾多,以及他們曲折繁複的禮節感到極為新奇。

史書上記載他面對李道宗的時候,是執子婿禮。這位大唐位高權重的江夏王李道宗,即是自己的岳父,又是大唐的使臣,松贊干布非常謹慎小心地接待了自己的岳父大人,並再次為自己之前魯莽的軍事行動表示道歉。

李道宗走後,文成公主便隨著自己的夫君行走在艱險的青藏高原上。因為道路難行,松贊干布先行回程,文成公主在其後,由眾人護衛緩緩而行。在進藏途中,文成公主就在沿途為吐蕃百姓留下作物種子,並教以種植之法。

公主的和親隊伍到達邏些(即今拉薩)之後,邏些人民為她舉行了盛大儀式。對於吐蕃來說,能在貿然的軍事行動之後,得以存國,並迎娶到大唐公主,這無疑是一件巨大的盛事。松贊干布在宴會上表示,自己祖上從來沒有誰能娶到上國公主的,自己能夠娶到唐朝的公主,是自己莫大的榮幸。所以他要專門為公主建立起一座宮殿,“以誇示子孫”——這也就是後世的布達拉宮。想必,松贊干布應該是十分愛文成公主的吧,不管是不是政治原因,一個國王為他心愛的女人建造了一座宮殿,這件事真的是十足的浪漫。

從今天的角度上來看,這是一個浪漫而美麗的故事。但是在那時的唐朝,自然條件的惡劣,離鄉背井的孤單是我們怎麼也無法想像的。漢藏文獻中,都對文成公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這絕對不僅是政治的書寫,而是文成公主的個人成就的體現。

文成公主在吐蕃為松贊干布生兒育女,並幫助自己的丈夫治理國家。然而命運弄人,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生活了三年後便逝世,但公主並沒有要求回國,而是繼續留在吐蕃。她在那裡,熱愛吐蕃人民,也得到了吐蕃人民的尊重和熱愛。究竟是一種怎樣的信念支撐著文成公主,去完成政治使命,並獲得自己人生幸福的呢?

雖然他們在一起,只有三年,但是她卻幸福了一輩子。一位年輕英武的國王,為了娶她,甘願挑起兩國交兵。在娶了她之後,這位愛她的丈夫又為她修建了一座王宮,作為給她的新婚禮物。文/煮酒君(摘自《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松贊干布素來仰慕唐朝,不僅是文化,唐朝各個方面都是吐蕃遠遠不及的,他懷著有些憧憬的心情,於貞觀八年(西元634年)首次派遣手下來到長安。唐朝雖然作為那個時代的“老大哥”,卻不像現在的某國一般,全無道理,想打誰就打誰,把某些地方搞得一團糟(扯遠了),那真是稱得上禮儀之邦。吐蕃使者來朝後,太宗也派馮德遐回訪,這就是漢藏民族互相交往的開端。而在這之後,松贊干布覺得自己摸清楚了唐朝皇帝對外族的態度,所以頻頻遣使前往長安朝貢,以示交好之意。

歷史上少數民族各國希望能與大唐聯姻,是有原因的。唐朝不僅是中原唯一的大國,而且其地域遼闊,政治、文化、經濟乃至軍事實力,在整個東方都是首屈一指的,遠強於周邊各國。貞觀三年(西元629年),唐太宗更是出兵西域,擊破強族突厥,漠南地區從此只有一個聲音,這對西域諸國是個極大的震懾。各國看到了唐朝的強大,都希望能倚靠大國之威,所以對?朝那是高山仰止,甚至以娶到大唐公主為榮。

對於大唐的鄰國來說,娶到唐朝公主雖然不能算是個夢想,卻絕對是西域諸國的掌權者想要做的事情。各族的“老大”們都向唐朝請求聯姻,雖然也有被拒絕的,但成功的也有不少。與唐朝聯姻,甚至還標誌著一個政權與勢力的江湖地位。各部族與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對此更是趨之若鶩,而吐蕃的這位少年首領,對這件事情當然也不甘落後。

在聽到突厥和吐谷渾兩國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之後,松贊干布的心思就動了起來,立馬派人趕往長安向大唐求親。然而這一次求親,天可汗李世民並沒有應允。松贊干布英雄年少,沒有多少年就率兵馳騁高原,統一了吐蕃諸部,在雪域高原上也是說一不二、一言九鼎的人物,這種憋屈的事情他還真是頭一次遇到,心中惱火自不待言。

本來唐朝勢大,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事情過後,他也只能隱忍不發。然而造化弄人,誰知道這時竟又發生了一件改變了吐蕃命運的事情。也正是這個意外,才讓文成公主有機會與松贊干布相遇。

松贊干布派去長安的使者求親失敗,沒有完成使命的使者們萬分沮喪,他們知道松贊干布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一定會大發雷霆,自己甚至會因此丟掉性命。萬般無奈之下,一名使者想出了禍水東流的計謀,他們把唐朝不允婚的事情推到吐谷渾的諾曷缽身上去,說本來唐朝是應允的,但那諾曷缽也在唐朝,並從中作梗,唐皇這才拒絕了聯姻的請求。

聽到這個消息的松贊干布大怒,心裡想這個吐谷渾王是個什麼東西,他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大唐不允婚,我胳膊擰不過大腿,就無話可說了。一個小小的吐谷渾,居然敢從中作梗,這簡直就是不把我松贊干布不把吐蕃放在眼裡,這簡直就是莫大的屈辱。滿腔怒火的松贊干布,正好找到了一個發洩的目標,於是這位元高原領主聯合羊同國,大舉攻打吐谷渾。吐谷渾當然不是吐蕃的對手,被松贊干布打得丟盔卸甲,損失慘重。

其實,松贊干布心中更加怨恨的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可汗,居然也不把自己當回事。自己怎麼說也是高原霸主,雖然不及你大唐富饒,可是戰陣上,我可不一定怕你。於是松贊干布打著入侵吐谷渾的幌子,在侵佔吐谷渾後不久,他就揮師東進,攻黨項、破白蘭,大有與長安那位天可汗一爭高下的態勢。西元638年,松贊干布率二十萬大軍進攻松州,也就是今四川松潘,這個地方其實已經算是大唐的地盤兒。松贊干布年少氣盛,公然揚言,說娶不到公主,便大舉入侵唐朝。

對於這支來勢洶洶的高原軍隊,一開始並沒有引起唐王朝高層統治者太多的重視。大唐邊將都督韓威率部抵抗,然而韓威的軍隊卻因為寡不敵眾,被吐蕃軍隊擊敗。而當地少數民族的各個部族為了避滅頂之災,不得已只能歸順吐蕃。

正當雄心勃勃的松贊干布準備在河西走廊上大幹一場的時候,天可汗卻已經忍受不了這個年輕人如此胡鬧了。同年八月,太宗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等人率步騎兵五萬,準備分四路圍攻吐蕃軍隊,可是大唐主力還未到來,先頭部隊便以少擊多,殺得吐蕃兵士丟盔棄甲,心膽俱寒。松贊干布第一次見識了大唐精銳部隊的實力,在這一刻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的軍隊還不足以跟唐朝抗衡。

當初松贊干布下令出兵吐谷渾時,他手下的貴族和大臣就曾極力反對。吐蕃一些年長的大臣和貴族深知讓大唐這位天可汗震怒的後果,他們也很清楚大唐的實力與能量。一旦失控,整個吐蕃都將面臨亡國之危。即使面對八個大臣的以死進諫,松贊干布仍然一意孤行。在雪域翱翔的雄鷹,一心想要試一試天空的高度。

所以,當牛進達率領著唐軍先頭部隊,與吐蕃軍隊一交鋒。松贊干布就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因為他發現自己的軍隊根本不是唐軍的對手,整個戰場上呈現出一幅壓倒性的局勢。他自己可以指揮全軍,用人數的優勢殲滅掉眼前的唐軍。但是他知道,這個小小的勝利將會換來整個吐蕃的滅頂之災。

松贊干布倒吸一口涼氣,他揮了一揮馬鞭,調轉馬頭,率領著自己的軍隊,撤回吐蕃,並立馬派遣使者向太宗皇帝謝罪。而這個高傲的年輕人,在這時候也展現出了他的政治家的天賦。這次出擊,他雖然看到了吐蕃與大唐的差距,但是他也在天可汗面前展示了一次自己的實力。他明白,唐朝人欣賞強者,這是最適合再次向唐朝提出和親的時機了。於是他再次,向唐朝提出和親,並且是派出大相祿東贊帶著豐厚的聘禮去的。而文成公主的命運,也在這一刻悄然發生了改變……

故事理所當然地發展到了這一步,唐太宗答應了松贊干布的和親請求。首先,太宗皇帝有感于松贊干布再三求婚的盛情,他覺得這吐蕃雖然遠非大唐的對手,但在西域諸國之中卻是名副其實的大國。再加上,松贊干布這一次的態度,恭順虔誠,並且在政治上做出了一些讓步,這次政治聯姻,既彰顯了大唐的國威,也算是真正穩固了西域各國的秩序,好處自不待言。但是,出嫁的人選定誰呢?

松贊干布雖然是小國國主,但是卻還是大國吐蕃的贊普,而且在西域諸國中,也算得上首屈一指的英雄人物。李世民當然也不好直接就找個宮廷之中的侍女嫁過去,就算松贊干布沒有資格娶太宗的親生女兒,但是至少也應該有皇室血統,並且出身高貴。文成公主到底是怎麼被選為和親人選的?這個從歷史角度上,至今仍無定論,姑且留給文學家和藝術家去想像。

我們先不提雪域高原的自然條件如何艱苦,公主如何遠嫁他鄉孤苦伶仃。但是僅從後世史書與文化中對文成公主的讚譽和尊崇,就知道這位公主生得其所。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上看,她嫁給了一個遠方的國王,這個國王不僅是一位英雄,而且還很愛她。

文成公主是皇家,高貴的出身,所以從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僅是禮儀周全,還通曉經史。而且文成公主還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仰者,她讀過不少的佛經,甚至還觸類旁通,學習了占卜和堪輿之術。文成公主有才識,且舉止優雅端莊,嫺靜溫柔,那松贊干布久居雪域,又何曾遇上過這樣卓爾不凡的漢家女子?想必於數月之後,千里之外,當松贊干布掀起公主頭上的幕離之時,一定是對這位美麗的姑娘一見傾心……

既然唐太宗答應了和親之事,剩下的事情自然就簡單了很多,松贊干布也是歡喜不已,接下來,只要等候公主入藏了。而為了籌備公主赴藏的事物,松贊干布手下大臣祿東贊等人,在唐朝都城長安,整整停留了三個多月。

民間對這一盛事,有著很有意思的傳說。相傳,祿東贊攜帶黃金五千兩以及大量珠寶,率領求婚使團,前往唐都長安請婚。不料,天竺、格薩爾、大食、霍爾的國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們均希望迎娶賢慧的文成公主。唐太宗決定讓婚使們比賽智慧,誰勝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這便是歷史上的“六試婚使”(又稱“六難婚使”,也有“五試婚使”之說,拉薩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內至今完好地保存著描繪這一故事的壁畫)。這六道試題是:

第一試:綾緞穿九曲明珠,即將一根柔軟的綾緞穿過明珠的九曲孔眼。

第二試:辨認一百匹騍馬和一百匹馬駒的母子關係。

第三試:規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內喝完一百壇酒,吃完一百隻羊,還要把羊皮揉好。

第四試:交給使臣們松木一百段,分辨其根和梢。

第五試:夜晚出入皇宮不迷路。

第六試:將公主混雜在三百名女子中,辨認公主。

唐太宗發下話,這題目你們當中誰能搞得定,公主就是誰家的。這六道題目一出,諸國使者就傻了眼。這樣刁鑽的題目,簡直就是不想把公主外嫁了。然而那祿東贊卻不知是受了何方神靈的保護,運氣那是擋都擋不住,每一道試題的答題過程中,那祿東贊要麼是破解得遊刃有餘,要麼就是有貴人相助。總之一句話,這六道題沒有一道難住他,文成公主這才成了松贊干布的未婚妻。

唐太宗當然也信守諾言,準備讓文成公主嫁出去,但凡事總要準備一下,那祿東贊便在長安等候了起來。這期間,唐太宗覺得這祿東贊的學識和智慧遠超常人,起了愛才之意,就想把他給挖過來,先是治出優厚的挖牆腳條件,然後又許諾把琅琊公主外孫女段氏嫁給他做妻子,想不到這祿東贊不吃這一套,說自己在吐蕃已經娶妻,糟糠之妻不下堂什麼的話,又說我們贊普還未娶妻,我這次來就是為他迎新,自己還沒有完成任務,怎麼能夠在這邊娶親?李世民倒也不為難他,還對他頗為讚賞,“些許”賞賜自是不在話下的。當然這是一些野史傳聞,也為這一千古佳話增添了許多趣味。

入藏準備工作完成之後,文成公主就要前往吐蕃,由唐太宗指認江夏王李道宗持節前往護送——李道宗有可能是她的父親,讀者可以想像,一個女兒由父親送到當時在中原地帶的人們心中近乎蠻荒之地的西藏,想來,兩人的心裡都是不好受的。

次年(西元641年)一月,萬事俱備,只欠出發了,唐太宗讓人給撿挑了個吉日,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便整裝出發。因為文成公主信佛,所以送親隊伍之中還有一輛車,專門承載著一尊佛像。

吐蕃地處高原,所以行程事先便被人精密安排,甚至因為此事,還在吐谷渾邊境建立起了行館(兩個大國通婚,莫說只是在它的邊境建立行館,就算是向它討要彩禮,想必吐谷渾國主也是不能拒絕的,弱國無外交啊),因為要逐步適應高原的氣候,所以他們在行進的途中做了較長時間的休整。

不過想必那文成公主也是有著極好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人,或許是因為李唐王室的基因裡的那份野性還在吧。史料記載,當初唐朝與吐蕃的約定是由松贊干布在文成公主進入吐蕃時到河源迎接。爾後,文成公主並沒有一直沉浸在遠離家園和父母親人的憂傷之中,而是已經準備好相夫教子,並為自己未來的丈夫管理國家而思慮對策。她在唐朝就已經見識到了松贊干布手下大臣祿東贊的才學,這個時候已經知道此人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於是她虛心向祿東贊討教,瞭解了吐蕃國內的大小事務。

文成公主早就知道吐蕃雖然兵強馬壯,但是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卻還落後大唐許多,於是帶了很多物資和工匠——那個時候的技術工人,甚至帶的還有儒家經典、史書、名家詩文、佛經,想要幫助吐蕃發展社會文化經濟。吐蕃在她帶來的這些技術支援之下,各個行業也都有所發展,如種樹、醫藥、曆法、工藝技術等。西藏有民間讚美詩唱道:

尊敬的文成公主,

帶來手工藝五千種,

打開了西藏工藝

繁榮昌盛的大門。

尊敬的文成公主,

帶來畜類五千種,

給藏區乳酪的豐產,

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成公主不僅帶到吐蕃去的東西不少,人其實也不少,因為唐太宗很重視這次的聯姻,所以對她也放得很寬,允許她帶走各種物資和技術以及典籍,並且還有大量跟隨她服侍和服役的人。文成公主倒也想得周到,她怕自己在吐蕃舉目無親,滿目蠻夷而孤單,還把她的乳母一家帶走。侍女、衛士,製造日用品的工匠和廚役等自不必多說。

因此次和親不容有失,為保護文成公主的安全,李道宗挑選的這一支精兵,算得上是大唐軍隊中的王牌——當然,和親的物件是吐蕃,這可能也是面對外族而有一些面子工程的成分存在的。這些人,恐怕就是最早大規模進入西藏高原的漢族人了。

休養生息長達月餘之久,才終於到達了吐谷渾和吐蕃邊界柏海(今青海紮陵湖),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此時早已經帶著禁衛軍在此等候送親隊伍的到來。當天,松贊干布便與文成公主相見,不僅對嫺靜端莊的公主表現出傾慕,也對於大唐送親人員的眾多,以及他們曲折繁複的禮節感到極為新奇。

史書上記載他面對李道宗的時候,是執子婿禮。這位大唐位高權重的江夏王李道宗,即是自己的岳父,又是大唐的使臣,松贊干布非常謹慎小心地接待了自己的岳父大人,並再次為自己之前魯莽的軍事行動表示道歉。

李道宗走後,文成公主便隨著自己的夫君行走在艱險的青藏高原上。因為道路難行,松贊干布先行回程,文成公主在其後,由眾人護衛緩緩而行。在進藏途中,文成公主就在沿途為吐蕃百姓留下作物種子,並教以種植之法。

公主的和親隊伍到達邏些(即今拉薩)之後,邏些人民為她舉行了盛大儀式。對於吐蕃來說,能在貿然的軍事行動之後,得以存國,並迎娶到大唐公主,這無疑是一件巨大的盛事。松贊干布在宴會上表示,自己祖上從來沒有誰能娶到上國公主的,自己能夠娶到唐朝的公主,是自己莫大的榮幸。所以他要專門為公主建立起一座宮殿,“以誇示子孫”——這也就是後世的布達拉宮。想必,松贊干布應該是十分愛文成公主的吧,不管是不是政治原因,一個國王為他心愛的女人建造了一座宮殿,這件事真的是十足的浪漫。

從今天的角度上來看,這是一個浪漫而美麗的故事。但是在那時的唐朝,自然條件的惡劣,離鄉背井的孤單是我們怎麼也無法想像的。漢藏文獻中,都對文成公主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這絕對不僅是政治的書寫,而是文成公主的個人成就的體現。

文成公主在吐蕃為松贊干布生兒育女,並幫助自己的丈夫治理國家。然而命運弄人,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生活了三年後便逝世,但公主並沒有要求回國,而是繼續留在吐蕃。她在那裡,熱愛吐蕃人民,也得到了吐蕃人民的尊重和熱愛。究竟是一種怎樣的信念支撐著文成公主,去完成政治使命,並獲得自己人生幸福的呢?

雖然他們在一起,只有三年,但是她卻幸福了一輩子。一位年輕英武的國王,為了娶她,甘願挑起兩國交兵。在娶了她之後,這位愛她的丈夫又為她修建了一座王宮,作為給她的新婚禮物。文/煮酒君(摘自《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