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真實的袁世凱,騙了整個中國,是怎樣將各方牛人玩弄股掌之中的

說起袁世凱, 有人說他是一個靠告密起家, 導致戊戌變法失敗的小人;有人說他是一個開歷史倒車, 妄圖復辟的獨裁者;有人說袁世凱是簽訂二十一條的無恥賣國賊;也有人說袁世凱是竊取革命果實的竊國大盜。 那麼真實的袁世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 能夠站在歷史權力金字塔頂端的人, 都不可能一無是處, 即使是大奸大惡, 也必有其過人之處。

袁世凱出身官宦世家, 家裡世代走科舉道路, 進士舉人不勝枚舉, 但袁世凱考了好多次, 都沒有考中, 於是他發出:“大丈夫當效命疆場,

安內攘外, 豈能齷齪久困筆硯間, 自誤光陰耶。 ”的感歎, 毅然投筆從戎。 1882年作為大清屬國的朝鮮發生叛亂, 23歲的袁世凱跟著上司到朝鮮平叛, 結果立了功, 同時打退了日本企圖滲透朝鮮的勢力, 這使得他獲得了時任直隸總督的北洋大臣李鴻章的賞識, 20多歲的袁世凱就被李鴻章任命為代表清政府駐紮朝鮮, 全面交涉通商事宜的大臣。

雖然得到李鴻章的提拔, 但善於審時度勢的袁世凱卻並沒有被這點兒情分打動。 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後, 做了替罪羊的李鴻章被解除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職務, 袁世凱迅速拋棄李鴻章, 和榮祿、翁同龢等反對李鴻章的勢力打成一片, 取得這些權臣的賞識。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當時清廷上下普遍認為應當訓練新軍, 於是袁世凱獲得了操練新軍的機會。

小站練兵成為袁世凱起家的開始, 袁世凱操練新軍有幾個標準:不要富家子弟, 專要能吃苦的貧苦農民家的孩子, 有抽大煙、賭博等惡習的一概不要, 而且要求身高達到160釐米以上,

體重110到170斤之間, 雙手平推能提100斤, 身體健壯無任何疾病, 參軍要求可謂嚴苛, 同時軍隊廢除磕頭這一套改行軍禮, 總之一切都要按新式的辦。

而最重要的是, 袁世凱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把新軍練成清廷的軍隊, 他要讓新軍成為他的私家軍。 為了將軍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袁世凱給士兵洗腦, 他讓士兵每天高喊:“吃袁大帥的飯, 穿袁大帥的衣, 替袁大帥出力”。 袁世凱要求軍隊必須唯自己的命是從, 正是這樣的要求, 使後來整個清廷只有袁世凱自己能夠調動北洋軍。

右側坐者為總指揮袁世凱

袁世凱還抓住當時大清軍隊克扣軍餉貪污成風的命門, 到了發軍餉的日子, 袁世凱自己坐鎮中軍帳, 或者派自己絕對的親信, 要求必須把軍餉手遞手發到士兵的手裡, 防止軍餉被克扣。 如此一來袁世凱深得軍心, 再加上袁世凱帶兵確實有一定手段, 所練新軍看起來紀律嚴明作戰有力。

袁世凱一面訓練新軍, 一面扶持自己人, 培植自己的勢力。 當時袁世凱最重要智囊——首席參謀長許世昌是袁世凱在河南時的同窗好友,

兩人是拜把子兄弟。 他還一手培養了號稱北洋三傑的王士禎、段祺瑞、馮國璋, 為了籠絡這些人, 袁世凱把自己的乾女兒嫁給了段祺瑞, 給老婆去世的馮國璋介紹老婆, 他知道馮國璋喜歡吃豬肘子, 每次吃飯看到桌子上有豬肘子, 就命人給馮國璋送去, 袁世凱禦人有術, 使得這些能力傑出的人紛紛死心塌地為他賣命。 袁世凱手下人才濟濟, 後來北洋新軍裡袁世凱的部下有四人當過中華民國大總統, 共有九個人十七次登上民國政府總理寶座。 小站練兵使袁世凱將晚清政府唯一一支擁有10萬人馬的軍隊牢牢掌握在手中, 而且彼時的袁世凱已經把朝廷內閣八大臣的職務都攬在了自己身上, 成為大清第一權臣。

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后病亡,年僅三歲的溥儀登基,載灃任監國攝政王權傾朝野。載灃覺得李鴻章權力過大,1909年1月2日,以足疾為藉口辭退袁世凱,命其回老家養病。結果北洋軍不服調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派陸軍大臣蔭昌率清軍南下鎮壓革命,由於調度無方導致鐵路擠塞,他所統率的大批清軍並未對革命軍發動有效進攻卻反而一敗再敗。與此同時,革命烈火迅速燃遍全國,各省紛紛宣佈獨立。這是攝政王載灃想讓北洋軍剿滅革命軍,然而北洋軍卻遲遲不動,清廷上下一時竟沒有人能調度得了北洋軍,迫於形勢,載灃只得請袁世凱出山,而這時袁世凱卻擺起譜來,以病情加重為由拒絕出山。載灃被逼無奈,只得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前去督戰,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是,下野已兩年有餘早就等著這一天的袁世凱卻拒絕了朝廷的任命。誰都知道,袁世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的遠遠不止一個湖廣總督。載灃萬般無奈派袁世凱好友徐世昌出山,結果徐世昌見到袁世凱非但沒有勸他出山,反而勸袁世凱堅決不能出山,要借機向清政府提高條件。於是袁世凱向清政府提出舉行議會、實行內閣總理制、赦免起義革命黨人、開放黨禁、索要充足糧餉等條件。通過這些條件可以看出,袁世凱此時謀求的已不是清廷內部位極人臣的權力,他要借這個機會買革命黨的好,提升自己的人望,讓全天下反對清政府的人都認為袁世凱主張搞君主立憲,是有新思想可以堪當大任的人物。這正是袁世凱精明的地方,他這時候已經開始為自己推翻清廷,謀求進一步登上權力巔峰鋪路了。面對這樣苛刻的條件,攝政王載灃自然不能答應,但面對全國各地急劇惡化的形勢,最後載灃不得不妥協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全面督辦軍務,授他全權指揮軍隊。

但是說到袁世凱野心還不止如此,他想要獲得內閣總理大臣這個位置,只要拿到這個位置,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夠把清廷真正的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因此出山后的袁世凱既不進兵也不退兵。

此時,全國形勢依舊在急劇惡化,清朝統治岌岌可危,實在撐不住的清政府只得同意袁世凱出任內閣總理大臣。1911年10月30日,清政府宣佈實行憲政組織內閣。10月31日袁世凱抵達信陽指揮戰爭。11月1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開始主持內閣政務,把前線軍務交給段祺瑞馮國璋等部下。

袁世凱對革命軍的策略是,剛一複出就給革命軍一個下馬威,當時的革命軍根本不是北洋軍的對手,袁世凱派馮國璋三天時間就打下了漢口,正當馮國璋準備趁勢攻下武昌時,深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道理的袁世凱卻要求談和。談判革命黨要求清帝必須退位,但袁世凱卻主張君主立憲,雙方陷入僵局。於是袁世凱命令部隊接著打,三天打下漢陽。

袁世凱深知無論清政府和革命軍誰獲勝,自己都得不到多少好處,於是他耍起了兩面派。往北通過跟革命軍接觸給清廷施壓逼清帝退位,往南用軍事威脅壓制革命軍迫使革命軍議和,如此一來將自己的重要地位凸顯出來。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擔任臨時大總統,宣佈實行共和,而另一方面袁世凱則命段祺瑞馮國璋聯名通電反對共和,1月8日,袁世凱命段祺瑞炮轟武昌城。這是孫中山提出,只要能使清帝退位就讓出大總統的職位,這時達到目的的袁世凱轉而在北京展開活動,當時攝政王載灃已經下臺,隆裕太后掌權。袁世凱向隆裕太后施壓,大肆渲染革命軍的強大,請求清帝退位同革命軍議和,否則被革命軍打了進來城破人亡,皇帝太后性命不保,並提出每年提供四百萬兩銀子作為開銷並且不用搬離紫禁城。面對袁世凱的步步緊逼,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佈退位。

袁世凱一面壓革命黨,一面壓清政府,其目的就是使自己利益最大化,這個手段不可謂不高明,個人野心昭然若揭。孫中山見袁世凱如約讓清帝退位,於是於4月1日辭去臨時大總統,在此之前袁世凱已於3月10號在北京全票當選第二屆大總統,登上權力的頂峰。

成為大清第一權臣。

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后病亡,年僅三歲的溥儀登基,載灃任監國攝政王權傾朝野。載灃覺得李鴻章權力過大,1909年1月2日,以足疾為藉口辭退袁世凱,命其回老家養病。結果北洋軍不服調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派陸軍大臣蔭昌率清軍南下鎮壓革命,由於調度無方導致鐵路擠塞,他所統率的大批清軍並未對革命軍發動有效進攻卻反而一敗再敗。與此同時,革命烈火迅速燃遍全國,各省紛紛宣佈獨立。這是攝政王載灃想讓北洋軍剿滅革命軍,然而北洋軍卻遲遲不動,清廷上下一時竟沒有人能調度得了北洋軍,迫於形勢,載灃只得請袁世凱出山,而這時袁世凱卻擺起譜來,以病情加重為由拒絕出山。載灃被逼無奈,只得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前去督戰,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是,下野已兩年有餘早就等著這一天的袁世凱卻拒絕了朝廷的任命。誰都知道,袁世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的遠遠不止一個湖廣總督。載灃萬般無奈派袁世凱好友徐世昌出山,結果徐世昌見到袁世凱非但沒有勸他出山,反而勸袁世凱堅決不能出山,要借機向清政府提高條件。於是袁世凱向清政府提出舉行議會、實行內閣總理制、赦免起義革命黨人、開放黨禁、索要充足糧餉等條件。通過這些條件可以看出,袁世凱此時謀求的已不是清廷內部位極人臣的權力,他要借這個機會買革命黨的好,提升自己的人望,讓全天下反對清政府的人都認為袁世凱主張搞君主立憲,是有新思想可以堪當大任的人物。這正是袁世凱精明的地方,他這時候已經開始為自己推翻清廷,謀求進一步登上權力巔峰鋪路了。面對這樣苛刻的條件,攝政王載灃自然不能答應,但面對全國各地急劇惡化的形勢,最後載灃不得不妥協任命袁世凱為欽差大臣,全面督辦軍務,授他全權指揮軍隊。

但是說到袁世凱野心還不止如此,他想要獲得內閣總理大臣這個位置,只要拿到這個位置,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夠把清廷真正的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因此出山后的袁世凱既不進兵也不退兵。

此時,全國形勢依舊在急劇惡化,清朝統治岌岌可危,實在撐不住的清政府只得同意袁世凱出任內閣總理大臣。1911年10月30日,清政府宣佈實行憲政組織內閣。10月31日袁世凱抵達信陽指揮戰爭。11月1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開始主持內閣政務,把前線軍務交給段祺瑞馮國璋等部下。

袁世凱對革命軍的策略是,剛一複出就給革命軍一個下馬威,當時的革命軍根本不是北洋軍的對手,袁世凱派馮國璋三天時間就打下了漢口,正當馮國璋準備趁勢攻下武昌時,深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道理的袁世凱卻要求談和。談判革命黨要求清帝必須退位,但袁世凱卻主張君主立憲,雙方陷入僵局。於是袁世凱命令部隊接著打,三天打下漢陽。

袁世凱深知無論清政府和革命軍誰獲勝,自己都得不到多少好處,於是他耍起了兩面派。往北通過跟革命軍接觸給清廷施壓逼清帝退位,往南用軍事威脅壓制革命軍迫使革命軍議和,如此一來將自己的重要地位凸顯出來。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擔任臨時大總統,宣佈實行共和,而另一方面袁世凱則命段祺瑞馮國璋聯名通電反對共和,1月8日,袁世凱命段祺瑞炮轟武昌城。這是孫中山提出,只要能使清帝退位就讓出大總統的職位,這時達到目的的袁世凱轉而在北京展開活動,當時攝政王載灃已經下臺,隆裕太后掌權。袁世凱向隆裕太后施壓,大肆渲染革命軍的強大,請求清帝退位同革命軍議和,否則被革命軍打了進來城破人亡,皇帝太后性命不保,並提出每年提供四百萬兩銀子作為開銷並且不用搬離紫禁城。面對袁世凱的步步緊逼,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佈退位。

袁世凱一面壓革命黨,一面壓清政府,其目的就是使自己利益最大化,這個手段不可謂不高明,個人野心昭然若揭。孫中山見袁世凱如約讓清帝退位,於是於4月1日辭去臨時大總統,在此之前袁世凱已於3月10號在北京全票當選第二屆大總統,登上權力的頂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