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紅外熱成像市場起步 智慧城市成爆點

【中國安防展覽網 市場分析】 隨著國內“軍轉民”技術試點工作的擴大與深入, 越來越多的軍用技術發展到民用市場當中, 比如無人機在沒有市場的井噴式爆發, 目前, 雖然熱成像技術目前發展較為平緩, 但隨著對安防技術要求的提高和生產成本的降低, 熱成像技術出現在了更多的行業領域當中。 從城市安全監控、森林防火預警、到大樓能源高溫部位檢測、高速鐵路安全監測、汽車安全駕駛汽車及消費類產品(智慧手機、戶外用網站等)等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紅外熱成像技術市場的潛在需求可達500-600億元,

而目前市場狀況僅處於起步階段, 到2020年, 紅外成像市場將增長20%以上。

紅外熱成像市場起步 智慧城市成爆點

紅外熱成像技術“嶄露頭角”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除了我們視頻監控採用的可見光視覺型感測器外, 還有各種各樣感知感測器被人類所利用,

以擴展和輔助我們的感知能力, 熱敏感知成像無疑是其中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感測器。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熱成像及其應用作為高端監控就一直存在, 這幾年有了迅猛發展。 熱成像是利用了人眼無法感知的紅外波段的電磁波來進行探測。 自然界中凡是溫度超過絕對0℃(-273.15℃)的物體都能產生熱輻射, 其中人體輻射的紅外波長3~50μm, 其中8~14μm占46%, 最大輻射出現在約9.5μm處。 將紅外探測器輸出進行視覺化處理的圖像稱為“熱圖像”, 由於不同物體甚至同一物體不同部位輻射能力和它們對紅外線的反射強弱不同。 利用物體與背景環境的輻射差異以及景物本身各部分輻射的差異, 熱圖像能夠呈現景物各部分的輻射起伏,

從而能顯示出景物的熱能分佈狀態。

相比于傳統可見光攝像機依靠自然或環境光照進行攝像監控, 而熱成像攝像機無需任何光照, 依靠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熱能即可清晰的成像。 熱成像攝像機適用於任何光照環境, 不受強光影響, 無論白天黑夜都可清晰地探測和發現目標, 識別偽裝及隱蔽的目標。 因此可真正實現白天/黑夜24小時監控。

大氣、雲霧煙塵等會吸收可見光和近紅外線, 但是對於8~14微米(長波紅外區)的熱紅外線卻是透明的, 因此傳統攝像機很難在雲霧密佈的環境下拍攝到清晰的圖像, 而熱成像攝像卻能有效穿透大氣、雲霧等環境拍攝出清晰的圖像。

紅外熱成像攝像機能夠顯示物體溫度場, 將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的目標表面溫度分佈情況,

變成人眼可以識別的代表目標表面溫度分佈的熱圖像。 在獲取物體熱圖像的同時, 通過熱成像系統智慧的測溫演算法對非接觸探測到的紅外熱能加以量化和計算, 能較為準確測量被攝物體表面溫度值, 可以用於溫度預警監測的場合, 預防因溫度的變化引起的火災, 如電力、石油化工、森林防火等等。

智慧城市成爆點

紅外熱成像雖然已經在不少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但在安防行業熱成像技術始終沒有異軍突起, 隨著智慧城市的到來, 這一情況可能就會發生轉變了。

首先, 智慧城市對監控的依賴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傳統可見光攝像機依靠自然或環境光照進行攝像監控,

很難滿足智慧城市的全方位、全天候圖像資訊需求, 而熱成像攝像機無需任何光照, 依靠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熱能即可清晰的成像的優點會被進一步放大, 無論白天黑夜都可清晰地探測和發現目標, 真正實現智慧城市24小時平穩運轉。

其次, 熱成像技術與眾多新技術的融合也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更好的服務智慧城市建設。 比如熱成像與無人機結合, 能夠更廣泛的應用在救災、抓捕罪犯、電力巡線、科學拍攝、工農業生產等方面;與智慧交通結合, 可以有效緩解道路交通壓力, 還可以提供即時道路交通資訊, 輔助無人駕駛汽車早日上路;也可以更廣泛的應用到城市公共場所監控中, 有效識別暗光和蔭蔽環境的躲藏目標, 降低公共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可以說熱成像對智慧城市來說就像一把大傘,為智慧城市保駕護航,為城市居民遮風擋雨。

降低公共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可以說熱成像對智慧城市來說就像一把大傘,為智慧城市保駕護航,為城市居民遮風擋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