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鬼子為何不愛戴鋼盔,而更喜歡像兩片尿布的帽子?原因很簡單

中日戰爭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 現在的人們只能從書籍跟電視上來瞭解歷史, 但在這些電視劇中呢, 我們通常會看到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 日本士兵的帽子通常都會用兩片布遮住耳朵, 很多人都稱之為“屁簾”, 那麼所謂的“屁簾”又有何用處呢!

頭盔最早要追溯到原始社會, 因為頭是人體最關鍵的部位, 最早是用獸骨或者樹皮綁在頭上, 也有用椰子殼或者大貝殼做頭盔的, 到了青銅出現便有了青銅頭盔, 我國出土最早的頭盔是殷商時期的, 青銅頭盔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了。 現代鋼盔是法國最先發明的, 據說一戰前銅頭盔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便被棄之不用了, 抵禦不了槍炮戴了也是白白浪費體力。 一次法國軍隊被炮擊, 一個炊事兵沒地方躲, 就把鐵鍋翻過來扣在頭上, 彈片紛飛沒有對他造成傷害, 長官得到啟發, 就打報告讓生產了鋼制頭盔。

由於作用很大, 很快就傳遍世界。 一戰中後期基本參戰國都配了鋼頭盔, 英國和美國用的是先進的高錳鋼頭盔。 為什麼到二戰了狡猾的日本兵對這種能救命的東西不重視?

這還要從當初法國軍隊說起。 法國軍隊在北非作戰時候, 因為受到當地蚊蟲等東西的侵擾,

不勝其煩, 所以發明了這種帽子。 後來日本明治維之後, 跑到外國去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理論, 也就順路把這種帽子學了回來。 日本侵佔的是我國東北時, 由於少帥的不抵抗, 拱手把東三省獻給了日本, 大家都知道東北冷, 冰天雪地是它的原貌, 日本鬼子戴著鋼盔就出了問題, 由於日本在鋼盔里加的襯布太薄, 頭髮基本都是和鋼盔擠在一起, 不說急行軍, 就是一套操下來都要出汗, 冷風一吹結冰了, 頭髮和鋼盔長在一起, 有時候頭皮都凍在鋼盔上了, 和冬天舔旗杆一個道理。 要拿下頭盔很不容易, 強行拿下來結果可想而知, 頭髮扯掉還好點, 把頭皮扯下來就慘了, 這種意外受傷划不來。 就算凍不住頭皮,
這頭盔還有一個缺點很致命, 東北愛下雪, 軍隊都在軍裝外加一件白披風, 便於偽裝, 日本人囂張, 不怎麼偽裝, 習慣硬來, 即便披了外套也把頭漏在外邊, 加上那時的頭盔就是刷一層防銹漆, 容易反光, 這就成了活靶子, 戴頭盔更增加了被命中的機會。

還有, 亞洲的熱帶叢林地區分佈很廣闊, 在中國南方、緬甸柬埔寨越南這樣的東南亞地區, 都是處於亞熱帶地區, 氣候濕熱, 蚊蟲肆虐, 容易滋生疾病, 並且傳播疾病。 日本在這些地區作戰的時候, 士兵的非戰鬥減員, 竟然還會超過作戰中的傷亡, 這就讓日本人開始有所警惕, 於是, 日軍帽子上開始有了這兩塊“屁簾”, 其目的, 就是可以讓日本士兵在行進過程中得以通過“屁簾”的擺動驅趕走蚊蟲, 即便在禁止的時候, 也能夠擋住蚊蟲的叮咬, 這樣一來, 就能夠極大的阻止疾病的傳播, 減少非戰鬥減員。 據說這種屁簾讓日軍減少近十萬的傷亡。 所以日本兵都喜歡戴著布帽子, 兩邊有兩塊耷拉的布片, 一來這種帽子冬天保暖, 夏天通風,兩邊的布可以拉起來保住耳朵,防止耳朵凍壞,還可以用來擦汗。

1940年,這種樣式的戰鬥帽子成為了日本的國民服,戰爭時期,不僅僅是日本的士兵,日本的官員、教師,連小孩子都是佩戴這樣的帽子。因此,再後來的影視劇當中,戰鬥帽子加上“帽垂”就成為了標準的鬼子兵的形象了。

夏天通風,兩邊的布可以拉起來保住耳朵,防止耳朵凍壞,還可以用來擦汗。

1940年,這種樣式的戰鬥帽子成為了日本的國民服,戰爭時期,不僅僅是日本的士兵,日本的官員、教師,連小孩子都是佩戴這樣的帽子。因此,再後來的影視劇當中,戰鬥帽子加上“帽垂”就成為了標準的鬼子兵的形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