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到雲南旅遊不容錯過的16個地州必吃美食

來雲南旅遊的一些朋友可能都不知道雲南各個地區都有哪些值得一嘗的特色美食, 為了不讓大家在旅遊時留下遺憾, 小愛特地給你搜羅了雲南16地州各個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幾味美食小吃, 喜歡旅遊和美食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哦。 盤點順序是按滇東北方向排列, 依次是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文山州、玉溪市、紅河州、普洱市、西雙版納州、楚雄州、大理州、臨滄市、德宏州、保山市、怒江州、麗江市和迪慶州, 排名不分大小!

昆明篇

1、豆花米線

豆花米線是昆明有名的小吃。 它源於民間, 後逐漸成為小吃店中的一款獨具特色的品種。 香辣爽滑, 價廉物美, 人們戲稱解饞食品, 吃了還想吃, 情系此"線"中。

2、紅燒雞樅

雞縱菌是雲南諸菌之冠, 紅燒雞樅也是昆明特有的一道名菜。 紅燒雞樅味道鮮甜,色澤金黃豔麗,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雲南山珍美食!

昭通篇

1、昭通巧家風味涼拌豬肝

說起豬肝, 大家都不陌生, 不管是爆炒、鹵制、燒湯還是做豬肝粥, 味道不一, 各有所異。 但是在雲南省的巧家縣, 豬肝卻有另外一種吃法, 那就是巧家風味涼拌豬肝, 絕對是當地的傳統一絕。

2、昭通魯甸桃源牛乾巴

昭通穆斯林群眾素有飼養菜牛醃制清真牛乾巴的傳統手工藝, 由於牛乾巴味道鮮美可口, 易保存攜帶, 食用方便, 因而, 頗愛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曲靖篇

1、沾益辣子雞

沾益辣子雞是中國著名餐飲特產, 是滇菜代表作, 也是曲靖、沾益的宣傳名片, 產于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西平鎮, 有百年歷史, 因其選料精殊挑剔、製作道序複雜、味道辣香爽口而名震四海。 較具代表性的是龔氏辣子雞。

2、曲靖韭菜花

始創於清光緒年間,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原為民間製作的醬菜。民國初年,劉恒齋和陳硯甫在城關土桂街開設恒美齋和硯安記店鋪,專業製作韭菜花出售。抗戰後,曲靖市成為通往川、黔兩省的主要通道,韭菜花銷量因此大增,信譽日著,成為傳統名特食品。

玉溪篇

1、新平漠沙麻辣炒田螺

漠沙,這個哀牢山脈東麓的小鎮,素有“花腰傣之鄉”的美譽,也是聶耳母親彭寂寬的故鄉,在這個以熱帶景觀和傣族風情聞名的小鎮上,如果還有什麼是它地標的一種,那一定就是夜市攤上的麻辣炒田螺了。

2、通海豆末糖

豆末糖是雲南通海歷史悠久的傳統產品,以“香、甜、酥、脆,入口無渣。”著稱,選用優質黃豆作為主要原料,另加白糖、飴糖等精工製成。層薄如紙,色白如乳,食用起來,甜而不膩,松酥、香脆 ,十分爽口。

文山篇

1、文山廣南岜夯雞

岜夯雞,是文山州廣南縣壯族獨有的一道獨具風味的傳統美味菜肴,被稱之為“雲南一絕。”

2、文山麻栗坡沙糕

麻栗坡的沙糕清香純甜、鬆軟潤口,是饋贈親友的常帶禮品。

紅河篇

1、紅河建水汽鍋雞

建水汽鍋雞是國內特有的名菜,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是滇中的名菜。

2、紅河建水糯米揣蓮藕

糯米揣蓮藕,又稱“雲田熟藕”,因產于建水東城外小麥廠海子而得名。據說此地所產的蓮藕有九孔,粗肥白嫩,為藕中之上品,用其製作的菜肴,早已遐邇聞名。

楚雄篇

1、元謀涼雞

涼雞具有濃厚的川菜風味,又具有地方特色。成品的涼雞肉質鮮嫩而甜,輔以適度的酸、甜、麻、辣香料,餘味無窮。是元謀宴席和佳餚中的上品,深為群眾喜愛。

2、元謀烤小豬

烤小豬是元謀一帶具有地方風味的傳統佳餚,原材料上,它選用瘦肉型小豬,洗淨以後,塗上各種佐料,放在木炭火上烘烤,直至皮黃肉熟。元謀和祿豐一帶的烤小豬口味最正宗,來到此地,一定要品嘗一下。

普洱篇

1、景東彝族火燒豬

火燒豬是景東縣彝族拿手的一種地方民族名菜,據說這種燒烤烹調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火燒豬吃起來,具有酥脆、清香可口的特點而一直流傳下來。其做法是,將一頭80斤左右的細骨頭豬宰殺洗淨後,去掉頭腳和內臟、再往豬身上擦上鹽、酒、花椒、大蒜等調料,然後用特製的鐵叉穿住豬身,在栗炭火上翻烤,邊烤邊塗鹵水、麻油,待整個豬身烤黃,皮脆肉酥時即成。吃的時候將火燒豬肉切成塊狀,配以醬油、酸醋、辣椒、蔥、芫荽等調料,火燒豬肉保持了它的原汁原味,新鮮而味純正,是彝族人民在喜慶或宴請貴客時才出手的一道佳餚。

2、景東彝族自治縣吹泡肝

吹泡肝是無量山區的一道名肴,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其做法:殺年豬時,取下新鮮、細嫩的豬肝,將茴香、辣子、花椒、草果、芫荽籽、荊芥、鹽等佐料焙黃舂成麵粉,用火麻杆或細金竹管往豬肝的氣管裡用人工或打氣筒把豬肝吹泡,然後將佐料放進豬肝氣管內,再把佐料吹送到豬肝各個部位後,紮緊氣管,晾乾即是“泡肝”。

大理篇

1、冷凍白豆腐魚

白族凍魚為白族獨具風味的名菜凍魚,從南詔流傳至今,遐邇聞名。高原明珠洱海盛產鯉魚,當地居民常常挑選洱海產的鯉魚,去鱗、腮、腸、肚洗淨,下鍋用魚油煎黃(也可不煎),烹煮時加湯放佐料:醬油、木瓜醋、精鹽、辣椒面、花椒、蔥、薑、紅糖等。煮到魚入味,湯收濃,盛入大湯碗內,然後置於涼處自然冷凍,次日用餐時在盤中加入醃菜、芫荽,將碗中凍魚扣盤便可上席。

2、鶴慶米糕

鶴慶米糕,色香味俱全,是雲南大理鶴慶群眾逢年過節、婚喪娶嫁款待賓客或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傳統食品。鶴慶米糕,製作精細,分幹糕和水糕兩大類。製作幹糕先將上等白米泡軟後,壓磨成粉,然後用薄荷、橙皮汁加紅糖將粉碾細,用細篩篩入甑子內,再用薄刀小心劃成2寸、高1.5寸,厚0.5寸的小塊,用大火蒸熟。水糕,是高粉製成後,加百分之一的糯米面,蒸發亦如幹糕,但不加糖,待糕蒸熟後在把紅糖撒在上面,待糖蒸化後在撒上芝麻或蘇子而成。

西雙版納篇

1、香竹飯

香竹飯,傣語稱“考瀾”,只能用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瀾”煮制。香竹為喬木科竹類,杆細如酒杯,內壁粘有一層具有特殊香氣的白色竹瓤。

煮香竹飯,選用當年長成的嫩竹,依節砍下,每段留一竹節。把糯米放在香竹筒裡,用水浸泡15分鐘後,放在炭火或烤爐內用微火烘烤。食用時,敲打竹筒使之變軟,竹筒內壁的竹膜便粘在飯上,用刀一剖兩半,香竹飯便脫竹而出,香氣濃郁,飯軟而細膩。

2、傣味包燒

包燒,傣稱為“摩”。製作包燒時取主料(畜禽肉、鳥肉、魚、蔬菜等)200-300克,淨剁細,青椒、鮮薑、鮮蒜、芫荽、苤菜等配料洗乾淨切末,把主、配料摻合,加入適量食鹽、味精調勻,用鮮芭蕉葉或鮮冬葉包裹並用竹篾紮緊,置於火塘的炭灰下捂燒至熟,即可用芭蕉葉包好捂熟。常見的包燒菜肴有包燒魚、蝦等水鮮、包燒野蘑菇、南瓜尖、甜筍等蔬菜;包燒畜肉、獸肉等。包燒的菜肴不會走味、養分不會揮發散失,堪稱“原汁原味”俱在。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

德宏篇

1、景頗蒸肉

把豬肉或牛肉剁成肉泥,拌上醃菜、鹽、辣椒等作料搓成團,用芭蕉葉包得嚴嚴實實放到蒸籠裡去蒸,或者埋進淺土裡,上面燒上一堆火“蒸”熟,這樣的蒸肉,野味十足,特別鮮香。

2、雞肉稀飯

煮雞的湯用來煮稀飯,把雞骨頭(可剁碎)放入,酸扒尖也切碎倒進去,再加入豆豉、小米辣、香尖、大蒜、烤焙好的砂仁煮制。味道奇妙,配上一小碟鹹菜,吃上2~3碗絕對不是問題。

保山篇

1、河圖大燒

大燒,又稱“烤豬”,素為保山盛筵上的一道大萊,尤以河圖鄉人所烤最負盛名。其製作頗為繁難:將適齡壯豬宰殺除毛清腔後縫上破口,通體塗上以芝麻油、蜂蜜、醬油及多種香料調製的混合調料,再將其整個架在栗炭火上邊翻邊烤,邊烤邊塗調料,直到熟透為止。大燒外酥內嫩;皮色金黃油亮,香脆酥潤;肉質鮮嫩細膩,甜而含香。其色、其香、其味均非尋常烹製方式之所能比。

2、騰沖罎子雞

源於明末,興于清初,由其獨特的瓷壇(或特製砂鍋)燜制工藝和神秘的宮中藥物和融合騰沖當地原材料配製而成。罎子雞其色金黃玉潤,晶亮養眼,其色純正持久,不悶不膩,入口細品,皮脆肉嫩骨酥,滿口溢香。罎子雞還因為中藥秘方的鹵制,有活血舒筋,清肺、健胃之功,尤為適合老人和小孩。

臨滄篇

1、酸筍

德昂語稱“崩板”,用龍竹筍(家竹筍)或野生竹筍加工而成。夏季的野生竹筍最好,筍肉嫩而厚實。當竹筍破土而出的時候採挖,將筍皮剝洗淨,分段切成簿片再切絲,絲越細越好,把切好的筍絲放入潔淨的罐裡壓緊,放入涼水醃幾天,就變成了酸筍子。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在燉雞、炒肉或烹魚時都可加酸筍。

2、火腿木瓜雞

火腿木瓜雞以雲縣、臨滄交界地羊頭岩一帶最為有名,這裡頭道水和螞蟻堆的山地子雞源充足、盛產木瓜,給製作提供便利。火腿木瓜雞屬藥膳佳餚,吃之不僅口感好,還有保健價值。

怒江篇

1、石板粑粑

石板粑粑是貢山縣獨龍族、怒族的古老食品。古就古在石板當鍋,攤入面漿烙制而成。成品香甜適口,風味獨具,營養豐富。

2、將軍雞

將軍雞是怒江具有悠久歷史的,有保健功效的傳統名菜。這是一道燉菜,其主要配料為雞肉加名為“將軍渡”的和氏傳家的純天然植物草藥秘方。其做法是:將火腿油(150克)放入鍋中並加旺火,將適量(因所需食量而定)鮮雞肉切成雞塊後放入油鍋中煎炒,待雞肉炒黃後加鹽、加水、放入“將軍渡”。

因“將軍渡”事先被磨成粉末,在被放入雞鍋後,植物分子很快溶進湯和雞肉中,僅用旺火燉10---20分鐘即可食用。本菜肉質香脆可口,湯有平和、爽口、濃香之味。食用將軍雞有滋陰壯陽、清熱解毒、提神滋補、改善血液迴圈之功效。將軍雞自被開發上市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今天、“將軍雞”這個品牌菜就象它的名字一樣可信、有力、厚重。

麗江篇

1、麗江三文魚

麗江的三文魚,並非我們所熟悉的海產的三文魚,而是雪水滋養的,玉龍雪山的雪水就是適合三文魚生長的淡水。可以吃生魚片,也可以在鍋裡涮著吃。最好是配著青稞饅頭、野菜煎餅、雞蛋酥、渣渣犛牛肉、香格里拉原生態火腿一起吃。在麗江比較流行的吃法是一魚三吃:魚頭做個魚頭魚骨湯,油炸魚皮沾椒鹽吃,魚肉呢就做刺身。

2、臘排骨火鍋

納西名菜三疊水第三疊——熱烈疊中的一道主菜。它的做法並不複雜,用料也極其簡單,而且口味也是大眾都能接受的。使用秘制好的臘排骨下鍋清燉,不用加任何調料,燉至排骨軟爛且不能離骨,這個時候你就能聞到濃濃的臘排骨的香味了。因為是名菜,麗江的餐廳幾乎都可以吃到臘排骨,其他地州辣排骨的店也比較多。

迪慶篇

1、酥油茶別在酥油裡找“茶”

人類離不開水,就像藏民離不開酥油茶。酥油茶的製作講究,藏民從牛奶中提煉出營養價值極高的酥油,再把酥油和土茶混合,添加其他香料和鹽,一種美妙的味道就產生了。就像變魔術,原來奶和茶的結合不知可以是奶茶,還可以是酥油茶,酥油茶無不體現著藏民的智慧。

酥油茶的愛情故事: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則民間愛情故事,敘說了酥油茶的來歷。傳說,藏區有兩個部落,曾因發生械鬥,結下冤仇。轄部落土司的女兒美梅措、在勞動中與怒部落土司的兒子文頓巴相愛,但由於兩個部落歷史上結下的冤仇,轄部落的土司派人殺害了文頓巴,當為文頓巴舉行火葬儀式時,美梅措跳進火海殉情。雙方死後,美梅措到內地變成茶樹上的茶葉,文頓巴到羌塘變成鹽湖裡的鹽,每當藏族人打酥油茶時,茶和鹽再次相遇,水乳交融。

2、糌粑

紅糖再香,不如糌粑久長

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麵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麵,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乾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將青稞(屬大麥類,有白色、紫黑色二種)曬乾炒熟、磨細、不過篩,這樣製成的炒麵便是可以食用的糌粑了。

糌粑的傳說:西元7世紀,藏王經常帶兵打仗。但雪山連綿,地廣人稀,交通不便,軍隊給養十分困難。為此,藏王日夜憂慮。一天晚上,在天的格薩爾王給藏王投了一夢:何不將青稞炒熟磨成麥,既便於攜帶又易於貯藏。藏王醒來,恍然大悟,立即命令部下燒鍋磨麥,籌集軍糧。青稞炒麥飄香,其加工方法很快傳遍了雪山草地。

3、青稞酒美酒一杯留客宴

青稞酒藏語稱“納然”或者叫做“羌”,它是藏民族最喜歡喝的酒,逢年過節、結婚、生孩子、迎送親友,必不可少,是藏族人待客的最佳飲料。

在藏區,幾乎家家戶戶都能制。釀造前,首先要選出顆粒飽滿、富有光澤的上等青稞,經淘洗乾淨後,用水浸泡一夜,在將其放在大平底鍋中加水燒煮,大約兩小時後,將煮熟的青稞撈出,稍晾一下,去除水氣後,把發酵曲餅研成粉末均勻地撒上去並攪動,最後裝進罎子,密封貯存。如果氣溫高,一兩天即可取出飲用。

青稞酒神話:王母神禽大青鳥往人間撒落一粒金栗,生根開花結籽,有農種之遂成青稞,鐵拐李為報百姓施茶之恩,將仙酒注井使之成為釀酒的神水,農人釀之,得美酒。

4琵琶肉薄膩若明珀,開類琵琶

在迪慶藏族人家過大年三十時,豐盛的晚餐桌上有一道肉色油亮鮮紅,肉味濃烈香鮮的醃肉。就是琵琶肉,琵琶肉製作講究,宰殺後的豬刮毛洗淨,開膛取出內臟,剔去骨頭。然後撒上用花椒、胡椒、草果、鹽等調製的佐料面,還要抹上燒酒。用線把刀口縫好。在豬耳朵裡各塞上一個核桃,在豬鼻孔裡也各插一根粗細剛好能塞嚴鼻孔的小木棍。放幾天之後,取出木棍,灌一些鹽水進去,再塞嚴木棍。

琵琶肉的傳說:從前有一位老獵手,經驗豐富又射得一手好箭,因此只要上山,就絕不會空手而歸。他覺得自己的好運氣都是神仙給的,所以總忘不了祭獻山神、獵神。老獵人常常遇到這樣的難題,一次打到的獵物太多,吃不完,放了幾天就壞了。一天晚上,他在睡夢中得到神仙的指點,醒來後依法醃制,就做成了可存放很長時間的琵琶肉。

始創於清光緒年間,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原為民間製作的醬菜。民國初年,劉恒齋和陳硯甫在城關土桂街開設恒美齋和硯安記店鋪,專業製作韭菜花出售。抗戰後,曲靖市成為通往川、黔兩省的主要通道,韭菜花銷量因此大增,信譽日著,成為傳統名特食品。

玉溪篇

1、新平漠沙麻辣炒田螺

漠沙,這個哀牢山脈東麓的小鎮,素有“花腰傣之鄉”的美譽,也是聶耳母親彭寂寬的故鄉,在這個以熱帶景觀和傣族風情聞名的小鎮上,如果還有什麼是它地標的一種,那一定就是夜市攤上的麻辣炒田螺了。

2、通海豆末糖

豆末糖是雲南通海歷史悠久的傳統產品,以“香、甜、酥、脆,入口無渣。”著稱,選用優質黃豆作為主要原料,另加白糖、飴糖等精工製成。層薄如紙,色白如乳,食用起來,甜而不膩,松酥、香脆 ,十分爽口。

文山篇

1、文山廣南岜夯雞

岜夯雞,是文山州廣南縣壯族獨有的一道獨具風味的傳統美味菜肴,被稱之為“雲南一絕。”

2、文山麻栗坡沙糕

麻栗坡的沙糕清香純甜、鬆軟潤口,是饋贈親友的常帶禮品。

紅河篇

1、紅河建水汽鍋雞

建水汽鍋雞是國內特有的名菜,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是滇中的名菜。

2、紅河建水糯米揣蓮藕

糯米揣蓮藕,又稱“雲田熟藕”,因產于建水東城外小麥廠海子而得名。據說此地所產的蓮藕有九孔,粗肥白嫩,為藕中之上品,用其製作的菜肴,早已遐邇聞名。

楚雄篇

1、元謀涼雞

涼雞具有濃厚的川菜風味,又具有地方特色。成品的涼雞肉質鮮嫩而甜,輔以適度的酸、甜、麻、辣香料,餘味無窮。是元謀宴席和佳餚中的上品,深為群眾喜愛。

2、元謀烤小豬

烤小豬是元謀一帶具有地方風味的傳統佳餚,原材料上,它選用瘦肉型小豬,洗淨以後,塗上各種佐料,放在木炭火上烘烤,直至皮黃肉熟。元謀和祿豐一帶的烤小豬口味最正宗,來到此地,一定要品嘗一下。

普洱篇

1、景東彝族火燒豬

火燒豬是景東縣彝族拿手的一種地方民族名菜,據說這種燒烤烹調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火燒豬吃起來,具有酥脆、清香可口的特點而一直流傳下來。其做法是,將一頭80斤左右的細骨頭豬宰殺洗淨後,去掉頭腳和內臟、再往豬身上擦上鹽、酒、花椒、大蒜等調料,然後用特製的鐵叉穿住豬身,在栗炭火上翻烤,邊烤邊塗鹵水、麻油,待整個豬身烤黃,皮脆肉酥時即成。吃的時候將火燒豬肉切成塊狀,配以醬油、酸醋、辣椒、蔥、芫荽等調料,火燒豬肉保持了它的原汁原味,新鮮而味純正,是彝族人民在喜慶或宴請貴客時才出手的一道佳餚。

2、景東彝族自治縣吹泡肝

吹泡肝是無量山區的一道名肴,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其做法:殺年豬時,取下新鮮、細嫩的豬肝,將茴香、辣子、花椒、草果、芫荽籽、荊芥、鹽等佐料焙黃舂成麵粉,用火麻杆或細金竹管往豬肝的氣管裡用人工或打氣筒把豬肝吹泡,然後將佐料放進豬肝氣管內,再把佐料吹送到豬肝各個部位後,紮緊氣管,晾乾即是“泡肝”。

大理篇

1、冷凍白豆腐魚

白族凍魚為白族獨具風味的名菜凍魚,從南詔流傳至今,遐邇聞名。高原明珠洱海盛產鯉魚,當地居民常常挑選洱海產的鯉魚,去鱗、腮、腸、肚洗淨,下鍋用魚油煎黃(也可不煎),烹煮時加湯放佐料:醬油、木瓜醋、精鹽、辣椒面、花椒、蔥、薑、紅糖等。煮到魚入味,湯收濃,盛入大湯碗內,然後置於涼處自然冷凍,次日用餐時在盤中加入醃菜、芫荽,將碗中凍魚扣盤便可上席。

2、鶴慶米糕

鶴慶米糕,色香味俱全,是雲南大理鶴慶群眾逢年過節、婚喪娶嫁款待賓客或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傳統食品。鶴慶米糕,製作精細,分幹糕和水糕兩大類。製作幹糕先將上等白米泡軟後,壓磨成粉,然後用薄荷、橙皮汁加紅糖將粉碾細,用細篩篩入甑子內,再用薄刀小心劃成2寸、高1.5寸,厚0.5寸的小塊,用大火蒸熟。水糕,是高粉製成後,加百分之一的糯米面,蒸發亦如幹糕,但不加糖,待糕蒸熟後在把紅糖撒在上面,待糖蒸化後在撒上芝麻或蘇子而成。

西雙版納篇

1、香竹飯

香竹飯,傣語稱“考瀾”,只能用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瀾”煮制。香竹為喬木科竹類,杆細如酒杯,內壁粘有一層具有特殊香氣的白色竹瓤。

煮香竹飯,選用當年長成的嫩竹,依節砍下,每段留一竹節。把糯米放在香竹筒裡,用水浸泡15分鐘後,放在炭火或烤爐內用微火烘烤。食用時,敲打竹筒使之變軟,竹筒內壁的竹膜便粘在飯上,用刀一剖兩半,香竹飯便脫竹而出,香氣濃郁,飯軟而細膩。

2、傣味包燒

包燒,傣稱為“摩”。製作包燒時取主料(畜禽肉、鳥肉、魚、蔬菜等)200-300克,淨剁細,青椒、鮮薑、鮮蒜、芫荽、苤菜等配料洗乾淨切末,把主、配料摻合,加入適量食鹽、味精調勻,用鮮芭蕉葉或鮮冬葉包裹並用竹篾紮緊,置於火塘的炭灰下捂燒至熟,即可用芭蕉葉包好捂熟。常見的包燒菜肴有包燒魚、蝦等水鮮、包燒野蘑菇、南瓜尖、甜筍等蔬菜;包燒畜肉、獸肉等。包燒的菜肴不會走味、養分不會揮發散失,堪稱“原汁原味”俱在。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

德宏篇

1、景頗蒸肉

把豬肉或牛肉剁成肉泥,拌上醃菜、鹽、辣椒等作料搓成團,用芭蕉葉包得嚴嚴實實放到蒸籠裡去蒸,或者埋進淺土裡,上面燒上一堆火“蒸”熟,這樣的蒸肉,野味十足,特別鮮香。

2、雞肉稀飯

煮雞的湯用來煮稀飯,把雞骨頭(可剁碎)放入,酸扒尖也切碎倒進去,再加入豆豉、小米辣、香尖、大蒜、烤焙好的砂仁煮制。味道奇妙,配上一小碟鹹菜,吃上2~3碗絕對不是問題。

保山篇

1、河圖大燒

大燒,又稱“烤豬”,素為保山盛筵上的一道大萊,尤以河圖鄉人所烤最負盛名。其製作頗為繁難:將適齡壯豬宰殺除毛清腔後縫上破口,通體塗上以芝麻油、蜂蜜、醬油及多種香料調製的混合調料,再將其整個架在栗炭火上邊翻邊烤,邊烤邊塗調料,直到熟透為止。大燒外酥內嫩;皮色金黃油亮,香脆酥潤;肉質鮮嫩細膩,甜而含香。其色、其香、其味均非尋常烹製方式之所能比。

2、騰沖罎子雞

源於明末,興于清初,由其獨特的瓷壇(或特製砂鍋)燜制工藝和神秘的宮中藥物和融合騰沖當地原材料配製而成。罎子雞其色金黃玉潤,晶亮養眼,其色純正持久,不悶不膩,入口細品,皮脆肉嫩骨酥,滿口溢香。罎子雞還因為中藥秘方的鹵制,有活血舒筋,清肺、健胃之功,尤為適合老人和小孩。

臨滄篇

1、酸筍

德昂語稱“崩板”,用龍竹筍(家竹筍)或野生竹筍加工而成。夏季的野生竹筍最好,筍肉嫩而厚實。當竹筍破土而出的時候採挖,將筍皮剝洗淨,分段切成簿片再切絲,絲越細越好,把切好的筍絲放入潔淨的罐裡壓緊,放入涼水醃幾天,就變成了酸筍子。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在燉雞、炒肉或烹魚時都可加酸筍。

2、火腿木瓜雞

火腿木瓜雞以雲縣、臨滄交界地羊頭岩一帶最為有名,這裡頭道水和螞蟻堆的山地子雞源充足、盛產木瓜,給製作提供便利。火腿木瓜雞屬藥膳佳餚,吃之不僅口感好,還有保健價值。

怒江篇

1、石板粑粑

石板粑粑是貢山縣獨龍族、怒族的古老食品。古就古在石板當鍋,攤入面漿烙制而成。成品香甜適口,風味獨具,營養豐富。

2、將軍雞

將軍雞是怒江具有悠久歷史的,有保健功效的傳統名菜。這是一道燉菜,其主要配料為雞肉加名為“將軍渡”的和氏傳家的純天然植物草藥秘方。其做法是:將火腿油(150克)放入鍋中並加旺火,將適量(因所需食量而定)鮮雞肉切成雞塊後放入油鍋中煎炒,待雞肉炒黃後加鹽、加水、放入“將軍渡”。

因“將軍渡”事先被磨成粉末,在被放入雞鍋後,植物分子很快溶進湯和雞肉中,僅用旺火燉10---20分鐘即可食用。本菜肉質香脆可口,湯有平和、爽口、濃香之味。食用將軍雞有滋陰壯陽、清熱解毒、提神滋補、改善血液迴圈之功效。將軍雞自被開發上市以來,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今天、“將軍雞”這個品牌菜就象它的名字一樣可信、有力、厚重。

麗江篇

1、麗江三文魚

麗江的三文魚,並非我們所熟悉的海產的三文魚,而是雪水滋養的,玉龍雪山的雪水就是適合三文魚生長的淡水。可以吃生魚片,也可以在鍋裡涮著吃。最好是配著青稞饅頭、野菜煎餅、雞蛋酥、渣渣犛牛肉、香格里拉原生態火腿一起吃。在麗江比較流行的吃法是一魚三吃:魚頭做個魚頭魚骨湯,油炸魚皮沾椒鹽吃,魚肉呢就做刺身。

2、臘排骨火鍋

納西名菜三疊水第三疊——熱烈疊中的一道主菜。它的做法並不複雜,用料也極其簡單,而且口味也是大眾都能接受的。使用秘制好的臘排骨下鍋清燉,不用加任何調料,燉至排骨軟爛且不能離骨,這個時候你就能聞到濃濃的臘排骨的香味了。因為是名菜,麗江的餐廳幾乎都可以吃到臘排骨,其他地州辣排骨的店也比較多。

迪慶篇

1、酥油茶別在酥油裡找“茶”

人類離不開水,就像藏民離不開酥油茶。酥油茶的製作講究,藏民從牛奶中提煉出營養價值極高的酥油,再把酥油和土茶混合,添加其他香料和鹽,一種美妙的味道就產生了。就像變魔術,原來奶和茶的結合不知可以是奶茶,還可以是酥油茶,酥油茶無不體現著藏民的智慧。

酥油茶的愛情故事: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則民間愛情故事,敘說了酥油茶的來歷。傳說,藏區有兩個部落,曾因發生械鬥,結下冤仇。轄部落土司的女兒美梅措、在勞動中與怒部落土司的兒子文頓巴相愛,但由於兩個部落歷史上結下的冤仇,轄部落的土司派人殺害了文頓巴,當為文頓巴舉行火葬儀式時,美梅措跳進火海殉情。雙方死後,美梅措到內地變成茶樹上的茶葉,文頓巴到羌塘變成鹽湖裡的鹽,每當藏族人打酥油茶時,茶和鹽再次相遇,水乳交融。

2、糌粑

紅糖再香,不如糌粑久長

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麵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麵,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乾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將青稞(屬大麥類,有白色、紫黑色二種)曬乾炒熟、磨細、不過篩,這樣製成的炒麵便是可以食用的糌粑了。

糌粑的傳說:西元7世紀,藏王經常帶兵打仗。但雪山連綿,地廣人稀,交通不便,軍隊給養十分困難。為此,藏王日夜憂慮。一天晚上,在天的格薩爾王給藏王投了一夢:何不將青稞炒熟磨成麥,既便於攜帶又易於貯藏。藏王醒來,恍然大悟,立即命令部下燒鍋磨麥,籌集軍糧。青稞炒麥飄香,其加工方法很快傳遍了雪山草地。

3、青稞酒美酒一杯留客宴

青稞酒藏語稱“納然”或者叫做“羌”,它是藏民族最喜歡喝的酒,逢年過節、結婚、生孩子、迎送親友,必不可少,是藏族人待客的最佳飲料。

在藏區,幾乎家家戶戶都能制。釀造前,首先要選出顆粒飽滿、富有光澤的上等青稞,經淘洗乾淨後,用水浸泡一夜,在將其放在大平底鍋中加水燒煮,大約兩小時後,將煮熟的青稞撈出,稍晾一下,去除水氣後,把發酵曲餅研成粉末均勻地撒上去並攪動,最後裝進罎子,密封貯存。如果氣溫高,一兩天即可取出飲用。

青稞酒神話:王母神禽大青鳥往人間撒落一粒金栗,生根開花結籽,有農種之遂成青稞,鐵拐李為報百姓施茶之恩,將仙酒注井使之成為釀酒的神水,農人釀之,得美酒。

4琵琶肉薄膩若明珀,開類琵琶

在迪慶藏族人家過大年三十時,豐盛的晚餐桌上有一道肉色油亮鮮紅,肉味濃烈香鮮的醃肉。就是琵琶肉,琵琶肉製作講究,宰殺後的豬刮毛洗淨,開膛取出內臟,剔去骨頭。然後撒上用花椒、胡椒、草果、鹽等調製的佐料面,還要抹上燒酒。用線把刀口縫好。在豬耳朵裡各塞上一個核桃,在豬鼻孔裡也各插一根粗細剛好能塞嚴鼻孔的小木棍。放幾天之後,取出木棍,灌一些鹽水進去,再塞嚴木棍。

琵琶肉的傳說:從前有一位老獵手,經驗豐富又射得一手好箭,因此只要上山,就絕不會空手而歸。他覺得自己的好運氣都是神仙給的,所以總忘不了祭獻山神、獵神。老獵人常常遇到這樣的難題,一次打到的獵物太多,吃不完,放了幾天就壞了。一天晚上,他在睡夢中得到神仙的指點,醒來後依法醃制,就做成了可存放很長時間的琵琶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