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香奈兒、維納斯,大國傲驕——巴黎掠影

我們應該尊敬推崇的, 正是以真理的力量來統帥我們頭腦的人, 而不是依靠暴力來奴役人的人;是認識宇宙的人, 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伏爾泰

匆匆的歐洲之行, 從索然無味開始, 以戀戀不捨終結。 伴隨著對歐洲歷史的不斷熟悉, 慢慢的接受著和享受著各種精彩的文化。

接下來幾天, 淡定的用文字梳理出其中各個值得回憶的內容和瞬間, 讓回憶不會消逝。

1661年, 就在中國清朝的康熙皇帝登基的前一年,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開始臨朝親政。 後人在這兩位東西方的君主身上發現了諸多相似:同樣是幼年稱帝,

雄才大略。 同樣是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 掌握著高度集中的王權, 並借此把自己的國家帶到了一個鼎盛時期。

巴黎西南郊的凡爾賽宮, 正是三百多年前“太陽王”路易十四展現絕對王權的舞臺, 那時的法國軍事強大, 國力強盛, 修建起一座座的宮殿, 在歐洲大陸彰顯霸權。 但是, 比起這些空洞洞的建築, 我們這些渴望瞭解法國文化的東方人, 其實更應該記住的是:路易十四對藝術和音樂的喜好, 給巴黎這個城市注入了真正的靈魂!他親自創辦了法蘭西舞蹈學院, 音樂學院, 戲劇院, 建築學院和科學院。 他本人從7歲開始, 堅持每天芭蕾訓練, 並親自扮演太陽神阿波羅, 由此得名——太陽王。 這一時期的法國, 在建築、繪畫、戲劇、舞蹈等方面,

將古典主義藝術發展到了高峰。

與此同時, 在巴黎剛剛出現的各種咖啡館, 給市民們提供了各抒己見的場所。 啟蒙思想, 就這樣在沙龍和咖啡館裡被不斷地宣講、辯論和傳播著。

知道這些, 你就不難想像, 為什麼starbucks在巴黎難以普及, 為什麼法國人身上擁有與生俱來的文化傲嬌, 為什麼巴黎能擁有盧浮宮這樣的文化殿堂寶庫。

1789年, 從巴黎傳出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響徹歐洲, 並且成為了推動歐洲各國獨立和推翻專制政權的口號。

告知人們追求“精神自由”的伏爾泰, 與強調社會應該擁有“社會契約”的盧梭, 不僅啟蒙了法國人, 也啟蒙了整個歐洲。

先賢祠地宮中, 最大的一個墓室, 平靜的躺著二位思想家的棺木。 這兩位生前水火不容的思想家, 被這個國家給予了最崇高的待遇, 在這個安葬著72位法國先賢的偉大建築中, 佔據著無與倫比的最高地位。 法國人這種對思想和知識的尊重, 是令我最震撼的, 也是最羡慕的。 其實, 世界歷史上, 每每能夠改變世界的,

不是“革命”這個導火索, 而是“思想和知識”的孕育和傳播。

先賢祠地宮中, 唯一的女性是分別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居里夫人, 而他們夫婦倆也成為了先賢祠中唯一的一對夫妻。

那麼問題來了, 拿破崙的武功到底強不強?

答案是:遠不如文治強!

在關於制定法國《民法典》的100多次會議中, 拿破崙出席了90多次, 對法治、經濟、科教的重視, 是人們很少提及的拿破崙的卓越眼光。

拿破崙幾乎征服了整個歐洲, 但是這些被征服的土地沒有臣服在武功之下, 而是被這個軍事天才帶來的《拿破崙法典》和啟蒙思想折服。 拿破崙可能自己都沒有想到, 他成為了人類冷兵器時代, 最偉大的思想傳播者, 讓整個歐洲進入了思想蓬勃發展的時代。

所以, 法國人之所以無比尊敬路易十四和拿破崙, 是因為他們讓法國社會積澱下了無窮的文化和思想遺產。 正是這些價值不可限量的精神和文化遺產, 構成了今天法國獨特的文化和無與倫比的國家氣質。

“他們用筆譜寫了法蘭西的歷史, 並為他打上了烙印,他們以激情和天才捍衛了自由、平等、博愛,捍衛了共和國,他們是文化的火槍手。”

這是2002年11月30日,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護送大仲馬靈柩進入先賢祠的演講辭。大仲馬,這位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通俗武俠小說作家,也被認可為推動文明進步的偉人,體現了這個傲嬌民族不平凡的一面。

如果說先賢祠,是一個紀念思想和知識的殿堂,那麼盧浮宮,則是一個偉大藝術的浩瀚海洋。

當我看到一個個裸體雕塑的時候,我的想法是很單純的:每一個雕塑的形體並不相同,那麼是如何定義美感的呢?“維納斯”不僅是盧浮宮的瑰寶,更是世界的著名遺產,只是,她真的比其他的雕塑更精巧、更有價值麼?不懂藝術的我全然不知。

很多人開玩笑,盧浮宮三寶,就是三個殘疾人:沒了胳膊的維納斯,沒了頭的勝利女神,沒有牙的蒙娜麗莎。O(∩_∩)O~

蒙娜麗莎的畫像,小的令人難以接受。不僅裝了厚厚的防彈玻璃,還遠遠放置了隔離帶,讓這個小小的畫像變得更加袖珍。對於很多遊客來說,思考蒙娜麗莎微笑的含義不重要,而擠到人群最前面、拍照發朋友圈,似乎更有動力。

牛姐和天天一路拍照拍的high,而我和大勇則是一路尋找著《漢穆拉比法典》。這個黑乎乎的、殘缺不全的石塊,象徵著37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高度文明,也記載著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法制條例。而這部法典問世的時候,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還沒有進入商朝文明,甚至找不到任何可以證明那時屬於何朝何代的文物。

1832年的一天,有位青年來到盧浮宮。

他多半時光就是流連于藝術大師的繪畫前。魯本斯畫面那激情洋溢的華美色調,委拉斯開茲筆下人物的高雅氣度,戈雅用粗獷奔放的筆觸塗抹出人體的美妙,都是他久久觀摩的對象。連著六年,這個青年成為盧浮宮的常客。連門衛都已熟悉他飄逸的身影。

二十五年後,在1863年,有兩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引發了法蘭西藝壇的廣泛爭議。畫面上女性的裸體同樣柔美,但竟然冷嘲似的流露出對傳統藝術的反叛氣息。那兩幅畫的作者,就是那個曾連續六年在盧浮宮觀摩大師名作的青年馬奈,如今他已成為敢於創新的畫家。又過了十多年,馬奈的那幅《奧林匹亞》,竟然也被作為珍藏品收入盧浮宮,公開陳列,供人欣賞。

儘管,我身上沒有哪怕一點點逛街的基因,但是,我依然難逃所有途經巴黎人的這一宿命。

出國前,陳秦介紹的打折村(La ValléeVillage)、老佛爺(Lafayette)、巴黎春天(Printemps)真是一個都沒落,統統轉了個遍。當然了,我也糊裡糊塗的買了各種各樣的東西。

打折村消耗掉了整整一天,才勉強買齊了各種目標。一件打折的風衣(請原諒我記不住那個B開頭的風衣品牌)賣1200歐元,品牌價值帶來的恐怖溢價令人咋舌。Polo店裡滿檔檔的人群,阿瑪尼店裡各種奇葩的小東西,一個個陌生的品牌映入眼眶,讓我這個土包子目不暇接。值得一提的是,打折村的wifi不僅免費,而且接入後直接就是中文頁面,並且整條街持續覆蓋。這種為中國人量身定做的網路服務,讓人嗅得到空氣中彌漫著的東方商機。

Lafayette的商業模式,是我這幾天一直在跟夥伴們提起的。這種與中國旅行社進行分成的商業模式,是建立在法國國策和品牌戰略基礎之上的。Hermes、Prada等奢侈品商家,在整個東亞專注於打造品牌,並且把產品價格提高到普通人難以承受的2-3倍高價。這種強烈的品牌吸引力,促使了太多太多的中國購物團(請原諒我,叫做旅行團真有點於心不忍)奔赴巴黎、血戰名牌奢侈品。於是,與中國購物團合作最出色的,無疑就是擁有一個霸氣中文名“老佛爺”的Lafayette。用朱凱的話形容,在老佛爺裡蹲下系個鞋帶,起來後也就找不到夥伴了,因為這裡裝滿了各種充滿戰鬥力的中國遊客。他們在一個個門店前排隊,一進去就大把大把的拿貨,向各種中國籍的導購小姐諮詢著每一個細節。

引用我班同學刁碩的研究成果——這種嘈雜混亂的購物環境,可以煥醒一個人內心深處盲目的消費需求感,促成大幅度的過度消費。

而這,應該就是法國最引以為豪的商業模式了,而這也不是其他國家一天兩天所能追趕的了。

裝扮一身名牌的巴黎style,在塞納河邊漫步,找一間咖啡館坐下聊聊天,最後在某一座不知名的建築前駐足觀看,體會著現代感、藝術感、古典氣息、各國文化交融的法國。

希望大勇、天天、牛姐繼續把這樣的生活用一幅幅圖片繼續演繹給我們看。

並為他打上了烙印,他們以激情和天才捍衛了自由、平等、博愛,捍衛了共和國,他們是文化的火槍手。”

這是2002年11月30日,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護送大仲馬靈柩進入先賢祠的演講辭。大仲馬,這位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通俗武俠小說作家,也被認可為推動文明進步的偉人,體現了這個傲嬌民族不平凡的一面。

如果說先賢祠,是一個紀念思想和知識的殿堂,那麼盧浮宮,則是一個偉大藝術的浩瀚海洋。

當我看到一個個裸體雕塑的時候,我的想法是很單純的:每一個雕塑的形體並不相同,那麼是如何定義美感的呢?“維納斯”不僅是盧浮宮的瑰寶,更是世界的著名遺產,只是,她真的比其他的雕塑更精巧、更有價值麼?不懂藝術的我全然不知。

很多人開玩笑,盧浮宮三寶,就是三個殘疾人:沒了胳膊的維納斯,沒了頭的勝利女神,沒有牙的蒙娜麗莎。O(∩_∩)O~

蒙娜麗莎的畫像,小的令人難以接受。不僅裝了厚厚的防彈玻璃,還遠遠放置了隔離帶,讓這個小小的畫像變得更加袖珍。對於很多遊客來說,思考蒙娜麗莎微笑的含義不重要,而擠到人群最前面、拍照發朋友圈,似乎更有動力。

牛姐和天天一路拍照拍的high,而我和大勇則是一路尋找著《漢穆拉比法典》。這個黑乎乎的、殘缺不全的石塊,象徵著37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高度文明,也記載著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法制條例。而這部法典問世的時候,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還沒有進入商朝文明,甚至找不到任何可以證明那時屬於何朝何代的文物。

1832年的一天,有位青年來到盧浮宮。

他多半時光就是流連于藝術大師的繪畫前。魯本斯畫面那激情洋溢的華美色調,委拉斯開茲筆下人物的高雅氣度,戈雅用粗獷奔放的筆觸塗抹出人體的美妙,都是他久久觀摩的對象。連著六年,這個青年成為盧浮宮的常客。連門衛都已熟悉他飄逸的身影。

二十五年後,在1863年,有兩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引發了法蘭西藝壇的廣泛爭議。畫面上女性的裸體同樣柔美,但竟然冷嘲似的流露出對傳統藝術的反叛氣息。那兩幅畫的作者,就是那個曾連續六年在盧浮宮觀摩大師名作的青年馬奈,如今他已成為敢於創新的畫家。又過了十多年,馬奈的那幅《奧林匹亞》,竟然也被作為珍藏品收入盧浮宮,公開陳列,供人欣賞。

儘管,我身上沒有哪怕一點點逛街的基因,但是,我依然難逃所有途經巴黎人的這一宿命。

出國前,陳秦介紹的打折村(La ValléeVillage)、老佛爺(Lafayette)、巴黎春天(Printemps)真是一個都沒落,統統轉了個遍。當然了,我也糊裡糊塗的買了各種各樣的東西。

打折村消耗掉了整整一天,才勉強買齊了各種目標。一件打折的風衣(請原諒我記不住那個B開頭的風衣品牌)賣1200歐元,品牌價值帶來的恐怖溢價令人咋舌。Polo店裡滿檔檔的人群,阿瑪尼店裡各種奇葩的小東西,一個個陌生的品牌映入眼眶,讓我這個土包子目不暇接。值得一提的是,打折村的wifi不僅免費,而且接入後直接就是中文頁面,並且整條街持續覆蓋。這種為中國人量身定做的網路服務,讓人嗅得到空氣中彌漫著的東方商機。

Lafayette的商業模式,是我這幾天一直在跟夥伴們提起的。這種與中國旅行社進行分成的商業模式,是建立在法國國策和品牌戰略基礎之上的。Hermes、Prada等奢侈品商家,在整個東亞專注於打造品牌,並且把產品價格提高到普通人難以承受的2-3倍高價。這種強烈的品牌吸引力,促使了太多太多的中國購物團(請原諒我,叫做旅行團真有點於心不忍)奔赴巴黎、血戰名牌奢侈品。於是,與中國購物團合作最出色的,無疑就是擁有一個霸氣中文名“老佛爺”的Lafayette。用朱凱的話形容,在老佛爺裡蹲下系個鞋帶,起來後也就找不到夥伴了,因為這裡裝滿了各種充滿戰鬥力的中國遊客。他們在一個個門店前排隊,一進去就大把大把的拿貨,向各種中國籍的導購小姐諮詢著每一個細節。

引用我班同學刁碩的研究成果——這種嘈雜混亂的購物環境,可以煥醒一個人內心深處盲目的消費需求感,促成大幅度的過度消費。

而這,應該就是法國最引以為豪的商業模式了,而這也不是其他國家一天兩天所能追趕的了。

裝扮一身名牌的巴黎style,在塞納河邊漫步,找一間咖啡館坐下聊聊天,最後在某一座不知名的建築前駐足觀看,體會著現代感、藝術感、古典氣息、各國文化交融的法國。

希望大勇、天天、牛姐繼續把這樣的生活用一幅幅圖片繼續演繹給我們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