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咸陽古渡幾千年,今朝又把新景添

2001年, 咸陽一些民工在渭河挖取河沙時, 在河道中掘出數十根木樁。 直徑約30釐米, 4根一排, 寬約5米, 縱向分兩列。 專家們考證後確定:這就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的"咸陽古渡"的遺址。

咸陽古渡就是咸陽的渭河渡口。 位於今咸陽市東南的渭陽東路旁, 是渭河咸陽段的古往今來的渡口, 原為漢唐西渭橋(即便門橋)舊址。 橋廢後, 至明嘉靖(1522——1565)年間, 冬春鋪舟為橋, 夏秋蕩舟而渡。

古渡通隴達蜀, 為秦中第一渡。 清·朱集義賦詩《咸陽古渡》:長天一色渡中流, 如雪蘆花載滿舟。 江上丈人何處去, 煙波依舊漢時秋。

從歷史上看, 咸陽渡口經歷了從秦代的"橫橋"到西漢的"渭橋", 又從唐代的"便橋"到明、清兩朝的"古渡口", 已有2000多年的變遷。 因此, 便有了"咸陽古渡幾千年"之說。

今在咸陽古渡遺址修建仿古廊橋一座, 橋長746米, 寬14米, 亭臺樓閣, 渭水清波咸陽又一盛景。 同時還修建了古渡遺址遺址博物館, 展示陳列文物120余件, 古橋遺址、古渡模擬場景等, 真實展現咸陽古渡的歷史發展和變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