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象棋棋盤上為什麼定為“楚河”、“漢界”?什麼意思?

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它源遠流長, 趣味濃厚, 基本規則簡明易懂, 千百年來長盛不衰。

中國象棋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

不但可以開發智力, 啟迪思維, 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 而且可以修心養性, 陶冶情操, 豐富文化生活, 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但是我們在下象棋的時候, 棋盤上為什麼是“楚河漢界”呢? 是怎麼個由來呢?

我們首先來看看中國象棋的起源。

關於象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一、起源於傳說時代的黃帝。 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 黃帝之戰, 驅猛獸以為陣, 象, 獸之雄也。 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

二、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 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歷代通載》中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

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 ”

三、起源於舜的時期。 傳說舜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叫象, 象為人懶惰, 好玩耍。 現代學者常任俠《中印藝術因緣》一書中說:“象因桀驁不馴, 舜把他禁居起來, 又恐他寂寞, 所以為他製作棋局, 使他有所娛樂。 因其名象, 故稱象棋。 ”

四、起源于周武王伐紂時。 明代謝肇淛《五雜組》雲:“象戲, 相傳為周武伐紂時作, 即不然, 亦戰國兵家者之流, 蓋彼時重車戰也。 ”

五、起源於春秋時期。 象棋的“象”, 是“象徵”的意思, 而與動物象無關。 象棋可能是模仿春秋兵制而產生的。 象棋各子的名稱正好與春秋時期的兵制, 即將、帥、車、馬、士、兵、卒等相吻合。

六、起源于戰國之時。 《潛確居類書》載:“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居, 則鬥象棋,

亦戰國之事也。 ’蓋戰國用兵, 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 ”

七、起源於楚漢相爭時期。 象棋的棋盤的中間寫著“楚河漢界”, 因此許多人都認為這種說法比較可信。

那麼“楚河漢界”是什麼由來呢?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 劉邦引兵東向, 出函谷關, 三月, 與諸侯會盟洛陽,

集56萬人馬伐楚, 乘楚霸王項羽率兵征齊而後方空虛之機, 一舉攻下楚都彭城(今徐州)。 項羽聞訊, 立即回師, 在靈壁(今安徽)一帶與漢軍展開激戰。 漢兵大敗, 潰不成軍, 劉邦僅得數十騎衛護而逃出重圍。 五月, 到滎陽招集殘部, 又會合蕭何從關中送來的人馬, 兵勢重振。 從此, 楚、漢在滎陽展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拉鋸戰——你進我退, 我進你退, 反復爭奪。 在此期間, 形成了一段極為特殊的戰爭景象:漢高祖四年(前203年)十月, “複取成皋(今滎陽市汜水鎮), 軍廣武, 就敖倉食。 項王已定東海, 來西, 與漢俱臨廣武而軍, 相守數月”。 也就是說, 楚據東廣武城, 漢據西廣武城, 中間隔著廣武澗(古運河鴻溝經廣武山連接黃河的一段)相持。 當時的形勢是“楚、漢久相持未決, 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餉,漢王、項羽臨廣武澗……”。在空前殘酷、激烈的爭戰中勢均力敵,誰也無法逾越鴻溝一步。形勢促使雙方相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史記》)。

兩軍對壘的時候,中間隔著一個“楚河漢界”,敵我雙方分為黑紅,為“九五”而戰,戰局中“鬥智不鬥力”,通力擒拿敵軍的將帥,但將帥並不照面……中國象棋對弈中的這些“規則”,所沿襲的或許正是楚漢之戰的文化底蘊。

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餉,漢王、項羽臨廣武澗……”。在空前殘酷、激烈的爭戰中勢均力敵,誰也無法逾越鴻溝一步。形勢促使雙方相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史記》)。

兩軍對壘的時候,中間隔著一個“楚河漢界”,敵我雙方分為黑紅,為“九五”而戰,戰局中“鬥智不鬥力”,通力擒拿敵軍的將帥,但將帥並不照面……中國象棋對弈中的這些“規則”,所沿襲的或許正是楚漢之戰的文化底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