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自己不肯離開北京,也不准皇太子離開,崇禎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

【崇禎十七年三月辛卯, 初三日】

督師大學士李建泰上書, 請求崇禎皇帝御駕南遷, 他自己願意先保護皇太子先行一步。

先說一說這位李建泰, 他是山西曲沃人, 天啟年間的進士, 崇禎年間做到了吏部侍郎, 後升為大學士。 李建泰的老家非常富有, 李自成打到山西之後, 崇禎皇帝急得直哭, 恨不能親自率軍, 戰死沙場。

李建泰心痛皇上, 說他願意回山西老家去打李自成, 而且不需要朝廷提供軍餉, 他可以拿出自己的家財, 充當軍餉。

崇禎皇帝大喜, 在正陽門城樓上舉行隆重的儀式, 賜宴為他壯行, 賜尚方劍和禦書“代朕親征”,

親自舉起金杯, 敬了三杯酒, 最後目送李建泰出城。

李建泰風光十足, 但剛離開北京不久就得到一個壞消息:李自成已經佔領了他的老家, 家中財產全部被奪去。

李建泰又驚又恨, 勇氣全無, 而且生起病來, 每天只能前進三十裡。 最後他帶著幾百殘卒和十幾車餉銀,

進入保定城。

現在李建泰把御駕南遷、太子南下監軍的建議送來, 這樣的想法一點都不新鮮, 最近一段時期, 一直有大臣用各種方式提出類似的建議。

明朝建國二百餘年, 北京城曾經有過幾次巨大的危機, 敵軍兵臨城下, 最終都是有驚無險。

對於崇禎皇帝而言, 北京此時仍然是最安全的地方, 一旦離開北京, 天下震動, 形勢會瞬間崩潰, 意味著把整個黃河以北的大片疆土拱手讓給了李自成。 到那時, 很難說南京還是安全之地。

皇太子是皇朝儲君, 如果崇禎皇帝讓皇太子離開北京, 前往江南統兵, 其實是在向大臣們宣告, 他在預防最壞情形的發生, 那就是北京政權的猝死。 換句話說, 其實隱含著對北京和崇禎皇帝自己的一種捨棄。

而且, 皇太子到了南方, 又能幹什麼?就當時的形勢來看, 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勢力都對長江下游構成重大的威脅, 皇太子自保之餘, 恐怕沒有力量救援北京。 各地文武官員會在北京和南京之間首鼠兩端, 對於來自北京的號令可能會採取更消極的態度。

如此一來, 只怕有心人會站出來推立皇太子, 崇禎皇帝等於是把自己置於更危險的境地, 形勢更為複雜。

所以, 崇禎皇帝不但自己不願離開北京, 也反對皇太子南下監軍, 他曾經這樣說:“朕方責諸臣以大義, 而使太子出, 是倡逃也。 其謂社稷何!”

關於這個問題的議論和崇禎皇帝的反應, 文獻上的記載不盡相同。 綜合一下, 崇禎皇帝的態度很明確, 就是堅決反對, 而且非常生氣, 他曾經生氣地說:“諸臣平日所言若何?今國家至此, 無一忠臣義士為朝廷分憂, 而謀乃若此!夫國君死社稷, 乃古今之正。 朕志已定, 毋複多言!”

十幾年來, 年輕的崇禎皇帝經歷了無數的挫折, 火氣也不像過去那麼大了, 一通發作之後就慢慢平靜下來, 因為他明白, 當前形勢嚴峻, 大臣們的建議雖然不可接受, 但有幾分道理。

前篇:北京兵力嚴重不足, 一位官員告訴崇禎皇帝, 為什麼反賊越剿越多

城變三十天(之三), 于左 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