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五斗米教主張魯,不用打打殺殺,竟在三國統治漢中三十年

三國演義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叫張魯的人, 爺爺張陵(張天師)在西川鵠鳴山, 專業製作道書愚弄世人, 取得了成功, 這個地方的人都很崇拜他。 爺爺死後, 張魯的父親張衡繼承爺爺衣缽, 繼續從事道書製作。 老百姓想來學道的, 先交五斗米學費, 因此世人又稱張家為“米賊”, 他家的教派因而為“五斗米教”。 張衡死後, 張魯世襲他的職位。

張陵

張魯在漢中, 自稱“師君”, 來向他學道的人稱為“鬼卒”, 鬼卒中領頭的稱為“祭酒”, 領導“鬼卒”多的稱為“治頭大祭酒”, 相當於萬戶侯的職銜。

三國電視劇張魯

五斗米教要求做人誠信, 不欺詐。 如果有人生病, 就去投壇, 讓患者在安靜的屋子裡居住, 好好想想自己以前造的孽, 交代自己的造孽情況。 有專業人員為患者祈禱, 人稱“奸令祭灑”。 祈禱方法如下:寫下患者姓名, 說已經服罪了, 然後作三通文書, 一通放在山頂, 向天啟奏, 一通埋在地下, 向地啟奏, 一通沉在水底, 向水官申訴, 名叫“三官手書”。

這麼辦完以後, 患者病好了, 拿五斗米感謝教主。 又修建了慈善食堂, 食堂裡的飯米肉食, 免費提供給路人, 依據自己的胃大小吃多少, 但不准無限量吃, 更不能打包帶走, 不然遭雷劈。 在境內犯法的人,

給三次重新做人的機會, 在這個期間不加懲罰, 如果三次過後依舊是那副癟三樣就動用大刑。

張魯管轄的這一帶不置辦官僚機構, 一切事務歸祭酒所管。 張魯就這樣靠著他爺爺張陵傳下的五斗米教進行精神統治, 雄據巴蜀地盤近三十年。

這種管理方法不開衙門, 僅僅憑著宗教信仰就把這一帶地區的人臣服了。 張魯在漢中雖然沒有設置官僚機構, 實際上他設置的“祭酒”相當於官員, “治頭大祭酒”簡直是這一帶的貴族, 完全達到了管理這片地區的目的。 一旦誰是教派領袖, 誰就成了這一帶的終極BOSS。

張魯這種管理方式, 有點類同於西方政教合一, 來明朝的西班牙傳教士把《三國志通俗演義》買回去獻給他們國王,

版本是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葉逢春批評本, 名曰《三國志通俗演義史傳》, 迄今這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史傳》珍藏在西班牙埃斯克裡亞爾修道院, 日本井上泰山教授把這本書影印回日本, 又重新傳回中國來。

三國志通俗演義史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