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話說回民區——碧血丹心寫春秋之王若飛在獄中的鬥爭

1931年7月底, 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決定命王若飛、吉合、潘恩普從蘇聯回國, 開展我國西北地方的工作, 並決定成立中共西北特委,

王若飛為書記, 以寧夏為中心, 開展陝甘晉綏一帶的革命活動, 逐步建立革命武裝, 開展遊擊戰爭, 建立西北革命根據地。 8月初, 他們從莫斯科出發,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和準備之後, 分兩路回國。 王若飛等乘汽車到達蒙古邊境後, 均化裝成旅蒙商, 改騎駱駝南進。 他們晝頂驕陽, 夜宿荒漠, 時遭風沙襲擊, 屢受饑渴的威脅, 終於戰勝重重困難, 於10月初到達歸綏, 住在舊泰安客棧。 經過朱實夫的多方調查, 得知歸綏形勢緊張, 中共綏遠特委遭受破壞, 烏蘭夫等在鄉間活動, 不久他們便先後轉赴包頭。 王若飛化名黃靜齋, 以商人的身份住在包頭複成元巷泰安客棧。 又經過朱實夫多方聯繫, 終於與烏蘭夫、李森等取得聯繫。

1931年11月初,

王若飛赴綏遠河套地區考察時, 烏蘭夫派熟悉當地情況的蒙古族共產黨員李森護送, 往返一周, 初步瞭解了河套地區的社會狀況, 找到了一些可以聯絡的線索, 安全返回包頭, 結束了這裡的考察並部署完工作後, 準備赴寧夏時, 王若飛不幸被捕。 12月下旬由包頭押送到歸綏, 關在綏遠所謂“第一模範監獄”(現回民區通道南街城隍廟巷)。 從此, 王若飛同志開始了氣壯山河的獄中鬥爭。

從1931年5月, 中共綏遠特委被國民黨破壞, 到1933年4月中共歸綏中心縣委被迫停止活動, 先後有王若飛、楊一帆以及楊植霖、王建功、蘇謙益、楊葉澎、韓燕如、楊國興等一批共產黨人和革命者被關押在“第一模範監獄”。 在王若飛領導下, 他們秘密地學習馬列理論,

回顧中國革命的歷史, 總結革命鬥爭中的經驗教訓, 堅定革命信心, 組織獄中難友開展了獄中鬥爭。 這在歸綏革命史, 乃至在內蒙古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由於王若飛在獄中深入宣傳革命真理, 很多難友提高了覺悟, 與共產黨人站在一起, 展開更大規模的獄中鬥爭。 監獄當局認為這些人都被“赤化”了。 為了破壞獄中鬥爭, 敵人打破了“共產黨政治犯”單獨囚禁的常規, 先後把普通犯人劉寶全、馬福(回族)、王三毛(蒙古族)等與政治犯關押于一處, 企圖讓他們監視王若飛的行動, 並要求按時向上“報告”。 這些囚犯多數是青年, 經王若飛開導、教誨、都逐漸和王若飛站在一起, 反對監獄當局。 由於王若飛同志的正確領導和共產黨人及革命者的團結鬥爭,

這所監獄變成了“革命者的學校”。 經過幾年的獄中生活和鬥爭鍛煉, 這些共產黨人個個立場堅定, 充滿勝利的信心, 王三毛經王若飛同志介紹還秘密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犧牲);一批革命者堅信跟著共產黨就是光明, 就有前途。 許多難友也懂得了生活的真理, 明白了共產黨是人民的救星, 不推翻舊社會, 人民就會永遠受苦。 王若飛得到大家的衷心擁護和愛戴, 被公認為是這所“革命者學校”裡傑出的導師和益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