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最近很熱的林徽因老公,曾要修葺重慶文廟

最近發現的一通梁思成致許大純信劄(影印件), 讓我們知道梁思成在李莊那段艱難歲月裡, 不僅完成了《中國建築史》等學術成果, 而且還寫作了《重慶文廟修葺計畫》。 《梁思成全集》和十余種有關梁思成的傳記和研究著作中, 都沒有提及此信及信中所述之事。 新發現的這封佚信, 足以填補這個學術空白。

重慶檔案館藏梁思成致許大純的信

發現梁思成致許大純信

最近, 研究人員從重慶市檔案館的“陪都建設計畫委員會”檔案中, 發現了一通梁思成致許大純信劄(影印件)。 經查閱《梁思成全集》和十余種有關梁思成的傳記和研究著作, 都沒有提及此信及信中所述之事。

該信劄一通兩頁, 十六開, 行書, 系用毛筆豎寫在中國營造學社的空白信箋上。 落款為“梁思成拜覆八、廿三”。 檔案中, 該信前另附有許大純致院長請示函一頁。

在信中, 梁思成主要談了重慶文廟的修葺事宜。

對於文廟的修葺計畫, 梁思成已有制定永久計畫和暫行計畫的初步設想。 全文如下:大純先生副秘書長勳鑒

頃接□□□□月九日

惠書, 敬雲一是, 今春在渝, 承孔院長面諭, 為陪都建設委員會驅馳, 並以孔廟修葺計畫相囑。 弟因經常工作地點(南溪縣李莊)距陪都甚遠, 且在渝未能久留, 故得庸公面允, 委託基泰工程司先代測繪孔廟現狀圖, 以為設計根據。 嗣因空襲頻仍, 測量時受阻礙, 直到七月下旬始由基泰將現狀圖寄至李莊。 現正設計中。 鄙意擬將修葺計畫分為永久計畫及暫行計畫兩種, 其永久計畫以恢復孔廟原狀為原則, 擬俟戰後付諸實施;其暫行計畫, 以保持現狀, 防止其繼續毀壞為原則;即使敵機轟炸,

亦可免新修部分之損失, 如西廡、北首兩間, 皆不修復, 是其一例, 諒邀贊同, 一俟脫稿, 當即呈請卓裁。

耑複敬頌勳祺

梁思成拜覆八、廿三

從信中可以看出, 梁思成承擔了制定重慶文廟修葺計畫之事。 當時, 正在抗戰的緊要關頭, 為什麼還要做這麼費錢費力的事呢?

位於臨江門的重慶文廟, 既是祭孔的所在, 又是重慶府學。 它始建于宋, 明洪武四年重建。 在明清兩代不斷地得到培修與維護。 到了清宣統元年, 川東道台衙門又將文廟加以大修擴建, 以擴大規模。 但剛剛完工, 辛亥革命就爆發了, 很多後續工作就擱置了下來。

抗戰爆發後, 重慶文廟因為地處繁華市區, 成為社會各界舉行集會的重要場所。 但因年久失修, 加上日機轟炸,

文廟有所損毀。 時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的孔祥熙提出修葺文廟。

許大純時任“陪都建設計畫委員會”副秘書長, 他接信後, 即呈簽院長孔祥熙:“接梁思成來函, 說明計畫修理孔廟經過, 除函複請其將永久及暫時兩種修理計畫擬就, 即行寄來外, 謹先將原函呈請院座鈞閱。 ”表明許大純同意梁思成的設想, 並復函催其儘快完成修葺計畫。

翔實的修葺計畫

梁思成寫給許大純那封信的落款時間為“八、廿三”, 無年份。 但信中提到的工作地點在李莊, 梁思成一家隨中央研究院搬到李莊是在1940年底, 後來梁思成《重慶文廟修葺計畫》(現在可見影印件)一文的完稿時間明確署為“卅年聖誕日”, 所以這封信應當寫於1941年,

即完成《重慶文廟修葺計畫》一文之前。

李莊時期是梁思成學術研究的重要時期之一。 七七事變以後, 梁思成一家顛沛流離, 先後到達武漢、長沙、昆明等地, 1940年底全家隨中研院轉移到重慶南溪縣李莊, 直到抗戰勝利之後才回到久別的北平(今北京)。 儘管國難當頭、貧病交加, 但梁思成在李莊的學術研究還是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當時梁思成的頸椎病已經很嚴重, 每當伏案工作時, 他常常要把下巴倚在一隻花瓶上, 以承受頭部的重量, 減輕肩背的重負。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 梁思成完成了《重慶文廟修葺計畫》並謄清寄往重慶。 《重慶文廟修葺計畫》一文共5000余字, 集成了梁思成壯年以前的古建築修復思想。

梁思成在文中明確提出了古建築修復要分“永久計畫”和“暫時計畫”兩種。 “永久計畫”“以恢復原狀為原則”,“近歲以來,無論自然的或人為的更改損壞者,按原狀補造,增加者拆除之,以期一律恢復原有形狀。在設計時,須儘量應用近代結構學之新方法與材料,以補救舊結構之缺點,但此項新方法新材料之施用,以不更改原有外表形狀為原則”。

梁思成的永久計畫,並非泥古不化,完完全全恢復原狀。他主張在不改變原有外形的前提下,謹慎地使用新方法新材料,彌補舊結構的不足,以盡可能地延長古建築的壽命。

對於“暫時計畫”,梁思成認為,“以保持現狀為原則,在修葺範圍之內,各殿宇本已年久朽壞,每多浸漏;更加以暴敵轟炸,破壞殊多。修葺目標以足蔽風雨為度。即使再度被炸,其損失務使在最低限度之內。”這與他過去的見解都是一脈相承的,更加系統化了。

另外,梁思成還針對文廟的各個建築制定了詳細具體的修葺方法,並對油漆、彩畫、防濕、鐵工等工藝做了專門論述,這點比過去有所超越。

兩份原稿石沉大海

研究中國藝術和建築的美國學者費慰梅回憶說:“(李莊時期)思成的體重只有40公斤,每天和徽因工作到夜半,寫完11萬字的《中國建築史》,他已透支過度。但他和往常一樣精力充沛和雄心勃勃,並維持著在任何情況下都像貴族一樣的高貴和斯文。”

1943年成稿的《中國建築史》,以其嚴謹精審為梁思成贏得了巨大的學術聲譽。同時,梁思成結合多年古建築調查的積累,深入研究注釋《營造法式》,還編印出版了兩期《中國營造學社彙刊》。但遺憾的是,目前所見的有關梁思成的年表、著述中,包括《梁思成全集》第九卷中林洙女士所撰的《梁思成年譜》,都沒有提到梁思成撰寫《重慶文廟修葺計畫》之事。

而新發現的這封梁思成寫給許大純的信,則足以填補這個學術空白。它讓世人知道,梁思成在李莊的艱難歲月裡,工作更加努力、學術更加成熟。他不僅取得了《中國建築史》等學術成果,而且還完成了《重慶文廟修葺計畫》這篇有關古建築修復的重要文章。

從1938年起,日軍對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的殘酷空襲,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損失,這封信和《重慶文廟修葺計畫》一文也就因此遺失了。在《重慶文廟修葺計畫》擬定之前,文廟已經因轟炸造成了部分損毀。修葺計畫成稿之後,還沒來得及實施,文廟就在其後的轟炸中被炸成廢墟了。在當時情況下,哪怕進行“臨時計畫”修復也已無可能。

抗戰勝利以後,對於修復重慶文廟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梁思成的文廟修復計畫,也就因此沉睡於浩瀚的檔案之中,無人問津。

原作者:張峰 部分文圖來源於網路 cqtimes1788983

“永久計畫”“以恢復原狀為原則”,“近歲以來,無論自然的或人為的更改損壞者,按原狀補造,增加者拆除之,以期一律恢復原有形狀。在設計時,須儘量應用近代結構學之新方法與材料,以補救舊結構之缺點,但此項新方法新材料之施用,以不更改原有外表形狀為原則”。

梁思成的永久計畫,並非泥古不化,完完全全恢復原狀。他主張在不改變原有外形的前提下,謹慎地使用新方法新材料,彌補舊結構的不足,以盡可能地延長古建築的壽命。

對於“暫時計畫”,梁思成認為,“以保持現狀為原則,在修葺範圍之內,各殿宇本已年久朽壞,每多浸漏;更加以暴敵轟炸,破壞殊多。修葺目標以足蔽風雨為度。即使再度被炸,其損失務使在最低限度之內。”這與他過去的見解都是一脈相承的,更加系統化了。

另外,梁思成還針對文廟的各個建築制定了詳細具體的修葺方法,並對油漆、彩畫、防濕、鐵工等工藝做了專門論述,這點比過去有所超越。

兩份原稿石沉大海

研究中國藝術和建築的美國學者費慰梅回憶說:“(李莊時期)思成的體重只有40公斤,每天和徽因工作到夜半,寫完11萬字的《中國建築史》,他已透支過度。但他和往常一樣精力充沛和雄心勃勃,並維持著在任何情況下都像貴族一樣的高貴和斯文。”

1943年成稿的《中國建築史》,以其嚴謹精審為梁思成贏得了巨大的學術聲譽。同時,梁思成結合多年古建築調查的積累,深入研究注釋《營造法式》,還編印出版了兩期《中國營造學社彙刊》。但遺憾的是,目前所見的有關梁思成的年表、著述中,包括《梁思成全集》第九卷中林洙女士所撰的《梁思成年譜》,都沒有提到梁思成撰寫《重慶文廟修葺計畫》之事。

而新發現的這封梁思成寫給許大純的信,則足以填補這個學術空白。它讓世人知道,梁思成在李莊的艱難歲月裡,工作更加努力、學術更加成熟。他不僅取得了《中國建築史》等學術成果,而且還完成了《重慶文廟修葺計畫》這篇有關古建築修復的重要文章。

從1938年起,日軍對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的殘酷空襲,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損失,這封信和《重慶文廟修葺計畫》一文也就因此遺失了。在《重慶文廟修葺計畫》擬定之前,文廟已經因轟炸造成了部分損毀。修葺計畫成稿之後,還沒來得及實施,文廟就在其後的轟炸中被炸成廢墟了。在當時情況下,哪怕進行“臨時計畫”修復也已無可能。

抗戰勝利以後,對於修復重慶文廟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梁思成的文廟修復計畫,也就因此沉睡於浩瀚的檔案之中,無人問津。

原作者:張峰 部分文圖來源於網路 cqtimes178898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