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絳縣特色餄餎面,中條山上小華山,晉國名人晉文公

絳縣特色餄餎面, 中條山上小華山, 晉國名人晉文公

餄餎面

餄餎面是一種傳統的一種麵食, 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

有漏底)把和好的蕎麥麵團、高粱麵團(現多用小麥麵團)放在餄餎床子裡, 並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裡煮, 煮好以後澆以豬肉臊子, 撒點青菜, 一搬都是菠菜, 韭菜, 色澤搭配, 讓人看著有食欲感, 吃著筋軟爽口, 若再配以辣椒, 更是別具風味。 在絳縣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餄餎麵館。

當地人開玩笑說, “絳縣餄餎面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可見當地人們喜愛餄餎面的程度。

華山

東華山, 又名子華、小華山, 華山廟院位於東華山之頂, 院內大小廟宇達十二處之多, 諸如菩薩廟、娘娘廟、藥王廟、財神廟。

東華山景點眾多, 且大多都附帶一個動人的傳說。 山下的“神仙腳印”, 一尺有餘, 清晰地印在一片料腳石上。 傳說當年廟會興盛, 太上老君慕名前往而留此行跡。 後山的石崖之中有一山洞, 名曰“桃花洞”, 傳說太上老君逛廟會至此, 看到青山綠水, 翠柳紅桃掩映著一座妙生洞府, 遂題為“桃花洞”, 並曾居住在此。

當年小沉香在西嶽華山“劈山救母”, 神斧劈下之時, 只聽得“轟隆”一聲,

天崩地裂, 石塊飛濺, 其中一塊迸落到絳縣東南的中條山上, 就成了今日的東華山。

晉文公墓

晉文公;文公系春秋諸侯, 晉獻公次子, 太子申生之弟, 名重耳。 獻公寵愛驪姬, 殺太子申生, 重耳逃奔到狄(翟)國, 在外流亡19年。 後借助秦穆公的軍隊返晉複國,

誅王子帶, 納周襄王, 救宋破楚, 繼齊桓公為盟主。 其在位9年, 諡號文。 晉文公在位之時, 國都在絳(今山西絳縣)。 晉文公墓與晉獻公墓相隔不遠, 當地俗語有稱:槐泉的老子(爸爸), 下村的兒。

晉文公陵墓依地形而設, 高達30余米, 猶如山丘。 據傳, 解放前墓地松柏如蓋, 綠草如茵, 鬱鬱蔥蔥, 莊嚴靜穆。 墓後嶺頂建有祠廟, 抗戰期間被日寇拆毀, 樹木砍伐一空。 現在所看到的景象是蔚然深秀的國槐遍佈山丘, 明代《晉文公墓》紀念碑矗立路旁, 雄偉壯觀

絳縣

絳縣史稱故絳, 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 地處太行之末、中條之首, 位於山西省南部, 運城市東北部, 東部與翼城縣毗連, 西部和聞喜縣接壤, 南跨中條山與垣曲縣相鄰, 北部自東向西由翼城、曲沃兩縣和侯馬市環繞。

絳縣是堯王故里, 晉之故都, 周勃封地。 因西元前541年晉平公設置“絳縣”, 絳縣成為中國的第一個“縣”。 絳縣是龍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文物資源豐富, 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