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有貓膩!君臣換位,一個心甘情願,一個毫不謙虛

燕國在戰國七雄當中算不上活躍, 頂多就是個是介於潛水和冒泡之間的角色, 在戰國的爭霸當中沒有什麼雄圖大略, 但是燕國國君燕王噲與相國子之君臣換位一事著實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霸道總裁”子之是如何征服燕王噲的?

要說燕王與子之的關係, 同董事長與CEO的關係雷同, 燕王作為一國之主對國家大事有一票否決權, 同時承擔著投資與回報的風險;而子之作為相國自然要行執行官的職責統領國家大事。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 子之表現出了作為領導者非同一面的執政風采與人格魅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子之是一個有野心有能力的政治家,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他“貴重, 主斷”, 辦事果斷, 能夠督責下臣, 使朝政一片肅然之景, 從這裡可以瞭解到子之的政治才能和政治修養, 使燕王對他除了信任之外, 還有一層難以與之相比的作為一代國君應當擁有的“霸道”

子之

子之的政治魅力遠在燕王之上, 而且比之燕王更具野心, 在那個連年征伐, 稱霸至上的時期, 燕王作為七雄之一的確欠缺稱霸的雄心與膽識, 因此才會過分地將朝政的重心推向子之, 進而做出讓位子之而甘當人臣的做法。

燕王的思想下坡路

燕王的思想變化與其中兩人密不可分, 他們分別是被賄賂收買的蘇代和子之好夥伴鹿毛壽。

蘇代通過激將法的方式, 在燕王面前灌輸“重用重臣”也就是重用子之的說法, 《史記》中說“蘇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 於是燕王大信子之”;蘇代通過只有重用重臣才能稱霸的言論蠱惑君心, 燕王對稱霸一事有心無力自然要重用子之來實現這一理想。

蘇代

而作為子之的黨羽鹿毛壽則是和燕王講述堯舜時期禪讓的“賢明”, 且這個鹿毛壽還要厲害, 用“不如以國讓相子之······子之必不敢受”的說法引誘燕王進行“禪讓”的舉動, 同時向燕王灌以將權力直接交移子之, 過濾太子平的勢力。

果然子之不久後獲得了對朝中重臣任免和提拔的權利, 從而大權在握, 太子平在朝中地位被完全架空。

真的是心甘情願?

蘇代言“尊子之”燕王不怒, 鹿毛壽說“以國讓相子之”燕王還是不怒, 甚至沒有半點反抗的意思, 還義無反顧的將王位“禪讓”給子之, 這種“尊臣輕王”的思想實在是讓人不敢想像, 難道燕王真的如此信任子之能夠帶領燕國走上稱霸之路, 難道他真的如此仰慕“禪讓”的千古賢名?

燕王噲

顯然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燕王並不是一個完全軟弱無能的國主,而且也有稱霸的心思,當時的燕王應該是在一個“敢怒不敢言”的處境當中,甚至不排除“逼宮”的情況。

燕王讓位三年後,“國大亂,百姓恫恐”,太子平與燕將市被合謀攻打子之,未遂;之後齊國涉足燕國內政,推燕昭王上位,“君臣換位”的醜劇才落下帷幕。

燕王噲

顯然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燕王並不是一個完全軟弱無能的國主,而且也有稱霸的心思,當時的燕王應該是在一個“敢怒不敢言”的處境當中,甚至不排除“逼宮”的情況。

燕王讓位三年後,“國大亂,百姓恫恐”,太子平與燕將市被合謀攻打子之,未遂;之後齊國涉足燕國內政,推燕昭王上位,“君臣換位”的醜劇才落下帷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