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的廬江“何門五尚書”、“兩皇后”指誰,你知道嗎

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朝代, 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民族大融合時期。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稱。 南朝有劉宋、南齊、南梁和南陳四朝;北朝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何尚之。

就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何姓崛起了七大郡望, 分別是:廬江何氏(安徽)、陳郡何氏(河南)、東海何氏(山東)、郫縣何氏(四川)、扶風何氏(陝西)、丹陽何氏(江蘇)、齊郡何氏(山東)。

廬江何氏初露頭角於西晉, 風聲水起于東晉, 鼎盛時期是在南北朝特別是南朝劉宋時期。 自魏晉至宋齊梁陳五朝, 見於史書記載的廬江何氏家族成員有52人, 其中僅劉宋一朝就有20人之多, 可見廬江何氏家族在南朝劉宋時期的興旺。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這裡的“廬江何氏”, 並非指廬江郡中的所有何姓人, 而是指廬江郡中“灊”地的一支何氏望族。 “灊 ”是古地名, 歷史上有幾個地方都曾稱之為“灊 ”或“灊縣 ”。

一個是今天的安徽省霍山縣, 西元前622年稱“灊邑”、西元前106年設“灊縣”(《霍山縣誌》);另一個是今天的安徽省廬江縣, 西元502年稱“潛縣”(《廬江縣誌》)。 再一個是今天的安徽省潛山縣, 潛山縣是元朝至治三年(1323年)設置的(《潛山縣誌》)。 因此, “灊”是安徽省的具體什麼地方目前仍有不同解讀。 這些就留給專家學者們去研究考證吧,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廬江郡“灊”地何氏望族中的“何門五尚書”和“兩皇后”。

網路圖片。

一、廬江“何門五尚書”

尚書, 是中國古代政府高官名稱。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稱謂和職權範圍, 有叫尚書、中書令、尚書台、尚書省、尚書令等。 尚書令, 始于秦、西漢, 本為少府的屬官, 掌文書及奏章。 漢武帝時又稱中書令。 東漢政務歸尚書, 尚書令成為總攬一切政令的首腦。

魏晉南北朝, 尚書台改尚書省, 尚書令事實上即為宰相之職。 唐代尚書省長官僅為左右僕射。 宋代為親王及使相兼官, 班次在太師上, 非實職。 明朝廢止。 而部門的尚書, 如吏部尚書、禮部尚書等, 為各部的主官, 一般為正三品。

南北朝時期的廬江“何門五尚書”是指:何尚之、何偃、何戢、何昌宇、何敬容。

何尚之:南朝宋文帝時期的尚書令

何尚之(382—460年), 字彥德, 南朝宋廬江灊人, 南北朝時期劉宋時期的尚書令。 東晉散騎侍郎何准曾孫、南康太守何恢之孫、金紫光祿大夫何叔度之子。 官至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兼領中書令。

何尚之初從劉裕征長安, 以功賜爵都鄉侯。 宋少帝劉義符時, 任廬陵王劉義真車騎諮議參軍。

景平二年(424年), 被調作中書侍郎。 宋文帝劉義隆即位, 先後任臨川內史、黃門侍郎、尚書吏部郎及左衛將軍。 元嘉八年(431年), 守父喪畢, 複任左衛將軍, 領太子中庶子。 元嘉十二年(435年)遷侍中, 兼任太子中庶子, 不久又改領遊擊將軍。 元嘉十三年(436年), 任丹陽尹時, 在城南外建造宅院, 置玄學校, 聚徒講學。 東海人徐秀、廬江人何曇、黃回、潁川人荀子華、太原人孫宗昌、王延秀、魯郡人孔惠宣前來遊學, 謂之“南學”。 元嘉十七年(440年), 遷吏部尚書, 國子學建成後, 領國子祭酒, 及後又領建平王師, 轉任中書令、中護軍。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 遷尚書右僕射, 加散騎常侍。 同年, 宋文帝造玄武湖, 何尚之勸阻宋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萊、瀛州三山, 以免勞民傷財。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
遷尚書左僕射, 加散騎常侍, 領汝陰王師。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轉尚書令, 領太子詹事。 次年何尚之退休, 時宋文帝不允。 孝武帝時何尚之複任尚書令, 領吏部。 孝建元年(454年)遷侍中、左光祿大夫, 領護軍將軍, 不久又辭領護軍將軍, 轉加特進, 又再領尚書令。 大明二年(458年), 何尚之轉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後又曾兼領中書令。 大明四年(460年)去世, 享年七十九歲, 以本官加贈司空。 賜諡號簡穆。 有文集十卷行世。

何偃:南朝宋孝武帝時期吏部尚書

何偃(413年—458年), 字仲弘, 南朝宋廬江灊人, 何尚之中子。 約元嘉十年(433年)被揚州州府辟為議曹從事, 隨後舉秀才, 經過考核, 授予中軍參軍, 併入臨川王劉義慶的平西將軍府擔任主簿。 元嘉十九年(442年), 他出任丹陽郡丞,後歷任廬陵王友、太子中舍人、中書郎、太子中庶子、行義陽王昶義陽國事,升始興王浚征北長史、南東海太守,後任侍中,掌管詔誥。孝武即位,何偃任大司馬長史,升侍中,領太子中庶子,改領驍騎將軍,轉吏部尚書。當時其父親何尚之為司空尚書令,何偃居其門下,父子並處機要,甚得時譽。孝武帝時,何偃任吏部尚書。時孝武帝長女山陰公主愛傾一時,配何偃兒子何戢。何偃卒於大明二年,孝武帝為之哭傷不已,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諡靖子。何偃好談玄,曾注莊子逍遙篇,與文集十九卷並行於世。

何戢:南朝齊高帝時期吏部尚書

何戢(446-482年),字慧景,南朝宋廬江灊人。南朝宋金紫光祿大夫何偃子,司空何尚之孫。何戢娶宋孝武帝劉駿之女山陰公主劉楚玉為妻,拜駙馬督尉。解褐秘書郎,太子中舍人,司徒主簿,新安王文學,秘書丞,中書郎。

何戢和褚淵是要好的朋友。劉昱時代,褚淵在朝廷參政,推薦何戢任侍中。時何戢二十九歲,推辭不就,上書多次,終改任司徒左長史。南齊時代,何戢官至相國左長史,後遷吏部尚書,加驍騎將軍。481年,轉任吳興太守、左將軍。何戢長相俊美、儀態端莊,舉動與褚淵相仿,時人稱何戢為“小褚公”。何戢三十六歲卒,諡“懿子”。其女何婧英成為郁林王蕭昭業的皇后之後,追贈何戢為侍中、右光祿大夫。

何昌宇:南朝齊明帝時期吏部尚書

何昌宇(467-544年)(又寫作何昌寓、何昌禺、何昌珝),字儼望,廬江灊人。祖父何叔度曾為吳郡太守。父親何悠之,曾任太常。兄何顒之,官通直常侍。昌宇少而淹厚,為伯父司空何尚之所際遇。宋建安王休仁為揚州,征何昌宇為州主簿。遷司徒行參軍、太傅五官、司徒東閣祭酒、尚書儀曹郎。建平王景素為征北南徐州,何昌宇又為府主簿,以風素見重。母老求祿,出為湘東太守,加秩千石。為太祖驃騎功曹。何昌宇在郡,景素被誅,昌宇痛之。太祖嘉其義,轉為記室,遷司徒左西、太尉戶曹屬、中書郎、王儉衛軍長史。永明元年,竟陵王蕭子良表置文學官,以何昌宇為竟陵王文學,以清信相得,意好甚厚。轉揚州別駕,豫章王又善之。遷太子中庶子,出為臨川內史。除廬陵王中軍長史,未拜,複為太子中庶子,領屯騎校尉。遷吏部郎,轉侍中。臨海王蕭昭秀為荊州,以昌宇為西中郎長史、輔國將軍、南郡太守,行荊州事。

齊明帝建武二年(495年),為侍中,領長水校尉,轉吏部尚書。複為侍中,領驍騎將軍。四年(497年),卒。年五十一。贈太常,諡簡子。

何敬容:南朝梁武帝時期尚書令

何敬容(?-549年) ,字國禮。南朝梁廬江灊人。出身世家,祖父何悠之,曾任南朝宋太常卿;父親何昌宇,曾任南朝齊吏部尚書。20歲時,選配南朝齊武帝次女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入梁後,歷任秘書郎、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丞、揚州尚書,官至宰相。任吳郡太守時,為政勤恤民隱,辨訟如神,視事四年,治為天下第一。當地吏民詣闕為何敬容樹碑立傳,得到批准。南朝齊永明三年(485年),提為尚書右僕射,參掌選事,侍中如故。南朝齊永明五年(487年),提為左僕射,加宣惠將軍,置佐史,侍中、參掌如故。很快又任中權將軍、丹陽尹,侍中、參掌、佐史如故。南朝梁中大通元年(529年),改太子中庶子。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年),征為中書令,未拜,複為吏部尚書,領右軍將軍,俄加侍中。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入為尚書令,侍中、將軍、參掌、佐史如故。他善理政,改變了南朝宋以來崇尚玄學、清談文義、不問政務的頹廢風氣。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年),因妾弟費慧明夜盜官米,為其解脫,被劾免職。南朝梁中大同(546年)初,起為金紫光祿大夫,未拜,加侍中。南朝梁太清(547年)初,遷太子詹事。複官不久,侯景攻入建康(今南京),他被圍於台城,次年卒,贈仁威將軍。子䴙,秘書丞,早卒。

以上五人同為東晉金紫光祿大夫何叔度的後裔,但五人實為“兩家子”,即何尚之、何偃、何戢是父子祖孫關係,何昌宇、何叔容是父子關係。曾有資料認為以上五人為一家五代,即認為何尚之子何偃、何偃子何戢(慧景)、何戢子何昌宇、何昌宇子何敬容。其實不然,何昌宇、何敬容是何尚之弟弟何悠之一脈。據《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二十四何昌宇傳》記載:“何昌宇,字儼望,廬江灊人也。祖叔度,吳郡太守。父佟之,太常。”這個“父佟之”恐為“何悠之”之誤。如果何昌宇的父親是何佟之,那麼何昌宇與何尚之就不是叔侄關係,因為何佟之(449年-502年)的祖父是何劭之,南朝宋員外散騎常侍;父親是何歆,南朝齊奉朝請。《何昌宇傳》中記載:“昌宇少而淹厚,為伯父司空尚之所遇。” 說明何昌宇與何尚之是叔侄關係。史書記載何尚之有三個弟弟:何悠之,官至太常,與王微交好;何愉之,新安太守;何翌之,都官尚書。“何佟之”與何尚之不是親兄弟關係。可見何昌宇應是何尚之弟弟何悠之的兒子。我查了相關何氏家譜,也記載何昌宇是何悠之兒子,不是何佟之兒子。

二、廬江“何門兩皇后”

何法倪(339年—404年),廬江灊人,散騎侍郎何准之女,東晉穆帝司馬聃的皇后。升平元年(357年)八月,被立為皇后。升平五年(361年),晉穆帝去世,晉穆帝堂弟晉哀帝司馬丕即位,尊何法倪為穆皇后。元興三年(404年),何法倪去世,時年六十六歲,葬于永平陵。

何婧英,生卒年不詳,廬江灊人,南朝齊吏部尚書何戢之女,南朝齊廢帝蕭昭業的皇后。永明三年(485年),嫁給時為南郡王的蕭昭業,成為南郡王妃。永明十一年(493年),蕭昭業獲立皇太孫,何婧英成為皇太孫妃。同年,蕭昭業即位,何婧英成為皇后。隆昌元年(494年),蕭鸞發動政變殺了蕭昭業,追貶蕭昭業為郁陵王。廢何婧英為郁陵王妃。從此何婧英下落不明。

對廬江何門兩皇后,歷史上有褒有貶,史書譜牒有述,在此不贅。

廬江何氏在300年間人才輩出,以上所列僅為一小部分而已。

文/強哥說何

他出任丹陽郡丞,後歷任廬陵王友、太子中舍人、中書郎、太子中庶子、行義陽王昶義陽國事,升始興王浚征北長史、南東海太守,後任侍中,掌管詔誥。孝武即位,何偃任大司馬長史,升侍中,領太子中庶子,改領驍騎將軍,轉吏部尚書。當時其父親何尚之為司空尚書令,何偃居其門下,父子並處機要,甚得時譽。孝武帝時,何偃任吏部尚書。時孝武帝長女山陰公主愛傾一時,配何偃兒子何戢。何偃卒於大明二年,孝武帝為之哭傷不已,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諡靖子。何偃好談玄,曾注莊子逍遙篇,與文集十九卷並行於世。

何戢:南朝齊高帝時期吏部尚書

何戢(446-482年),字慧景,南朝宋廬江灊人。南朝宋金紫光祿大夫何偃子,司空何尚之孫。何戢娶宋孝武帝劉駿之女山陰公主劉楚玉為妻,拜駙馬督尉。解褐秘書郎,太子中舍人,司徒主簿,新安王文學,秘書丞,中書郎。

何戢和褚淵是要好的朋友。劉昱時代,褚淵在朝廷參政,推薦何戢任侍中。時何戢二十九歲,推辭不就,上書多次,終改任司徒左長史。南齊時代,何戢官至相國左長史,後遷吏部尚書,加驍騎將軍。481年,轉任吳興太守、左將軍。何戢長相俊美、儀態端莊,舉動與褚淵相仿,時人稱何戢為“小褚公”。何戢三十六歲卒,諡“懿子”。其女何婧英成為郁林王蕭昭業的皇后之後,追贈何戢為侍中、右光祿大夫。

何昌宇:南朝齊明帝時期吏部尚書

何昌宇(467-544年)(又寫作何昌寓、何昌禺、何昌珝),字儼望,廬江灊人。祖父何叔度曾為吳郡太守。父親何悠之,曾任太常。兄何顒之,官通直常侍。昌宇少而淹厚,為伯父司空何尚之所際遇。宋建安王休仁為揚州,征何昌宇為州主簿。遷司徒行參軍、太傅五官、司徒東閣祭酒、尚書儀曹郎。建平王景素為征北南徐州,何昌宇又為府主簿,以風素見重。母老求祿,出為湘東太守,加秩千石。為太祖驃騎功曹。何昌宇在郡,景素被誅,昌宇痛之。太祖嘉其義,轉為記室,遷司徒左西、太尉戶曹屬、中書郎、王儉衛軍長史。永明元年,竟陵王蕭子良表置文學官,以何昌宇為竟陵王文學,以清信相得,意好甚厚。轉揚州別駕,豫章王又善之。遷太子中庶子,出為臨川內史。除廬陵王中軍長史,未拜,複為太子中庶子,領屯騎校尉。遷吏部郎,轉侍中。臨海王蕭昭秀為荊州,以昌宇為西中郎長史、輔國將軍、南郡太守,行荊州事。

齊明帝建武二年(495年),為侍中,領長水校尉,轉吏部尚書。複為侍中,領驍騎將軍。四年(497年),卒。年五十一。贈太常,諡簡子。

何敬容:南朝梁武帝時期尚書令

何敬容(?-549年) ,字國禮。南朝梁廬江灊人。出身世家,祖父何悠之,曾任南朝宋太常卿;父親何昌宇,曾任南朝齊吏部尚書。20歲時,選配南朝齊武帝次女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入梁後,歷任秘書郎、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太子洗馬、中書舍人、秘書丞、揚州尚書,官至宰相。任吳郡太守時,為政勤恤民隱,辨訟如神,視事四年,治為天下第一。當地吏民詣闕為何敬容樹碑立傳,得到批准。南朝齊永明三年(485年),提為尚書右僕射,參掌選事,侍中如故。南朝齊永明五年(487年),提為左僕射,加宣惠將軍,置佐史,侍中、參掌如故。很快又任中權將軍、丹陽尹,侍中、參掌、佐史如故。南朝梁中大通元年(529年),改太子中庶子。南朝梁中大通二年(530年),征為中書令,未拜,複為吏部尚書,領右軍將軍,俄加侍中。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年),入為尚書令,侍中、將軍、參掌、佐史如故。他善理政,改變了南朝宋以來崇尚玄學、清談文義、不問政務的頹廢風氣。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年),因妾弟費慧明夜盜官米,為其解脫,被劾免職。南朝梁中大同(546年)初,起為金紫光祿大夫,未拜,加侍中。南朝梁太清(547年)初,遷太子詹事。複官不久,侯景攻入建康(今南京),他被圍於台城,次年卒,贈仁威將軍。子䴙,秘書丞,早卒。

以上五人同為東晉金紫光祿大夫何叔度的後裔,但五人實為“兩家子”,即何尚之、何偃、何戢是父子祖孫關係,何昌宇、何叔容是父子關係。曾有資料認為以上五人為一家五代,即認為何尚之子何偃、何偃子何戢(慧景)、何戢子何昌宇、何昌宇子何敬容。其實不然,何昌宇、何敬容是何尚之弟弟何悠之一脈。據《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二十四何昌宇傳》記載:“何昌宇,字儼望,廬江灊人也。祖叔度,吳郡太守。父佟之,太常。”這個“父佟之”恐為“何悠之”之誤。如果何昌宇的父親是何佟之,那麼何昌宇與何尚之就不是叔侄關係,因為何佟之(449年-502年)的祖父是何劭之,南朝宋員外散騎常侍;父親是何歆,南朝齊奉朝請。《何昌宇傳》中記載:“昌宇少而淹厚,為伯父司空尚之所遇。” 說明何昌宇與何尚之是叔侄關係。史書記載何尚之有三個弟弟:何悠之,官至太常,與王微交好;何愉之,新安太守;何翌之,都官尚書。“何佟之”與何尚之不是親兄弟關係。可見何昌宇應是何尚之弟弟何悠之的兒子。我查了相關何氏家譜,也記載何昌宇是何悠之兒子,不是何佟之兒子。

二、廬江“何門兩皇后”

何法倪(339年—404年),廬江灊人,散騎侍郎何准之女,東晉穆帝司馬聃的皇后。升平元年(357年)八月,被立為皇后。升平五年(361年),晉穆帝去世,晉穆帝堂弟晉哀帝司馬丕即位,尊何法倪為穆皇后。元興三年(404年),何法倪去世,時年六十六歲,葬于永平陵。

何婧英,生卒年不詳,廬江灊人,南朝齊吏部尚書何戢之女,南朝齊廢帝蕭昭業的皇后。永明三年(485年),嫁給時為南郡王的蕭昭業,成為南郡王妃。永明十一年(493年),蕭昭業獲立皇太孫,何婧英成為皇太孫妃。同年,蕭昭業即位,何婧英成為皇后。隆昌元年(494年),蕭鸞發動政變殺了蕭昭業,追貶蕭昭業為郁陵王。廢何婧英為郁陵王妃。從此何婧英下落不明。

對廬江何門兩皇后,歷史上有褒有貶,史書譜牒有述,在此不贅。

廬江何氏在300年間人才輩出,以上所列僅為一小部分而已。

文/強哥說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