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你真的相信,那些舒適區裡面存在潛力股嘛?

1、

大腦的一切設定, 都是為了讓我們活的輕鬆一點, 快樂一點。 哪裡最輕鬆, 舒適區最輕鬆, 什麼最快樂, 被認可最快樂。

而在舒適區裡面,

經常被認可那就更舒服了, 舒服到就像沉浸在毒品裡面一樣。

當一個人告訴你這一切都是虛幻的時候, 你總能給自己找各種理由說服自己。

直到客觀的事實, 打破你的一切說服自己的邏輯, 讓你不得不選擇直面外面真實的世界, 但是這時候, 你早已不是那個奮發上進的青年了。

當一個手握保溫杯, 泡著枸杞茶, 頂著越來越少的頭髮的中年80後, 走出舒適區面對一個陌生而多變的新世界的時候, 能有幾個不迷茫的, 能有幾個還能真正有勇氣重新走入風雪中的呢?

那些知道自己在舒適區的, 要麼已經棄療, 要麼慢性拖延症加上舒適區中毒已深。

而那些明明在舒適區, 卻認為自己在學習區的人, 才是最可惜的。

因為他們認為, 在舒適區也能學到東西, 也能成長, 即使身邊早已沒有了學習的環境和人。

沒有學習的人, 那麼可以自學哈, 而且可以通過教導別人的方式讓自己學會教授技能哈。 沒有學習的環境, 那麼可以自己給自己創造環境, 讓自己越來越自律, 從而獲得成長哈。

仔細想想, 這邏輯沒毛病。

因為我自己就是這麼想的, 而且每次朋友和我說起這個問題, 我都是這麼回答的。

2、

不過, 這裡面忽略了兩個問題:概率和效率。

關於概率, 真正這麼想的人裡面, 包括我, 100個人裡面, 真正學到並且成長的有幾個人?

而真正去學習和成長, 並且走向最正確的道路的人又有幾個?

最後能夠堅持過來, 不被舒適區內的各種舒適的荼毒干擾和誘惑的又有幾個?

而走出舒適區, 進入哪個不確定的市場, 讓市場逼迫你去成長, 同樣100個人, 最終能夠成長的有幾個呢?

不用怎麼思考, 大家都知道, 人都是惰性的, 懶於思考, 甚至為了不動腦子可以做任何事情的種族。 在學習和成長這種違背大腦進化認知的事情, 肯定是被動情況下堅持下去的概率多的多。

關於效率, 效率的高低有兩個影響因素:方向是否接近正確的方向, 方法論是否足夠的高級。

在舒適圈內的方向, 來源是在圈內的環境, 看圈外的市場, 從而判斷應該前進的方向, 這個就得看每個人的眼光和運氣。

不過很大的可能性, 是走錯, 圈外的市場, 才是導向最適合你那條路的最佳嚮導。

而方法論, 有的是自己摸索,

有的是更優秀的人給你領路。

現在知識付費的確如火如荼, 能夠在圈內看到很多優秀的人分享的方法論。 不過基於學習效果來說, 就是千差萬別了。

歸根結底, 舒適區少了那麼一個環境, 自己創造的環境永遠是帶著主觀的。

而圈外的學習區, 是緊靠著焦慮區存在的, 所更加能夠給你最好的進步。

況且, 最重要的一個悖論就出來了, 真正能在舒適區內自律、學習並取得巨大進步的人, 肯定會明白上面的道理, 從而選擇離開舒適區去努力。

因為效率問題, 自然選擇那個性價比最高, 同樣時間成長更多的那條路了。

3、

每一個人, 成功和運氣都分不開, 而失敗和個人能力也分不開。

我們明明很平庸, 明明很悖懶, 明明在退縮, 明明害怕走出去,

卻時刻告訴自己那是因為裡面還有更好的機會。

或者說, 這裡面雖然看起來很舒適, 但是其實是個潛力股, 沒准會有一飛沖天的機會。

只要時來運轉, 待你直上青雲登高歎, 這和所謂的潛力股一樣, 都是失敗者用來安慰脆弱自尊的偽概念而已。

時事從來都以成敗論英雄, 一切都以結果說話。

當然我們世俗的成功, 都以名利場上的結果來評判。

而對於同一個結果的追求, 我們有千萬個選擇可以去做。 對於同一件事情, 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場卻希望有不同的結果。

你學習想要達到的結果是什麼?反過來決定了你的選擇學習的道路。

你未來想要的人生意義是什麼?反過來決定了你是否還要學習?

你現在想要的結果是什麼, 未來長遠來說你想要的結果是什麼,如果100年後,你想要刻在墓誌銘上的結果是什麼?

不過,不管想要什麼結果,都要走出去,因為外面選擇更多。

不看過更多選擇,怎麼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在哪裡呢?

未來長遠來說你想要的結果是什麼,如果100年後,你想要刻在墓誌銘上的結果是什麼?

不過,不管想要什麼結果,都要走出去,因為外面選擇更多。

不看過更多選擇,怎麼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在哪裡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