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貴陽這個何氏家族不得了,以“一榜三進士,五代七翰林”名噪貴州

2011年世界何氏總會一行訪貴州何氏。

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的貴陽, 有一個何濟川家族, 明清兩朝人才輩出, 尤以“一榜三進士, 五代七翰林”而名噪貴州,

成為貴州歷史上著名的“科舉世家”。

何濟川原籍江南鳳陽府定遠縣(今安徽定遠), 1381年隨朱元璋養子沐英遠征雲南, 過貴州時奉命率112名軍士駐守貴州前衛格都堡(修文縣六屯鄉), 官封進義校尉、百戶。 子孫後在貴陽、開陽、修文等地繁衍, 何濟川為該支何氏始祖。

明清兩代, 貴州人文蔚起, 人才輩出, 湧現出3名狀元、700名進士、6000名舉人和不少“科舉世家”。 貴陽何濟川家族, 就是其中之一的“科舉世家”。

明代, 貴陽何濟川家族中, 何鑑、何彬為貢生, 何彬任湖南常德教諭, 後遷居貴陽;何圖出、何圖呈先後中萬曆二十二年(1594)甲午科和萬曆二十八年(1600)庚子科舉人, 並分別出任知州;何兆柳遷開州(今開陽縣)後, 中崇禎三年(1630)庚午科舉人。

清代, 貴陽何濟川家族又出進士10多名, 舉人20多名, 尤以“一榜三進士, 五代七翰林”而名噪貴州, 乃至大西南。

一榜三進士:清咸豐十年(1860)庚申恩科殿試, 整個貴州省僅考中5名進士, 其中貴陽何濟川家族就占了3名, 分別是何亮清(二甲)、何鼎(二甲)和何慶恩(三甲)。 家族中3人同榜登進士, 這在當時是何等的轟動, 何等的光宗耀祖!

五代七翰林:即11代何錦、12代何德新和何德峻、13代何泌和何學林、14代何應傑、15代何亮清都進士, 都被選入翰林院為官。

貴陽何濟川家族中有9人在民國《貴州通志》有傳。 擇要簡介如下:

何錦, 號鶴川, 開州(開陽縣人)。 清雍正七年(1729)己酉明通榜進士, 任浙江仙居知縣, 為官清廉, 興利除害。 後去職歸裡居貴陽, 先後在貴陽螺螄山(即挾風山)修清淑閣,

在烏當下壩河建飛龍橋。 卒後追封翰林院庶檢討。

何德新(1717—1760), 字暉吉, 何錦之子。 清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進士, 選翰林院庶起士, 授檢討。 1749年任涼州(今甘肅武威)知府。 1753年調甘州(今甘肅張掖)知府。 次年, 清軍征討準噶爾部, 他奉命督辦軍糧, 卻被上司汙以玩視軍情欲斬, 辛有言官上奏免斬。 1760年, 準噶爾部平定, 乾隆祭奠東、西二陵。 何德新按例迎駕于易州(今河北易縣), 上《聖武平西賦》, 乾隆看後大悅, 查為他人所汙後, 當即下旨複何德新職, 出任湖南永州知府。 1760年因積勞成疾病逝。

何德峻(1733—1771), 字魯瞻, 何德新弟,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己醜科二甲進士, 授翰林院編修, 不久因病告歸, 居開州(今開陽)司毛家中矢志著述, 被史家稱為有良史才和清初貴陽之能文章者。

何泌(?—1808), 字鄴夫, 何德新之子, 貴陽人。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丁未科二甲進士, 授翰林院編修。 不到一年即告歸故里, 在貴陽主講貴山書院十多年, 因博學善教, 堪為師表, 書院學子爭先恐後, 一心向學。 史稱“文學科名日盛, 貴陽人士遂冠于西南”。

何應傑, 字子凡, 何泌之子。 清嘉慶七年(1802)壬戍科二甲進士, 授翰林院編修。 其德才皆受時人稱譽, 29歲卒。

何學林(1760—1817), 字茂軒, 何德新之侄。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醜科三甲進士, 授翰林院檢討, 充國史館纂修。 1800年任江南(江蘇、安徽)鄉試副考官, 次年提督湖南學政, 後擢浙江道監察禦史, 升工科、戶科給事中;出為蘇淞常鎮道, 調浙江杭嘉湖道, 署浙江按察使, 護理浙江布政使。 1811年, 因上書奏倒嘉慶所信任的貴州巡撫顏檢縱容傳司天主教而名噪朝野。

1817年卒于浙江任所。

何亮清, 字雪樵, 貴陽人, 何學林之孫。 清咸豐十年(1860)庚申恩科二甲進士, 改翰林院庶起士, 出為四川保寧(今閬中)、嘉定(今樂山)知府, 署成錦道。 光緒初年卒于任上。

何鼎, 字夢廬, 何亮清侄。 清咸豐十年(1860)庚申恩科二甲進士, 官河南葉縣知縣。 不久罷官僑居汴梁(今開封), 辟園種海棠, 擅長詩文, 號稱道咸同時期貴陽一大詩家。 著有《遊嵩日記》、《游終南太乙小記》、《蔬香小圃漫錄》。

何慶恩, 原名毓芝, 何亮清侄。 清咸豐十年(1860)庚申恩科三甲進士, 銓選知縣。

(2017-3-12)

■本人涉足何姓歷史文化十幾年, 撰寫了大量的介紹何姓歷史文化的文章。 本文及之前在《強哥說何》中發出的多篇文字均為原創, 轉載者請尊重作者,標明出處。

轉載者請尊重作者,標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