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思索司馬懿的6大慨歎,總結不一樣的人生

他在歷史上曾任過大都督、太尉、太傅, 他曾經善謀奇策, 屢立戰功, 他還是曹魏時期的輔國重臣。 今天, 讓小編來和您聊聊這位三國時期的“塚虎”司馬懿。

熟讀《三國演義》的看官都知道, 這位在曹丞相眼中有著“狼顧之相”的司馬仲達, 有著審時度勢、謹言慎行, 忍天下常人所不能忍的耐力。

在《晉書·宣帝紀》中記載少年時的司馬懿“少有奇節, 聰明多大略, 博學恰聞, 伏膺儒教”。 好學使原本聰明的司馬懿更加的博學。

以至曹操二次召其出仕。 這裡既體現了曹操對人才的獨特慧眼, 也充分說明了, 司馬懿的過人能力。 在沒有看清楚曹操與袁紹勝負之時, 不選邊站隊, 能忍得了功名的誘惑, 這定力, 可謂過人也。

當他聽說曹操告訴兒子曹丕“司馬懿非人臣, 也必預汝家事”時, 開始韜光養晦, 全身心的投入本職工作來消除曹操對自已的戒心。 在進入官場以後, 能冷靜的判斷自已所處的地位, 不著急上位, 明哲保身, 這心境, 可謂難能也。

在曹家的諸位公子在奪嫡過程中, 司馬懿能獨看中曹丕, 老謀深算的幫助原本處於劣勢的曹丕登上了太子位, 以使得自已向魏國的權力中心更近一步。 這眼光, 可謂獨到也。

在孫權向曹操上表稱臣, 勸其稱帝之時, 曹操曰:“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 這也許是曹操的本意流露, 也許只是其對群臣的一種試探。 此時的司馬懿卻以“漢運垂終, 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 以服事之。 權這稱臣, 天人之意也”在這關鍵時刻, 表達了一番忠心。 以此來把曹操對自已猜忌扭轉為信任。

這用心, 可謂良苦也。

蜀將孤孟達降魏, 司馬懿本疑其忠心。 在孟達失寵並與諸葛亮密謀叛魏一事中, 司馬懿先發書信, 安慰其心。 暗中發兵征討, 擒斬孟達。 這手段, 可謂毒辣也。

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時, 蜀軍因糧草接濟不上,

急求速戰, 這司馬懿卻堅守寨門不出。 孔明送了套婦衣, 意指司馬懿像個婦人一樣, 膽小怯戰。 以此來激怒司馬懿開戰。 可這司馬懿卻照單全收, 笑而穿之。 這城府, 可謂至深也。

小編在略讀《三國演義》後, 不喜諸葛卻獨愛司馬。 眾位看官, 如有和小編一樣重口味的, 可以在下方評論,共討之!

可以在下方評論,共討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