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過資料分析,我們發現音樂行業未來都只剩好消息了

《2017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下文統一簡稱《報告》)已於前日在中國傳媒大學發佈, 全文見《2017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總報告)》。 《報告》中指出,

“整合、重構、新生”是目前音樂產業發展的三個關鍵字。

今天文章的內容, 音樂先聲將帶來對這份報告的獨家解讀。

行業發展概況:服務好C端市場

《報告》顯示, 2016年中國音樂產業規模已經達到3253.22億元, 較2015年增長了7.79%。

通過對前幾年《報告》資料的對比我們發現, 在繼2014年中國音樂產業產值增幅出現一定回落之後, 從2015年開始逐步恢復高增長, 到了2016年, 中國音樂產業產值增速已經高於同期GDP的增速。

眾所周知, 中國音樂產業在2000年之後盜版音樂的衝擊下, 經歷了10年寒冬。 到了2014年音樂演出市場回暖, 2015年“最嚴版權令”對盜版音樂的清理, 音樂行業的價值規則開始重塑。 由此帶來了音樂人創作熱情的回升, 資本對於音樂行業的投資熱情也有所升高。

《報告》將音樂行業的11個領域, 細分為核心層、關聯層、拓展層三部分。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 核心層中的音樂演出產業、數位音樂產業, 整個關聯層, 以及拓展層中的卡拉OK市場, 是音樂產業產值構成的最主要部分。

“從中國音樂產業各細分行業的整體產值、增速對比來看, 產業規模前三的數位音樂產業、音樂教育培訓產業、卡拉OK市場, 全部為直接面向C端使用者市場的音樂服務業;可見未來產業規模持續做大做強的方向依然是以用戶為核心持續供應優質的音樂產品。 ”

而這其中, 除了數位音樂產業外, 其他二者均屬傳統音樂產業, 深耕市場的時間較長;但同時, 不論是音樂教育還是卡拉OK市場, 現階段的行業競爭都還處於比較鬆散的狀態, 仍有較大的進入空間。

“三架馬車”:現場演出、數位音樂、版權

《報告》資料顯示, 2016年音樂產業核心層產值規模為703.98億元,

所占比重21.64%。

一、音樂演出產業

“2016年音樂類演出市場快速增長, 總體規模達到了160億元, 同比增長6.7%。 票房總收入約為48.13億元, 其中劇院音樂類演出票房收入約12.27億元, 演唱會的票房收入約30.21億元, 音樂節票房收入約4.83億元, livehouse票房總收入8285萬元。 ”

與去年資料相比, 音樂節和Livehouse分別達到了38.8%和30.7%的高增長, 而演唱會市場整體增速放緩。

首先,以草莓、迷笛等多場大型音樂節打頭,中小型音樂節緊隨其後的構成,確實對各線級城市市場的拓展起到了有效作用;

其次,隨著近兩年垂直內容領域的音樂節逐漸增多,不斷以新內容覆蓋新市場的策略也卓有成效;

再者,演唱會市場的收入雖然仍占最大比重,但演出市場活力已經逐漸從大型演唱會市場,轉移到中小場地演出市場中。

隨著今年以來越來越多數位音樂平臺也開始介入線下演出市場的佈局,各路音樂人計畫為演出市場注入活力。音樂先聲認為,在未來,演出市場產值的下一個高速增長點,應該在音樂節和中小型演出。

此外,音樂先聲通過查找資料發現,音樂演出市場產值在2013年出現的回落, 其原因應該與當年中宣部等五部委《關於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的通知有關。《通知》頒佈之後的幾年,演出市場泡沫減少,秩序逐步轉好。

二、數位音樂

“2016年,中國數位音樂的產業規模達到529.26億,同比增長6.2%。其中PC端與移動端的總產值達到143.26億元,同比增長39.36%,主要動能來自快速增長的付費用戶群體;電信音樂增值業務產值約386.66億元,同比降低3%”。

《報告》中,數位音樂產業的產值基本由線上音樂和無線音樂增值服務這兩部分組成,而隨著人們對於歌曲的聆聽和消費習慣逐漸發生改變,兩者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

2014年底,周傑倫在QQ音樂平臺上發行付費數字專輯《哎喲,不錯哦》,宣告中國數位音樂付費元年開啟;2015年中,國家版權局的一紙“最嚴版權令”,清理了大部分的盜版音樂問題。中國數位音樂產業的發展,自此正式邁入正軌。

作為開創了數位音樂付費先河的平臺,僅QQ音樂一家,在2015年數位專輯的銷售額為4500萬,到了2016年這個數值就已經過億。而據之前音樂先聲的預測,在今年結束之後,旗下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家平臺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數位音樂的總銷售額應該可以輕鬆破4億,連續兩年長勢驚人。

另據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發佈的《2017全球音樂報告》顯示,中國2016年數位音樂收入占總收入的96%,是全球音樂數位化聆聽和數位化消費程度最高的國家。伴隨著使用者音樂付費意識的不斷增長,以及各平臺對於付費音樂的全面推動,數位音樂產業的未來,會是付費下載和訂閱會員的天下。

《報告》中同時指出,由於目前網路音樂使用者數量增長放緩、人口紅利消失,因此未來數位音樂產業的發展重心在於對付費用戶市場的縱向深耕,而促進數位音樂消費的升級則需提供“以使用者為核心的優質音樂產品”。

產業論壇結束後,音樂先聲與一些業內人士就目前數位音樂市場的發展進行了討論。一些業內聲音認為,未來線上音樂平臺的競爭格局,也許會不可避免地走向“一超多強”,進而結束目前多方拉鋸的局面。而不論平臺之間的競爭如何,優質內容永遠是行業發展的核心。

目前來看,優質內容的生產方在行業中的地位正逐步提升,他們也將是把控行業前進方向盤的一隻手。

三、音樂版權經紀與管理

“2016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許可收入達到1.84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2%。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的總收入達到1.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06%,呈現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

在“最嚴版權令”和“版權大戰”之後,版權問題從過去的鮮有人問津,到如今已經上升為行業關注度第一的問題。

通過下圖可以看到,構成版權收入的多項收益中,新媒體收益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高達50.2%;表演權、複製權和海外收益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廣播權收益則出現了小幅度的增長。

以下是音著協的權利代理範圍:

可以看出,新媒體收益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數位音樂,這也與近兩年數位音樂產業持續發展的勢頭正相關。而涉及到表演權、廣播權、改編權等其他權利收益的音樂內容傳播平臺,電視/網路音樂真人秀占了很大一部分。

根據《報告》資料顯示,“2016年音樂類電視綜藝節目及視頻網站自製音樂類綜藝節目持續活躍,數量和類型穩中有增,電視音樂類綜藝節目廣告總收入超過46億元,同比增長53.4%。”

雖然廣告收入與音樂本身沒有直接聯繫,卻可以看出近年音樂真人秀節目的紅火。但與節目高額廣告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表演權收益的下降和廣播權收益的微小增長。

近期,不論是電視還是網路平臺,音樂綜藝節目翻唱、改編侵權情況時有發生;同時,隨著直播平臺用戶體量的增大,音樂主播翻唱侵權問題也開始備受關注,視頻內容領域的音樂侵權問題亟待解決。

總結

音樂先聲看來,影視劇、遊戲、動漫音樂內容領域,在未來仍有較大的生長空間,有希望成為下一個內容生產的藍海。特別是影視劇音樂,伴隨著近年來電視劇、網劇製作市場的紅火,不論是原創音樂還是音樂版稅收入,都有望實現較大增長。

而對於音樂內容創作和傳播來說,音樂演出產業是應當被進一步大力推動的一環,2017年作為“整合”的第二年,我們期望看到包括線上音樂平臺在內的各方對於中、小場地演出和音樂節佈局的成效。

最後要說的還是版權問題:期望明年行業可以對音訊音樂內容侵權問題“零容忍”,同時可以儘快有關於視頻音樂版權問題的有效治理措施出臺。

文 | 王亞男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音樂先聲現已入駐36氪、介面、虎嗅、鈦媒體、知乎、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等自媒體平臺。

而演唱會市場整體增速放緩。

首先,以草莓、迷笛等多場大型音樂節打頭,中小型音樂節緊隨其後的構成,確實對各線級城市市場的拓展起到了有效作用;

其次,隨著近兩年垂直內容領域的音樂節逐漸增多,不斷以新內容覆蓋新市場的策略也卓有成效;

再者,演唱會市場的收入雖然仍占最大比重,但演出市場活力已經逐漸從大型演唱會市場,轉移到中小場地演出市場中。

隨著今年以來越來越多數位音樂平臺也開始介入線下演出市場的佈局,各路音樂人計畫為演出市場注入活力。音樂先聲認為,在未來,演出市場產值的下一個高速增長點,應該在音樂節和中小型演出。

此外,音樂先聲通過查找資料發現,音樂演出市場產值在2013年出現的回落, 其原因應該與當年中宣部等五部委《關於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的通知有關。《通知》頒佈之後的幾年,演出市場泡沫減少,秩序逐步轉好。

二、數位音樂

“2016年,中國數位音樂的產業規模達到529.26億,同比增長6.2%。其中PC端與移動端的總產值達到143.26億元,同比增長39.36%,主要動能來自快速增長的付費用戶群體;電信音樂增值業務產值約386.66億元,同比降低3%”。

《報告》中,數位音樂產業的產值基本由線上音樂和無線音樂增值服務這兩部分組成,而隨著人們對於歌曲的聆聽和消費習慣逐漸發生改變,兩者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

2014年底,周傑倫在QQ音樂平臺上發行付費數字專輯《哎喲,不錯哦》,宣告中國數位音樂付費元年開啟;2015年中,國家版權局的一紙“最嚴版權令”,清理了大部分的盜版音樂問題。中國數位音樂產業的發展,自此正式邁入正軌。

作為開創了數位音樂付費先河的平臺,僅QQ音樂一家,在2015年數位專輯的銷售額為4500萬,到了2016年這個數值就已經過億。而據之前音樂先聲的預測,在今年結束之後,旗下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家平臺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數位音樂的總銷售額應該可以輕鬆破4億,連續兩年長勢驚人。

另據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發佈的《2017全球音樂報告》顯示,中國2016年數位音樂收入占總收入的96%,是全球音樂數位化聆聽和數位化消費程度最高的國家。伴隨著使用者音樂付費意識的不斷增長,以及各平臺對於付費音樂的全面推動,數位音樂產業的未來,會是付費下載和訂閱會員的天下。

《報告》中同時指出,由於目前網路音樂使用者數量增長放緩、人口紅利消失,因此未來數位音樂產業的發展重心在於對付費用戶市場的縱向深耕,而促進數位音樂消費的升級則需提供“以使用者為核心的優質音樂產品”。

產業論壇結束後,音樂先聲與一些業內人士就目前數位音樂市場的發展進行了討論。一些業內聲音認為,未來線上音樂平臺的競爭格局,也許會不可避免地走向“一超多強”,進而結束目前多方拉鋸的局面。而不論平臺之間的競爭如何,優質內容永遠是行業發展的核心。

目前來看,優質內容的生產方在行業中的地位正逐步提升,他們也將是把控行業前進方向盤的一隻手。

三、音樂版權經紀與管理

“2016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許可收入達到1.84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2%。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的總收入達到1.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06%,呈現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

在“最嚴版權令”和“版權大戰”之後,版權問題從過去的鮮有人問津,到如今已經上升為行業關注度第一的問題。

通過下圖可以看到,構成版權收入的多項收益中,新媒體收益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高達50.2%;表演權、複製權和海外收益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廣播權收益則出現了小幅度的增長。

以下是音著協的權利代理範圍:

可以看出,新媒體收益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數位音樂,這也與近兩年數位音樂產業持續發展的勢頭正相關。而涉及到表演權、廣播權、改編權等其他權利收益的音樂內容傳播平臺,電視/網路音樂真人秀占了很大一部分。

根據《報告》資料顯示,“2016年音樂類電視綜藝節目及視頻網站自製音樂類綜藝節目持續活躍,數量和類型穩中有增,電視音樂類綜藝節目廣告總收入超過46億元,同比增長53.4%。”

雖然廣告收入與音樂本身沒有直接聯繫,卻可以看出近年音樂真人秀節目的紅火。但與節目高額廣告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表演權收益的下降和廣播權收益的微小增長。

近期,不論是電視還是網路平臺,音樂綜藝節目翻唱、改編侵權情況時有發生;同時,隨著直播平臺用戶體量的增大,音樂主播翻唱侵權問題也開始備受關注,視頻內容領域的音樂侵權問題亟待解決。

總結

音樂先聲看來,影視劇、遊戲、動漫音樂內容領域,在未來仍有較大的生長空間,有希望成為下一個內容生產的藍海。特別是影視劇音樂,伴隨著近年來電視劇、網劇製作市場的紅火,不論是原創音樂還是音樂版稅收入,都有望實現較大增長。

而對於音樂內容創作和傳播來說,音樂演出產業是應當被進一步大力推動的一環,2017年作為“整合”的第二年,我們期望看到包括線上音樂平臺在內的各方對於中、小場地演出和音樂節佈局的成效。

最後要說的還是版權問題:期望明年行業可以對音訊音樂內容侵權問題“零容忍”,同時可以儘快有關於視頻音樂版權問題的有效治理措施出臺。

文 | 王亞男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音樂先聲現已入駐36氪、介面、虎嗅、鈦媒體、知乎、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一點資訊、搜狐、網易等自媒體平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