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備借荊州的背後其實另有目的

《三國演義》裡有個橋段叫“借荊州”, 說的是赤壁之戰後, 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 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 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 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 劉備屯兵公安, 不利於發展, 便向孫權兩次提出借荊州的南郡, 東吳魯肅勸說孫權暫時將南郡借給了劉備, 於是劉備便有了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 北抗曹操, 東和孫權, 得益州(今四川), 建立了蜀漢基業。

東漢末年, 劉表擁有荊州, 荊州地理位置優越, 資源豐富, 人口眾多, 經濟文化很發達。 荊州有七個郡, 分別是:南陽郡, 南郡, 江夏郡, 長沙郡, 零陵郡, 武陵郡, 桂陽郡。 赤壁之戰後, 魏蜀吳三方勢力瓜分了荊州。 周瑜去世後, 魯肅基於戰略考慮, 勸說孫權把荊州部分地區借給劉備, 讓劉備站住腳跟, 一起抵禦曹操。 南郡地區“借給”劉備, 一則讓劉備做了戰略前哨,

二則示好劉備, 有利於聯合。

借荊州實際上:僅僅借給了劉備南郡部分地區。 史料中《資治通鑒卷六十六》記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 備以周瑜所給地少, 不足以容其眾, 乃自詣京見孫權, 求都督荊州。 權以魯肅為奮武校尉, 代瑜領兵, 令程普領南郡太守。 魯肅勸權以荊州借劉備, 與共拒曹操, 權從之。 複以程普領江夏太守, 魯肅為漢昌太守, 屯陸口。 ”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後備詣京見權, 求都督荊州, 惟肅勸權借之, 共拒曹公。 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 方作書, 落筆於地。 令程普領南郡太守。 肅初住江陵, 後下屯陸口。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 又南征四郡。 琦病死, 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 治公安。 先主至京見權, 綢繆恩紀。 ”

210年12月, 劉備冒著生命危險去見孫權, 要求管理(借)荊州。 周瑜則建議趁此機會扣留劉備, 以絕後患(當然更反對借荊州了。 估計此時周瑜正在孫權處彙報攻蜀事宜), 周瑜病死, 孫權命程普代理南郡太守, 魯肅接管周瑜的部隊, 負責整個荊州地區。 親劉備的魯肅接任,

乃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 孫權同意了。 程普從江陵退至江夏, 魯肅退至陸口, 將自公安以西的荊州長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區(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線)移交給了劉備。 可是後來劉備以各種理由不歸還荊州部分地區。

當時的強權時代, 名義上的荊州還是歸屬朝廷冊封的荊州牧,

而劉琦死後荊州牧是劉備, 東吳為了不給後世留下撕毀同盟、偷襲荊州的名聲, 杜撰出借荊州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三國志》為何只在吳傳中記載有借南郡一說, 在蜀傳中卻隻字沒提呢?就連劉備當上荊州牧吳傳蜀傳記載也不相同, 所以吳國史官為了美化奪荊州一事而加上“借荊州”一說也確實合情合理。 之後劉備又將:長沙、江夏、桂陽三郡給了孫權, 要是東吳真是重視同盟深明大義, 便可就此罷手, 唇齒相依, 不在進攻荊州, 而事實上東吳還是趁機偷襲了荊州, 所以說可見東吳早就惦記荊州全郡, 並很有可能編造出“借荊州”一事來說明東吳是有理有據的取回荊州的。

魯肅極具戰略眼光, 他的目標不是東吳偏安一隅。在他和孫權見面後,就提出“鼎足江東,以觀天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五十四卷)的戰略,和諸葛亮隆中對異曲同工,且早於隆中對。為了實現戰略目標,他主張和劉備聯合。在那個時候,只有和劉備聯合才可能和曹操對抗,單靠孫吳自己是不行的。但是他仍主持由劉備手中奪取了荊州三郡,爭三郡成功了,而且孫劉聯盟也沒有破裂,這正是他高明之處。

而偷襲荊州卻造成孫劉聯盟的破裂。魯肅如果還活著,他有可能反對偷襲荊州。劉孫兩家大興兵,曹魏漁人得利,有著極大危險性。從長遠利益看,偷襲對東吳也並不真正有利,如果劉備過分削弱,只能龜縮於西南一隅,那麼東吳也只能偏安東南,“以圖天下”的戰略目標就不可能實現。這樣他支持劉備借荊州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劉備“借荊州”的背後既有現實背景,也有利益驅動。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他的目標不是東吳偏安一隅。在他和孫權見面後,就提出“鼎足江東,以觀天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五十四卷)的戰略,和諸葛亮隆中對異曲同工,且早於隆中對。為了實現戰略目標,他主張和劉備聯合。在那個時候,只有和劉備聯合才可能和曹操對抗,單靠孫吳自己是不行的。但是他仍主持由劉備手中奪取了荊州三郡,爭三郡成功了,而且孫劉聯盟也沒有破裂,這正是他高明之處。

而偷襲荊州卻造成孫劉聯盟的破裂。魯肅如果還活著,他有可能反對偷襲荊州。劉孫兩家大興兵,曹魏漁人得利,有著極大危險性。從長遠利益看,偷襲對東吳也並不真正有利,如果劉備過分削弱,只能龜縮於西南一隅,那麼東吳也只能偏安東南,“以圖天下”的戰略目標就不可能實現。這樣他支持劉備借荊州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劉備“借荊州”的背後既有現實背景,也有利益驅動。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