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為漢武帝解決了三個大難題,漢武帝大喜,然後把他滅族了

導讀:漢武帝劉徹生於西元前156年, 他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 漢武帝劉徹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的繁榮時期, 那一時期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 他的雄才偉略, 文治武功使西漢成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他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 但是再偉大的帝王, 也都離不開有才能的臣子。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 可以說幫漢武帝解決了三個最大的難題。 此人就是主父偃。

主父偃, 山東淄博人, 他出生貧寒, 早年學長短縱橫之術, 到中年時, 聽說漢武帝重視儒術, 於是他就改學《周易》和百家之言。 後來受到儒生排擠, 無奈來到長安。 主父偃來到長安以後, 首先去拜見衛青, 衛青歲多次向漢武帝舉薦他, 但都沒有結果。 後來主父偃著急了, 直接上書漢武帝劉徹, 當天就被召見。 後與徐樂, 嚴安同時拜為郎中, 正式受到漢武帝的重用。

主父偃得到漢武帝重用以後, 一共幫漢武帝做了三年大事, 這三件大事直接讓西漢走向了鼎盛。 具體是哪三件事呢?

第一件事就是幫助漢武帝除掉了地方豪強。 當年一些地方豪強獨霸一方, 為非作歹, 其實力龐大到甚至對中央構成了威脅。 而此時熱衷於搞中央集權的漢武帝怎麼能容得下這些人?但是要動這些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為他們不僅在地方勢力盤根錯節, 而且和中央的高層也都有著利益的來往, 如果貿然殺了他們, 肯定會引起大亂子的, 更何況他們也沒有犯殺頭的大罪。

漢武帝這些發愁了, 不過主父偃卻有注意。 他建議漢武帝把這些豪強統統都遷到茂陵。 茂陵就是漢武帝給自己修陵墓的地方, 在長安的郊區。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第一可以讓郊區迅速發展起來, 第二就是把他們弄到天子腳下, 方便管理他們。 這樣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就除掉了豪強的禍患。

第二件事就是北方的匈奴。 大家都知道, 衛青, 霍去病把匈奴人揍得不輕。 雖然暫時打敗了匈奴人, 但是並沒有除根。 於是主父偃就建議漢武帝在朔方築城, 這樣不僅能夠抵禦匈奴, 還能在打仗的時候及時轉運物資。 這一建議深得漢武帝喜歡。 於是漢武帝就派十萬人前去修建朔方城, 此舉可以說狠狠的打擊了匈奴人的氣焰, 為最終打垮匈奴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件事就是幫助漢武帝削弱諸侯王的實力。 大家都知道, 諸侯王一直以來都是漢朝統治者的心病。 漢高祖劉邦基本上就是用前半生打天下, 後半生除諸侯王。 可悲的是, 劉邦剷除完了異性諸侯王, 又封了一批同姓諸侯王, 本以為這樣就能保住大漢江山了。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到了漢景帝時期,又爆發了同姓諸侯王之亂,所以諸侯王一直是漢朝統治者的心病。

等到漢武帝時,主父偃又為劉徹想到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頒發推恩令。這道旨意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諸侯王死了,就把他的地盤分別分給他的幾個孩子。然後再依次類推,這樣用不了幾年,諸侯王的實力都會大大縮小。這一招化整為零的辦法,直接幫助漢武帝解決了諸侯王的問題。但是主父偃在幫漢武帝謀劃的同時,得罪的人也越來越大。

主父偃幫助漢武帝成就了大業,但是他也徹底得罪了地方豪強和諸侯王。在當時幾乎全天下的諸侯王都恨主父偃,於是這些人聯合向漢武帝施壓,希望漢武帝能除掉主父偃。漢武帝迫于內外的壓力,只能在高興之餘,含淚滅了主父偃一族。

本以為這樣就能保住大漢江山了。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到了漢景帝時期,又爆發了同姓諸侯王之亂,所以諸侯王一直是漢朝統治者的心病。

等到漢武帝時,主父偃又為劉徹想到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頒發推恩令。這道旨意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諸侯王死了,就把他的地盤分別分給他的幾個孩子。然後再依次類推,這樣用不了幾年,諸侯王的實力都會大大縮小。這一招化整為零的辦法,直接幫助漢武帝解決了諸侯王的問題。但是主父偃在幫漢武帝謀劃的同時,得罪的人也越來越大。

主父偃幫助漢武帝成就了大業,但是他也徹底得罪了地方豪強和諸侯王。在當時幾乎全天下的諸侯王都恨主父偃,於是這些人聯合向漢武帝施壓,希望漢武帝能除掉主父偃。漢武帝迫于內外的壓力,只能在高興之餘,含淚滅了主父偃一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