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江為何不斷發動對外戰鬥

《水滸傳》中, 自從宋江上了梁山, 梁山泊就不再寧靜了, 眾好漢經常發動大型對外戰鬥。 然而發動戰爭就真的像宋江所說的那樣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仔細想想, 還真是有點勉強。 其實, 宋江不斷發動對外戰鬥的真正目的有四:

奪取財物以供日需

梁山好漢各懷絕技, 有會法術的, 有打鐵的, 有禁軍教頭, 有醫生, 有書法家, 有神偷等等, 但就是沒有會種糧食的。 不種糧食, 梁山泊眾好漢怎麼生存?人總是要吃飯的。 梁山好漢都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 也不搞商品經營, 如何解決那麼多人的吃飯問題?那只有充分發揮梁山好漢的特長, 去劫富。

宋江血洗祝家莊後, “把祝家莊多餘糧米盡數裝載上車, 金銀財賦犒賞三軍眾將;其餘牛羊騾馬等物將去山中支用。 打破祝家莊, 得糧五十萬石”。 宋江打破高唐州後, “奪轉許多家財, 共有二十餘輛車子”, 這個戰果應該說比救了柴進更有意義。

宋江拿下青州後, “府庫金帛, 倉廒米糧, 裝載五六百車, 又得了二百余匹好馬”。 宋江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的原因之一, 就是“目今山寨錢糧缺少”, 而“梁山泊東有兩個州府, 卻有錢糧”。

鍛煉隊伍廣攬英雄

“自幼曾攻經史”的宋江當然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磨, 不成才。 只有經常讓梁山眾兄弟出去練練手, 他們才會越戰越勇。 通過不斷的對外作戰, 宋江練就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鋼鐵之師。

宋江帶兵作戰, 久而久之, 那些將士們便只會聽命于那一個主帥。 北宋初期, 太祖皇帝趙匡胤為了防止武將專權, 不久採取了一種“將不專兵, 兵不專將”的策略。 如此就不難明白, 為什麼每次出征, 宋江都搶著去。 而每次去, 宋江都大有收穫, 不但新收幾個兄弟上山, 更重要的是他逐步掌控了梁山的軍隊和軍權。 以至於在梁山泊老大晁蓋要親自下山去打曾頭市時, 都調不動更多的軍隊, 最後一去不復返。 宋江正是通過一次次親自領兵對外作戰, 才步步架空了晁蓋,

坐上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擴大影響實現招安

宋江這樣一次次地攻城掠地, 搶州奪府, 自然要驚動朝廷。 在梁山好漢又接連打敗朝廷前來征剿的官軍之後, 朝廷認識到這樣一個現實:只有招安, 才是解決梁山問題最務實的策略。

而招安正是宋江夢寐以求的。 他本來就是個讀書人, 也渴望學而優則仕, 哪能甘心一輩子造反, 讓後世子孫背上千秋“駡名”?在他看來, 作為一個有才能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他真正的前程還是要向朝廷、向“正統”靠攏, 成為體制內的人。 假如宋江當初不打不鬧, 不發動對外戰鬥, 讓朝廷看到他的能量, 招安, 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為當老大找合法途徑

晁蓋臨死前留下了這樣一句遺言:“誰捉住射死我的人,誰就是梁山泊之主”。宋江要當上老大,就必須捉住射死晁蓋的史文恭。最後,史文恭竟鬼使神差地讓盧俊義捉住了。盧俊義是識時務者,自然不肯當這個老大,要讓給宋江。宋江在梁山眾兄弟的擁護下,當老大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但中國人一向講究“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宋江不但要當上老大,還要當一個合法的老大。怎麼才叫合法呢?必須走一個程式。宋江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和盧俊義拈鬮,分別率軍去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誰先打下來,誰當老大。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最後,自然是宋江勝出,名正言順地當上了梁山泊的老大。從根本上來說,宋江不斷發動對外戰鬥,是他攫取梁山泊最高權力、實現招安夢想的一步棋。

為當老大找合法途徑

晁蓋臨死前留下了這樣一句遺言:“誰捉住射死我的人,誰就是梁山泊之主”。宋江要當上老大,就必須捉住射死晁蓋的史文恭。最後,史文恭竟鬼使神差地讓盧俊義捉住了。盧俊義是識時務者,自然不肯當這個老大,要讓給宋江。宋江在梁山眾兄弟的擁護下,當老大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但中國人一向講究“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宋江不但要當上老大,還要當一個合法的老大。怎麼才叫合法呢?必須走一個程式。宋江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和盧俊義拈鬮,分別率軍去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誰先打下來,誰當老大。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最後,自然是宋江勝出,名正言順地當上了梁山泊的老大。從根本上來說,宋江不斷發動對外戰鬥,是他攫取梁山泊最高權力、實現招安夢想的一步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