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玩具很危險,卻很多人玩,當心!別讓“它”害了你寶寶!

水泡前, “水寶寶”如米粒一般大小。

水泡後, “水寶寶”直徑增加10倍。

洛陽當地市場發現, 這種玩具多為三無產品, 未標明可使用年齡範圍, 幼兒一旦誤食會阻塞腸道以致發生危險, 在此提醒家長們儘量不要給小孩子買這類玩具, 平時照看孩子也要多加留心。

3歲男童誤吞“水寶寶”險喪命

有媒體報導, 江蘇淮安一名三歲男童嘔吐腹瀉六天未進食。 到醫院檢查, 發現孩子腸部有腫塊並有穿孔跡象。

醫生當即決定手術, 在男童的腸道內發現一個直徑五釐米的圓形腫塊, 接著在腸子另一處又發現一個腫塊, 在將腫塊切除後, 醫生看到一個直徑約5釐米, 呈暗黃色, 質地很脆的球狀異物。

醫生們判斷, 這個異物是孩子玩的“水寶寶”玩具, 這類玩具未泡水前很小, 放入水中後不斷膨脹變大。 這時家裡人才知道, 原來是孩子玩耍間誤食了小玩具。 對此, 醫生表示, 如果孩子就診再遲些, 可能會出現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危險。

學校周邊有售, 不少小學生喜歡玩

那麼, 這種名為“水寶寶”的兒童玩具在洛陽是否也有售賣?

昨日下午, 記者來到洛龍區芳達市場, 在多家玩具店內, 記者看到了“水寶寶”。 這種類似小珠子的透明小球, 用小塑膠袋或小玻璃瓶裝著, 每袋售價0.5元~1元不等。

店員說, “水寶寶”就是將顏色各異的珠子放到水裡後, 過一段時間就會膨脹變大, 變成晶瑩剔透的“水晶球”, 非常好看。 櫃檯上, 一個塑膠瓶子裡裝滿了直徑約2釐米左右的“水寶寶”, 摸起來非常柔軟。

“這些大的珠子都是從小珠子變成的。 ”該店員說, 因為色彩鮮豔, 還會變大, 具有一定觀賞性, 很多小孩子喜歡玩。

記者注意到, 裝有“水寶寶”的塑膠袋及瓶子都很粗糙, 使用說明為英文, 沒有生產日期、生產廠家、生產位址和提示適用于哪個年齡段兒童使用的說明。

記者問店員這類玩具為何種材質, 對方表示不太清楚, 只說是小孩子玩的, 比較安全, 沒有任何毒性。

隨後, 記者走訪了市區多所學校門口的商店, 也發現有售。 “這種是在玻璃瓶裡泡好的, 有很多種顏色, 賣得比較好, 學生大都買去作為裝飾品。 ”西工區凱旋路學校附近一家店主向記者介紹售賣的“水寶寶”。

在景華路一所小學門口, 不少學生都知道“水寶寶”。 “它放到水裡邊會慢慢變化, 逐漸長大, 有很多種顏色, 很漂亮, 也很神奇, 同學們都喜歡玩。 還比賽看誰的‘水寶寶’彈得高呢。 ”一名小學生說道。

米粒般大小,遇水膨脹如彈珠

這些“水寶寶”為何會遇水膨脹呢?對人體是否有害呢?

昨日下午,大河報記者帶著變大後的“水寶寶”來到河南科技大學化工與製藥學院化工系,該院姚大虎博士告訴記者,這種“水寶寶”其實是一種吸水性樹脂,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酸鈉,是一種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遇水就會膨脹,而且吸水性特別強。這種材料吸水後,會迅速膨脹,能夠吸收自身體積的幾百倍到幾千倍,主要應用在一些工程堵漏、防滲等方面。

姚大虎博士說,吸水性樹脂,一般是用澱粉混合丙烯腈或丙烯酸酯製成的,而丙烯腈和丙烯酸酯都有一定的毒性,像這種顏色各異的“水寶寶”,可能是由於商家添加工業色素所致。所以,家長要留心,切忌讓年齡小的兒童接觸,以免誤食。

讓危險小物件遠離兒童

此外,記者向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區醫院小兒外科主任張建豐諮詢。他說,醫院接診過一名類似患兒,最終也是通過手術將體內的異物取出,保住了患兒性命。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兒童誤食硬幣、扣子等情況還是比較常見。

張建豐說,家中有3歲以下的寶寶,最好將家中小物件放好,由於這個階段的寶寶缺乏一定的辨識能力,好奇心強,防範意識薄弱,最易誤吞東西。所以,很多在成年人眼裡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就很有可能成為傷害寶寶的致命“武器”。應經常提醒孩子不要隨意吞食東西,儘量讓孩子避免接觸體積小的物件,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米粒般大小,遇水膨脹如彈珠

這些“水寶寶”為何會遇水膨脹呢?對人體是否有害呢?

昨日下午,大河報記者帶著變大後的“水寶寶”來到河南科技大學化工與製藥學院化工系,該院姚大虎博士告訴記者,這種“水寶寶”其實是一種吸水性樹脂,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酸鈉,是一種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遇水就會膨脹,而且吸水性特別強。這種材料吸水後,會迅速膨脹,能夠吸收自身體積的幾百倍到幾千倍,主要應用在一些工程堵漏、防滲等方面。

姚大虎博士說,吸水性樹脂,一般是用澱粉混合丙烯腈或丙烯酸酯製成的,而丙烯腈和丙烯酸酯都有一定的毒性,像這種顏色各異的“水寶寶”,可能是由於商家添加工業色素所致。所以,家長要留心,切忌讓年齡小的兒童接觸,以免誤食。

讓危險小物件遠離兒童

此外,記者向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區醫院小兒外科主任張建豐諮詢。他說,醫院接診過一名類似患兒,最終也是通過手術將體內的異物取出,保住了患兒性命。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兒童誤食硬幣、扣子等情況還是比較常見。

張建豐說,家中有3歲以下的寶寶,最好將家中小物件放好,由於這個階段的寶寶缺乏一定的辨識能力,好奇心強,防範意識薄弱,最易誤吞東西。所以,很多在成年人眼裡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就很有可能成為傷害寶寶的致命“武器”。應經常提醒孩子不要隨意吞食東西,儘量讓孩子避免接觸體積小的物件,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