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洋酒在廣東人心中猶如茅臺在北方人心中的地位,尤其幹邑白蘭地!

在廣東, 法國幹邑(特別是XO)的地位相當於茅臺在北方地區的地位, 無論是應酬還是聚餐, 幹邑都不可或缺, 喝XO甚至被認為比喝茅臺、五糧液更有面子。 為什麼廣東人對幹邑情有獨鍾?

“奇怪”的中國幹邑消費市場

在國外, 價格昂貴的XO幹邑(即幹邑白蘭地的Extra Old級別, 原酒最低陳年時間要求6年以上)被認為是“貴族的享受”, 但是XO即使在中國的縣城也比比皆是, 在便利店就能買到。

根據法國幹邑行業管理局(BNIC)的統計資料, 中國市場每年進口超過10億歐元的幹邑白蘭地, 是世界上僅次於北美的幹邑消費大國。 不過奇怪的是, 在中國, VSOP(VERY SUPERIOR OLD PALE, 原酒陳年4年以上)及XO才是市場消費的主體, 而在西歐和北美, 級別較低的VS(VERY SUPERIOR)受歡迎的程度遠超中國。

馬爹利XO

在北美市場, 受Hip Hop文化的影響, 幹邑的主力消費群是黑人, 而且大部分人喝的是VS級別的幹邑。

XO文化來自香港?

在改革開放前, 華僑們回鄉探親無不帶著一兩瓶幹邑XO, 於是這琥珀色的酒液就成為高級舶來品的標誌, 深深烙印在人們腦中;改革開放後, 由於地理、文化的鄰近關係, 廣東人受香港幹邑文化的影響遠超北方省份。

從1980年代中期以來, 香港就一直是世界上人均消費幹邑最多的地區。

根據1992年《紐約時報》的報導, 香港人在90年代初每年要喝掉360萬瓶幹邑, 而當時整個香港的人口也只有600萬。 也就是說, 無論男女老少, 以平均計算, 每一個香港人每年要喝掉超過半瓶的幹邑, 其中大部分都是VSOP和XO。

自8、90年代以來, 幹邑在香港無處不在——無論是婚宴、商務宴請乃至大排檔宵夜,

也無論消費人群的收入水準高低。 不過, 有人說最初將幹邑文化帶到香港的, 卻是上海的商業大亨們。 他們在上世紀中葉將幹邑帶到香港, 其他的香港商人很快就與這些上海大亨一樣喝上了幹邑。

在上世紀90年代, 日本也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幹邑進口國, 但是他們的人均消費量只有0.04升/人, 而香港的人均消費量高達0.57升。 香港人的幹邑消費量如此巨大, 是因為他們並不像其他國家的人那樣慢慢品嘗, 而是大杯大杯地一干而盡。 在傳統的婚宴酒席上, 一桌12人就要喝掉2瓶幹邑, 這對歐美、日本等國家的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香港人的幹邑消費習慣很快就被帶到了廣東地區。 幹邑被認為是財富、權貴和品味的象徵,

在政界、商界都極受歡迎。 這種風潮一直延續至今。

廣告的文化影響

說到幹邑的經典廣告, 很多人都會立刻想起黃霑的經典廣告語“人頭馬一開, 好事自然來”。 這個成功的廣告對人頭馬幹邑的推廣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在廣東地區80、90年代生活的人們, 也許還會對人頭馬的另一個系列廣告有印象, 那就是他們的“Club人頭馬特級幹邑, 男人至醒嘅心得。 ”系列廣告。

在這個系列廣告裡面,享用頂級幹邑這件事情,被營造成專屬於男人的活動,將女性完全排除在外。廣告引起很多爭議,而主創人員公開撰文表示,他們想要把人頭馬幹邑塑造成男人專屬的產品,就像現實中有許多專屬於女人的產品一樣。

再如電影《沒完沒了》中“路易十三”的那場戲:大偉喝醉了,抱著“路易十三”連睡覺都不放,大偉的哥們看他喝多了,問道:“大偉想吐嗎?”大偉抱著酒瓶說:“想,那我也不吐,我捨不得,十三,路易的。”這段對白不僅詼諧幽默,而且還巧妙地為“路易十三”這種酒做了宣傳。

在這個系列廣告裡面,享用頂級幹邑這件事情,被營造成專屬於男人的活動,將女性完全排除在外。廣告引起很多爭議,而主創人員公開撰文表示,他們想要把人頭馬幹邑塑造成男人專屬的產品,就像現實中有許多專屬於女人的產品一樣。

再如電影《沒完沒了》中“路易十三”的那場戲:大偉喝醉了,抱著“路易十三”連睡覺都不放,大偉的哥們看他喝多了,問道:“大偉想吐嗎?”大偉抱著酒瓶說:“想,那我也不吐,我捨不得,十三,路易的。”這段對白不僅詼諧幽默,而且還巧妙地為“路易十三”這種酒做了宣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