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聊城印記(92)冠縣武訓傳說: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載入正史第一人

編者按:

聊城, 地處魯西平原, 毗鄰河南、河北, 位於華東、華中、華北三大區域交界處。 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這裡交匯, 禮樂興邦的齊魯文化和慷慨悲歌的燕趙文化在這裡交融。

聊城歷史悠久, 人文繁盛, 湧現出無數英雄豪傑。 這些人創造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也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構築起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

聊城以"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而著稱。 京杭大運河和徒駭河縱貫市區, 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環抱古城, 、鐵塔、山陝會館、、傅斯年陳列館、孔繁森紀念館等聞名海內外的文物單位,

似顆顆明珠閃爍於城中湖畔, 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獨特城市風貌。

生活在一座城市, 要讀懂她的內涵, 瞭解她的故事。 聊城, 值得我們無限品讀。 大眾網聊城站推出人文地理類新聞欄目--《聊城印記》, 在往事中訴說聊城歷史, 在現實中描繪聊城發展, 在歷史、現在、未來的穿越交錯之間, 記錄聊城, 愛上聊城。

武訓像。 (圖片轉自網路)

武訓影視人物形象。

任金光暢談武訓傳說。 (資料圖)

記載"武訓傳說"的書籍。 (資料圖)

大眾網記者 侯曉

"黑狗白狗你別咬, 我是辦義學的武七跑不了……"這是《武訓興學歌》中的一首《武訓要飯狗不咬》其中的幾句歌詞。 一首首興學歌印證了武訓數十年的討飯生涯, 見證了一武訓段極具傳奇色彩的經歷, 武訓也成為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載入正史第一人。 關於武訓的傳說, 民間流傳著很多故事。

被主人轟出門 立志要飯辦學

關於武訓的民間傳說, 大約有四十幾個故事。 說起他的傳奇人生, 就要從他從小給地主打長工說起。 武訓是冠縣柳林人, 很小就沒了父親, 跟著母親串百家門, 吃百家飯。 長大後, 就跟別的窮家孩子一樣,

找個地主家扛活當長工。 然而在當長工期間, 因為記帳的問題, 被主人轟出門。

當時規矩是, 工錢一年一給, 家有急事, 可以找東家支點錢, 年底臘月二十三算帳。 但是到結帳的日子, 武訓去領錢, 本想回家好年。 誰知地主打開帳本, 算盤珠子一撥拉, 硬武訓把八吊錢都支走了。 武訓說他就借了三回錢, 總共兩吊錢。 兩人大吵起來, 武訓不識字, 不會看帳本。 最後, 地主喊人把武訓打了一頓, 扔出大門外。

武訓被趕出後又疼又氣, 為了不讓母親傷心, 就掙扎到一個破廟裡, 三天水米沒沾牙。 三天后, 武訓開始滿大街要飯, 立志要辦學。 武訓覺得受欺負就是因為不識字、沒文化, 決定討飯要錢修義學院。 當時他說這話, 很多人都以為他瘋了, 然而誰又能想到,他這一要就要了30年,一輩子沒娶妻生子,辦成了學校。

討飯轉放債終圓了辦學夢

武訓靠討飯、要錢、拾線頭纏線蛋賣錢、給人推磨壓碾,慢慢也攢了一些錢。可他心裡一算帳,只憑著這樣攢幾個小錢是不行的,於是就想到了放債收利息。當時武訓找到一個心眼好且有錢有勢的婁峻嶺婁老爺,幫他放債收利息,就這樣極大增加了武訓的資本積累。

隨後,武訓又將這些錢置辦了230多畝地,自己當起了小地主,從此翻了身。經過一系列運作,武訓攢到7000多吊錢,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的人物了。儘管也有人給他說親,但是武訓一心想辦學,不為所動,終身未娶妻生子。

最終,武訓通過多年的打拼,終於在柳林修了他的第一處義學"崇賢義塾",從此他出了名,大小官員、老財大戶紛紛捐錢。在建成第一處學堂之後,武訓劃建第二處學堂,但是手裡資金有限。

在離武訓家武莊不遠有個村子叫莊科,村裡有座廟叫"千佛堂",廟裡有個和尚叫了證。了證是位高僧,他和武訓有些相似,整天四方化緣,討到錢不捨得吃穿,只為完成自己許下的一個大願,就是把"千佛堂"翻蓋成"萬佛堂"。可是,幹了好多好多年,算算攢下的錢還不夠,他一下子就想起了武訓。"

兩人住的地方本來就不遠,經過一番溝通後,最終他們二人合力在楊二莊蓋了第二處義學,叫"育英堂"。

皇家授匾巡撫帶頭募捐

在成功建起兩處學堂後,武訓的事蹟在當地可謂家喻戶曉。這時,又有臨清富人,資助他在臨清市建了第三處學堂。這位富人是當時掌管臨清關稅,相當有錢,他在聽了武訓的故事之後,就資助他在臨清建了第三處學堂,叫"禦史巷義學",便是現在的臨清市武訓實驗小學。

當時,武訓的事蹟響遍全省,時任山東巡撫張曜聞知武訓義行後,特下示召見。張曜聞還下令免征義學田錢糧和徭役,另捐銀200兩,這直接引領了一波捐助武訓辦學熱潮。當時的富商、官紳紛紛捐款。

就連光緒帝都親自授匾,為武訓頒以"樂善好施"匾額,並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關於武訓的傳說雖然帶有一定的虛化及神話色彩。不過,經考證,多為真人真事,虛化部分很少。武訓這種"叫花子辦學"模式,在當時的教育界成為一種美談。

建國後曾掀起一場文化批判運動

關於後世對武訓的評價,可謂褒貶參半,但總體上褒多於貶。在武訓死後百余年間,後人對於他的評價可以說經歷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時期。民國時期,對於武訓的評價很高,很多國民黨軍政要員都給他親自題詞。

上世紀五十年代,由趙丹主演的電影《武訓傳》在全國上映之後,迅速火爆全國,當時的人們對於武訓的評價也很高。但是由於武訓後期放債、買地收地租等瑕疵,曾掀起一場文化批判運動。

當時中央成立了一個武訓調查組,之後便掀起了建國之後第一場文化批判運動。文革期間,武訓再次被批判。直到改革開放,武訓才逐漸地恢復名義。當時,國家宣導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包括民間文學、歌謠、諺語。就開始收集、整理武訓的資料,慢慢為其平反。

武訓現在是冠縣"代言人"

應該說,武訓是冠縣的大名人,在外是冠縣的代言人。來到冠縣柳林,你可以看到武訓祠和武訓墓,仔細聆聽關於武訓的故事,慢慢品讀武訓精神。在百米碑廊前,能看到近現代知名人士馮玉祥、郭沫若等為武訓的題辭及一些著名學府如北師大、華東師大等題辭。

近年來,冠縣政府不斷重視武訓傳說的文化保護和挖掘。關於武訓的大量優秀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幾年前,由冠縣文廣新局原副局長任金光創作完成的20集電視連續劇《武訓傳》在央視和省台播放。此外,冠縣還曾創作《武訓推磨》等5部小戲。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由任金光和時任冠縣文廣新局副局長李貴才歷時一年多創作的長篇山東快書作品《武訓傳》問世,備受業界關注。將武訓故事用山東快書形式加以修飾,更容易貼近群眾文化生活,更容易將武訓精神傳播到每個人心中。

然而誰又能想到,他這一要就要了30年,一輩子沒娶妻生子,辦成了學校。

討飯轉放債終圓了辦學夢

武訓靠討飯、要錢、拾線頭纏線蛋賣錢、給人推磨壓碾,慢慢也攢了一些錢。可他心裡一算帳,只憑著這樣攢幾個小錢是不行的,於是就想到了放債收利息。當時武訓找到一個心眼好且有錢有勢的婁峻嶺婁老爺,幫他放債收利息,就這樣極大增加了武訓的資本積累。

隨後,武訓又將這些錢置辦了230多畝地,自己當起了小地主,從此翻了身。經過一系列運作,武訓攢到7000多吊錢,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的人物了。儘管也有人給他說親,但是武訓一心想辦學,不為所動,終身未娶妻生子。

最終,武訓通過多年的打拼,終於在柳林修了他的第一處義學"崇賢義塾",從此他出了名,大小官員、老財大戶紛紛捐錢。在建成第一處學堂之後,武訓劃建第二處學堂,但是手裡資金有限。

在離武訓家武莊不遠有個村子叫莊科,村裡有座廟叫"千佛堂",廟裡有個和尚叫了證。了證是位高僧,他和武訓有些相似,整天四方化緣,討到錢不捨得吃穿,只為完成自己許下的一個大願,就是把"千佛堂"翻蓋成"萬佛堂"。可是,幹了好多好多年,算算攢下的錢還不夠,他一下子就想起了武訓。"

兩人住的地方本來就不遠,經過一番溝通後,最終他們二人合力在楊二莊蓋了第二處義學,叫"育英堂"。

皇家授匾巡撫帶頭募捐

在成功建起兩處學堂後,武訓的事蹟在當地可謂家喻戶曉。這時,又有臨清富人,資助他在臨清市建了第三處學堂。這位富人是當時掌管臨清關稅,相當有錢,他在聽了武訓的故事之後,就資助他在臨清建了第三處學堂,叫"禦史巷義學",便是現在的臨清市武訓實驗小學。

當時,武訓的事蹟響遍全省,時任山東巡撫張曜聞知武訓義行後,特下示召見。張曜聞還下令免征義學田錢糧和徭役,另捐銀200兩,這直接引領了一波捐助武訓辦學熱潮。當時的富商、官紳紛紛捐款。

就連光緒帝都親自授匾,為武訓頒以"樂善好施"匾額,並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關於武訓的傳說雖然帶有一定的虛化及神話色彩。不過,經考證,多為真人真事,虛化部分很少。武訓這種"叫花子辦學"模式,在當時的教育界成為一種美談。

建國後曾掀起一場文化批判運動

關於後世對武訓的評價,可謂褒貶參半,但總體上褒多於貶。在武訓死後百余年間,後人對於他的評價可以說經歷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時期。民國時期,對於武訓的評價很高,很多國民黨軍政要員都給他親自題詞。

上世紀五十年代,由趙丹主演的電影《武訓傳》在全國上映之後,迅速火爆全國,當時的人們對於武訓的評價也很高。但是由於武訓後期放債、買地收地租等瑕疵,曾掀起一場文化批判運動。

當時中央成立了一個武訓調查組,之後便掀起了建國之後第一場文化批判運動。文革期間,武訓再次被批判。直到改革開放,武訓才逐漸地恢復名義。當時,國家宣導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包括民間文學、歌謠、諺語。就開始收集、整理武訓的資料,慢慢為其平反。

武訓現在是冠縣"代言人"

應該說,武訓是冠縣的大名人,在外是冠縣的代言人。來到冠縣柳林,你可以看到武訓祠和武訓墓,仔細聆聽關於武訓的故事,慢慢品讀武訓精神。在百米碑廊前,能看到近現代知名人士馮玉祥、郭沫若等為武訓的題辭及一些著名學府如北師大、華東師大等題辭。

近年來,冠縣政府不斷重視武訓傳說的文化保護和挖掘。關於武訓的大量優秀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幾年前,由冠縣文廣新局原副局長任金光創作完成的20集電視連續劇《武訓傳》在央視和省台播放。此外,冠縣還曾創作《武訓推磨》等5部小戲。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由任金光和時任冠縣文廣新局副局長李貴才歷時一年多創作的長篇山東快書作品《武訓傳》問世,備受業界關注。將武訓故事用山東快書形式加以修飾,更容易貼近群眾文化生活,更容易將武訓精神傳播到每個人心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