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帝遜位後因溥儀做出的一件錯事,讓軍閥恨之入骨後把其趕出宮去

清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自1644年入主中原至1912年清帝遜位享國268年, 同時清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大一統的王朝。

清朝對歷史的貢獻可圈可點, 它拓寬了自明朝以來的疆土, 同時收復了臺灣, 建立了近代以來的領土範圍, 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但於此同時清初大興文字獄和剪髮留辮風波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災難。 歷史的車輪走過了“康雍乾盛世”, 自嘉慶帝即位後白蓮教起義和官場腐敗危機四起, 曾經雄踞東方的文明大國也開始走了下坡路, 特別是兩次鴉片戰爭後, 列強用炮火打開了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 腐朽的清王朝也在轟轟烈烈的社會變革中慢慢崩塌。 特別是1900年發生的庚子事變使得當時的清政府完全成為了列強在華的代理人, 革命党人自此前赴後繼進行革命, 1911年隨著武昌起義的一聲炮響,
中國也迎來了民主共和的新紀元, 後在各方勢力的斡旋下, 1912年2月清帝遜位, 自此2000多年的帝制被推翻, 此後誰若敢碰復辟的紅線必將遭到無情的討伐, 同時也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架上。

而清遜帝在退位之時也不過只是個6歲的孩童, 據說溥儀剛一登基時曾在父親醇親王載灃面前一直大哭不止,

因此載灃對著溥儀哄著說“快完了, 快完了”被認為是大清滅亡的徵兆, 誰料想真的沒過幾年清朝真的滅亡了。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 南方各省紛紛獨立表示回應革命, 此時的朝廷亂了陣腳, 在沒有任何人能力挽狂瀾的情況下, 請出了已經被載灃痛恨並驅逐出政壇的袁世凱並讓其出任內閣總理大臣。 當時下野袁世凱一直隱居在老家, 他心中一直不忘政治, 時刻觀察著時局的變化, 辛亥革命爆發不久東山再起的袁世凱再也不給任何人機會, 他握住了手中牢牢的權力, 在清廷內外交困的危機中順勢做出了逼迫皇帝退位的法子實現了自己成為了民國大總統的夢想。

當孫中山在南方成為了中華民國臨時總統後不久即致電北方的袁世凱, 希冀於讓清帝遜位來交換總統的名號, 最後袁世凱答應了, 他派人和孫中山部一起和談, 最後達成了南北和議。 1912年袁世凱在隆裕面前哭訴時局的緊迫, 最後用清帝遜位後優撫的政策來脅迫清廷,

最後無奈的隆裕答應了要求, 此後每年民國要給清室400萬兩歲用, 並且讓皇室人員繼續可以居住紫禁城, 皇宮內的規制不變, 皇帝稱號在宮內繼續保持。

而就是這樣一個在當時約定成俗的一個明文條件最後卻在1921年被打破了, 馮玉祥在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他不僅廢除了對清帝皇室的每年歲用,還將溥儀和中皇室成員和遺老遺少一起趕出了紫禁城。馮玉祥的態度非常堅決,限制清室在一日內全部出去,否則軍法處置,而這個被驅趕的過程最後沒有超過兩個小時,當天的下午4時10分,馮玉祥部的鹿鐘麟將優脅迫溥儀及其後妃親屬離開故宮,自此從1912年開始在皇城內繼續存在的13年小朝廷宣告結束。

溥儀被趕出宮後的境況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一開始他和皇后妃子傭人一起寓居於天津靜園,1931年9.18事變東北淪陷後,溥儀在日本人的慫恿下去了長春,並在那裡成為了日偽的同盟,後建立了所謂的“偽滿洲國”成為了偽滿的康得皇帝,被日本人控制和利用。

按理說既然當年有南北議和的優待清室的約定不會發生軍閥驅趕遜帝出宮的情況,但就是因為在“北京政變”發生數年之前的一件驚動全國的大事件讓當時的國人包括軍閥對清室恨之入骨,為此一直都要借機將清室趕出皇宮並廢除優待條件。這就是於1917年發生的“張勳復辟”事件,自辛亥革命後各地興起了剪辮潮,可以講一夜之間曾經留著當時男子身後的長辮都化為烏有,因此剪辮也成為了響應革命的一個標誌之一,短短數年間很少能在民間和上層社會中看到清朝留辮的人了。但就是在這些軍閥中有一個人非常的特立獨行,雖然他打著民國的旗幟,卻一直身體力行的留辮並且讓部下和自己軍隊中的每個人都不能剪掉辮子,以示對前清的效忠,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辮帥”張勳,其率領的部隊也被稱為“辮子軍”。

1917年因北京發生了以大總統黎元洪和總理段祺瑞的府院之爭,可以講雙方鬧得不可開交,此時遠在南方的張勳看到時機以到,即派兵以“調停”為名北上,很快進兵到北京後,他靜悄悄的潛入到了皇宮內,並在1917年7月1日身穿黃馬褂、頭戴頂戴花翎、率領康有為、王士珍、劉廷琛等人朝見清遜帝溥儀,而不知情的溥儀被眾人擁戴下重新登基稱帝,並行了三拜九叩禮。張勳通電全國,宣佈“復辟”成功,並要求各省“遵用正朔,懸掛龍旗”,此後不久的北京城消失了數年的龍旗被懸掛起來,一時間人們是滿臉懵圈。但張勳復辟的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即被段祺瑞的“討逆軍”給擊敗了,張勳為了避難甚至還逃到了荷蘭使館,而僅僅存在12天的“清朝”皇帝溥儀再次退位,令人唏噓不已。

雖在此後幾年溥儀(但因為當時聽從張勳的說法而復辟是溥儀前半生做出的最大錯事)也沒有再繼續重演“復辟”的大戲,但給眾軍閥和世人留下了不滅皇帝夢的印象讓人恨之入骨,隨著軍閥混戰的開展,政權也一直在不斷更迭,為了能夠徹底掃平溥儀的復辟路,1921年馮玉祥打進北京後將溥儀驅趕了出去,如此結局也讓人為之感慨不已。

馮玉祥在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他不僅廢除了對清帝皇室的每年歲用,還將溥儀和中皇室成員和遺老遺少一起趕出了紫禁城。馮玉祥的態度非常堅決,限制清室在一日內全部出去,否則軍法處置,而這個被驅趕的過程最後沒有超過兩個小時,當天的下午4時10分,馮玉祥部的鹿鐘麟將優脅迫溥儀及其後妃親屬離開故宮,自此從1912年開始在皇城內繼續存在的13年小朝廷宣告結束。

溥儀被趕出宮後的境況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一開始他和皇后妃子傭人一起寓居於天津靜園,1931年9.18事變東北淪陷後,溥儀在日本人的慫恿下去了長春,並在那裡成為了日偽的同盟,後建立了所謂的“偽滿洲國”成為了偽滿的康得皇帝,被日本人控制和利用。

按理說既然當年有南北議和的優待清室的約定不會發生軍閥驅趕遜帝出宮的情況,但就是因為在“北京政變”發生數年之前的一件驚動全國的大事件讓當時的國人包括軍閥對清室恨之入骨,為此一直都要借機將清室趕出皇宮並廢除優待條件。這就是於1917年發生的“張勳復辟”事件,自辛亥革命後各地興起了剪辮潮,可以講一夜之間曾經留著當時男子身後的長辮都化為烏有,因此剪辮也成為了響應革命的一個標誌之一,短短數年間很少能在民間和上層社會中看到清朝留辮的人了。但就是在這些軍閥中有一個人非常的特立獨行,雖然他打著民國的旗幟,卻一直身體力行的留辮並且讓部下和自己軍隊中的每個人都不能剪掉辮子,以示對前清的效忠,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辮帥”張勳,其率領的部隊也被稱為“辮子軍”。

1917年因北京發生了以大總統黎元洪和總理段祺瑞的府院之爭,可以講雙方鬧得不可開交,此時遠在南方的張勳看到時機以到,即派兵以“調停”為名北上,很快進兵到北京後,他靜悄悄的潛入到了皇宮內,並在1917年7月1日身穿黃馬褂、頭戴頂戴花翎、率領康有為、王士珍、劉廷琛等人朝見清遜帝溥儀,而不知情的溥儀被眾人擁戴下重新登基稱帝,並行了三拜九叩禮。張勳通電全國,宣佈“復辟”成功,並要求各省“遵用正朔,懸掛龍旗”,此後不久的北京城消失了數年的龍旗被懸掛起來,一時間人們是滿臉懵圈。但張勳復辟的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即被段祺瑞的“討逆軍”給擊敗了,張勳為了避難甚至還逃到了荷蘭使館,而僅僅存在12天的“清朝”皇帝溥儀再次退位,令人唏噓不已。

雖在此後幾年溥儀(但因為當時聽從張勳的說法而復辟是溥儀前半生做出的最大錯事)也沒有再繼續重演“復辟”的大戲,但給眾軍閥和世人留下了不滅皇帝夢的印象讓人恨之入骨,隨著軍閥混戰的開展,政權也一直在不斷更迭,為了能夠徹底掃平溥儀的復辟路,1921年馮玉祥打進北京後將溥儀驅趕了出去,如此結局也讓人為之感慨不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