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代女特”黃慕蘭的傳奇人生

她, 是20世紀30年代活躍在上海灘的“一代名媛”;她, 有著顯赫的出身, 嬌好的容貌;她, 是周恩來口中“黨的百科全書”, 是陳賡大將心中“中國革命曲折發展的反映”;她, 是多情才子郭沫若長篇小說《騎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的原型, 更用親身經歷譜寫下茅盾筆下《蝕》中的若干故事。 她, 就是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的傳奇女營救部長——黃慕蘭。 大熱的電視劇《鋒刃》, 講述抗戰時特工的故事。 然而, 那只是故事。 黃慕蘭卻用她真實的過往向我們講述著在敵人刀尖上起舞的英姿……

師從“周南”

學生時代

1907年, 一個名叫黃彰定的女孩兒出生在湖南瀏陽, 其父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期間著名的“瀏陽三傑”之一——黃穎初(另二傑為譚嗣同和唐常才)。 作為黃家的長女, 父親對彰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他常說:“你若是個男孩兒, 定能光宗耀祖。 ”黃父思想開明, 對女兒疼愛有加, 加之社會地位極高,

彰定從小便能接觸到當時的各界名流, 尤其是譚嗣同以及其他國民政府要員的進步思想, 一直深深地影響著年幼的彰定。 慕蘭這個名字, 也是因為她長大後感懷花木蘭的身世, 決心為國家民族奉獻自己的一生而特意改的。

12歲時, 慕蘭被父親送進了湖南著名的周南女校。 該校前身是創始人朱劍凡的私家花園, 創立於1905年5月1日, 取《詩經·周南》之名, 是明末清初湖南乃至整個中國的女性人才搖籃:向警予、蔡暢、丁玲、楊開慧等都曾在此就讀。 而慕蘭則是周南百年歷史上最最傳奇的人物。

營救關向應

黃慕蘭

1931年1月, 黃慕蘭調任中國人民互濟總會的營救部長, 與潘漢年單線聯繫。 那一年的上海地下黨, 受到“左”傾思想的嚴重影響, 遭到嚴重的破壞。 大批同志被捕, 白色恐怖籠罩著地下黨組織, 營救任務異常繁重。 黃慕蘭的出身和社會交往, 可以很好地為其真實身份打掩護。 而且, 她可以充分利用黃家的舊相識, 如譚嗣同、唐常才的遺孤, 黃興、蔡鍔的兒子等等——他們都是黃父的學生——既能保全自己,

又方便營救被捕的各位同志。

只是慕蘭萬萬沒有想到, 自己上任後營救的第一位“大人物”居然是中央政治局委員, 時任軍委書記的關向應。 1931年初, 國民黨抓獲了中共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 這位掌握大量共產黨核心機密的大員隨即叛變, 成為“中共歷史上最危險的叛徒”。 由於事發突然, 中共上海地下黨倉促之中沒有來得及通知大家轉移, 故而一大批同志被捕, 這其中就包括當時正在上海領導全國工聯工作的關向應。 唯一值得慶倖的是, 關向應雖然被捕, 但由於種種巧合, 他並未暴露身份, 而是一直化名李世珍, 以商人的身份成為龍華監獄中的重大嫌疑分子。 但是顧順章的叛變, 對中共地下常的打擊近乎致命,

許多領導人都是在他的指認之下被反動派槍斃, 惲代英就是其中之一。 儘管關向應並未立即暴露, 但顧順章存在一日, 關書記的情況就危險一時。 所以, 周恩來指示黃慕蘭: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營救關向應同志!

為了更好地協助慕蘭開展營救工作, 中共上海地下黨物色了一位名叫陳志皋的青年進步律師替關向應辯護。 陳志皋可不是一般的人, 他出身名門世家, 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間著名的陳閣老陳元龍的後代。 其父陳其壽曾為清廷二品大員, 後在上海法租界做過十八年的會審公堂刑庭庭長, 是一位很開明的法官。 雖然在1931年已經告老退休, 但其在上海司法界的影響力依舊深遠。 陳志皋從上大學時起, 就受進步思想影響頗深,參加過罷課活動,也請其父保釋過進步的學生和共青團員,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施蜇存、戴望舒和杜衡。由此可見,選擇陳志皋,是中共黨組織的精心安排。

黃慕蘭在上海

黃慕蘭心裡很清楚,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安全的手段營救關向應,必須由陳志皋之父陳其壽出面。於是,在得到陳志皋的信任之後,她委婉地提出了面見陳老爺子的請求。此時的陳其壽病休在家,很少接見陌生人。但當他聽說,黃慕蘭為黃穎初之女,而黃穎初為譚嗣同舊交之時,便欣然應允。畢竟,清朝末年,士大夫之中的有識之士對譚嗣同都是敬仰有加,更何況黃穎初還曾與其一起整理過《仁學》,並一直支持維新變法運動。在慕蘭看來,正是因為父親的這層關係,讓陳老爺子在尚未見到她時,已對她留下了半分好感。聽聞黃小姐是因為表哥(即關向應)被當作“共党嫌疑分子”被捕之事前來求助,陳其壽十分開明地說:“這年頭,把辛亥革命的成果都斷送掉了,連年軍閥混戰,到處苛捐雜稅。共產黨,共產黨!哪有那麼多人願意冒著丟腦袋的危險去做共產黨啊?還不都是給那些新軍閥和貪官污吏們逼的嗎?官逼民反嘛!”初次見面之後,陳其壽答應幫忙。

很快,陳其壽約見了負責關向應案的法官趙韻逸來家赴宴,並通知黃慕蘭一同宴飲。席間,陳其壽開門見山地告訴趙法官,黃小姐已是自己的乾女兒,這次是為了其表哥李世珍的案子而來,“她的表兄是做生意的,不知為什麼在上海被當做‘共產黨嫌疑犯’給抓起來了。可能你們抓錯人了吧?有什麼證據嗎?口供怎麼樣?” 趙法官說:“沒什麼證據,他自己也說是個經商的。”陳老爺子順著他的話就說:“是啊!沒有證據怎麼就亂抓人呢?這個案子是志皋接辦的,看在我的面子上,就放了他吧!”那法官忙說:“陳老伯,我回去再看看案卷。您的吩咐,我一定盡力照辦就是了。”

然而,趙法官回去之後,卻並沒有立即將關向應放出來了。恰逢此時,又出現了向忠發叛變一事,關向應的處境日愈危急。儘管向忠發還沒有來得及指認,就被國民黨槍斃了,但為避免夜長夢多,中央指示黃慕蘭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營救關向應。

於是,乾女兒慕蘭,又一次來到陳府,委婉地向陳其壽提出表哥依然在押一事。陳老爺子極為生氣,斥責趙韻逸辦事不力。趙不得已,說出其中原委。原來,實際上他已經決定無罪釋放“李世珍”了,但與李犯同案的另一人的口供還有點出入,現在正在核對當中。陳老爺子問明瞭辦此案的書記官姓李,有抽鴉片煙的嗜好,就叫陳志皋用他的名義,給那個李書記官送了四兩最好的“雲土”(產于雲南的品質最好的鴉片煙土)去。於是書記官看在陳老爺子的人情面子上,就把兩人的口供改為完全一致了。關向應也終於順利出獄。營救部長黃慕蘭首戰告捷。

密報周恩來

黃慕蘭與丈夫陳志皋

在營救關向應的過程中,陳志皋對黃慕蘭產生了好感,對她展開了近乎紳士的追求。此時的黃慕蘭,早已與同為中共黨員的賀昌結婚,而賀昌已前往江西蘇區開展工作。為了更好地營救關向應,黃慕蘭對陳志皋隱瞞了自己的丈夫賀昌的存在,只提及前夫,已經犧牲的中共黨員宛希儼,並未提及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不明就理的陳志皋便深深愛上了這位與自己的家庭門當戶對,與自己的價值觀相近的美人。慕蘭將此事稟告了上級,得到的答覆是,與陳志皋的交往將有助於地下黨的工作,批准二人交往。

漸漸地,陳志皋將黃慕蘭視為自己的女朋友,帶著她出入一些場合。而黃慕蘭則正好利用這些“魚龍混雜”的機會於不經意間獲得極有價值的情報。向忠發叛變,幫助周恩來轉移,就是其中最驚險的一次。

那是1931年6月22日下午,陳志皋約黃慕蘭去看電影,因為時間尚早,二人便找了間咖啡館休息。剛坐下不久,便看到陳志皋昔日的同學、同寢室好友曹炳生推門而入。曹炳生學習的是法文專業,畢業後一直在法租界的巡捕房當翻譯。老友見面,分外開心,你一言我一語地談笑風生。忽然間,陳志皋不經意地問到:“最近巡捕房有什麼新聞嗎?”曹炳生壓低了聲音說:“有啊!南京國民政府派人來抓了一個共產黨的頭頭,湖北人,六十歲左右,鑲一口金牙齒,酒糟鼻子,只有九個手指頭,是懸賞了十萬塊錢才抓獲的,這賞金真高呀!”聽聞此語,一副漫不經心攪動著咖啡勺的慕蘭心中可謂驚詫不已。她對自己說:“這絕對是一個無比重要的情報。那麼這個人會是誰呢?賞金十萬,那必定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如若叛變,對黨又是一場災難。

曹炳生告辭之後,黃慕蘭藉口頭痛發作,讓陳志皋送她回了寓所。與陳志皋交往以來,每當不想赴約之時,黃慕蘭都以頭痛為託辭,所以並未引起陳志皋的懷疑。回到寓所後,慕蘭火速聯繫了潘漢年,說有要事相告。在等待潘漢年前來的這段時間裡,慕蘭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回味曹炳生所描述的相貎,在自己腦中進行拼圖核對,以便儘快確認此人的身份。她將自己所認識的湖北籍的黨中央領導人進行排查:董必武?不是酒糟鼻,也沒有九個手指頭。陳譚秋?沒金牙……究竟是誰呢?情急之間,腦海中閃過一個名字:向忠發!他確實有酒糟鼻,還鑲了滿口金牙,而且他的一個手指曾被人砍掉一點,乍一看像是只有九個手指。正在這時,潘漢年也趕來了。黃慕蘭將曹炳生的話轉達了,並坦陳了自己的分析判斷。潘漢年同意慕蘭的分析,認為此人非向忠發莫屬。

潘漢年將此情報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了周恩來等黨中央領導同志,包括周恩來在內的幾位重要領導人火速轉移。就在當天夜裡,向忠發帶領國民黨特務到達周恩來和鄧穎超的寓所,沒想到,卻撲了個空。

曲折的情感

請點擊此處上世紀30年代,黃慕蘭與陳志皋的結婚照輸入圖片描述

黃慕蘭16歲時,曾經有過一段包辦婚姻,所謂的丈夫是個“抽鴉片,打丫鬟的二世祖”。受到新式教育的慕蘭自然不願意與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於是,她在18歲時逃婚出來。幸而黃父黃母都是反對封建思想的人,對於女兒的婚姻不做強求。1927年,年輕的黃慕蘭致力於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並認識同為革命家的宛希儼,後者為《民國日報》總編輯、國民黨市黨部宣傳部長,真實身份為中共地下党黨員。婚後不久,慕蘭便有了身孕。然而,在她生下孩子之後三天,丈夫就上山打遊擊,再也沒有回來。

第三次婚姻,發生在1928年底,丈夫為時任中央委員的賀昌。那時的黃慕蘭已經調任上海,因為宛希儼的犧牲,慕蘭一直鬱鬱寡歡。賀昌在與她的工作接觸中,經常與戰友和宛希儼好友的身份勸慰她,幫助她振作起來。最終,二人秘密結婚,這次婚姻也只上報給了周恩來同志。在慕蘭看來,賀昌跟宛希儼一樣,都是她的革命導師。直到1931年,在賀昌的主動申請下,他去了江西蘇區。而黃慕蘭,出於營救工作的需要,隻身留在了上海。而賀昌,也在後來為了掩護紅軍大部隊長征中壯烈犧牲。

第四次婚姻,丈夫就是在關向應案中大有作為的陳志皋。1931年與賀昌分別後,丈夫音訊全無。當陳志皋兩次向她求婚時,她都心心念念著賀昌而拒絕了陳大公子。但是,為了營救更多的同志,陳家是繞不開的坎兒。總有新的同志需要營救,慕蘭只得一次又一次地求助於陳志皋和他的父親。漸漸地,陳其壽已將她視為兒媳,陳志皋更是對她緊追不捨,地下黨組織也允許二人的結合,以便於日後的工作。黃慕蘭便做出犧牲自己,嫁予志皋的決定。

新中國成立之後,這位“一代名媛”卻因為多年秘密的地下工作而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因為工作需要,曾經脫黨的她,遭到別有用心者的冷眼相待,因為與潘漢年的單線聯繫而牽扯到“潘楊案”中,兩度獲罪入獄,關押了整整17年。直到上世紀80年代,她才在鄧穎超的幫助下順利平反,並任上海市政府參事。1993年至今,一直居住杭州。

從1907到2015,年近108歲的老人臉上佈滿了滄桑,卻看不到她對世事的一絲抱怨。一百歲時,老人出版了《黃慕蘭自傳》,揭開了中共地下党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如今的黃慕蘭在西子湖畔過著規律而閒適的生活。在她的臉上,看不到曾經的輝煌,也見不到過去的苦難。一切,都是過眼雲煙,輕輕散去。在黃慕蘭105歲生日時,周南女校送了她一闕《蔔運算元》,老人覺得那就是對她一生的概括:“兩百載人生,才過百零五。識盡滄桑不識愁,依舊瀟湘女。 大筆寫春秋,豪氣驚風雨。俠骨柔腸桑梓情,歲歲香如故。”

就受進步思想影響頗深,參加過罷課活動,也請其父保釋過進步的學生和共青團員,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施蜇存、戴望舒和杜衡。由此可見,選擇陳志皋,是中共黨組織的精心安排。

黃慕蘭在上海

黃慕蘭心裡很清楚,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安全的手段營救關向應,必須由陳志皋之父陳其壽出面。於是,在得到陳志皋的信任之後,她委婉地提出了面見陳老爺子的請求。此時的陳其壽病休在家,很少接見陌生人。但當他聽說,黃慕蘭為黃穎初之女,而黃穎初為譚嗣同舊交之時,便欣然應允。畢竟,清朝末年,士大夫之中的有識之士對譚嗣同都是敬仰有加,更何況黃穎初還曾與其一起整理過《仁學》,並一直支持維新變法運動。在慕蘭看來,正是因為父親的這層關係,讓陳老爺子在尚未見到她時,已對她留下了半分好感。聽聞黃小姐是因為表哥(即關向應)被當作“共党嫌疑分子”被捕之事前來求助,陳其壽十分開明地說:“這年頭,把辛亥革命的成果都斷送掉了,連年軍閥混戰,到處苛捐雜稅。共產黨,共產黨!哪有那麼多人願意冒著丟腦袋的危險去做共產黨啊?還不都是給那些新軍閥和貪官污吏們逼的嗎?官逼民反嘛!”初次見面之後,陳其壽答應幫忙。

很快,陳其壽約見了負責關向應案的法官趙韻逸來家赴宴,並通知黃慕蘭一同宴飲。席間,陳其壽開門見山地告訴趙法官,黃小姐已是自己的乾女兒,這次是為了其表哥李世珍的案子而來,“她的表兄是做生意的,不知為什麼在上海被當做‘共產黨嫌疑犯’給抓起來了。可能你們抓錯人了吧?有什麼證據嗎?口供怎麼樣?” 趙法官說:“沒什麼證據,他自己也說是個經商的。”陳老爺子順著他的話就說:“是啊!沒有證據怎麼就亂抓人呢?這個案子是志皋接辦的,看在我的面子上,就放了他吧!”那法官忙說:“陳老伯,我回去再看看案卷。您的吩咐,我一定盡力照辦就是了。”

然而,趙法官回去之後,卻並沒有立即將關向應放出來了。恰逢此時,又出現了向忠發叛變一事,關向應的處境日愈危急。儘管向忠發還沒有來得及指認,就被國民黨槍斃了,但為避免夜長夢多,中央指示黃慕蘭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營救關向應。

於是,乾女兒慕蘭,又一次來到陳府,委婉地向陳其壽提出表哥依然在押一事。陳老爺子極為生氣,斥責趙韻逸辦事不力。趙不得已,說出其中原委。原來,實際上他已經決定無罪釋放“李世珍”了,但與李犯同案的另一人的口供還有點出入,現在正在核對當中。陳老爺子問明瞭辦此案的書記官姓李,有抽鴉片煙的嗜好,就叫陳志皋用他的名義,給那個李書記官送了四兩最好的“雲土”(產于雲南的品質最好的鴉片煙土)去。於是書記官看在陳老爺子的人情面子上,就把兩人的口供改為完全一致了。關向應也終於順利出獄。營救部長黃慕蘭首戰告捷。

密報周恩來

黃慕蘭與丈夫陳志皋

在營救關向應的過程中,陳志皋對黃慕蘭產生了好感,對她展開了近乎紳士的追求。此時的黃慕蘭,早已與同為中共黨員的賀昌結婚,而賀昌已前往江西蘇區開展工作。為了更好地營救關向應,黃慕蘭對陳志皋隱瞞了自己的丈夫賀昌的存在,只提及前夫,已經犧牲的中共黨員宛希儼,並未提及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不明就理的陳志皋便深深愛上了這位與自己的家庭門當戶對,與自己的價值觀相近的美人。慕蘭將此事稟告了上級,得到的答覆是,與陳志皋的交往將有助於地下黨的工作,批准二人交往。

漸漸地,陳志皋將黃慕蘭視為自己的女朋友,帶著她出入一些場合。而黃慕蘭則正好利用這些“魚龍混雜”的機會於不經意間獲得極有價值的情報。向忠發叛變,幫助周恩來轉移,就是其中最驚險的一次。

那是1931年6月22日下午,陳志皋約黃慕蘭去看電影,因為時間尚早,二人便找了間咖啡館休息。剛坐下不久,便看到陳志皋昔日的同學、同寢室好友曹炳生推門而入。曹炳生學習的是法文專業,畢業後一直在法租界的巡捕房當翻譯。老友見面,分外開心,你一言我一語地談笑風生。忽然間,陳志皋不經意地問到:“最近巡捕房有什麼新聞嗎?”曹炳生壓低了聲音說:“有啊!南京國民政府派人來抓了一個共產黨的頭頭,湖北人,六十歲左右,鑲一口金牙齒,酒糟鼻子,只有九個手指頭,是懸賞了十萬塊錢才抓獲的,這賞金真高呀!”聽聞此語,一副漫不經心攪動著咖啡勺的慕蘭心中可謂驚詫不已。她對自己說:“這絕對是一個無比重要的情報。那麼這個人會是誰呢?賞金十萬,那必定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如若叛變,對黨又是一場災難。

曹炳生告辭之後,黃慕蘭藉口頭痛發作,讓陳志皋送她回了寓所。與陳志皋交往以來,每當不想赴約之時,黃慕蘭都以頭痛為託辭,所以並未引起陳志皋的懷疑。回到寓所後,慕蘭火速聯繫了潘漢年,說有要事相告。在等待潘漢年前來的這段時間裡,慕蘭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回味曹炳生所描述的相貎,在自己腦中進行拼圖核對,以便儘快確認此人的身份。她將自己所認識的湖北籍的黨中央領導人進行排查:董必武?不是酒糟鼻,也沒有九個手指頭。陳譚秋?沒金牙……究竟是誰呢?情急之間,腦海中閃過一個名字:向忠發!他確實有酒糟鼻,還鑲了滿口金牙,而且他的一個手指曾被人砍掉一點,乍一看像是只有九個手指。正在這時,潘漢年也趕來了。黃慕蘭將曹炳生的話轉達了,並坦陳了自己的分析判斷。潘漢年同意慕蘭的分析,認為此人非向忠發莫屬。

潘漢年將此情報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了周恩來等黨中央領導同志,包括周恩來在內的幾位重要領導人火速轉移。就在當天夜裡,向忠發帶領國民黨特務到達周恩來和鄧穎超的寓所,沒想到,卻撲了個空。

曲折的情感

請點擊此處上世紀30年代,黃慕蘭與陳志皋的結婚照輸入圖片描述

黃慕蘭16歲時,曾經有過一段包辦婚姻,所謂的丈夫是個“抽鴉片,打丫鬟的二世祖”。受到新式教育的慕蘭自然不願意與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於是,她在18歲時逃婚出來。幸而黃父黃母都是反對封建思想的人,對於女兒的婚姻不做強求。1927年,年輕的黃慕蘭致力於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並認識同為革命家的宛希儼,後者為《民國日報》總編輯、國民黨市黨部宣傳部長,真實身份為中共地下党黨員。婚後不久,慕蘭便有了身孕。然而,在她生下孩子之後三天,丈夫就上山打遊擊,再也沒有回來。

第三次婚姻,發生在1928年底,丈夫為時任中央委員的賀昌。那時的黃慕蘭已經調任上海,因為宛希儼的犧牲,慕蘭一直鬱鬱寡歡。賀昌在與她的工作接觸中,經常與戰友和宛希儼好友的身份勸慰她,幫助她振作起來。最終,二人秘密結婚,這次婚姻也只上報給了周恩來同志。在慕蘭看來,賀昌跟宛希儼一樣,都是她的革命導師。直到1931年,在賀昌的主動申請下,他去了江西蘇區。而黃慕蘭,出於營救工作的需要,隻身留在了上海。而賀昌,也在後來為了掩護紅軍大部隊長征中壯烈犧牲。

第四次婚姻,丈夫就是在關向應案中大有作為的陳志皋。1931年與賀昌分別後,丈夫音訊全無。當陳志皋兩次向她求婚時,她都心心念念著賀昌而拒絕了陳大公子。但是,為了營救更多的同志,陳家是繞不開的坎兒。總有新的同志需要營救,慕蘭只得一次又一次地求助於陳志皋和他的父親。漸漸地,陳其壽已將她視為兒媳,陳志皋更是對她緊追不捨,地下黨組織也允許二人的結合,以便於日後的工作。黃慕蘭便做出犧牲自己,嫁予志皋的決定。

新中國成立之後,這位“一代名媛”卻因為多年秘密的地下工作而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因為工作需要,曾經脫黨的她,遭到別有用心者的冷眼相待,因為與潘漢年的單線聯繫而牽扯到“潘楊案”中,兩度獲罪入獄,關押了整整17年。直到上世紀80年代,她才在鄧穎超的幫助下順利平反,並任上海市政府參事。1993年至今,一直居住杭州。

從1907到2015,年近108歲的老人臉上佈滿了滄桑,卻看不到她對世事的一絲抱怨。一百歲時,老人出版了《黃慕蘭自傳》,揭開了中共地下党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如今的黃慕蘭在西子湖畔過著規律而閒適的生活。在她的臉上,看不到曾經的輝煌,也見不到過去的苦難。一切,都是過眼雲煙,輕輕散去。在黃慕蘭105歲生日時,周南女校送了她一闕《蔔運算元》,老人覺得那就是對她一生的概括:“兩百載人生,才過百零五。識盡滄桑不識愁,依舊瀟湘女。 大筆寫春秋,豪氣驚風雨。俠骨柔腸桑梓情,歲歲香如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