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開車上路靠什麼才可以遠離車禍?

甘肅省機動車保有量達到七百萬之多, 在如此多的數量下, 開車上路的危險係數也增加了不少, 然而有一群老司機, 他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好像在危險發生之前就能感覺到, 並且及時反應、避免發生危險。

對於老司機們這一及時反應的過程, 用一個很時髦的詞說就是— —駕駛危險預判。

駕駛危險預判, 簡單來說就是駕駛員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當時的情景, 判斷下一秒可能會發生的危險, 從而及時採取措施來避免危險, 或者將損失值降到最低的一種條件反射行為。 這種行為的養成就在於我們平時的駕駛習慣:

▼開車上路前

首先, 每天上路前, 檢查一下機油尺規, 如缺機油, 及時補充。 檢查一下水箱的水是否缺失, 檢查一下刹車油等。 檢查冷卻液、蓄電池、電解液是否充足, 發現缺少一定要及時補充。

其次, 上車前養成繞車檢查一圈的習慣, 一是為了檢查輪胎的情況, 二是看一下車周圍有沒有小孩、貓狗等。

最後, 不要用怠速預熱發動機。 現在的電噴發動機有溫度補償控制系統, 能夠滿足車輛在冷車狀態下的正常行駛。 如果電噴發動機採用長時間預熱, 只會在無形中增加燃油消耗量。 汽車啟動後應原地升溫,

待水溫達到起步溫度後再起步。

▼行車上路中

1.駕駛過程中儘量選擇良好路面, 保持中速行駛, 油門要小, 儘量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車。

2.在駕駛時發動機不要高轉速行駛。

3.遇不同道路, 要注意不同安全事項。

【郊區道路】路口多, 要防止路口突然上來摩托車、自行車, 所以不要太靠路右邊界行駛, 留下足夠的安全距離。 在有行人(尤其是老人或者小孩)時, 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保持安全距離, 控制車速。

【城區道路】車多燈多, 保持禮讓行車, 不搶道, 首先要熟悉路口, 提前進入分道線內。 在超越停止的車輛(尤其是公車時)時要注意下車的人從車前方橫穿馬路。 在左前方有物體擋住自己的視線時, 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

降低車速;右轉彎時一定要提前觀察右後視鏡, 確認安全在右轉, 如果有車輛或者行人距離車較近時, 減慢速度, 等車輛或者行人過去以後再右轉。

【高速公路】在規定速度範圍內正常行駛在自己車道, 需要超車時, 觀察左側後視鏡, 確認左後方無車輛時, 打亮左轉向燈, 變入左側超車道內, 前方條件允許時加速通過, 超車過後不要馬上回中間道, 要拉開車距50-100米後, 打亮右轉向燈, 勻速返回中間車道。 切忌:高速行駛中不要猛打方向、儘量遠離大貨車!

4.夜間行駛的過程中在道路有路燈的情況下, 儘量不要開啟遠光燈。 用近光燈即可, 無路燈的道路可以用遠光燈, 對面來車時, 改用近光、遠光交替3-5秒, 安全會車。

5.雨雪天氣時, 最好不要駕車,

不得已必須駕車時, 慢速行駛。 雪地刹車效果大大降低;雨天行駛的安全威脅:視線受影響, 刹車效果同樣降低。

▼最致命的錯誤操作

●長時間處於半離合狀態

一些駕駛員在開車中習慣于左腳一直踩在離合上, 以為這樣可以更好保持對車輛的控制, 但實際上, 這種做法對離合片損害極大。 尤其是當車輛跑高速時, 長時間的半離合狀態會讓離合片迅速磨損。

另外, 二擋起步的做法也同樣會導致離合器過早損壞。 一擋起步對任何車型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

●沒完全分離就換擋

平時開車時我們總可以看到, 一些心急的車主在離合沒踩到底時就忙著掛擋, 這樣不但擋位難以準確掛入, 而且長期這樣操作, 對手動擋車型的變速箱是一種致命的損傷。 自動擋車型雖然不存在踩離合換擋的問題,但不少駕駛員在車輛沒有完全停下來時,就匆忙掛上P擋,變速箱同樣難以承受這種車況與操作不符的情況。

●拉著手制動開車

有經驗的老司機表示,在控制車速時要多用擋位,及早預見,勤於換擋,少用制動。尤其是下坡時讓發動機制動,偶爾輔以制動,不要踩著制動下坡,這樣可以保護刹車片。

車輛起步前,千萬不要忘記松手制動。帶著手制動開車是最磨損制動蹄片的一種駕駛方式。

●馬路牙子一躍而過

平常很難觀察到車輛的減震器、彈簧、懸掛,但它們也是車輛的易損部件。過溝過坎時提前減速,而不要硬生生地讓車輛沖過去,這不但是保證乘坐舒適性,也是對減震器、彈簧、懸掛的保護。不少車主上馬路牙子時一躍而上,想顯示高超的駕駛技術。其實說不定哪一次,車輛的減震或彈簧就不再配合你的操作了。

同樣不超載不但提高燃油經濟性,對如懸掛這樣的汽車零部件也是一種愛護。

●頻繁操作組合開關

車輛燈光的閃射讓車主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頻繁開關卻增加了組合開關損壞的幾率。因為當開關接通的一刹那,通過開關觸點的電流比平常高很多,在半接合半分開狀態下打火,電火花就可能把觸點燒毀。

●令噴水嘴強行工作

當冬天氣溫低噴水嘴被凍上時,車主就不要強行噴射玻璃水。這樣只會把水泵憋壞,車主可以等待車發動以後,車輛溫度上來,被凍的噴水嘴冰化以後再噴水。

雨刷同樣也是如此,凍上的雨刷起不到應有的清潔效果,還會損壞雨刷自身。

●輪胎蹭臺階

有關輪胎的提醒已經很多,但有一點還值得注意,那就是輪胎的胎側面最薄,因此車主上臺階或過馬路牙子時要特別注意保護胎側,在正面不碰撞的同時也不要剮蹭到側面,側面的碰撞比正面還要毀胎。

●按住玻璃升降器不鬆手

很多車輛玻璃電動開關不起作用或是車窗玻璃不能升降到位,這也與日常操作的失誤有關。使用電動玻璃升降器升降玻璃時,當車窗降到底或升到頂時,一定要及時鬆手,否則與車輛機械部件較勁,電動機自然只能自取滅亡。

●方向盤轉動角度過大

因為常常使用,助力泵也是車輛上易損的部件。駕駛員在打方向時,當打到頭時回一點,不要讓助力泵長期處於一種繃緊的狀態,將有利於延長助力泵的壽命。

▼行車陋習

1.自動擋車駕駛員不扶轉向盤

自動擋車解放了左腳,但不等於也解放了雙手。常有駕駛員,左手打電話,右手掛擋、 扶方向。其實這是一種分散注意力、降低駕駛員反應速度的錯誤習慣。在較高速度行駛(60km/h以上)時,如果車輪受到坡坑的顛簸而偏離方向,很容易造成事故。如果雙手拿著其他物品,不能迅速回到轉向盤處,車輛方向不穩,事故發生的概率會更高。

2.駕車時抽煙、喝飲料

有人把車比喻成“情人”、“老婆”,甚至是“家”,認為可以在裡面舒服地做著辦公室裡的內容,比如抽煙、喝咖啡、喝飲料。但這種“小資”增加了安全隱患,“小資”不等於安全和規範。私家車駕駛員應該適時地講究情調,否則出了事故,反而損傷了情趣。

3.行駛時氣囊上面擺放物品

氣囊可以在發生正面碰搜後彈出,提供緩衝和保護,以確保人身安全。氣囊在暫態衝破塑膠面板,如果面板上放有物品,物品就會隨著向前彈出,速度之快也許可以趕上子彈。氣囊還未實行保護,“子彈”卻先傷了人,可謂功不抵過。正常行駛後,氣囊就時刻處於待命狀態,建議駕駛員不要在氣囊位置上放置任何物品。一般轉向盤和副駕前面板上,會有SRS的標識,這就是表示該處安置有“氣囊”。

4.過水坑不減速

在賽場可以用快慢來決勝負,但在現實生活中,快慢還被賦予了很多道德意義。過水坑時減速慢行,避免戮傷行人,不但是一種良好的駕駛習慣,而且在很多時候可以保證自身安全。下雨天,由於道路看不清,水坑深淺難判,提前減速查看也可以防止汽車熄火。

5.加油燈亮繼續行駛

加油燈亮起車輛還能行駛40km-50km,其實這種行為很冒險。目前某些車型汽油泵直接安裝在燃油箱底部,汽油泵依靠汽油進行潤滑和降溫,如果汽油數!缺失過多,在行駛狀態下(汽油泵運轉),汽油泵不能得到正確潤滑和降溫,很容易造成泵體的損害。

6.駕駛座椅太過靠後

一些駕駛員因長時間駕車總希望把腿伸直。駕駛員把座椅位置調得太過靠後,腿部空間固然增大很多,但是伸直了腿很難在緊急制動時發力,而且由於安全帶的束縛,身體不能大幅前傾,導致制動不及時造成事故。

7.駕駛時穿離跟鞋

由於高跟鞋把後腳的支點抬高,無形中增大了踩制動踏板的力度和角度,駕駛員有時需要掂著腳尖去狠踩踏板,才能達到正常踩踏和制動效果。另外,長時間穿高跟鞋駕駛對腳部肌肉也會造成抽筋和拉傷。

8.不開大燈和老開大燈

有經驗的駕駛員為了規避因前車失誤而造成事故,有時會在超車時用大燈“提醒.一下前車,以免超車時前車臨時並線。此外,晚間行車,後面的車如果不開行車燈,前車很容易認為後面無車接近,在並線時造成對後車的剮蹭。“老開大燈”造成對面車輛晃眼,容易使其判斷失誤而且最招駕駛員反感。

以上,就是所總結的如何養成駕駛危險預判的條件反射行為,望大家在日常行車的過程中,穩駕慢行,安全第一!

自動擋車型雖然不存在踩離合換擋的問題,但不少駕駛員在車輛沒有完全停下來時,就匆忙掛上P擋,變速箱同樣難以承受這種車況與操作不符的情況。

●拉著手制動開車

有經驗的老司機表示,在控制車速時要多用擋位,及早預見,勤於換擋,少用制動。尤其是下坡時讓發動機制動,偶爾輔以制動,不要踩著制動下坡,這樣可以保護刹車片。

車輛起步前,千萬不要忘記松手制動。帶著手制動開車是最磨損制動蹄片的一種駕駛方式。

●馬路牙子一躍而過

平常很難觀察到車輛的減震器、彈簧、懸掛,但它們也是車輛的易損部件。過溝過坎時提前減速,而不要硬生生地讓車輛沖過去,這不但是保證乘坐舒適性,也是對減震器、彈簧、懸掛的保護。不少車主上馬路牙子時一躍而上,想顯示高超的駕駛技術。其實說不定哪一次,車輛的減震或彈簧就不再配合你的操作了。

同樣不超載不但提高燃油經濟性,對如懸掛這樣的汽車零部件也是一種愛護。

●頻繁操作組合開關

車輛燈光的閃射讓車主自我感覺良好,殊不知,頻繁開關卻增加了組合開關損壞的幾率。因為當開關接通的一刹那,通過開關觸點的電流比平常高很多,在半接合半分開狀態下打火,電火花就可能把觸點燒毀。

●令噴水嘴強行工作

當冬天氣溫低噴水嘴被凍上時,車主就不要強行噴射玻璃水。這樣只會把水泵憋壞,車主可以等待車發動以後,車輛溫度上來,被凍的噴水嘴冰化以後再噴水。

雨刷同樣也是如此,凍上的雨刷起不到應有的清潔效果,還會損壞雨刷自身。

●輪胎蹭臺階

有關輪胎的提醒已經很多,但有一點還值得注意,那就是輪胎的胎側面最薄,因此車主上臺階或過馬路牙子時要特別注意保護胎側,在正面不碰撞的同時也不要剮蹭到側面,側面的碰撞比正面還要毀胎。

●按住玻璃升降器不鬆手

很多車輛玻璃電動開關不起作用或是車窗玻璃不能升降到位,這也與日常操作的失誤有關。使用電動玻璃升降器升降玻璃時,當車窗降到底或升到頂時,一定要及時鬆手,否則與車輛機械部件較勁,電動機自然只能自取滅亡。

●方向盤轉動角度過大

因為常常使用,助力泵也是車輛上易損的部件。駕駛員在打方向時,當打到頭時回一點,不要讓助力泵長期處於一種繃緊的狀態,將有利於延長助力泵的壽命。

▼行車陋習

1.自動擋車駕駛員不扶轉向盤

自動擋車解放了左腳,但不等於也解放了雙手。常有駕駛員,左手打電話,右手掛擋、 扶方向。其實這是一種分散注意力、降低駕駛員反應速度的錯誤習慣。在較高速度行駛(60km/h以上)時,如果車輪受到坡坑的顛簸而偏離方向,很容易造成事故。如果雙手拿著其他物品,不能迅速回到轉向盤處,車輛方向不穩,事故發生的概率會更高。

2.駕車時抽煙、喝飲料

有人把車比喻成“情人”、“老婆”,甚至是“家”,認為可以在裡面舒服地做著辦公室裡的內容,比如抽煙、喝咖啡、喝飲料。但這種“小資”增加了安全隱患,“小資”不等於安全和規範。私家車駕駛員應該適時地講究情調,否則出了事故,反而損傷了情趣。

3.行駛時氣囊上面擺放物品

氣囊可以在發生正面碰搜後彈出,提供緩衝和保護,以確保人身安全。氣囊在暫態衝破塑膠面板,如果面板上放有物品,物品就會隨著向前彈出,速度之快也許可以趕上子彈。氣囊還未實行保護,“子彈”卻先傷了人,可謂功不抵過。正常行駛後,氣囊就時刻處於待命狀態,建議駕駛員不要在氣囊位置上放置任何物品。一般轉向盤和副駕前面板上,會有SRS的標識,這就是表示該處安置有“氣囊”。

4.過水坑不減速

在賽場可以用快慢來決勝負,但在現實生活中,快慢還被賦予了很多道德意義。過水坑時減速慢行,避免戮傷行人,不但是一種良好的駕駛習慣,而且在很多時候可以保證自身安全。下雨天,由於道路看不清,水坑深淺難判,提前減速查看也可以防止汽車熄火。

5.加油燈亮繼續行駛

加油燈亮起車輛還能行駛40km-50km,其實這種行為很冒險。目前某些車型汽油泵直接安裝在燃油箱底部,汽油泵依靠汽油進行潤滑和降溫,如果汽油數!缺失過多,在行駛狀態下(汽油泵運轉),汽油泵不能得到正確潤滑和降溫,很容易造成泵體的損害。

6.駕駛座椅太過靠後

一些駕駛員因長時間駕車總希望把腿伸直。駕駛員把座椅位置調得太過靠後,腿部空間固然增大很多,但是伸直了腿很難在緊急制動時發力,而且由於安全帶的束縛,身體不能大幅前傾,導致制動不及時造成事故。

7.駕駛時穿離跟鞋

由於高跟鞋把後腳的支點抬高,無形中增大了踩制動踏板的力度和角度,駕駛員有時需要掂著腳尖去狠踩踏板,才能達到正常踩踏和制動效果。另外,長時間穿高跟鞋駕駛對腳部肌肉也會造成抽筋和拉傷。

8.不開大燈和老開大燈

有經驗的駕駛員為了規避因前車失誤而造成事故,有時會在超車時用大燈“提醒.一下前車,以免超車時前車臨時並線。此外,晚間行車,後面的車如果不開行車燈,前車很容易認為後面無車接近,在並線時造成對後車的剮蹭。“老開大燈”造成對面車輛晃眼,容易使其判斷失誤而且最招駕駛員反感。

以上,就是所總結的如何養成駕駛危險預判的條件反射行為,望大家在日常行車的過程中,穩駕慢行,安全第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