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當代中小學生應當瞭解的中國歷史名人(林則徐)

林則徐是誰?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的一位愛國官員。

他為國家和民族做過不少好事, 所以人們一直紀念他。

1785年, 林則徐出生在福建候官縣(現在閩侯縣)。 父親叫林賓日, 是一位窮教書先生。 林則徐四歲的時候, 父親就開始教他讀書識字, 七歲就能寫出好文章, 十三歲參加縣裡考試, 十四歲參加府裡考試, 二十歲參加省裡考試。 每次成績都很出眾。 二十七歲, 就上北京參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試, 並且考試成績優異, 並在北京當官。

1819年, 林則徐被派往雲南當主考官。 在主持考試中, 他反對貪污賄賂, 堅持擇優錄取。

後來, 他又先後到河南、浙江、江蘇、山東等地做官。 他每到一處, 都盡力興修水利, 發展農業, 使得老百姓得到實惠, 所以老百姓都捨不得他離開。

十八世紀後期, 英國人開始把鴉片煙運進我國, 騙取大量白銀, 毒害中國人民。 這使林則徐等愛國人士十分憂慮, 紛紛要求皇帝下令嚴禁鴉片煙。 可是他們遭到一些大官和貴族的反對。 倒1838年, 道光皇帝感到再不禁煙, 自己的皇位都要坐不成了, 才任命林則徐當欽差大臣(欽差大臣:皇帝派出辦理大事的官員), 到廣州去查禁鴉片煙。

第二年春, 林則徐到達廣州, 大張旗鼓地展開了禁煙運動, 繳獲洋人大量鴉片煙, 並在虎門全部燒毀, 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 可是, 昏庸的道光皇帝在英國侵略軍的炮艦威脅下,

卻把林則徐革了職, 並且和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不久, 林則徐被流放去新疆。 臨別時, 林則徐寫了兩句詩, 意思是:“只要是對國家有利的事, 都應該不顧個人的生命去做。 難道因為做了有禍, 不做得福, 就可以避開不做嗎?”這兩句詩很可以說明林則徐一生的抱負。

愛國英雄, 林則徐, 我們不會忘記您。 有時間有機會, 一定去廣州虎門鎮, 參觀一下曾經的虎門銷煙遺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