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太監權力再大又怎樣,只皇帝下令便可順利制服,毫無反抗之力

歷史上出產奇葩天子最多的幾乎便是明朝了。 無論是沉迷打殺遊樂的正德, 還是醉心修仙的嘉靖, 抑或是號稱最好木匠的天啟皇帝。 可以看出, 幾乎所有奇葩皇帝的台前幕後, 都會誕生一位元權傾朝野的宦官。

這個並不奇怪, 在宮中的太監們伴隨著太子或是未來天子的成長點點滴滴, 端茶餵奶, 整個就是一全職保姆的身份, 加上宮廷的森嚴禮儀, 可以說同皇子們最為親密的便是宦官無疑了。

王振

當時宦官最高的職位有兩個, 司禮監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 按照明朝的制度設計, 前者是代皇帝朱批的, 也就是在皇帝忙不過來的時候, 充當皇帝的秘書在內閣起草的檔上寫"同意"或者"不同意";後者是管印的, 在朱批好的檔上蓋印, 發回內閣施行。

這裡面就有問題了:當皇帝怠政, 而內閣又不受信任的時候, 司禮監的這兩個位置的宦官就坐大了。

因為皇帝不處理內閣草擬的檔的話, 就是司禮監來處理, 此時皇權的實行者就是司禮監的秉筆和掌印太監。 如果有太監能夠身兼秉筆和掌印太監, 那他基本就是皇帝了, 比如魏忠賢。

劉瑾

不過這些宦官即使權力再大, 能夠打殺朝臣, 也抵不上皇帝的一句話。

比如正德年間的大太監劉瑾。 生前風光無限、權傾朝野, 到頭來卻身死, 死後遭人唾駡。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宦官的權利來自于皇帝的寵信, 其他人害怕宦官並不是懼怕宦官本身, 而是宦官擁有近水樓臺的優勢, 能夠一定程度左右皇帝的決定。 宦官當道一般只會發生在皇帝本軟弱無能, 形同傀儡的時期, 而這部分皇帝由於自身的原因, 難以對國家大事以及朝事任免做出決斷, 需要一定程度以來宦官的建議, 所以會形成宦官掌權的現象。

更具體的說, 不是宦官掌權, 而是宦官代替皇帝掌權, 形式的權利實質上還是歸於皇家的。

魏忠賢

當失去皇帝的寵信的時候, 宦官不能作為權力的實行者, 而自己又不具備其他的力量, 難以形成局面。

所以, 朝中大臣對於宦官的恐懼, 實際上還是恐懼宦官背後的主子, 也就是皇帝。

但皇帝不信任宦官後, 失去了背後的支持, 宦官難以有所作為, 加之之前的迫害, 更會引起他人的群起攻之, 所以會輕易被撂倒。

較為精明的宦官會在朝中及軍中安插自己的親信, 便是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出現。 但這部分親信, 大多也是為了親近宦官背後的主子而親近宦官的, 所以可靠度不強, 很容易樹倒猢猻散。

說到這裡, 我們便可以看到, 其實宦官只是天子們的一個寄生蟲而已, 他們沒有實際的軍權, 在士文化內也並不被待見, 他們只是在天子打盹時偽行皇權而已。 由於太祖皇帝的辛苦經營, 明一代的皇權實施相當集中的, 而一旦天子們突然有一天想起了家國天下, 號令一出, 各地勤王之師紛至遝來, 所謂氣焰囂張的宦官也就到頭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