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慶遊行第一個國旗擎旗人是個老天橋耍大刀的

⚑ 新中國成立後他連續26年承擔天安門升國旗任務

1949年10月2日, 也就是開國大典的第二天, 由北京市供電局工人陳紅年擔任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任務。

因為開國大典時升旗用的電動升旗裝置, 是由當時冀北電力公司北平分公司設計的, 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20多年裡, 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的任務就很自然地落在了北京市供電局的身上。

1951年9月30日下午, 電力公司一位領導把胡其俊叫到一邊, 說組織上決定交給他一個光榮任務, 從明天起接替陳紅年在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

胡其俊聽後又是高興, 又是激動, 又是擔心。 高興、激動的是自己這個在舊社會吃不飽飯的窮苦人, 成了新中國國旗的升旗手;擔心的是這是由毛主席親自升起過的五星紅旗, 由自己來擔負升旗任務, 怕不能勝任。

第一次升國旗恰逢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二個國慶日, 天安門廣場將舉行開國大典以來每年一次的盛大閱兵和群眾遊行。

頭天傍晚, 胡其俊從天安門廣場管理處領來國旗, 晚上根本無法入睡, 不時地起身看看鬧鐘, 生怕第二天晚了。 天剛濛濛亮, 他便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 一氣兒跑到廣場的旗杆底下, 仔仔細細地將國旗系好、展平, 然後遙望天邊, 等著太陽出來。 當第一次順利完成任務時, 胡其俊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 比喝了半斤二鍋頭還帶勁。

那時, 看升降國旗的人並不多, 偌大的廣場上除了有幾個解放軍哨兵外, 沒有如今這麼多的群眾觀看。 升旗的設備沒有現在好, 也不奏國歌。 每次胡其俊跳進旗杆邊的漢白玉欄杆, 爬上臺座, 用銅絲將旗套緊緊綁在旗杆的升降鋼絲繩上,

然後就等著日出。 當時北京沒有什麼高大建築物, 廣場東邊的革命歷史博物館也沒有開始建造, 在天安門廣場上就看得見太陽升起來。 等天邊的太陽一冒紅, 他就趕緊扳動旗杆底下小配電箱上的開關, 旗幟就緩緩地升上了天空。 每次升完國旗後, 他都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再看一看, 確認國旗是升到頂了, 才放心離去。

說起來, 那時升國旗只是胡其俊的一件“業餘”任務, 平時他還得照常在班組裡上下班。 儘管家住城南, 騎車趕到天安門廣場需半個多小時, 但無論風霜雨雪、天寒地凍, 他從沒有誤過一次升降國旗。 天安門國旗旗杆長3.5米, 用來掛特製的大號國旗, 重15公斤。 當大風刮起時, 碩大的旗面容易兜風, 旗杆的重量就不只是15公斤了;大雨天,

一旦雨水澆透了國旗, 15公斤重的旗杆就會增加一倍的重量;冬天旗上結冰, 情況就更難處置。 尤其是電動裝置出現故障, 全要靠雙臂將碩大的國旗升至22.5米高的旗杆頂端。

當時北京風沙大, 天安門廣場無遮無攔, 就更覺得風大, 好幾次升旗時胡其俊被狂風卷下兩米高的旗杆座, 每次他都是連身上的塵土都顧不得拍, 再可勁爬上去。 嚴寒季節, 他也只能騎自行車趕到天安門廣場, 北風刺骨地吹著, 地上冰雪不知使胡其俊滑倒過多少次。

那時, 升降國旗儀式簡單, 不奏國歌, 也沒有多少圍觀的觀眾, 但胡其俊心中唱著一首歌, 心中的歌伴著國旗徐徐升起, 高揚在祖國的藍天。

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已經歷60載,

而在這60年中有26個年頭是由胡其俊這樣一個普通工人升降國旗的。

⚑ 國慶遊行第一個國旗擎旗人是老天橋耍大刀、拉硬弓的

開國大典後, 首都國慶盛大的群眾遊行起初是以少先隊員為先導, 其次是工人隊伍。

1951年國慶, 群眾遊行隊伍總指揮部要求遊行隊伍隊首要高舉一面特大號國旗。 特大號國旗需要特大旗杆,從長安街的東單經天安門走到西單,足足5公里,這就需要有一個力氣和耐力超常的擎旗人。由於長時間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於是找來老天橋耍大刀、拉硬弓的張寶忠。

老天橋是民間文化的搖籃,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曾以集萃民間藝術,縱覽風土人情而飲譽中外。天橋誕生了許多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和藝術家。張寶忠在天橋公平市場賣藝,掄一把90公斤重的大刀,大刀盤旋飛舞,一招一式呼呼生風,刀頭上的鐵環叮噹作響,清脆悅耳。那口大刀時而在張寶忠脖子上打轉,時而在肩上飛旋,刀如有“靈性”一樣“粘”在他周身上下,宛轉自如。張寶忠不僅大刀練得好,他的拉硬弓功夫更是武林中的驚人絕技。每張硬弓的拉力為80公斤,每次拉硬弓之前,他都會請在場觀眾進行試拉,若能拉開他請吃飯,然而從未見有觀眾拉開過一次。而張寶忠利用四肢和頸部、腰部等部位,一次拉開具有500多公斤拉力的7張硬弓,泰然自若,有如一位神奇的大力士,展現出中國大力士氣吞山河的威武形象。

張寶忠的幾次預演,大家都很滿意。於是,他便成為後來的國旗方隊的擎旗人。

1956年國慶,群眾遊行隊伍前面首次出現國旗方隊。當時的國旗方隊由9人組成,擎旗手是鐵路工人王志強。1964年國慶遊行時,國旗方隊增加到91人;1984年國慶遊行時,國旗方隊有960人;1999年國慶50周年時,國旗方隊由1008名武警戰士組成;2009年國慶60周年時,國旗方隊由1949名戰士組成。

特大號國旗需要特大旗杆,從長安街的東單經天安門走到西單,足足5公里,這就需要有一個力氣和耐力超常的擎旗人。由於長時間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於是找來老天橋耍大刀、拉硬弓的張寶忠。

老天橋是民間文化的搖籃,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曾以集萃民間藝術,縱覽風土人情而飲譽中外。天橋誕生了許多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和藝術家。張寶忠在天橋公平市場賣藝,掄一把90公斤重的大刀,大刀盤旋飛舞,一招一式呼呼生風,刀頭上的鐵環叮噹作響,清脆悅耳。那口大刀時而在張寶忠脖子上打轉,時而在肩上飛旋,刀如有“靈性”一樣“粘”在他周身上下,宛轉自如。張寶忠不僅大刀練得好,他的拉硬弓功夫更是武林中的驚人絕技。每張硬弓的拉力為80公斤,每次拉硬弓之前,他都會請在場觀眾進行試拉,若能拉開他請吃飯,然而從未見有觀眾拉開過一次。而張寶忠利用四肢和頸部、腰部等部位,一次拉開具有500多公斤拉力的7張硬弓,泰然自若,有如一位神奇的大力士,展現出中國大力士氣吞山河的威武形象。

張寶忠的幾次預演,大家都很滿意。於是,他便成為後來的國旗方隊的擎旗人。

1956年國慶,群眾遊行隊伍前面首次出現國旗方隊。當時的國旗方隊由9人組成,擎旗手是鐵路工人王志強。1964年國慶遊行時,國旗方隊增加到91人;1984年國慶遊行時,國旗方隊有960人;1999年國慶50周年時,國旗方隊由1008名武警戰士組成;2009年國慶60周年時,國旗方隊由1949名戰士組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