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北地區城鎮化水準,高於全國其他地方的歷史原因

東北與世界近代工業發展相一致的發展, 大約啟始於1897年清政府與沙俄政府簽訂《中俄密協》, 修築中東鐵路之後。

簡單的說, 東北地區經歷過三次發展, 這其中包括城鎮化發展。 第一次發展(闖關東)帶有人口遷移化特徵, 大量的人口由關內湧入東北地區, 在與原駐人口的不斷融合中, 慢慢以百戶一村, 千戶一鎮的形式逐漸定居下來。 可以簡單理解為鄉鎮化發展階段。

第二次發展(中東鐵路修築)帶有殖民、移民、人口遷移化特徵。 這一時期不論是外國人口還是內地人口都大量進入東北三省地區, 人口紅利的增加帶動了城鎮化了進一步發展。 就以哈爾濱為例, 中東鐵路修建之前, 即使是經歷了闖關東時期的發展, 哈爾濱仍然還只是一個小村子。 當地的村民以釀白酒(田家燒鍋)或在松花江打漁為生。 中東鐵路開始建設之後, 帶來了哈爾濱城市化發展的動力和機遇。

頂盛時期, 哈爾濱的外國人口比率甚至超過了中國人。 尤其是俄僑, 據不完全統計, 當時的哈爾濱, 外國人高達20多萬。 哈爾濱也逐漸從一個小小的漁村變成了名滿全球的國際化大都市。

第三次發展(建國後)帶有人口遷移化特徵。

建國後, 國家建設東北工業基地、開發能源等一系列舉措帶動了又一次人口增加, 也同時帶動了另一次城鎮化發展。 油城、煤城、林城等一些資源型城市逐漸形成。 大慶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城市。

隨著國家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 其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 目前我國正處在新時代的城鎮化發展時期。 東北地區擁有先天的優勢, 基礎也相當不錯。 相信東北地區今後的城鎮化發展勢頭會更好。

東北城鎮化還有五大因素:

一是交通因素。 上世紀初, 中東鐵路通車後, 鐵路沿線的一些較大車站,

逐漸發展為支點型城市。 一些村屯、城鎮逐漸聚集人氣, 成為中小城市。 進入關內沿線的一些驛站, 由於人流、貨運的因素, 成長為城市。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 東北的鐵路網, 在世界上是最密集的地區域。 因路而興, 一些城市快速興起。

二是資源因素。 光復前,

由於日俄和國際市場的需求, 資源型城市快速崛起, 非常興旺, 吸引了大量關內勞工。 因煤礦、金礦、採油場、林業局而興, 一大批資源型城市興起。

三是歷史因素。 東北是滿清的發祥地, 清庭入關前, 一些部落的聚集地, 建設了比較完善的城池。 這些地方都是滿清的龍興之地, 滿清坐天下後,受益良多,得以發展為縣、旗首府所在地,後來成為城市。

四是戰爭因素。日俄戰爭、甲午戰爭,建立了一些軍事要塞。這些要塞都在邊海防一線和重要關口,戍邊駐軍的原因,成為軍隊和家眷,以及服務保障人員的聚集地,慢慢發展為城市。

五是屯墾因素。日本在東北實行過開拓團制度,從本土、朝鮮大量移民東北,屯墾駐紮,形成了一些村屯。解放後,中央在東北實行了農墾政策,建立了一大批國營農場。一些農墾局的所在地,後來發展為城市。

上述五大因素,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可能,居民從哪來?關內移民大量湧入,滿足和解決了對勞力的大量需求。由此,東北的城市星羅棋佈,城市化進程既早又廣。

滿清坐天下後,受益良多,得以發展為縣、旗首府所在地,後來成為城市。

四是戰爭因素。日俄戰爭、甲午戰爭,建立了一些軍事要塞。這些要塞都在邊海防一線和重要關口,戍邊駐軍的原因,成為軍隊和家眷,以及服務保障人員的聚集地,慢慢發展為城市。

五是屯墾因素。日本在東北實行過開拓團制度,從本土、朝鮮大量移民東北,屯墾駐紮,形成了一些村屯。解放後,中央在東北實行了農墾政策,建立了一大批國營農場。一些農墾局的所在地,後來發展為城市。

上述五大因素,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可能,居民從哪來?關內移民大量湧入,滿足和解決了對勞力的大量需求。由此,東北的城市星羅棋佈,城市化進程既早又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