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世凱邀請此公做幕僚被懟:“什麼東西?夠得上延攬我”

(第144集)

首先要說明下這件事發生的時間, 不是袁世凱當上總統以後, 而是他在任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期間。 為了彙集人才, 他想把嚴複請來做幕僚, 不料竟被拒絕, 而且拒絕的理由很傷人——看不起。 嚴複表示:“袁世凱是什麼東西?夠得上延攬我。 ”也是, 他比袁世凱大5歲, 學問更是比袁世凱高得多, 只是職位不如袁世凱。

平心而論, 嚴複的心態大概有問題, 可能與之前受到李鴻章冷遇有關。 他學成歸國後, 被李鴻章安排到天津水師學堂擔任總教習。 因為當時正在大辦海軍, 但僅僅當個教書匠, 這不是嚴複想要的,

覺得自己屈才了。 因此, 嚴複幹得比較鬱悶, 用4個字形容在北洋海軍的差事:“味同嚼蠟。 ”對此, 曾任山西巡撫的陳寶琛在嚴複的墓誌銘特別記了一筆:“文忠大辦海軍, 以君總辦學堂, 不預機要, 奉職而已。 ”

嚴複與他的作品

其實, 嚴複在教師的崗位上,

本職工作幹得不好。 他自己西學不錯, 但不知道怎麼傳授給學生, 上課時居然“照本宣科”。 咱不是詆毀嚴老, 而是有作為學生的目擊者梁誠曾回憶:“我們的總教習, 那位在英國受教育的, 像其他的中國教習一樣不知如何施教……他照書本一字一字往下念。 ”

嚴複在歷史課本上給人的印象主要是個翻譯家, 這並非他本意, 很大程度上是“被逼”的。 他仕途不順利, 認為原因之一是缺乏某“硬體”——文憑, 沒有拿到國內文憑。 於是, 他開始讀古書, 準備補上這個短板。 可惜他“西學”棒棒噠, 科舉之路卻很不順利, 連考三次都掛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 嚴複把時間和精力發洩在翻譯西方著作上。

李鴻章去世後, 袁世凱實際上繼承了李的位置和權力,

想廣羅人才, 其中便有嚴複。 嚴複在天津水師學堂任總辦的時候就認識袁世凱(當時袁世凱主要在朝鮮, 有時回國), 對袁世凱的印象不太好, 所以才會說出那句話。

袁世凱與孫中山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 嚴複在袁世凱倒楣的時候卻十分同情和惋惜。

1909年, 袁世凱被罷職回老家河南, 很多人附議, 嚴複卻發聲支持, 表示:“此人國之棟樑, 奈何置之閒散。 ”

武昌起義成功, 清廷被推翻, 但還面臨南北相爭的局面。 嚴複站在了袁世凱一邊, 認為只有老袁才能鎮得住場面:“居今之世, 平情而論, 於新舊兩派之中, 求當元首之任而勝項城者誰乎?”當然了, 嚴複對袁世凱的觀感並非完全還好的一面。 他認為袁世凱“無科學知識、無世界眼光, 又過欲以人從己, 不欲以己從人”, 而且“生性以詭謀剷除異己”。

嚴複是個不甘寂寞的人, 總是積極參與政治, 接觸要人。 他參加臭名昭著的“籌安會”, 有人說是被楊度蒙了, 其實真心不去, 誰能逼他?楊度勸嚴複的時候, 有句話把他說動了:“學者不以其所學獻之國家則不忠,

您是才望俱隆的高士, 豈可高臥不出, 如天下蒼生何?”

楊度的圈子

這句話, 真的很受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