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學以致用的學生“趙匡胤”:“黃袍加身”是跟誰學的

(頭條號:久旱逢甘霖)

自黃袍正式成為皇權象徵起,穿上黃袍的,力求保之;想穿黃袍的,伺機奪之。 奪權的方式,除了高呼“天子甯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爾”此類野蠻型的,還有一種禮貌型的,也就是所謂的“黃袍加身”。 提起“黃袍加身”,趙匡胤無疑是最有名的一個;但第一個導演“黃袍加身”的,卻是他當年的老上司郭威。

後周太祖——郭威

趙匡胤策劃陳橋驛兵變,導演黃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不過是拾了郭威的牙慧而已。

郭威(904-954),字文仲,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縣西)人。 郭威出身寒微,從小就“負氣用剛,好鬥多力”,長大後更是“形神魁壯,趨向奇崛”。

因為不喜歡種田,郭威18歲那年應募潞州節度使李繼韜,成為李繼韜麾下的一名親兵。 郭威生性好動,經常違犯軍紀,有一次,郭威在街上看到個屠戶欺行霸市,便藉故買肉找碴兒,先是“以氣淩之”,繼而“叱之”。 屠戶大怒,挺著肚子對郭威說:“爾敢刺我否?”郭威二話沒說,抄起刀子“制其腹”,要了屠戶的命。 這個故事後來被演繹成了“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二者不同的是:魯提轄用拳,郭威用刀;魯提轄後來當了和尚,郭威後來當了皇帝。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其實,郭威並不是一個單純的魯莽漢子,他從小就“性聰敏,喜筆劄”從軍後仍然堅持讀書,文武兼備。 李繼韜被剿滅後,郭威被整編到後唐軍隊,充當“馬鋪卒使”。 官職雖小,但他“多閱簿書,軍志戎政,深窮綮肯,人皆服其敏”。 後來,郭威結識了義兄李瓊,發現李瓊正在研讀兵書《闊外春秋》,便拜李瓊為師,懇求李瓊悉心教導。 之後,郭威“袖以自隨,遇暇輒讀,每問難瓊”,視野開闊,學識大增,政治上逐漸成熟老練起來,這為他日後開國稱帝打下了基礎。

因為有勇有謀,不管朝代如何更替,幾任上司都對郭威非常倚愛,郭威也一步步得到重用,最終成為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的心腹。 開運三年(946)十二月,末帝石重貴被俘,後晉滅亡。 迫于中原人民的抵抗,契丹兵不敢在汴梁(今河南開封)久留,在擄掠了後晉末代皇帝在內的大量人、財、物後,不得不退回北方。 中原不可一日無主,郭威等人便力勸劉知遠佔領汴梁稱帝,建立了後漢。 劉知遠感激郭威,破格將他從牙將提升為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後漢的高級將領。 乾祐元年(948),劉知遠病逝,臨終前任命郭威、蘇逢吉二人同為顧命,擁立太子劉承祐為皇帝。 劉承祐即位後,拜郭威為樞密使,掌控全國兵權。

趙匡胤

乾祐三年(950),趙匡胤從戎,投靠在郭威手下做了一名士兵,因此有幸目睹了郭威導演“黃袍加身”的全過程。 郭威篡國走了兩步,第一步,他是被逼的;第二步,他是主動的。 劉承祐疑心頗重,對郭威、楊邯、史弘肇這樣的武將尤其放心不下。 乾祐三年(950)十一月,劉承祐除掉楊邯、史弘肇之後,又詔令郭崇誅滅郭威、王峻,同時詔令李弘義誅殺王殷,企圖一舉剷除郭威勢力。 郭威聞訊後“神情惘然,又見移禍及己,伸訴無所”,此時已有反心;加上他平日愛兵如子,威信極高,故引起群情激憤,郭威順勢率眾討伐劉承祐。 郭威起兵後,劉承祐將郭威留在京城的妻兒家屬全部斬殺,養子柴榮的三個兒子也被處死。 於是,郭威更加義無反顧,各鎮節度使也紛紛倒戈。

不久,眾叛親離的劉承祐被殺,郭威佔領了京城。

操控軍國大權後,郭威沒有急於代漢自立,而是讓劉知遠的遺孀李太后先主持大事,以安人心;又派人迎接劉知遠之弟劉崇的兒子劉贊繼位,以穩宗室。 就在這時,河北急報契丹兵入寇,邊境告危,李太后“敕郭威將軍擊之”,國事、軍事委於別人,這明擺著是要架空郭威。 應該說,郭威對這份差事是有抵觸的,但念及老上司劉知遠,仍勉強答應出征。乾祐三年(950)十二月,郭威率軍到達滑州時,因心有怨氣而致使思想波動較大,所以“駐馬數日”,故意放慢了行軍速度。其實,不光是郭威心裡不痛快,將士們也為自己的命運擔憂,於是“我輩陷京師,各各負罪,若劉氏複立,則無種矣”的呼聲在軍隊中間鵲起。眾將思變,郭威豈能無意?儘管野心萌動,但公然與朝廷對抗,郭威需要得到眾人的認可和擁護。行至澶州時,軍中“將士數千人忽大噪”,郭威假裝躲進屋裡,有人爬牆而入,請求郭威當皇帝,有人乾脆把一杆黃旗扯下來披在郭威身上,“或有裂黃旗以被帝體”,權當象徵皇權的黃袍。沒有郭威的事先暗示,誰敢貿然動軍旗?郭威假裝推辭,但將士們以“星散竄匿”相要脅,郭威只好登上城樓,整頓秩序,放棄抗擊契丹,率軍返回京師。經過幾番對攻,李太后被迫下詔,讓郭威“監國。中外庶事,並取監國處分”,又下詔廢劉贇為湘陰公。廣順元年(951)正月,郭威在一片“勸進”的呼聲中稱帝,建立後周。

郭威能名正言順地披上黃袍,可謂煞費心機。郭威沒想到,自己導演的“黃袍加身”這一佳作,被趙匡胤盡收眼底。十年後,趙匡胤導演“黃袍加身”,就是當年郭威“黃旗加身”的翻版。同樣是契丹入寇,同樣是軍心嘩變同樣是被逼就範,唯一不同的是,趙匡胤的“黃衣”是事先準備好的,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部分素材來自網路,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呦

應該說,郭威對這份差事是有抵觸的,但念及老上司劉知遠,仍勉強答應出征。乾祐三年(950)十二月,郭威率軍到達滑州時,因心有怨氣而致使思想波動較大,所以“駐馬數日”,故意放慢了行軍速度。其實,不光是郭威心裡不痛快,將士們也為自己的命運擔憂,於是“我輩陷京師,各各負罪,若劉氏複立,則無種矣”的呼聲在軍隊中間鵲起。眾將思變,郭威豈能無意?儘管野心萌動,但公然與朝廷對抗,郭威需要得到眾人的認可和擁護。行至澶州時,軍中“將士數千人忽大噪”,郭威假裝躲進屋裡,有人爬牆而入,請求郭威當皇帝,有人乾脆把一杆黃旗扯下來披在郭威身上,“或有裂黃旗以被帝體”,權當象徵皇權的黃袍。沒有郭威的事先暗示,誰敢貿然動軍旗?郭威假裝推辭,但將士們以“星散竄匿”相要脅,郭威只好登上城樓,整頓秩序,放棄抗擊契丹,率軍返回京師。經過幾番對攻,李太后被迫下詔,讓郭威“監國。中外庶事,並取監國處分”,又下詔廢劉贇為湘陰公。廣順元年(951)正月,郭威在一片“勸進”的呼聲中稱帝,建立後周。

郭威能名正言順地披上黃袍,可謂煞費心機。郭威沒想到,自己導演的“黃袍加身”這一佳作,被趙匡胤盡收眼底。十年後,趙匡胤導演“黃袍加身”,就是當年郭威“黃旗加身”的翻版。同樣是契丹入寇,同樣是軍心嘩變同樣是被逼就範,唯一不同的是,趙匡胤的“黃衣”是事先準備好的,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部分素材來自網路,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