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葛均波院士做客“白求恩講堂”並攜手羅建方團隊完成經頸動脈TAVI

2017年11月4日下午,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受邀做客廣東省人民醫院“白求恩講堂”, 做了一場題為“中國介入治療器械創新之路”的專題報告, 並率領其TAVI團隊與羅建方教授團隊攜手完成了華南首例經頸動脈TAVI。

“白求恩講堂”會議現場

“白求恩講堂”是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品牌講座, 於2015年4月創辦, 以“爭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為宗旨,

邀請與專業或管理相關的國內外專家進行講座, 旨在為廣東省人民醫院培養人才打造基地, 為醫院建設發展開闢新路。 本次講座是第151期, 由廣東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耿慶山教授主持。

白求恩講堂

葛均波:中國介入治療器械創新之路

在報告中, 葛院士回顧心臟介入創新歷史時, 通過德國醫生Werner Forssman開展世界首例心導管手術、德國醫生Andreas Gruentzig開展世界首例球囊冠脈擴張等前輩的案例告訴大家 “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從來沒有一帆風順。 ”他表示, 我國現在已成為目前世界第二大醫療市場, 但部分高端醫療器械仍幾乎完全依賴國外產品。 他介紹了自己發起的中國心血管醫師創新俱樂部(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 CCI)的情況, 並希望能夠推動在醫生-企業- 投資多元合作與互動, 構建以醫生為核心的中國心血管創新發展的生態圈的過程中, 有更多的醫生能夠開動自己的智慧, 將自己在臨床中的創新理念轉化為現實產品, 為中國心血管創新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講座後, 葛院士與現場的醫生進行了交流。

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專家和學生紛紛結合自己平時的思考和感興趣的話題, 與葛院士進行了討論。 大家各抒己見, 場面非常熱烈, 講座取得了圓滿成功, 原計劃的時間到了, 大家還都戀戀不捨, 不願結束這次難得的交流機會。

耿慶山教授作總結發言

“院士的報告非常精彩, 大家回去後付諸思考與行動, 這才是最關鍵的。 ” 廣東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耿慶山教授在總結中指出, 葛院士的報告涉及專利保護、創業者的心態、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等, 對廣東省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創新非常有啟發。 耿慶山教授表示, 廣東省人民醫院將依託廣東省醫學科學院, 作為大家創新創業的平臺, 為進行醫學創新提供保護和支援。 他希望年輕醫生能夠向CCI這樣的組織靠攏, 並做好本院的創新俱樂部, 多出創新成果。

葛院士與師生親切合影

手術交流

華南首例經頸動脈TAVI

當天上午,葛均波院士及其團隊的周達新教授、潘文志教授與廣東省人民醫院羅建方教授團隊共同開展了華南首例經頸動脈TAVI手術。

術前超聲

接受手術的患者是一位74歲的男性,超聲提示,患者主動脈瓣退變鈣化,重度狹窄並輕-中度返流,中度二尖瓣返流,左室壁增厚,左室舒張功能減退。患者於今日8:15入雜交手術室,予全麻氣管插管,常規消毒鋪巾,右頸內靜脈留置CVC管。在外科協助下切開左頸部皮膚,分離皮膚皮下,暴露頸動脈,直視下切開左頸動脈,並予以套帶阻斷左頸動脈,置入6F鞘,注入肝素3000U。經左側動脈鞘送泥鰍導絲至升主動脈,引導6F AL1、JR4指引導管至升主動脈,更換cook加硬導絲帶AL1指引管、JR4指引導管到升主動脈根部,成功跨越主動脈瓣,測量左室壓力252/32mmHg,升主動脈壓力138/66mmHg,跨瓣壓差114mmHg。

導絲跨瓣

交換cook 1under qu1st特硬導絲,撤出豬尾導管,啟用NUMED 20*40mm球囊成功擴張主動脈瓣,置入VENUS-A 29號瓣膜,成功跨瓣並精確定位下釋放。

球囊跨瓣

支架定位

支架釋放

最後造影

複查造影同時行床邊經食道心臟超聲,示主動脈瓣輕度返流,瓣膜啟閉功能良好。複測左室壓力99/25mmHg,升主動脈壓力91/55mmHg,跨瓣壓力<10mmHg。術後患者生命體征穩定,送回CCU病房,密切關注生命體征變化。

葛均波院士和羅建方教授團隊術後合影留念

羅建方教授介紹說,這次手術的成功得益于葛均波院士團隊豐富經驗的傳授。此前廣東省人民醫院開展的TAVI手術大都是經股動脈入路,但股動脈本身可能存在病變、迂曲、鈣化等問題,而且在老年患者中比較常見。與開胸升主動脈入路、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入路以及髂動脈小切口入路相比,經頸動脈入路相對更微創、便捷,如患者血管條件允許,是一個可取的途徑。

葛院士與師生親切合影

手術交流

華南首例經頸動脈TAVI

當天上午,葛均波院士及其團隊的周達新教授、潘文志教授與廣東省人民醫院羅建方教授團隊共同開展了華南首例經頸動脈TAVI手術。

術前超聲

接受手術的患者是一位74歲的男性,超聲提示,患者主動脈瓣退變鈣化,重度狹窄並輕-中度返流,中度二尖瓣返流,左室壁增厚,左室舒張功能減退。患者於今日8:15入雜交手術室,予全麻氣管插管,常規消毒鋪巾,右頸內靜脈留置CVC管。在外科協助下切開左頸部皮膚,分離皮膚皮下,暴露頸動脈,直視下切開左頸動脈,並予以套帶阻斷左頸動脈,置入6F鞘,注入肝素3000U。經左側動脈鞘送泥鰍導絲至升主動脈,引導6F AL1、JR4指引導管至升主動脈,更換cook加硬導絲帶AL1指引管、JR4指引導管到升主動脈根部,成功跨越主動脈瓣,測量左室壓力252/32mmHg,升主動脈壓力138/66mmHg,跨瓣壓差114mmHg。

導絲跨瓣

交換cook 1under qu1st特硬導絲,撤出豬尾導管,啟用NUMED 20*40mm球囊成功擴張主動脈瓣,置入VENUS-A 29號瓣膜,成功跨瓣並精確定位下釋放。

球囊跨瓣

支架定位

支架釋放

最後造影

複查造影同時行床邊經食道心臟超聲,示主動脈瓣輕度返流,瓣膜啟閉功能良好。複測左室壓力99/25mmHg,升主動脈壓力91/55mmHg,跨瓣壓力<10mmHg。術後患者生命體征穩定,送回CCU病房,密切關注生命體征變化。

葛均波院士和羅建方教授團隊術後合影留念

羅建方教授介紹說,這次手術的成功得益于葛均波院士團隊豐富經驗的傳授。此前廣東省人民醫院開展的TAVI手術大都是經股動脈入路,但股動脈本身可能存在病變、迂曲、鈣化等問題,而且在老年患者中比較常見。與開胸升主動脈入路、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入路以及髂動脈小切口入路相比,經頸動脈入路相對更微創、便捷,如患者血管條件允許,是一個可取的途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