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的中美關係 ︱中美合作是解決朝核問題的關鍵

【編者按】

後天, 美國總統特朗普將開始為期三天的訪華行程。 特朗普是十九大之後訪華的第一位外國元首, 此次也是其作為總統後第一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圍繞特朗普此次訪華澎湃研究所與北大滙豐商學院海上絲路研究中心共同策劃了系列評論文章。 該系列文章分別就中美實力對比、總體判斷、BIT與金融市場開放、朝核問題和一帶一路等方面分析和判斷中美關係。

第一篇, 作者重點對比分析了中美經濟實力。 第二篇, 作者判斷了中美貿易趨勢, 觀點是:兩國貿易衝突會持續增多, 摩擦程度上也會進一步加劇。

第三篇, 作者認為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是提供新動力的重要引擎。 繼續開放國內金融市場則可能成為促成中美BIT談判取得成功的關鍵契機。

以下是第四篇。 在這篇中, 作者談了新時代中美關係繞不過去的一道坎:朝核問題。

朝核問題是新時代中美關係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如何妥善解決朝核問題, 是決定中美關係繼續向好發展的關鍵條件。 朝核問題既是中美關係中的新挑戰, 也是新機遇, 如果應對得當, 朝核問題可能會成為中美合作的新的戰略支點。

本輪朝核問題始於2003年朝鮮單方面退出《核不擴散條約》。 此後, 在中方的斡旋下, 中、美、朝、韓、日、俄召開了數次六方會談。 這些會談取得了一些階段進展,

但朝核問題並未得到實質上的解決。

2006年, 朝鮮進行了第一次核子試驗, 朝核問題發生了質變。 2007年, 六國再次進行會談, 達成了關鍵協議:朝鮮對核設施實施“去功能化”, 美國則把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刪除。 但是, 由於美國未能及時將朝鮮從“支恐國家”中取出, 朝鮮於是宣佈“暫停去功能化作業”, 並驅逐了國際原子能監督人員, 局勢再度驟然緊張。

2009年, 朝鮮退出六方會談, 並在此後進行了數次核子試驗。 2013年以來, 朝鮮核子試驗的頻率越來越高, 近三年來更是每年都會進行核子試驗。 為了應對朝鮮核威脅, 韓國正式啟動引入“薩德”防禦系統, 中國領土安全面臨朝核和薩德的雙重威脅。 至此, 解決朝核問題的急迫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成為了新時代中美關係的重要議題。

美國重視朝核問題的原因顯而易見。

其一, 朝鮮的核打擊能力發展速度超出預期, 恐怕會對美國本土形成實質性威脅。 “9.11”之後, 美國對本土安全的重視達到了全新的高度。 朝核問題愈演愈烈, 朝鮮核打擊能力也在快速成熟, 一旦朝鮮擁有對美國本土的遠程核打擊能力, 將會跨越美國能夠承受的底線。 鑒於“來自美國的戰略威脅”一直是朝鮮發展核武器的最重要理由, 美國顯然會重視朝鮮對美國本土安全的潛在威脅。

其二, 朝核問題直接影響到了美國對東北亞戰略盟友的安全承諾。 美國和其盟友韓國和日本簽訂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等的軍事協定,

且在日韓都擁有著相當數量的駐軍。 作為在東北亞封鎖中國和施加影響的代價, 美國也承擔著保衛其盟友國土安全的義務。 如果朝鮮核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對韓國和日本的安全威脅最大。 若美國對盟友的安全無法給予保障, 勢必會影響到美國的國際信譽和其他同盟的關係。

其三, 美國非常不願意訴諸戰爭的方式解決朝核問題, 這限制了美國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力和應對朝核問題的手段。 以往數次戰爭都給美國政府帶來了巨額的財政負擔, 現在的美國政府已經負債累累, 國內民眾的眼光更多關注於美國本土經濟的發展。 發動一場對外戰爭並不符合特朗普總統宣稱的“美國第一”策略。 如果朝鮮問題愈演愈烈乃至陷入戰爭,

造成的影響遠比美國過去的幾場海外戰爭大的多。 面對近幾次朝鮮核實驗, 美國方面保持了相當的克制, 也是出於對局勢失控的擔心。

朝核問題對中國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 中國的發展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 東北亞局勢的動盪並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中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時期, 國家的戰略安全必須得到保障。 維護周邊地區的長期穩定關乎中國的核心利益問題。 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上升, 中國也需要在解決國際問題上表現出更多的決心和能力。

可以說, 中美兩國在維護東北亞地區安全穩定的戰略目標層面高度一致。 但在應對方面,中美兩國以往的策略收效甚微,正在逐漸失去效力,需要作出重大調整。

從始至終,美國的策略都是“大棒”策略,即“戰略威懾+經濟制裁”。美國希望通過高壓的政策迫使朝鮮棄核,但沒有意識到朝鮮對核武器的重視程度遠高於經濟利益。美國的應對策略反而增加了朝鮮擁核的“合法性”,換來的只是朝鮮方面更激烈的對抗和更積極地開發核武器。

反觀中國應對朝核問題的策略,從結果看亦是收效甚微。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中國一貫堅持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呼籲多方協商會談的形式,反對任何激化矛盾的形式。中方主持的六方會談為代表的對話形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卻由於各種原因無法繼續推行下去。中國作為朝鮮的鄰國,每年對朝鮮有大量的援助,卻沒有換來朝鮮對中國的好感和換位思考。2017年,中國政府調整了戰略,明確反對朝鮮擁有核武器,並限制了朝鮮的煤炭進口,這同樣沒有改變朝鮮的立場,朝鮮仍然一意孤行,甚至表現出對中國更多的敵意。

中美如果能在朝鮮問題上進一步深化合作和對話溝通,不僅有助於增加中美之間的政治互信,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也有助於中國維護一個長期穩定的周邊安全局勢。

之所以中美沒能攜手應對朝核問題,部分原因在於兩國在朝核問題上存在雙向的誤判。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兩國攜手應對朝核問題的前景。一方面,美國低估了中國對朝核問題的重視程度,又高估了中國對朝鮮的實際影響力。結果就是,美國錯誤地認為中國在一味放縱和容忍,甚至默許朝鮮發展核武器。另一方面,中國很清楚不可能拋開美國單獨應對朝核問題,同時出於歷史因素,又對美國直接干預朝鮮及可能的後果表示擔憂。

時至今日,朝核問題已經成為擺在中美兩國面前的最迫切問題。這種情況下,唯有中美合作方能妥善應對朝核問題。首先,中美兩國應通過開誠佈公的溝通和交流,儘快消除誤判,並基於各自的核心利益達成戰略共識。其次,在達成戰略共識的基礎上,中美兩國應努力做到策略一致和行動一致。中美兩國應採取更加靈活的策略,將“胡蘿蔔”和“大棒”結合起來,嘗試用可信的安全承諾換取朝鮮核設施“去功能化”,在經濟上給予必要支援的同時,保留實施全面制裁的潛在制衡手段。最後,中美兩國應將化解朝鮮問題視為推進新時代中美戰略合作的契機。中美雙方可借此探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現實基礎,尋找中美關係的新平衡點。

(北大滙豐海上絲路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戚宏磊對本文亦有貢獻)

但在應對方面,中美兩國以往的策略收效甚微,正在逐漸失去效力,需要作出重大調整。

從始至終,美國的策略都是“大棒”策略,即“戰略威懾+經濟制裁”。美國希望通過高壓的政策迫使朝鮮棄核,但沒有意識到朝鮮對核武器的重視程度遠高於經濟利益。美國的應對策略反而增加了朝鮮擁核的“合法性”,換來的只是朝鮮方面更激烈的對抗和更積極地開發核武器。

反觀中國應對朝核問題的策略,從結果看亦是收效甚微。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中國一貫堅持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呼籲多方協商會談的形式,反對任何激化矛盾的形式。中方主持的六方會談為代表的對話形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卻由於各種原因無法繼續推行下去。中國作為朝鮮的鄰國,每年對朝鮮有大量的援助,卻沒有換來朝鮮對中國的好感和換位思考。2017年,中國政府調整了戰略,明確反對朝鮮擁有核武器,並限制了朝鮮的煤炭進口,這同樣沒有改變朝鮮的立場,朝鮮仍然一意孤行,甚至表現出對中國更多的敵意。

中美如果能在朝鮮問題上進一步深化合作和對話溝通,不僅有助於增加中美之間的政治互信,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也有助於中國維護一個長期穩定的周邊安全局勢。

之所以中美沒能攜手應對朝核問題,部分原因在於兩國在朝核問題上存在雙向的誤判。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兩國攜手應對朝核問題的前景。一方面,美國低估了中國對朝核問題的重視程度,又高估了中國對朝鮮的實際影響力。結果就是,美國錯誤地認為中國在一味放縱和容忍,甚至默許朝鮮發展核武器。另一方面,中國很清楚不可能拋開美國單獨應對朝核問題,同時出於歷史因素,又對美國直接干預朝鮮及可能的後果表示擔憂。

時至今日,朝核問題已經成為擺在中美兩國面前的最迫切問題。這種情況下,唯有中美合作方能妥善應對朝核問題。首先,中美兩國應通過開誠佈公的溝通和交流,儘快消除誤判,並基於各自的核心利益達成戰略共識。其次,在達成戰略共識的基礎上,中美兩國應努力做到策略一致和行動一致。中美兩國應採取更加靈活的策略,將“胡蘿蔔”和“大棒”結合起來,嘗試用可信的安全承諾換取朝鮮核設施“去功能化”,在經濟上給予必要支援的同時,保留實施全面制裁的潛在制衡手段。最後,中美兩國應將化解朝鮮問題視為推進新時代中美戰略合作的契機。中美雙方可借此探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現實基礎,尋找中美關係的新平衡點。

(北大滙豐海上絲路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戚宏磊對本文亦有貢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